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類 : 水力 : 水泥 > 雷電
目錄
No. 1
  雷和閃電的合稱。
léi diàn léi diàn
  空中帶電的雲在放電時所發強光與聲音
No. 3
  亦作“靁電”。
  1.打雷和閃電。《書·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後漢書·列女傳·許升妻》:“是日疾風暴雨,靁電晦冥。”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詩:“兒童畏雷電,魚鱉驚夜光。”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忽然雷電震閃,大雨滂沱。”
No. 4
  喻天子的雷霆之怒。《周書·尉遲運王軌等傳論》:“ 顔之儀 風烈凜然,正辭以明節,崎嶇雷電之下,僅而獲濟。”
No. 5
  以雷比刑罰,以電比人之明察,比喻朝廷嚴明的法律。《易·噬嗑》:“《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 孔穎達 疏:“雷電欲取明罰勑法可畏之義,故連雲雷電也。” 明 張居正 《答山東撫院李漸庵言吏治河漕書》:“故今振舉綱維,精覈吏治,章之以雷電,懸之以象魏。”
No. 6
  比喻執法嚴明,斷獄迅速。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 程侯 昔使 西山 下,金印出懷光滿把。坐馳雷電破姦伏,力送春陽煦鰥寡。”
No. 7
  1、自然現象
  【雷電是什麽?】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一般産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竜捲。積雨雲頂部一般較高,可達20公裏,雲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氣對流等過程,使雲中産生電荷。雲中電荷的分佈較復雜,但總體而言,雲的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雲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産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於閃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産生衝擊波,導致強烈的雷鳴。 帶有電荷的雷雲與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時,它們之間就發生激烈的放電。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
  【閃電是什麽?】
  暴風雲通常産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産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着雲移動。陽電荷和陰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陽電奔嚮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陰電的雲層相遇;陰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嚮下伸展,越嚮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後陰陽電荷終於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接上。巨大的電流沿着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嚮雲涌去,産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衹有數百千米,但最長可達數千米。
  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並發出聲音。閃電距離近,聽到的就是尖銳的爆裂聲;如果距離遠,聽到的則是隆隆聲。你在看見閃電之後可以開動秒錶,聽到雷聲後即把它按停,然後以3來除所得的秒數,即可大致知道閃電離你有幾千米。
  【閃電的類型】
  麯折開叉的普通閃電稱為枝狀閃電。枝狀閃電的通道如被風吹嚮兩邊,以致看來有幾條平行的閃電時,則稱為帶狀閃電。閃電的兩枝如果看來同時到達地面,則稱為叉狀閃電。
  閃電在雲中陰陽電荷之間閃爍,而使全地區的天空一片光亮時,那便稱為片狀閃電。
  未達到地面的閃電,也就是同一云層之中或兩個雲層之間的閃電,稱為雲間閃電。有時候這種橫行的閃電會行走一段距離,在風暴的許多公裏外降落地面,這就叫做“晴天霹靂”。
  閃電的電力作用有時會在又高又尖的物體周圍形成一道光環似的紅光。通常在暴風雨中的海上,船衹的桅桿周圍可以看見一道火紅的光,人們便藉用海員守護神的名字,把這種閃電稱為“聖艾爾摩之火”。
  超級閃電指的是那些威力比普通閃電大100多倍的稀有閃電。普通閃電産生的電力約為10億瓦特,而超級閃電産生的電力則至少有1000億瓦特,甚至可能達到萬億至100000億瓦特。
  紐芬蘭的鐘島在1978年顯然曾受到一次超級閃電的襲擊,連13公裏以外的房屋也被震得格格響,整個鄉村的門窗都噴出藍色火焰。
