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醫學心理學 : 中藥材 > 青少年期
目錄
什麽是青少年期
  “孩子怎麽不知不覺就長大了呢?”這是父母、長輩常有的睏惑。其實,孩子並不是突然間長大的,而是父母、長輩沒有看到孩子平常的變化。為什麽孩子這些平常的變化沒有引起父母、長輩的註意?主要原因有:①父母、長輩對與他們朝夕相處的孩子的變化缺乏敏銳的感知能力;②父母、長輩對孩子的關註往往流於表面而對孩子變化的特點缺乏睿智的洞察能力;③父母、長輩沒能有效地將孩子發展的觀念運用到具體生活中,對孩子的變化缺乏準確的判別能力。也就是說,要真正瞭解什麽是青少年期,應該從現象感知、本質剖析和實際判別三個層面逐步展開,否則,對青少年期的認識衹能徘徊在封閉的邏輯體係中,行走在傳統的細長小路上,滯留在缺少理性思考的教育情懷裏。
感知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或青春期)(adolescence)一般指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這段時期。初中階段(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被稱為少年期,高中階段(十四五歲至十七八歲)被稱為青年初期。處於這兩個階段的青少年正值青春發育時期,故又被稱為青春發育期(adolescencepuberty)。青春是絢麗多姿的,好似一幅色彩斑斕的畫捲,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這幅畫捲,就可以領略到他們多彩的風姿。因此,我們將從大傢熟知的一些文學經典、教育經典作品中對青少年的描寫人手,從現代生活現象中青少年的心語心聲人手去認識、瞭解與感悟青少年期
  (一)青少年期的“經典”描寫
  1.中國文學經典作品中的青少年期
  衆所周知,《詩經》和《紅樓夢》這兩部文學經典着作對處於青少年期的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描繪最多。《詩經》寫青少年男女約會時的羞怯焦急心理時,用“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躲藏起來不露面,急得我徘徊又搔頭)之詞;寫青少年相思之苦用“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端莊美麗的姑娘,醒着睡着都把她愛慕。求她求不到啊,白天黑夜把她思念。
  思念是那麽深啊,翻來覆去不能人睡)之語;寫青少年忘掉憂慮的願望時,用“焉得援草,言樹之背”(上哪兒去找忘憂草,在北堂臺階旁)之句;寫對友誼的渴望時,用“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我的朋友去采葛,一天沒見他的面,就像相隔三月之久)之句。《紅樓夢》描寫了衆多女子,其顰笑舉止表現出她們處在青少年時期所具有的豐富多彩的性格。尤其描寫林黛玉的個性特點時,道盡了青少年女性敏感、多疑和感傷的心理特點。例如,她見周瑞傢送來兩枝宮花,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這是寫她的敏感;她去叩怡紅院的門,聽麝月在屋裏說:“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因為在林黛玉心裏泛起這樣的想法:“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傢依棲。如今認真淘氣,也覺沒趣。”)這是寫她的多疑;用“秋風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之語來形容她的感傷。這些描寫着墨雖不多卻刻畫出了青少年期少男少女的心語心聲,反映了文學大師曹雪芹對處於這一特殊人生階段人心理特點的感悟與理解。
  2.中國教育經典作品中的青少年期
  中國教育經典作品中的青少年期描寫主要見於《列女傳·母儀》和《顔氏傢訓·慕賢》兩書。《列女傳·母儀》中記載:“孟軻之母,其捨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戲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日:‘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市傍。其嬉戲為賈人街賣之事。孟母又日:‘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捨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日:‘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這段話描寫了孟子少年時性情活躍,善於模仿的特點。《顔氏傢訓·慕賢》中說:“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屐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人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這段文字雖簡短卻道出了青少年期個體易受暗示的特性。也就是說,在中國教育經典作品中,對青少年的描述不僅精彩和深刻,而且反映了教育者對青少年的愛心和責任感,這種愛心和責任感是人們感知青少年期的積極動力。
