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文學寫作 > 霍桑
目錄
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小說選集 novel anthology《霍桑小說選》
心理學小說 Psychology Fiction《紅字 The Scarlet Letter》

霍桑
霍桑,Nathaniel Hawthorme, 1804-1864,美國小說傢。

1804年7月4日霍桑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塞勒姆鎮一個沒落的世傢。他的祖輩中有人曾參與清教徒異端的事件,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驅巫案”的3名法官之一。這段歷史對霍桑的思想産生了深刻的影響。霍桑的父親是一名船長,在他4歲時去世。

1821年霍桑在親戚資助下進入博多因學院,同學中有詩人朗費羅與後來當選為總統的皮爾斯等。

1825年大學畢業,回到塞勒姆鎮,從事寫作。曾匿名發表長篇小說《範肖》(1828)和幾十個短篇作品,陸續出版短篇小說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漸得到重視和好評。霍桑的短篇小說大多取材於新英格蘭的歷史或現實生活,着重探討人性和人的命運等問題。

1836年和1846年霍桑兩度在海關任職,1841年曾參加超驗主義者創辦的布魯剋農場。他於1842年結婚,在康科德村居住。

1848年由於政見與當局不同,霍桑失去海關的職務,便致力於創作活動,寫出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紅字》(1850)。這部作品以殖民地時期新英格蘭生活為背景,描寫一個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縛的犯了為加爾文教派所嚴禁的通姦罪而被示衆,暴露了當時政教合一體製統治下殖民地社會中的某些黑暗。

《紅字》發表後獲得巨大成功,霍桑繼而創作了不少作品。《帶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1851)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血腥掠奪。另一部小說《福𠔌傳奇》(1852)以布魯剋農場生活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社會改良的嘗試失望的心情以及對狂熱的改革者的厭惡。

皮爾斯當選為美國總統後,霍桑於1853年被任命為駐英國利物浦的領事。1857年後僑居意大利,創作了另一部討論善惡問題的長篇小說《玉石雕像》(1860)。

1860年霍桑返回美國,在康科德定居,繼續寫作。

1864年5月19日霍桑去世,身後留下4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


Nathaniel Hawthorne (born Nathaniel Hathorne; July 4, 1804 – May 19, 1864) was an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Nathaniel Hathorne was born in 1804 in the city of Salem, Massachusetts to Nathaniel Hathorne and Elizabeth Clarke Manning Hathorne. He later changed his name to "Hawthorne", adding a "w" to dissociate from relatives including John Hathorne, a judge during the Salem Witch Trials. Hawthorne attended Bowdoin College, was elected to Phi Beta Kappa in 1824, and graduated in 1825; his classmates included future president Franklin Pierce and future poet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Hawthorne anonymously published his first work, a novel titled Fanshawe, in 1828. He published several short stories in various periodicals which he collected in 1837 as Twice-Told Tales. The next year, he became engaged to Sophia Peabody. He worked at a Custom House and joined Brook Farm, a transcendentalist community, before marrying Peabody in 1842. The couple moved to The Old Manse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later moving to Salem, the Berkshires, then to The Wayside in Concord. The Scarlet Letter was published in 1850, followed by a succession of other novels. A political appointment took Hawthorne and family to Europe before their return to The Wayside in 1860. Hawthorne died on May 19, 1864, leaving behind his wife and their three children.

