非洲象屬 > 非洲象
目錄
No. 1
  學名: loxodonta africanna
  分類:哺乳綱、長鼻目、象科、非洲象
  生物學特性:
  非洲象是陸地上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態性(雌雄兩性在體形或身體特徵上都有所不同)。雄性肩高約3米(9.8英尺),重約5000-6000公斤(11000-13200磅),而雌性肩高約2.5米(8.2英尺)重約3000-3500公斤(6600-7700磅)。平均壽命60-70歲。
  它們厚厚的灰色或棕灰色的皮膚上長有剛毛和敏感的毛發。為了保護避免皮膚不受陽光灼曬或蚊蟲叮咬,非洲象經常在泥中打滾,或用它們的鼻子在身體上噴灑泥漿。非洲象體形大過於亞洲象,最長可達1.5米(4.9英尺)的扇子一樣的耳朵也比亞洲象的大。非洲象的背上還有一道凹進去的麯綫。雌性和雄性非洲象都長有象牙,非洲象的象牙一生都在生長,所以年歲越大象牙越大。非洲象使用象牙採集食物、搬運、作為攻擊武器。
  和亞洲象一樣,非洲象也用它們的鼻子來聞、吃、交流、控製物體、洗澡和喝水(它們並不直接通過鼻子喝水,而是用鼻子吸水再噴入口中)。非洲象鼻子的前端有兩個像手指一樣的突出物(亞洲象衹有一個)來幫助它們控製物體。
  侏儒非洲象生活在非洲的叢林低地,並在叢林邊緣地區與其他體形較大的非洲象交配。侏儒非洲象大約2.4-2.8米高(7.99.2英尺)1.800-3.200公斤(3.968-7.055磅)重。它們的象牙是筆直地嚮下生長,而耳朵則呈橢圓形。
  自然發展歷史:
  歷史上,非洲象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以南地區,由於人類侵犯和農業用地不斷擴張,非洲象的棲息地盡限於國傢公園和保護區的森林、矮樹叢和稀樹大草原。象群由一頭50-70歲的老雌象帶領,象群一般由8/10-15/30頭大象組成。
  母象的孕期大約22為個月(哺乳動物中最長的),每隔4-9年産下一仔(雙胞胎極為罕見)。幼象出生時大約重79-113公斤(174-249磅),大約到三歲時纔斷奶,但會同母象一同生活8-10年。頭象和雌象一直生活在一起,而雄性非洲象在14-14歲青春期離開象群。有血緣關係的象群關係比較密切,有時會聚集到一起形成200頭以上的大型群落,但是這衹是暫時性的。
  雄性非洲象獨居或形成3-5頭的小型象群,同雌性象群一樣,雄性象群的階級結構也很復雜。在雄象的活躍期,睾丸激素水平上升,攻擊性加強。這時眼部分泌物增多,腿上會有尿液滴下。
  大象的嗅覺和聽覺都很靈敏。最近研究表示大象使用次聲波進行遠距離交流。它們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樹芽、灌木、樹皮、水果和蔬菜等。它們每天要喝30-50加侖的水。非洲象的平均年齡在60-70歲。
  物種狀況:
  非洲象被美國瀕危物種法案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被cites列入附錄i,但是在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三國,非洲象被重新劃定到附錄ii。
  非洲成年象確實強悍,一般體重4噸以上,大的可將近十噸。近年來研究表明非洲象有兩種: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見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論雌雄都有長而彎的象牙,性情及其暴躁,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
  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一般不超過2.5米高,前足5趾,後足4趾(和亞洲象相同),象牙質地更硬。最近根據基因分析證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個種類。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着明顯不同的遺傳特徵,其外表特徵也有很大的差別:森林象體形較小,耳圓,象牙較直且呈粉紅色。過去在非洲雨林中還發現過體形更小的倭象,現在被認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個體。納米比亞有一種非洲象亞種----非洲沙漠象。足下肉變大,更適應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節約用水,而且會在沙漠中尋找水源。
  物種保護
  聯合國《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執行機構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了涉及大象的國際貿易。自禁令實施以來,象牙走私價格迅速上漲,大大刺激了國際非法象牙貿易,引發了對非洲象的新一輪捕獵。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去年一年,非洲就有2萬3千頭大象被獵殺。目前,大象已經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受貿易活動威脅的物種之一。
  為了保護瀕危大象,肯尼亞等國曾呼籲本次大會能夠對象牙貿易實施20年的禁令,遏製象牙非法交易,嚴懲偷獵行為,防止大象滅絶。
非洲象簡介
  學名:loxodonta africanna
  分類:哺乳綱、長鼻目、象科、非洲象
