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露兜
  露兜
  學名:pandanus tectorius
  科屬:露兜樹科
  別名:露兜、林茶
  分佈:
  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海岸地帶,我國國內多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臺灣等省區.
  形態特徵:
  露兜樹是一種有意思的樹木,它身材不高,但形態卻很特殊。露兜樹生有紅樹一樣的支柱根。露兜樹的葉子帶狀,有1米多長,葉子的兩邊和背面中脈上都生有尖銳的鋸齒,要是有人膽敢把自己的手在這些鋸齒上蹭一下,那肯定會把手劃破的。
  露兜樹雌雄異株,雄株的花序長長的,像個毛毛蟲;雌株的花序橢圓形,近似於我們所吃的菠蘿,衹不過花序頂端不再長葉。
  據說西雙版納的露兜樹還是野生的,證明西雙版納在很久以前是海洋,但露兜樹還保留着海邊紅樹林植物的特點---支柱根。
  用途:
  露兜樹的葉纖維可編製各種工藝品,鮮花可提取芳香油,根葉花果藥用,可治腎炎水腫等。
  在遠古時,西雙版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由於地質史上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古地中海西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但誰能見證?地質結構、古生物的研究結果見證,這對於科學來說是證據確鑿的。但這些證據都是“死的”東西,這在人類有時會因“死無對證”而說不清的。
  還好,自然界因“怕”說不清而在西雙版納留下了數十種植物作為活見證,露兜樹就是其中很有說服力的一種。
  古地中海消失後,它“認為”西雙版納這塊土地好而沒有跟它的傢族一起遷移到有海的地方去,經過長期的磨練、演化,成為了後來發育起來的熱帶雨林的成員,並逐步適應了熱帶雨林酸性的土壤、潮濕而較陰暗的林內環境,而且還改變了非海邊不能生長的習性。然而,也許是“江山易改而習性難移”的某些遺傳基因還在起作用吧,它在樹幹的下部還要長出很多氣生根並發展成為支柱根,保持它原來生長在海濱灘塗上為了“呼吸”和支撐地上植株的習性。
  別名:露兜樹、華露兜、假菠蘿、勒菠蘿、山菠蘿、婆鋸筋、豬母鋸、老鋸頭、勒古、水拖髻。
  科別:為露兜樹科露兜樹屬植物露兜樹,以根、果和果核入藥。
  形態特徵:多年生有刺灌木,高1~2m或更高,直立,有分枝。幹生有多數支柱根,幼時主莖不明顯,莖明顯具節,粗大。葉聚生於莖頂,長披針形,硬革質,長達1.5m,寬3~5cm,先端尾狀漸尖,邊緣和背中脈有鈎刺。夏、秋開花,有濃香氣,雌雄異株;雄花序稍倒垂,長約50cm;苞片披針形,漸尖,近白色;花被缺,雄花無數,花絲合生,花藥頂有芒;雌花無退化雄蕊,子房有胚珠1粒。果大,單生,近球形,熟時黃紅色,由50~70或更多的倒圓錐形、稍有稜角、肉質的小核果集合成復果,長達20cm,形似"菠蘿"(鳳梨),故有"野菠蘿"之稱。
  分佈:生於村旁、路邊、山𠔌、溪邊及濱海地區。根全年可采;果鼕季采,鮮用或曬幹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