Much of Hawthorne's writing centers around New England, many works featuring moral allegories with a Puritan inspiration. His fiction works ar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and, more specifically, dark romanticism. His themes often center on the inherent evil and sin of humanity, and his works often have moral messages and deep psychological complexity. His published works include novels, short stories, and a biography of his friend Franklin Pierce.
《霍桑探案》主人公
  《霍桑探案》小說封面之一中國偵探小說傢程小青(又名程青心、程輝齋)筆下的一個類似福爾摩斯的大偵探——霍桑,有《霍桑探案集》(全六册)。他體格魁梧,目光敏銳,具有超人的記憶力和推斷力,好學,無論是生物、物理,還是哲學、法律,甚至對醫學和搏擊術和下過工夫學習。喜歡吸白金竜香煙,業餘喜歡拉小提琴、看電影,有科學的頭腦和進步的思想,長期受儒、墨思想的熏陶.同情普通勞動人民,他和好友包朗一起行動,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君子,也是行俠仗義、扶睏濟危的俠士。在《霍桑探案集》中與各種不同類型的罪犯作智力的較量,曾有數次差點被罪犯的迷陣所蒙蔽,但最終以準確的判斷和勇敢的嘗試,揭開了重重疑霧下的真相。 他還有一個亦敵亦友的對手江南燕,兩人既是棋逢對手,又是合作夥伴。
美國小說傢霍桑
  生平簡介介紹: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美國小說傢,是美國19世紀影響最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傢和心理小說傢。1804年7月4日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塞勒姆鎮一個沒落的世傢。他的祖輩之中有人曾參與清教徒納撒尼爾·霍桑迫害異端的事件,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驅巫案”的3 名法官之一。這段歷史對霍桑的思想産生了深刻的影響。霍桑的父親是一名船長,在他4歲時去世。1821年霍桑在親戚資助下進入博多因學院,同學中有詩人朗費羅與後來當選為總統的皮爾斯等。1825年大學畢業,回到塞勒姆鎮,從事寫作。他曾匿名發表長篇小說《範肖》(1828)和幾十個短篇作品,陸續出版短篇小說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漸得到重視和好評。
  霍桑的短篇小說大多取材於新英格蘭的歷史或現實生活,着重探討人性和人的命運等問題。著名的短篇小說《小夥子布朗》、《教長的黑紗》揭露人人皆有的隱秘的罪惡,表達了人性是惡的和人是孤獨的等觀點。另一些小說如《拉伯西尼醫生的女兒》,反映了他對科學和理性的懷疑,以及他反對過激和偏執的思想。《通天的鐵路》則指出技術的進步豐富了人的物質享受,卻敗壞了人的精神。有少數作品正面表達了霍桑的理想,如《石面人像》;另外有些故事記敘了新英格蘭殖民地人民的抗英鬥爭,但往往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氛和神秘色彩。
  1836年和1846年霍桑曾兩度在海關任職,1841年曾參加超驗主義者創辦的布魯剋農場。他於1842年結婚,在康科德村居住,結識了作傢愛默生、梭羅等人。1848年由於政見與當局不同,失去海關的職務,便致力於創作活動,寫出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紅字》(1850)。這部作品以殖民地時期新英格蘭生活為背景,描寫一個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縛的少婦犯了為加爾文教派所嚴禁的通姦罪而被示衆,暴露了當時政教合一體製統治下殖民地社會中的某些黑暗。作者細緻地描寫了經過長期贖罪而在精神上自新的少婦海斯特·白蘭,長期受到信仰和良心的責備而終於坦白承認了罪過的狄姆斯臺爾牧師,以及滿懷復仇心理以至完全喪失人性的白蘭的丈夫羅傑,層層深入地探究有關罪惡和人性的各種道德、哲理問題。小說以監獄和玫瑰花開場,以墓地結束,充滿豐富的象徵意義。
  《紅字》發表後獲得巨大成功,霍桑繼而創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帶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1851)描寫品恩欽傢族的祖先謀財害命而使後代遭到報應的故事,說明財富是禍患,“一代人的罪孽要殃及子孫”;這部小說也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血腥掠奪。另一部小說《福𠔌傳奇》(1852)以布魯剋農場生活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社會改良的嘗試失望的心情以及對狂熱的改革者的厭惡。
  皮爾斯當選為美國總統後,霍桑於1853年被任命為駐英國利物浦的領事。1857年後,霍桑僑居意大利,創作了另一部討論善惡問題的長篇小說《玉石雕像》(1860)。1860年霍桑返回美國,在康科德定居,堅持寫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後留下4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
  霍桑是一個思想上充滿矛盾的作傢,新英格蘭的清教主義傳統對他影響很深。一方面他反抗這個傳統,抨擊宗教狂熱和狹隘、虛偽的宗教信條;另一方面他又受這個傳統的束縛,以加爾文教派的善惡觀念來認識社會和整個世界。作傢赫·梅爾維爾曾指出,他的作品中滲透着“加爾文教派的‘人性本質’和‘原罪’的觀念”。霍桑思想保守,對生産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抱有抵觸情緒,對社會改革持懷疑態度,對當時蓬勃開展的廢奴運動不很理解。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流露。在藝術上他獨具一格,擅長心理描寫,善於揭示人物的內心衝突。他把自己的小說稱為“心理羅曼史”。他潛心挖掘隱藏在事物背後的不易覺察的意義,作品想象豐富,結構嚴謹。
  主要作品:The Scarlet Letter (1850) 《紅字》-----a treatment of the effects of sin on the human spirit.
  The House of Seven Gables (1851)《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
  The Blithedale Romance (1852) 《福𠔌傳奇》
  The Marble Faun (1860)《玉石雕像》
  其它 :
  1.地名,指美國紐約州的霍桑
英文解釋
  1. n.:  Nathaniel Hawthorne
近義詞
納撒尼爾·霍桑
相關詞
實驗霍桑實驗經濟百科
包含詞
霍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