  【襲擊的時間】
  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世界各地大約正有1800個雷電交作在進行中。它們每秒鐘約發出600次閃電,其中有100次襲擊地球。
  閃電可將空氣中的一部分氮變成氮化合物,藉雨水衝下地面。一年當中,地球上每一公頃土地都可獲得幾公斤這種從高空來的免費肥料。
  烏幹達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的爪哇島,是最易受到閃電襲擊的地方。據統計,爪哇島有一年竟有300天發生閃電。而歷史上最猛烈的閃電,則是1975年襲擊津巴布韋鄉村烏姆塔裏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當時死了21個人。
  【雷電的危害】
  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戶外受到襲擊。他們每3個人中有兩個幸存。在閃電擊死的人中,85%是男性,年齡大都在10歲至35歲之間。死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
  蘇利文也許是遭閃電襲擊的冠軍。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員,曾被閃電擊中7次。閃電曾經燙焦他的眉毛,燒着他的頭髮,灼傷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拋到汽車外面。他輕描淡寫地說:“閃電總是有辦法找到我。”
  雷電對人體的傷害,有電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壓或動力作用,以及高溫作用。當人遭受雷電擊的一瞬間,電流迅速通過人體,重者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腦組織缺氧而死亡。另外,雷擊時産生的是火花,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燒灼傷。雷電擊傷,亦可使人體出現樹枝狀雷擊紋,表皮剝脫,皮內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內臟破裂等。
  【防雷擊須知】
  雷電發生時産生的雷電流是主要的破壞源,其危害有直接雷擊、感應雷擊和由架空綫引導的侵入雷。如各種照明、電訊等設施使用的架空綫都可能把雷電引入室內,所以應嚴加防範。
  一、雷擊易發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設備或避雷設備不合格的高大建築物、儲罐等;
  2.沒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屋頂;
  3.潮濕或空曠地區的建築物、樹本等;
  4.由於煙氣的導電性,煙囪特別易遭雷擊;
  5.建築物上有無綫電而又沒有避雷器和沒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二、預防雷電的方法
  1.建築物上裝設避雷裝置。即利用避雷裝置將雷電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時,人不要靠近高壓變電室、高壓電綫和孤立的高樓、煙囪、電桿、大樹、旗桿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在大樹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屬立柱的雨傘。在郊區或露天操作時,不要使用金屬工具,如鐵撬棒等。
  4.不要穿潮濕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屬商品的貨垛上。
  5.雷雨天氣時在高山頂上不要開手機,更不要打手機。
  6.雷雨天不要觸摸和接近避雷裝置的接地導綫。
  7.雷雨天,在戶內應離開照明綫、電話綫、電視綫等綫路,以防雷電侵人被其傷害。
  8.在打雷下雨時,嚴禁在山頂或者高丘地帶停留,更要切忌繼續蹬往高處觀賞雨景,不能在大樹下、電綫桿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曠的田野裏,應盡快躲在低窪處,或盡可能找房層或乾燥的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氣時,不要用金屬柄雨傘,摘下金屬架眼鏡、手錶、褲帶,若是騎車旅遊要盡快離開自行車,亦應遠離其它金屬製物體,以免産生導電而被雷電擊中。
  10.在雷雨天氣,不要去江、河、湖邊遊泳、划船、垂釣等。
  11.在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之時,若旅遊者在旅店休息,應立即關掉室內的電視機、收錄機、音響、空調機等電器,以避免産生導電。打雷時,在房間的正中央較為安全,切忌停留在電燈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墻壁邊、門窗邊,以避免在打雷時産生感應電而致意外。