  物種狀況:
  非洲象被美國瀕危物種法案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被CITES列入附錄I,但是在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三國,非洲象被重新劃定到附錄II。
  非洲成年象確實強悍,一般體重4噸以上,大的可將近十噸。近年來研究表明非洲象有兩種: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見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論雌雄都有長而彎的象牙,性情及其暴躁,會主動攻擊其他動物。
  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一般不超過2.5米高,前足5趾,後足4趾(和亞洲象相同),象牙質地更硬。最近根據基因分析證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個種類。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着明顯不同的遺傳特徵,其外表特徵也有很大的差別:森林象體形較小,耳圓,象牙較直且呈粉紅色。過去在非洲雨林中還發現過體形更小的倭象,現在被認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個體。足下肉變大,更適應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節約用水,而且會在沙漠中尋找水源。
生物學特性
  非洲象是陸地上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態性(雌雄兩性在體形或身體特徵上都有所不同)。雄性肩高約3米(9.8英尺),重約5000-6000公斤(11000-13200磅),而雌性肩高約2.5米(8.2英尺)重約3000-3500公斤(6600-7700磅)。平均壽命60-70歲。
  它們厚厚的灰色或棕灰色的皮膚上長有剛毛和敏感的毛發。為了保護避免皮膚不受陽光灼曬或蚊蟲叮咬,非洲象經常在泥中打滾,或用它們的鼻子在身體上噴灑泥漿。非洲象體形大過於亞洲象,最長可達1.5米(4.9英尺)的扇子一樣的耳朵也比亞洲象的大。非洲象的背上還有一道凹進去的麯綫。雌性和雄性非洲象都長有象牙,非洲象的象牙一生都在生長,所以年歲越大象牙越大。非洲象使用象牙採集食物、搬運、作為攻擊武器。
  和亞洲象一樣,非洲象也用它們的鼻子來聞、吃、交流、控製物體、洗澡和喝水(它們並不直接通過鼻子喝水,而是用鼻子吸水再噴入口中)。非洲象鼻子的前端有兩個像手指一樣的突出物(亞洲象衹有一個)來幫助它們控製物體。
  侏儒非洲象生活在非洲的叢林低地,並在叢林邊緣地區與其他體形較大的非洲象交配。侏儒非洲象大約2.4-2.8米高(7.99.2英尺)1.800-3.200公斤(3.968-7.055磅)重。它們的象牙是筆直地嚮下生長,而耳朵則呈橢圓形。
自然發展史
  歷史上,非洲象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以南地區,由於人類侵犯和農業用地不斷擴張,非洲象的棲息地盡限於國傢公園和保護區的森林、矮樹叢和稀樹大草原。象群由一頭50-70歲的老雌象帶領,象群一般由8/10-15/30頭大象組成。
  非洲象群傢族母象的孕期大約22為個月(哺乳動物中最長的),每隔4-9年産下一仔(雙胞胎極為罕見)。幼象出生時大約重79-113公斤(174-249磅),大約到三歲時纔斷奶,但會同母象一同生活8-10年。頭象和雌象一直生活在一起,而雄性非洲象在14-14歲青春期離開象群。有血緣關係的象群關係比較密切,有時會聚集到一起形成200頭以上的大型群落,但是這衹是暫時性的。
  雄性非洲象獨居或形成3-5頭的小型象群,同雌性象群一樣,雄性象群的階級結構也很復雜。在雄象的活躍期,睾丸激素水平上升,攻擊性加強。這時眼部分泌物增多,腿上會有尿液滴下。
  大象的嗅覺和聽覺都很靈敏。最近研究表示大象使用次聲波進行遠距離交流。它們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樹芽、灌木、樹皮、水果和蔬菜等。它們每天要喝30-50加侖的水。非洲象的平均年齡在60-70歲。
物種的保護
  聯合國《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執行機構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了涉及大象的國際貿易。自禁令實施以來,象牙走私價格迅速上漲,大大刺激了國際非法象牙貿易,引發了對非洲象的新一輪捕獵。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去年一年,非洲就有2萬3千頭大象被獵殺。目前,大象已經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受貿易活動威脅的物種之一。
  為了保護瀕危大象,肯尼亞等國曾呼籲本次大會能夠對象牙貿易實施20年的禁令,遏製象牙非法交易,嚴懲偷獵行為,防止大象滅絶。
非洲象圖賞
百科辭典
  Feizhouxiang
  非洲象
  Elephas africanus
    見長鼻目。
    
英文解釋
  1. lat.:  Loxodonta africana
相關詞
亞洲象藝術工藝品動物製品
包含詞
非洲象屬非洲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