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唐詩三百首 : 地理學教育 : 電力公司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中國 >浙江 >麗水 >竜泉市 > 青溪
顯示地圖
目錄
《青溪 A GREEN STREAM》
詩人: 王維 Wang Wei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I have sailed the River of Yellow Flowers,
  Borne by the channel of a green stream,
  Rounding ten thousand turns through the mountains
  On a journey of less than thirty miles....
  Rapids hum over heaped rocks;
  But where light grows dim in the thick pines,
  The surface of an inlet sways with nut-horns
  And weeds are lush along the banks.
  ...Down in my heart I have always been as pure
  As this limpid water is....
  Oh, to remain on a broad flat rock
  And to cast a fishing-line forever!
《青溪 Qingxi》
詩人: 任希夷 Ren Xiyi

  蛾眉流落碧流中,走馬來時事已空。
  此日不能留妲己,他年誰敢憶高公。
《青溪 Qingxi》
詩人: 任希夷 Ren Xiyi

  青溪不見麗華留,遺恨空餘故國羞。
  璧月衹應明結綺,春風衹不上迷樓。
《青溪 Qingxi》
詩人: 任希夷 Ren Xiyi

  閉門忽憶東風面,步嚮表溪繞碧灣。
  淡白深紅了無跡,緑楊煙外一鐘山。
更多詩歌...
請鑒賞:

  楊備 Yang Bei:青溪 Qingxi
No. 6
  碧緑的溪水。
古水名 Ancient rivers,
  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內。以源出青山﹐故稱。 6.山名。在今湖北省當陽市。
No. 8
  亦作“ 青谿 ”。 1.碧緑的溪水。 唐 杜甫 《萬丈潭》詩:“青溪含冥寞,神物有顯晦。” 唐 盧鴻一 《嵩山十志·樾館》詩:“紫巖隈兮青谿側,雲鬆煙蔦兮千古色。”
古縣名 Old County Name
  古縣名。今 浙江省 淳安縣 。 北宋 方臘 起義於此。起義失敗後,縣名改為 淳安 。 宋 徐夢莘 《三朝北盟會編》捲二一八:“ 孫覿 《韓世忠墓誌銘》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臘 起 青溪 ,不旬朝,衆萬數,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古水名 Ancient rivers,
  古水名。指 三國 吳 在 建業城 東南所鑿 東渠 。發源於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鍾山 西南,流經 南京 市區入 秦淮河 ,麯折達十餘裏,亦名 九麯青溪 。年久湮廢,今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亦猶 蔣侯 三妺, 青谿 之軌跡可尋;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瀾未歇。” 宋 周必大 《記金陵登覽》:“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頗堙廢。” 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華, 王 謝 烏衣 六代誇。”
No. 11
  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內。以源出 青山 ,故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沮水》:“ 沮水 南逕 臨沮縣 西, 青谿水 註之。水出縣西 青山 ,山之東有 濫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為名。” 唐 駱賓王 《秋日於益州李長史宅宴序》:“五嶽棲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貞遁,寂寞滄海之濱。”
No. 12
  山名。在今 湖北省 當陽市 。
古地名
  1.亦作"青溪"。2.碧緑的溪水。3.古縣名。今浙江省淳安縣。北宋方臘起義於此。起義失敗後﹐縣名改為淳安。4.古水名。指三國吳在建業城東南所鑿東渠。發源於今江蘇省南京市鍾山西南﹐流經南京市區入秦淮河﹐麯折達十餘裏﹐亦名九麯青溪。年久湮廢﹐今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5.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內。以源出青山﹐故稱。6.山名。在今湖北省當陽市。
古詩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②。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③。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④。
  漾漾泛菱荇(líng xìng),澄澄映葭(jiā)葦⑤。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dàn)如此⑥。
  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⑦。
  [註釋]
  ①青溪:在今陝西勉縣之東。
  ②言:發語詞,無義。黃花川:在今陝西鳳翔縣東北。
  ③趣途:趣同“趨”,指走過的路途。
  ④聲:溪水聲。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動蕩。泛:浮。菱荇:泛指水草。
  “漾漾”二句描寫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動,蘆葦的倒影映照於清澈的流水。
  ⑥素:潔白。心素:指高潔的心懷。閑:悠閑淡泊。澹:恬靜安然。
  ⑦磐石:又大又平的石頭。將已矣:將以此終其身;從此算了。
  【英譯】
  A GREEN STREAM
  I have sailed the River of Yellow Flowers,
  Borne by the channel of a green stream,
  Rounding ten thousand turns through the mountains
  On a journey of less than thirty miles....
  Rapids hum over heaped rocks;
  But where light grows dim in the thick pines,
  The surface of an inlet sways with nut-horns
  And weeds are lush along the banks.
  ...Down in my heart I have always been as pure
  As this limpid water is....
  Oh, to remain on a broad flat rock
  And to cast a fishing-line forever!
  [賞析]
  這是一首寫於歸隱之後的山水詩。詩的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優美的畫面,溪流隨山勢蜿蜓,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鬆林裏靜靜流淌,水面微波蕩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溪邊的巨石上,垂釣老翁消閑自在。詩句自然清淡,繪聲繪色,靜中有動,托物寄情,韻味無窮。
  詩題一曰《過青溪水作》,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寫了一條不甚知名的溪水,卻很難體現王維山水詩的特色。
  看來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遊歷。這一段路程雖長不及百裏,但溪水隨着山勢盤麯蛇行,千回萬轉,頗為蜿蜓多姿。王維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麯四五十裏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裏的山路“危徑幾萬轉”,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對看。
  詩開頭四句對青溪作總的介紹後,接着采用“移步換形”的寫法,順流而下,描繪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你看,當它在山間亂石中穿過時,水勢湍急,潺潺的溪流聲忽然變成了一片喧嘩。“喧”字造成了強烈的聲感,給人以如聞其聲的感受。當它流經鬆林中的平地時,這同一條青溪卻又顯得那麽嫻靜、安謐,幾乎沒有一點聲息。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郁郁葱葱的鬆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調特別幽美、和諧。這一聯中一動一靜,以動襯靜,聲色相通,極富於意境美。再看,當青溪緩緩流出鬆林,進入開闊地帶後,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蔥緑,水流過處,微波蕩漾,搖曳生姿;再嚮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鏡般的清澈碧透,岸邊淺水中的蘆花、葦葉,倒映如畫,天然生色。這一聯,“漾漾”繪水動貌,“澄澄”狀水靜貌,也是一動一靜,極為傳神。詩人筆下的青溪,既喧鬧,又沉靜,既活潑,又安詳,既幽深,又素淨,從不斷的流動變化中,表現出了鮮明個性和盎然生意。讀後令人油然而生愛悅之情。
  其實,青溪並沒有什麽奇景,它那素淡的景緻,為什麽在詩人的眼中、筆下,會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誠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王維也正是從青溪素淡的天然景緻中,發現了與他那恬淡的心境、閑逸的情趣高度和諧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詩人正是有意藉青溪來為自己寫照,以清川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素願,心境、物境在這裏已融合為一了。最後,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隱居青溪來作為自己的歸宿了。這固然說明詩人對青溪的喜愛,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後自甘淡泊的心情。這一點,寫來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均不刻意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讀來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緻。前人評“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是最恰當不過的。
  [作者簡介]
  王維 (約692~761),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詩明淨清新,精美雅緻,李杜之外,自成一傢。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嚮佛門。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傑出的畫傢,通曉音樂,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作之中。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
  三國時期的地名 青溪:吳在建業城東南開運河,從鐘山西南經今市區入秦淮河。
  【韻譯】:
  每次我進入黃花川漫遊, 常常沿着青溪輾轉飄流。
  流水依隨山勢千回萬轉, 路途無百裏卻麯麯幽幽。
  亂石叢中水聲喧嘩不斷, 鬆林深處山色靜謐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隨波蕩漾, 澄澄碧水倒映蘆葦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習慣閑靜。 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憂。
  讓我留在這盤石上好了, 終日垂釣一直終老到頭!
  【韻譯2】:
  每當我進入黃花川遊歷,常常循着青溪的水流方向輾轉前行。
  這青溪的流水,依隨着山勢千回萬轉,路途雖不足百裏,卻麯折蛇行,蜿蜓多姿。
  當溪流從山間亂石中穿過時,水勢湍急,潺潺的流水陡然間浪花激蕩,丁鼕有聲;
  當溪流經過鬆林深處時,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青翠蒼勁的鬆色相映,顯得那麽嫻靜、
  安謐、清秀,幾乎沒有一點聲息。
  當溪水流經開闊地帶,水面上漂浮的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隨波蕩漾,平添了很
  多生趣;溪流繼續前行,水面清澈碧透,淺水邊初生的蘆葦,倒映在澄澄碧水之中,
  搖曳生姿。
  青溪素淡的天然景緻,與我平素裏自甘淡泊的心情、閑適的情趣是那麽的和諧一致。
  讓我就留在這青溪邊的盤石上好了,我要像東漢嚴子陵一樣,終日悠閑自在地垂釣,一直到去世!
  【評析】:此詩藉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願。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願安閑。 
  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鬆鬆,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鬱的統一,活潑與安祥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嚮往。
大埔縣青溪
  青溪位於大埔縣西北部,毗鄰福建省永定縣和梅縣鬆口鎮,轄區面積160.3平方公裏,下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9773人。青溪是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的門戶——中共紅色交通站就坐落在青溪,周恩來、鄧小平、朱德等三百九十多名黨、政、軍骨幹先後通過青溪到達蘇區,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青溪交通便利。梅坎鐵路途經我鎮5個村,設有“琥市站”(虎市村多寶坑),鐵路交通運輸方便;省道S332橫貫中心經坪沙通梅縣,青電庫區右岸可通福建永定峰市鎮,已鋪築水泥路面,庫區左岸可通長治接福建,公路全面實現硬底化,交通便利;汀江流經境內,水路運輸便利。
  青溪資源豐富。水力資源豐富,省屬青溪電站建在轄區內,壩址和廠房建在蕉坑村,年發電量4.3億千瓦,全鎮小水電10座總裝機容量達1250千瓦。青溪還富含礦藏資源,已探明的有金礦、鎢礦、鉬礦、稀土礦等。此外,轄區內的民居造型多種多樣、古樸大方,密佈其中,有客傢特色古民居數十間。村落莊裏蕉林魚塘散落,雞犬相鳴,菜園稻田鑲嵌,頗具田園特色,休閑旅遊資源豐富。
  青溪農業生産發達。緊緊依托特色産業,大力發展優質烤煙,打造青溪傢米這個糧食品牌,推動優質蜜柚種植,在養殖方面,發揮青溪良種豬場養殖場的竜頭帶動作用,帶動群衆養豬,同時,還大力發展養羊業和水庫漁業,促使農業生産穩步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文化遺産豐富,文化遺産、文化名人燦若星辰熠熠生輝。青溪文化積澱深厚,被國傢命名為中國花環竜之鄉的花環竜和正在申報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仔獅舞均起源於青溪青溪還有大量豐富的山歌、民謠、民間傳說等遺産;一代山歌大師、國傢非物質文化客傢山歌傳承人餘耀南、著名詞作傢範源登老師等文化名人均為青溪人。
英文解釋
  1. :  Qingxi
近義詞
青溪
青溪
青溪
相關詞
廣東梅州建築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