  當發生雷擊時,旅伴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如果當時呼吸、心跳已經停止,應立即就地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按摩,積極進行現場搶救。千萬不可因急着運送去醫院而不作搶救,否則會貽誤病機而致病 死亡。有時候,還應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繼續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按摩。此外,要註意給病人保溫。若有狂躁不安、痙攣抽搐等精神神志癥狀時,還要為其作頭部冷敷。對電灼傷的局部,在急救條件下,衹需保持乾燥或包紮即可。
  雷雨天氣發生時,即使在安裝了避雷針的情況下,也應該迅速拔掉室內電視、電冰箱以及天綫電源的插頭,防止空間電磁波幹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此外,從電閃雷鳴的形成和發生過程來看,空曠場地上、建築物頂上、高大樹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濕地區是雷擊事故多發區。
  全國建築物電氣裝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王宏民:在室外,要考慮到雷電活動區域,看雷電活動遠近,一般是聽雷聲就能判斷出遠近,不要躲到避雷針和大樹下面。在空曠的地方不要打雨傘,因為雨傘有針尖,電場強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曠地方打手機。要蹲下來,兩腳並攏。
  專傢最後強調,如遇雷雨天氣,市民最好躲入一棟裝有金屬門窗或設有避雷針的建築物內。一輛金屬車身的汽車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這些建築物或汽車被雷擊中,它們的金屬構架或避雷裝置或金屬本身會將閃電電流導入地下。
  【雷電統計的概念】
  雷電次數——當雷暴進行時,隆隆的雷聲持續不斷,若其間雷聲的時間間隔小於15分鐘時,不論雷聲斷續傳播的時間有多長,均算作是一次雷暴;若其間雷聲的停息時間在15分鐘以上時,就把前後分作是兩次雷暴。
  雷電小時——就是說在該天文小時內發生過雷暴,更通俗些說是在這個時間裏曾聽到過雷聲而不論雷暴持續時間的長短如何。某一地區的"年雷電小時數"也就是說該地區一年中有多少個天文小時發生過雷暴,而不管在某一小時內雷暴是足足繼續了一小時之久,還是衹延續了數分鐘。
  雷暴日數——也叫做雷電日數。這是我們所最熟悉的。衹要在這一天內曾經發生過雷暴,聽到過雷聲,而不論雷暴延續了多長時間,都算作一個雷電日。"年雷電日數"等於全年雷電日數的總和。
  雷暴月數——也叫做雷電月數,即指在這一個月內曾發生過雷暴。"年雷暴月數"也就是指一年中有多少個月發生過雷暴。
  2、戰鬥機
  “雷電”空中支援攻擊機
  a-10雙發近距空中支援戰鬥機在美軍服役近30年,堪稱美國空軍甚至是世界空軍發展史上的經典戰機。
  a-10機頭下沿的gau-8/a30mm七管加特林炮是曾經裝在戰鬥機上,威力最大的機炮。每分鐘可以發射直徑30mm的航空炮彈2100到4000 發,足以破壞坦剋的裝甲。a-10又被稱作“疣豬”,被設計稱可以用一個發動機和一個完整的尾鰭安全飛行,甚至一個機翼完全被打掉也沒有關係。a-10甚至可以在座艙和彈藥艙上罩上鈦合金的防護罩以對抗地面防空加農炮的打擊。機載的電子設備可靠性也相當的高。
  正當美軍要將a-10退役用f-16來代替的時候,它在伊拉剋戰爭中再次證明了自身的價值。a-10在伊拉剋戰爭中的戰績是:1000多輛坦剋,1200多門火炮,2000量其他車輛及兩架直升飛機。
  美軍最多時有700架a-10,到2004年為止美軍依然有350架a-10在服役。退役的a-10也大多數被出售到其他國傢。
  a-10"雷電ii"(有別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p—47雷電)又稱“疣豬(warthog)”由美國費爾柴爾德(fairchild,又譯“仙童”)公司為美空軍研製的單座雙發近距空中支援攻擊機。1966年,根據越南戰爭的教訓,美軍提出了研製新型單座近距支援攻擊機,以取代老舊的蠃旋槳式攻擊機a-1 的計劃,即a-x計劃。1967年4月美國空軍開始招標,1970年3月選定諾斯羅普公司和費爾柴爾德公司各製造兩架原型機。諾斯羅普公司的原型機稱a- 9,費爾柴爾德公司的稱a-10。72年5月10日a-10首次試飛。1972年10~12月,經過284個飛行小時的全面對比鑒定試飛,1973年1月美國空軍宣佈a-10獲勝。隨即與費爾柴爾德公司簽訂了價值1.593億美元的合同,製造10架預生産型飛機供研究、發展、試驗和鑒定使用,其中6架用於發展試驗,4架用於鑒定。同時與通用電氣公司簽訂2760萬美元的合同,訂購32臺配套發動機。1975年10月21日a-10生産型試飛。
  a-10 1975年開始交付,1984年停産,總共生産了713架,其中有30架n/awa-10。a-10的研製費共計3.285億美元,其中機體及設備 2.11億美元,發動機3600萬美元,機炮1100萬美元。空軍花費的研究、發展、試驗和鑒定費約為4.23億美元。a-10在1982年的單價為 960萬美元,在美空軍中算是一種價格低廉的作戰飛機。
  a-10采用中等厚度的大彎度平直下單翼。相對厚度12%,安裝角-1°,外翼上反角7°。機翼翼尖下垂,據稱可增大航程8%。機翼為全金屬三梁結構。全金屬半硬殼式鋁合金結構機身,鈦裝甲總重為550千克。機身腹部裝甲厚50毫米,可承受蘇製23mm高射炮彈的打擊。全金屬懸臂式結構尾翼,水平尾翼為等弦長。雙垂尾裝於平尾端部。前三點單輪可收放式起落架。主起落架采用寬胎面低壓輪胎,有防滑剎車裝置。采用兩臺通用電氣公司的tf34-ge-100高流量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單臺推力為40.94千牛(4175千克)。