  (二)青少年期的現代“寫真”
  1.心語心聲中的青少年
  青少年常常通過談話、歌麯、課桌文化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語心聲。透過這些心語心聲,可以感受到青少年期的少男少女的獨特形象。有一項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主要有四種心理感受:①孤獨感。例如,“我感覺自己好像站在一間擠滿人群的屋子裏,我故意大聲尖叫,卻沒有人聽得見”,有“前不見‘故人,,後不見‘新交,,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的感傷。②彷徨感。例如,“我離開了我的港灣,混在人群中嚮另一個港口遊去,我已經回不到我的港灣,可遠方的港灣卻還遙遙無期”,有“霧裏看花,水中望月,誰能把這世界分辨清楚”的迷茫。③追求感。例如,“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成為空白。我相信所有參與過、努力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也不會是一份平淡”,有“衹有努力奮進的青春,纔是富有生機的青春,纔是最美麗的青春,值得驕傲和自豪的青春”的情懷。④冒險欲。例如,“我喜歡生命裏有一個充滿動感甚至讓人心驚肉跳的經歷”,“我相信,給自己一道沒有退路的懸崖,背水一戰,也許會得到另一片廣阔的天空”的堅強。這些心語心聲道出了青少年的內心感受,是他們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體現了青少年期原汁原味的純美。
  2.生活剪影中的青少年
  幾乎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會留下青少年或深或淺的印跡,從這些印跡中我們可感知到處於青少年期的每個鮮活生命的律動。這些生命的律動常常以生活剪影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如果我們稍加註意就可以從校園內外“攝錄”到大量的少男少女的生活剪影。如題為“歡笑人生”的旅途剪影,其大意是在疲憊的旅途中,有一位姑娘用天南地北的笑話讓大傢有了一次快樂難忘的旅行。它告訴人們青春是一段捂不住喜樂的年華。又如題為“風中放歌”的青春剪影,人們看到的是一位少年在曠野中,迎風狂奔,大聲高歌。它嚮人們宣示青春是一個意氣風發的人生黃金時代。再如題為“往事再見”的告別剪影,它描述的是一位姑娘“憑吊”過去的生活絲毫沒有抱怨之情,其襢露純真、剖析幼稚、檢討任性,像山澗跳躍的清泉。它讓人們知道青春不留戀往事。
解秘青少年期
  在青少年期眩目多彩的剪影後面,隱藏着青少年期豐富而復雜的本質內涵。青少年期有多重意藴,衹有分別闡釋這些意藴,青少年期的“廬山真面目”才能最終顯現出來。具體地說,青少年期具有時間意藴、生理意藴、心理意藴和社會意藴,剖析這些意藴的工具分別是時間之匙、生理之匙、心理之匙和社會之匙。
  (一)時間之匙
  1.時間是生命的存在之維
  時間和空間是一切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生命是一種物質,因此時間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時間具有單維性和不可逆性,它像一艘單嚮航行的輪船,攜帶着生命一直嚮前;時間還具有連續性和可分割性,它使生命持續,並使生命經歷産生、發展和消亡的歷程。如果沒有時間之舟,那麽生命將不復産生或將永遠擱淺。生命擺脫不了時間的“符咒”,時間深深地嵌進生命的“肌膚”,因此說時間是刻畫生命痕跡和顯現生命本質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2.青少年期是生命的黃金時段
  (1)青少年期是生命中的一個時段。青少年期既是以時間術語對生命某種特殊存在形式的描述,也是生命歷程在時間上的一個特殊分段。研究者們都承認這個分段是存在的,並以時間的術語來界定它。我國學者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為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日本學者宮川知彰等將它界定為十二三歲至二十一二歲,這比中國學者界定的年齡要稍靠後幾年,西方學者從性別上對青少年期進行了區分,認為男性青少年期為12~21歲,女性青少年期為10~21歲,女性比男性青少年期略長。
  閱讀欄:
  名人的青春寄語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李大釗
  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滿了純潔、幻想及和諧。