  a-10擁有堅固的駕駛員座艙裝甲,呈浴缸狀的鈦合金裝甲包裹住了整個座艙的下半部,這使飛行員在地面火力中飛行的安全係數大大增加。座艙玻璃也具有相當的防彈能力。水泡形座艙視野良好,前方下視界為20°,兩側為40°,周圍為360°,裝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彈射座椅,可以在零高度、0~834 千米/小時的速度範圍內安全彈射。
  a-10攻擊機的兩個發動機由於分佈得相距較遠,減少了同時被防空火力擊中而使飛機完全失去動力的機會。垂尾設計成分離得較遠的兩個小翼面,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a-10的機頭有較大的下傾角,使得飛行員視野開闊,再加上水泡形座艙蓋,無論前後視野都有充分保證,這一點比蘇聯設計的攻擊機要好多了。機頭下裝有紅外觀瞄吊艙。白色“工”字形圖案是其上方空中加油口的標識。
  機上設備包括an/aic-18機內通信設備,ky-58/75保密話音、多頻段調幅、調頻通信設備,cpu-132導航計算機,an/asn-141慣性導航係統,an/arn-118塔康導航設備,an/axq-13電視監控器,mxu-553飛行數據記錄儀,an/arn-108儀表着陸係統, an/alr-46和analr-69雷達告警接收機,an/apx-101敵我識別器,an/awg-(acs)武器控製係統,an/avq-29平視顯示儀。另外還有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蹤係統吊艙,an/alq-87及an/alq-119電子對抗吊艙。
  ta-10為雙座教練型
  海灣戰爭時期,120架a-10參戰,也取得了很好的戰績。曾有一個雙機a-10編隊在一天中就摧毀了23輛伊拉剋坦剋。但是,a-10速度慢,自衛能力弱,衹有在掌握製空權的情況下才能較好地執行任務。海灣戰爭後,美國决定減少其戰術空軍聯隊的數量,a-10的裝備數量因此也受到了削減。
  1992年10月,美國决定把50架多餘的a-10送給土耳其。美軍曾計劃用改進的f-16戰鬥機執行a-10的典型任務,但由於f-16的防護能力不足和經費等多種原因,此計劃無疾而終,a-10得以繼續服役。
  海灣戰爭後,a-10一直沒有機會參與實戰。2002年3月,美國軍方把a-10佈置到阿富汗的美軍前綫基地,從而使a-10再次重上戰場。
  由於a-10缺乏火控雷達和先進的光電係統,一度被認為缺乏適應現代戰場的能力。為此美軍方對其進行了改進。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電子係統分公司於 2002年9月,成功將litening er“增程瞄準和導航係統”吊艙與a-10攻擊機進行了綜合,並進行了試飛。litening er是一種多傳感器激光目標照射和導航係統,能夠使駕駛員探測和識別地面目標,高精度的投射常規和精確製導武器。litening er包括640×512陣列前視紅外攝像機、電荷耦合器件電視攝像機、激光光斑跟蹤器/測距器、紅外標識器和激光照射器。與a-10的綜合不要求改變飛機現有的軟件,而用一根專門設計的數據電纜把吊艙與飛機火控係統連接,衹要少量的修改litening er的軟件就能夠與a-10完美結合。裝備litening吊艙的a-10立即部署到奈利斯空軍基地,並配備了激光製導武器,交由聯合實驗部隊進行實驗。
  2003年7月,參與了伊拉剋戰爭的部分a-10飛行員反映,a-10需要進行更多的改進升級,以降低“友軍誤射”的發生幾率,其中改裝litening 吊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據美國陸軍經驗教訓中心(call)開列的單子,a-10可能捲入至少兩起引起多達10名美國和英國地面部隊士兵死亡的事故。報告說,在仍在進行調查的3月23日事故中,一架a-10嚮納西裏耶附近的海軍護送隊開火。9名水兵喪生,雖然尚不清楚這些傷亡有多少是友軍誤射引起的。4月 6日,也是在a-10攻擊後,英國一名士兵死亡,3人受傷。實際上在伊拉剋戰爭中,a-10確實小規模的試用了litening吊艙,飛行員反映效果良好。飛行員還表示,a-10需要數字化座艙和加裝數據鏈,這有助於提高戰鬥力和敵我識別能力。
  2004年3月,美國空軍計劃升級a-10攻擊機的瞄準能力,進一步延長其壽命。升級計劃稱為精確交戰(precision engagement)計劃,它將包括兩個新瞄準吊艙和一個外挂管理係統,將能夠使飛機使用gps或激光製導炸彈。精確交戰計劃包括裝備an/aa1- 28(v)litening at和an/aaq-33“狙擊手”xr瞄準吊艙以及mil-std-1760數據總綫和數字懸挂物管理係統及其必要的布綫。等到這項1.5~2.0億美元的計劃結束時,a-10攻擊機群將能夠投射由駕駛員指定的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wcmd風修正彈藥布撒器和激光製導武器。以前,a-10裝載激光製導炸彈,要有其它飛機用激光照射器提供目標照射。改進後a-10將能夠自主運用“寶石路”等的激光製導武器。
  a-10基本技術數據
  1.外形尺寸
  翼展 17.53米
  機長 16.26米
  機高 4.47米
  機翼面積 47.01平方米
  機翼展弦比6.54米
  主輪距5.25米
  前主輪距 5.40米
  2.重量及載荷
  出廠空重 9771千克