  ——席德布朗
  要愛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再也沒有比青春更珍貴的了!青春就像黃金,你想做成什麽,就能做成什麽。
  ——高爾基
  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歲。它是一個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時期,生機勃發、朝氣蓬勃;它意味着上升,藴涵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數。
  ——岑桑
  少年人不會抱怨自己如花似錦的青春,美麗的年華對他們來說是珍貴的,哪怕它帶着各式各樣的風暴。
  ——喬治·桑
  (2)青少年期是生命的黃金時段。儘管各國青少年分期的時間並不一致,然而研究者們卻一致認為這個時間段在生命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有人稱它為承前啓後的“過渡期”;也有人認為它是生命的“轉折期”;還有人說它是充滿朝氣的。•;花樣年華期”。由於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生理處在加速發展期,所以它又被人們稱作人生發展的‘‘加速期”。如此等等,都說明青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時期。
  (二)生理之匙
  1.生理是生命的物質大廈
  生理將生命物體與非生命物體區別開來,它是活的有機體。生理是物質的,在物質層面上,它是生命的依托,是生命可以被直接感知的部分。對許多生命體來說,生命的發展和延續最直接的形式是生理運動和生理變化。如果把生命比作河流,那麽生理就是承載河流的大地與河床,是它賦予生命以具體的形式。如果生命體停止了生理活動,也就同時意味着生命的消亡。所以生理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是承載生命的物質大廈,也是界定青少年期的重要指標和內容。
  2.青少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
  (1)生理成熟是判斷青少年期的直接特徵和顯著標志。青少年期的年齡分段主要依據之一就是生理成熟。目前多數研究者都是以可觀察、測定和調查的身體徵候,特別是第二性徵來確定青少年期的開始。在我國,青少年第二性徵出現的平均年齡為十一二歲,因此這個年齡被我國學者認為是青少年期的開始。在日本等發達國傢,近年出現了青少年身體發展加速的現象,因此,青少年期的起始年齡也被提前,日本學者依田新把10歲作為青少年期的開始,這比一般對青少年期的界定年齡提前約兩年。
  (2)青少年生理成熟期的主要特徵。處於生理發育成熟期的青少年,主要有三個特徵:一是身高體貌的顯著變化;二是第二性徵的出現;三是大腦神經係統的日趨完善。這些變化是全面的,無論生理的不同部分先前的發展速度有何不同,到了這個時期,它們幾乎都達到了它們發展的最高水平;這些變化也是深刻的,它們是個體生理的第二次突變,是生理由量的積纍嚮質的轉變的具體表現。
  (三)心理之匙
  1.心理是生命的靈魂寓所
  心理是生命體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意識狀況,是生命的一種特殊機能。心理是大腦高度進化的結果,它與生理有着本質的區別,如果說生理與生命的物質性相關,那麽心理則與生命的精神性同處。心理使生命超越了對生理的單嚮依賴,並使生命體演進為高級物種。這種生命體能夠感知或思考,並主動適應甚至改造周圍的環境與世界。心理在改變生命單純的物質形式而使其成為一種精神性存在的同時,也為人們理解青少年期的本質內涵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標準。
  2.青少年期是心理的斷乳期
  (1)心理發展是刻畫青少年期的重要內容。心理發展主要指個體的認知、情感、人格、人際關係、社會化、信仰與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發展。許多研究者都根據心理發展狀況對青少年期進行劃分。如埃裏剋森就依據心理衝突的性質將人生劃分為信任感一不信任感、自主感一羞怯感等八個階段,其中青少年期處於自我同一感一自我混亂感階段。日本學者牛島從精神結構的變化將兒童發展階段劃分為:乳兒期是身邊生活時代,幼兒期是想象生活時代,童年期是知識生活時代,青年期是精神生活時代,成年期是社會生活時代。美國學者科爾以心理變化顯露期作為青少年期的開始階段。許多研究者也都傾嚮於以心理而不是生理指標來確定青少年期的結束階段。如奧爾波特就認為處於結束階段的青少年期意味着其具有自我的擴大、情緒的穩定和統一的人生觀等六個方面的表現。
  對於青少年期的一般看法是把它看作人生獨一無二的騷動階段,處於這一時期的個體有着極其不穩定的情緒、不可預測的睏難和行為:風暴和壓力。
  但文化人類學者米德和本尼迪剋特認為風暴和壓力理論並不適合很多非西方文化,他們描述了很多文化,在那裏兒童逐漸承擔越來越多的成人責任,並沒有一個充滿壓力的突然的轉換期,或者一個不穩定的動蕩期。