  作戰空重 11321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2268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20032千克
  前綫機場起飛重量(帶4顆mk82炸彈和750發炮彈)  14395千克
  燃油重量(機內)4853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 7250千克
  最大翼載荷4.48千牛/米2(457公斤/米2)
  3.性能數據 (除註明者外,均指以最大重量起飛時)
  限製飛行速度 834千米/小時
  作戰飛行速度(高度1500米,帶6顆mk82炸彈) 713千米/小時
  (無外挂,海平面) 72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623千米/小時
  (海平面) 55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9144~11000米
  爬升率(海平面,設計重量) 30.5米/秒
  轉場航程4850千米
  近距支援作戰半徑(留空2小時)   463千米
  作戰半徑(偵察)  750千米
  作戰半徑(縱深攻擊)  1000千米
  起飛距離(最大總重)  1372米
  (前綫機場起飛重量)  610米
  着陸距離(最大總重)  762米
  (前綫機場起飛重量)  325米
  a-10機頭下沿的gau-8/a30mm七管加特林炮,由於采用了貧鈾彈芯 (註:貧鈾是使用鈾u235製造原子彈或核燃料時,經過提煉後剩下的含鈾極少的下腳料)的高速穿甲彈,其威力足夠貫穿多數現役坦剋的頂部裝甲。
  該機炮裝在機頭下沿,可防止噴出的火藥氣體被發動機吸入;否則的話,發動機可能因此熄火。為了保持射擊時整機的平衡,起落架衹好把中軸位置讓給火炮,偏居左側。 gau-8機炮是由通用電氣公司於1971年在“火神”20mm口徑6管m61a1炮基礎上改進而來的30mm 7管炮,命名為“復仇者 avenger”。1971年,美國空軍與通用電氣公司簽定價值2110萬美元的合同,為處於競爭研製的a-10攻擊機,研製30mm口徑gau-8/a 機炮。1972年仙童公司的a-10攻擊機中標,隨後與空軍簽定a-10攻擊機的合同。1973年1月在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同年4月美國空軍與通用電氣公司簽定2375.4萬美元的合同,提供3門預産生型機炮用於鑒定試驗,提供8門預生産型機炮裝備飛機,同年末該炮裝備仙童公司的第一架a -10原型機。1974年2月在a-10上首次進行發射試驗,1975年開始投入批生産並進入現役,空軍採購總數800門。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曾廣泛使用,主要使用貧鈾穿甲彈。
  但貧鈾穿甲彈帶來一個惡果:對環境污染嚴重。原因是貧鈾在平常儲藏的狀態下輻射極小,但在高溫下輻射劑量卻會直綫上升。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已經反復驗證了這一點。因此日本公衆曾強烈抗議美軍a-10攻擊機在衝繩島日常演習中使用貧鈾穿甲彈。
  gau-8/a目前衹固定安裝在a-10攻擊機上,由於其後坐力很大,其他美軍飛機無法適應這種機炮。曾經有部分f-16換裝了這一機炮,但後來由於效果不好又改回了m61 20mm機關炮。但gau-8/a可以裝在gpu-5a機炮吊艙內,這種吊艙可以應用在a-7、f-4、f-5和f-16上。
  gau-8/a的射速在2100到4200/分之間。使用的主要彈種有atk公司的pgu-14/b穿甲燃燒彈(api),為能有效穿透裝甲,該彈種的彈頭內有一個高密度的穿甲彈芯。另外一種主要彈種是pgu-13/b高爆燃燒彈(hei),用於對付輕裝甲或軟目標,該彈種可以引燃目標內的油料。下圖為貧鈾彈穿甲彈芯和彈托。
  gau-8火炮係統安裝在座艙和機頭的下方。
  作為彈藥傢族的補充完善,gau-8/a還裝備了價格低廉的pgu-15/b目標訓練彈(tp),該彈除了作為訓練用途外,也具有殺傷軟目標的能力。pgu-14/b, pgu-13/b, pgu-15/b這三種彈藥,都是由atk公司在1976年研製的。
  a-10的武器係統除了gau-8/a7管機炮外,還可使用各種外挂武器。a-10a共有11個挂架,機身下3個,內翼段各1個,外翼段各3個,最大外挂為7258千克,內部滿載油時的最大外挂為6505千克。機身中綫挂架挂2268千克,機身兩側挂架及內翼段挂架每個挂1587千克,外翼段靠內的一對挂架每個挂1134千克,外翼段外面的兩對挂架每個挂453千克。典型的外挂方案有:28顆mk82或6顆mk84多功能炸彈;8顆900千克炸彈;8顆 blu-1或blu-27/b燃燒彈;4個火箭發射架;20顆“石眼”ii集束炸彈;16個cbu-52/71/38/70子母彈箱;6枚agm-65 “幼畜”空-地導彈和2枚aim-9e/j“響尾蛇”空-空導彈;mk82或mk84激光製導炸彈;mk84電光製導炸彈;兩個suu-23炮艙;電子對抗吊艙;4個suu-25照明彈發射器。美軍計劃2004年開始進行為a-10裝備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工作。
  美國空軍使用的加油技術為“硬式加油”。在加油過程中,受油機貼近加油機;加油機上的操縱手控製一支硬式加油管(外面是金屬套管,裏面是輸油管),插入受油機加油口,接通後開始加油。該技術加油速度快,受氣流影響小,受油機無需加裝突起、阻力大的加油探管;但是加油機上的設備較為復雜。
  由於研製a-10時,衹為其配備了基本的探測火控設備,因此a-10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和夜間的戰鬥力有限。為此美軍曾經考慮將f-16改進為一種擁有基本防護裝甲、30mm口徑機關炮的a-16攻擊機,並進行了大量試驗,裝備了少數部隊,但後來由於f-16本身先天並非攻擊機出身,在近距對地支援時有衆多缺點,最後a-16被放棄。美空軍正在考慮對a-10近距空中支援飛機進行改進,使之具有目標定位吊艙能力,並能夠發射波音公司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jdam)和洛剋希得·馬丁公司的風修正彈藥撒布器(wcmd)。
  美空軍一直在試圖改進a-10的機上數字存儲管理係統、數據鏈能力、多功能彩色顯示以及1760條數據總綫,使飛機能夠發射"j"型彈藥。但這些改進工作是一項一項單獨進行的,而不是作為一個組件包來進行整體改進。後來美空軍開始想到把單獨的改進工作合併成一個項目以節省費用,同時也可以考慮進行其它的改進,比如說改進機上jdam和wcmd的合成能力以及目標定位吊艙的能力。
  合併後的項目還可使美空軍改進其機載電力係統以支持新係統的運轉。如果該提議獲得國會的同意,合同將在2000財年簽訂。該計劃將花費3.2億美元用來改進366架a-10飛機,每架飛機的改進花費不到100萬美元,非常便宜。第一架具有精確交戰能力的飛機在2005財年投入使用,到2007財年交付完畢。在2005年至少可以形成一個中隊。
  改進後的a-10將為現有和未來的目標定位吊艙 (如洛剋希德·馬丁公司的低空導航和紅外夜間目標定位係統lantirn、先進目標定位吊艙) 提供通用界面。美空戰司令部(acc)還有可能研製a-10的目標定位吊艙---那是一種類似於改進後的lantirn吊艙或具備該效能的吊艙。
  2001年11月,美軍確定由丘比剋(cubic)防務係統公司為a-10提供價值約200萬美元的人員定位係統(pls),計劃於2002年早期完成交付使用。人員定位係統能夠使a-10攻擊機迅速獲得地面人員——主要是等待救援人員的位置信息,以便為地面人員和救援部隊提供火力掩護。該係統設備能在地面人員和救援飛機間建立抗幹擾的無綫電通信鏈路,從而使救援飛機能高精度的單嚮確定幸存者的位置。
  3、同名電影
  【片名】lightning:bolts of destruction
  【譯名】雷電
  【年代】2003
  【國傢】加拿大
  【片長】94mins
  【類別】冒險/家庭
  【語言】英語
  【字幕】無字幕
  【評分】4.7/10 (31 votes)
  【鏈接】http://us.imdb.com/title/tt0347411/
  【格式】xvid + mp3
  【尺寸】512 x 384
  【大小】1cd 50 x 15m
  【導演】brenton spencer
  【主演】喬安娜·帕庫拉 joanna pacula .... valery
  ellen dubin .... gail
  noel fisher .... jeremy landis
  philip granger .... dr. orin samuels
  nick mancuso .... general fields
  ken tremblett .... mark landis
  malcolm scott .... hal
  【簡介】
  整個歐洲籠罩在即黑又厚的雲層中,雲層下面發生以怨報德的導光現象,在大學裏研究來電的蘭迪斯博士查覺到了這不是單純的雷,因受到來電的影響,停電、通信機器癱瘓的現象頻頻發生。國防部,軍隊也對這個異常氣候采取緊急措施,卻沒有找到適當的解决對策。在調查的過程中蘭迪斯博士發覺到這是極其可怕的一種現象。在世界大規模範圍裏發生的這場來電風暴將逐漸的形成一場巨大的“暴風雨"……要是這個“暴風雨"席捲地球的話,環境將受到破壞,而且地球被包圍在厚厚的黑雲團之中,它意味着人類即將要面臨冰河期的到來……
  【演員表】
  喬安娜·帕庫拉 joanna pacula .... valery
  ellen dubin .... gail
  noel fisher .... jeremy landis
  philip granger .... dr. orin samuels
  nick mancuso .... general fields
  ken tremblett .... mark landis
  malcolm scott .... hal
  激光消雷
  一種旋轉式激光引雷消雷器,采用激光電離和熱化空氣中的物質,形成光電流通道和高溫氣體誘發雷雲電荷沿着光電通道提前放電的原理.{$advarea$}
  其結構是激光通過傳導單元射嚮反射鏡,反射鏡由風杯帶動旋轉,把激光反射到整個天空,使天空形成巨大的激光傘形面,激光傘形面的空氣導電率下降,雷雲提前放電,把雷引嚮接地裝置,控製了落雷點,消除了雷的危害。
  北京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明英嚮記者介紹,北京已於今年6月底正式啓動雷電預報預警係統。該係統可精確預報並監測到雷電發生的地區、時間、強度等,並可利用火箭引雷、激光消雷等先進技術於雷電發生前放空雲中電荷,減輕和消除重點區域附近的雷電活動。
  (來源:激光之傢 http://www.laserhome.cn)
  自然現象