  (2)青少年期是心理的斷乳期。個體心理發展與生理發展有重要區別,生理斷乳發生在幼兒期,心理斷乳則發生在青少年期。心理斷乳既意味着告別兒童時代的認知方式和生活方式,從心理上重建人生,實現自我更新,也意味着擺脫過去與外界的聯繫方式,締造新的生活世界。按埃裏剋森的解釋,“自我同一性危機”發生在青少年期,這種危機恰好就是青少年期心理斷乳的典型表現。因為在這個階段,新的自我雖然覺醒,但尚未完全形成,個體處於對舊自我的“厭惡”和尋求新自我的“焦慮”之中。另外,心理斷乳還表現為個體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性行為的崛起。這是個體為了擺脫對親近者的依賴,建立新的關係世界,包括同伴關係和家庭關係而特有的心理與行為反應,即為了反抗而反抗。
  (四)社會之匙
  1.社會性是人生命的本質特徵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其社會性,即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從其社會性規定出發,人的生命歷程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與社會文化和環境密切互動,接受來自社會的期望和影響,並習得社會知識、行為規範、社會技能、社會態度等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品質,最終實現由自然人嚮社會人的轉變。所以,社會化是理解人的生命本質及其發展歷程最核心的要素,通過它可以深人瞭解青少年期的本質特徵。
  2.青少年期是社會化的關鍵期
  (1)社會化任務是劃分兒童發展階段的重要依據。個體青少年期的社會化任務主要是與他人和社會建立合理的關係。目前研究者多從教育角度把成年以前的人生階段劃分為學齡前期、學齡初期、學齡中期和學齡後期,青少年期基本上處於學齡中後期,有些發展較快的青少年其青春期從學齡初期就開始了。同時許多研究者也把社會化狀況作為判斷青少年結束期的重要指標。如日本學者津留認為,青少年期結束階段的社會化特點是具備對個人行為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能夠理解社會準則和常識的判斷能力,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共同性等。
  (2)青少年期是社會化的關鍵期。在有關發展課題的理論中,不同年齡段幾乎都有相應的社會化課題,而青少年期的社會化課題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較以前大大加強了。哈維格斯特(r.j.havikghurst)為青少年期列舉了近20項發展課題,如完成人格的獨立性,學習男性或女性的社會作用,選擇和準備從事的職業,作結婚和家庭生活的準備等等。日本學者桂川介把青少年期的發展課題概括為五點:從家庭的監督下獨立:,同朋友正當交際,同異性正當接觸,確立人生觀和價值觀,計劃未來的生活。從內容上看,這些發展課題無疑都與社會化有關,對個體此後的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從實現過程看,這些課題也是對處於青少年期的個體的極大挑戰。因為個體大多要在不斷解决重重矛盾衝突的過程中完成這些課題,所以這個時期的社會化過程絶非一帆風順。總而言之,青少年要在充滿挑戰的人生階段完成非常重要的社會化發展任務,同時這也彰顯出青少年期是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期。
判別青少年期
  從發展過程來看,青少年期有開始、進行和結束三個時期;在參照背景下,青少年期有常態、殊態和病態之別。判別青少年期就是在感知與解秘青少年期的基礎上,以有關青少年期的思想觀念為指導,判斷青少年期的開始、進行和結束三個階段,以及辨別某群體或個體的青少年期屬於常態、殊態還是病態。
  (一)判別目的
  判別青少年期的目的是對青少年的成長進行診斷,並有針對性地采取培養或矯治措施。這是建立青少年成長檔案,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一步。
  1.診斷性目的
  這種判別是為了搞清楚個體在青少年期開始和結束時的發展狀況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具體地說,一是要全面準確地收集個體的發展資料(主要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化方面);二是要依據有關標準和指標對個體青少年期的開始和結束狀況進行鑒定;三是將個體與常模進行比較並對個體進行歸類;四是辨別青少年發展的殊態和病態並進行原因分析;五是整理上述材料並建立青少年的成長檔案。
  2.發展性目的
  判別的目的一方面是瞭解情況和分析問題,另一方面則是采取措施促進發展。即判別過程還包括:處於青少年期的個體存在的問題提供對策和建議,在青少年已有發展水平上建立“最近發展區”,為青少年指明可以選擇的進一步發展的方向等。
  (二)判別原則
  1.具體對象具體分析