  暴風雲通常産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産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着雲移動。正電荷和負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正電荷奔嚮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負電的雲層相遇;負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嚮下伸展,越嚮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後正負電荷終於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接上。巨大的電流沿着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嚮雲涌去,産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衹有數百千米,但最長可達數千米。
  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並發出聲音。閃電距離近,聽到的就是尖銳的爆裂聲;如果距離遠,聽到的則是隆隆聲。你在看見閃電之後可以開動秒錶,聽到雷聲後即把它按停,然後以3來除所得的秒數,即可大致知道閃電離你有幾千米。
自然現象雷電
  【雷電是什麽】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一般産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竜捲風。積雨雲頂部一般較高,可達20公裏,雲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氣對流等過程,使雲中産生電荷。雲中電荷的分佈較復雜,但總體而言,雲的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雲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産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閃電的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放電過程中,由於閃道中溫度驟增,使空氣體積急劇膨脹,從而産生衝擊波,導致強烈的雷鳴。 帶有電荷的雷雲與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時,它們之間就發生激烈的放電。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
  【雷電的種類】
  雷電分直擊雷、電磁脈衝、球型雷、雲閃四種。其中直擊雷和球型雷都會對人和建築造成傷害,而電磁脈衝主要影響電子設備,雲閃由於是在兩塊雲之間或一塊雲的兩邊發生,所以對人類危害最小。
  直擊雷就是在雲體上聚集很多電荷,大量電荷要找到一個通道來泄放,有的時候是一個建築物,有的時候是一個鐵塔,有的時候是空曠地方的一個人,所以這些人或物體都變成電荷泄放的一個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築物給擊傷了。直擊雷是威力最大的雷電,而球型雷的威力比直擊雷小。
  【雷雲的形成】
  産生雷電的條件是雷雨雲中有積纍並形成極性。科學家們對雷雨雲的帶電機製及電荷有規律分佈,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和試驗,積纍了許多資料,並提出各種各樣的解釋,有些論點至今還有爭論。
  1. 對流雲初始階段的“離子流”假說。
  大氣中存在這大量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在雲中的雨滴上,電荷分佈是不均勻的,最外邊的分子帶負電,裏層的帶正電,內層比外層的電勢差約高0.25V。為了平衡這個電勢差,水滴就必須優先吸收大氣中的負離子,這就使水滴逐漸帶上了負電荷。當對流發展開始時,較輕的正離子逐漸的被上升的氣流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雲滴因為比較重,就留在了下部,造成了正負電荷的分離。
  2. 冷雲的電荷積纍
  當對流發展到一定階段,雲體伸入0℃層以上的高度後,雲中就有了過冷水滴、霰粒和冰晶等。這種由不同相態的水汽凝結物組成且溫度低於0℃的雲,叫冷雲。冷雲的電荷形成和積纍過程有如下幾種:
  ① 過冷水滴在霰粒上撞凍起電
  在雲層重有許多水滴在溫度低於0℃時也不會凍結,這種水滴叫過冷水滴。過冷水滴是不穩定的,衹要它們被輕輕地震動一下,就馬上凍結稱冰粒。當過冷水滴與霰粒碰撞時,會立即凍結,這叫撞凍。當發生撞凍時,過冷水滴外部立即凍成冰殼,但它的內部仍暫時保持着液態,並且由於外部凍結放的潛熱傳到內部,其內部液態過冷水的溫度比外面的冰殼高。溫度的差異使得凍結的過冷水滴外部帶上正電,內部帶上負電。當內部也發生凍結時,雲滴就膨脹分裂,外表皮破裂成許多帶正電的冰屑,隨氣流飛到雲層上部,帶負電的凍滴核心部分則附在較重的霰粒上,使霰粒帶負電並留在雲層的中下部。
  ② 冰晶與霰粒的摩擦碰撞起電