  雖然從理論上說大多數個體都會在大致相同的時間進入和結束青少年期,但實際上青少年發展的個體差異很大,他們進入和結束青少年期的差異範圍大約要上下浮動1~2歲左右。具體落實到每個個體身上,這種差異又會隨家庭、遺傳和個人經歷等因素的不同進一步擴大。因此,在判別青少年期或下結論時,應該考慮個體所處的文化背景、家庭環境、個體經歷及遺傳等方面的差異,對具體對象進行具體分析與判斷,以期給予有針對性的意見。
  2.區別運用判別指標
  判別青少年期的指標主要有生理指標、心理指標和社會化指標。由於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和社會化完成並不完全同步,因此需要對這些指標加以區別運用。目前研究者對青少年期的判別主要有三種傾嚮:①主要以生理特徵,特別是第二性徵作為個體進入青少年期的判別指標。如果個體提前進入青少年期,就屬於早熟;較晚進入則屬於晚熟。②主要以心理、社會化狀況為判別結束期的依據。如果個體到了青少年期的結束階段仍沒有達到相應的心理與社會化水平,就稱為延遲發展。延遲發展有合法延遲與病態兩種情況,合法延遲指發展方向正確,但發展速度較慢或期間出現短暫中斷的情況;病態主要指發展方向錯誤,如逆嚮和嚴重偏離發展軌道,以及發展長期停滯的情況。③以生理、心理和社會化結合起來的綜合指標確定青少年期的存在形式、存在內容和持續時間。
  (三)判別方法
  判別青少年期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可藉用中醫術語“望、聞、問、切”四個字進行概括,這種判別方法可以揭示出判別是由表及裏、由遠及近和由淺入深的過程。
  1.望
  “望”是觀察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所謂“望”就是要用眼睛觀察對象的舉止、着裝和神情氣色等外部表現。由於人的外部表現與其內在心理具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可通過人的外部表現來對個體的內在心理發展狀況進行初步判斷。
  “望”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係統和細緻。全面是指要看到外部表現的方方面面,要靈活調整觀察的角度;係統是指“望”在時間上的連續性和規律性,因為偶然所見,不連貫的觀察難以看到事物的真相。全面和係統觀察可以得到一個立體的青少年期外觀圖像,但圖像的清晰與否卻依賴於觀察是否細緻。細緻出於對細節的重視和嚴謹的態度,“失之毫釐,謬以千裏”這句話道出了細節的重要和細緻的可貴。
  2.聞
  “聞”指聽其言談而體察其中寓含的深意和弦外之音,主要是用耳朵瞭解個體的言談表現。由於人的口頭言語亦可用書面言語來表達,所以“聞”的感覺器官也並不僅限於耳朵。言語與內心的關係有兩重性:一是“言為心聲”,因此可以通過聽某人的言語來瞭解他的內心;二是“言不由衷”,即一個人的言語會因撒謊或掩飾而失真,這時必須透過言語的表面而體察其中的真意。
  “聞”的主要手段有聆聽法和作品分析法。聆聽法包括直接聆聽和間接聆聽。前者是直接聽取對象本人的言語;後者則是聽取旁人的轉述或評價。無論何種聆聽,皆要求聆聽時用心專註,要特別註意聆聽對象及其親近或非常信賴的人的言談,以及在他們沒有心理設防時(如網上聊天)的言論。作品分析法是對對象的書面言語材料進行研究,這些書面材料包括日記、讀書心得、文字作品、歌謠和網上留言等。由於“聞”使研究者和對象有近距離接觸,所以在兩者之間建立平等、信任的關係非常重要。
  3.問
  “問”指通過提問的方式瞭解對象的信息。這是研究者從自己的意圖和設計出發獲取信息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針對性強,正面突破,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
  “問”有兩種方式:訪談法和問捲法。訪談法是面對面的交談。一般要先確定談話的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嚮對象提出問題。由於訪談方式互動性強,因此要求雙方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問捲法是通過書面提問的方式收集對象信息的一種方式。問捲法對問題設計有嚴格要求,一般要求做到表意準確、表達簡潔、容易接受。
  4.切
  “切”在醫學中是把脈和利用儀器檢查之意,在此可引申為近距離接觸和檢驗。近距離接觸和檢驗是科學和深入地獲取對象信息的重要方式。
  近距離接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田野作業法,即真正地融人考察對象的生活中,進行感受和記錄。它要求研究者改變自己的部分角色以切人和接近考察對象的生活世界,”以便近距離和對象進行接觸和交流。檢驗的主要手段是實驗法,即通過設置情景,控製情景中的無關因素,操縱要考察的影響因素,收集對象的變化信息,從而揭示對象的發展特點與規律。
英文解釋
  1. :  adolescence
相關詞
教育心理
包含詞
感知青少年期解秘青少年期
判別青少年期什麽是青少年期
起於童年和青少年期的未特指的行為和情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