  霰粒是由凍結水滴組成的,成白色或乳白色,結構比較鬆脆。由於經常有冷水滴與它撞凍並釋放潛熱,它的溫度一般比冰晶高。在冰晶中含有一定量的自由離子(OH-和H+),離子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多。由於霰粒與冰晶接觸部分存在着溫度差,高溫端的自由離子必然要多於低溫端,因而離子必然從高溫端嚮低溫端遷移。離子遷移時,帶正電的氫離子速度較快,而帶負電的較重的氫氧根離子則較慢。因此,在一定時間內就出現了冷端氫離子過剩的現象,造成了高溫端為負,低溫端為正的電極化。當冰晶與霰粒接觸後,又分離時,溫度較高的霰粒就帶上了負電,而溫度較低的冰晶就帶上了正電。在重力和上升氣流的作用下,較輕的帶正電的冰晶集中到雲的上部,較重的帶負電的霰粒則停留在雲層的下部,因而造成了冷雲的上部帶正電而下部帶負電。
  ③ 水滴因含有稀薄????分而起電
  出了上述冷雲的兩種起電機製外,還有人提出了由於大氣中水滴含有稀薄????分而産生起電機製。當雲滴凍結時,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納負的氯離子,卻排斥正的鈉離子。因此,水滴凍結的部分帶負電,而未凍結的部分帶正電(水滴凍結時是從裏嚮外進行的)。由於水滴凍結而成的霰粒在下落的過程中,摔掉表面還未來得及凍結的水分,形成許多帶正電的小雲滴,而凍結的核心部分則帶負電。由於重力和氣流的分選作用,電正點的小滴被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霰粒則停留在雲的中、下部。
  3. 暖雲的電荷積纍
  在熱帶地區,有一些雲整個雲體都位於0℃以上區域。因而衹含有水滴而沒有固態水粒子。這種雲叫暖雲或水雲。暖雲也會出現雷電現象。在中緯度地區的雷暴雲,雲體位於0℃等溫綫一下的部分,就是雲的暖區。在雲的暖區裏也有起電過程發生。
  在雷雨雲的發展過程中,上數機製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分別起作用。但是,最主要的帶電機製還是由於水滴凍結造成的。大量觀測事實表明,衹有當雲頂呈現纖維狀,絲縷結構時,雲彩發展成為雷雨雲。飛機觀測發現,雷雨雲中存在以冰、雪晶和霰粒為主的大量雲粒子,而且大量電荷的積纍即雷雨雲迅猛帶電機製,必須依靠霰粒生長過程的碰撞、撞凍和摩擦等才能發生。
  【閃電是什麽】
  暴風雲通常産生電荷,底層為陰電,頂層為陽電,而且還在地面産生陽電荷,如影隨形地跟着雲移動。陽電荷和陰電荷彼此相吸,但空氣卻不是良好的傳導體。陽電奔嚮樹木、山丘、高大建築物的頂端甚至人體之上,企圖和帶有陰電的雲層相遇;陰電荷枝狀的觸角則嚮下伸展,越嚮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後陰陽電荷終於剋服空氣的阻障而連接上。巨大的電流沿着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直嚮雲涌去,産生出一道明亮奪目的閃光。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衹有數千米,但最長可達數百千米。
  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並發出聲音。閃電距離近,聽到的就是尖銳的爆裂聲;如果距離遠,聽到的則是隆隆聲。你在看見閃電之後可以開動秒錶,聽到雷聲後即把它按停,然後以3來除所得的秒數,即可大致知道閃電離你有幾千米。
  【閃電的類型】
  麯折開叉的普通閃電稱為枝狀閃電。枝狀閃電的通道如被風吹嚮兩邊,以致看來有幾條平行的閃電時,則稱為帶狀閃電。閃電的兩枝如果看來同時到達地面,則稱為叉狀閃電。
  閃電在雲中陰陽電荷之間閃爍,而使全地區的天空一片光亮時,那便稱為片狀閃電。
  未達到地面的閃電,也就是同一云層之中或兩個雲層之間的閃電,稱為雲間閃電。有時候這種橫行的閃電會行走一段距離,在風暴的許多公裏外降落地面,這就叫做“晴天霹靂”。
  閃電的電力作用有時會在又高又尖的物體周圍形成一道光環似的紅光。通常在暴風雨中的海上,船衹的桅桿周圍可以看見一道火紅的光,人們便藉用海員守護神的名字,把這種閃電稱為“聖艾爾摩之火”。
  超級閃電指的是那些威力比普通閃電大100多倍的稀有閃電。普通閃電産生的電力約為10億瓦特,而超級閃電産生的電力則至少有1000億瓦特,甚至可能達到萬億至100000億瓦特。
  紐芬蘭的鐘島在1978年顯然曾受到一次超級閃電的襲擊,連13公裏以外的房屋也被震得格格響,整個鄉村的門窗都噴出藍色火焰。
  【襲擊的時間】
  就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世界各地大約正有1800個雷電交作在進行中。它們每秒鐘約發出600次閃電,其中有100次襲擊地球。
  烏幹達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的爪哇島,是最易受到閃電襲擊的地方。據統計,爪哇島有一年竟有300天發生閃電。而歷史上最猛烈的閃電,則是1975年襲擊津巴布韋鄉村烏姆塔裏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當時死了21個人。
  【雷電發生的頻率與特性】
  在任何給定時刻,世界上都有1800場雷雨正在發生,每秒大約有100次雷擊。在美國,雷電每年會造成大約150人死亡和250人受傷。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慘遭雷擊。在雷電發生頻率呈現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築物平均每年會被擊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築物,比如廣播或者電視塔,每年會被擊中20次,每次雷擊通常會産生6億伏的高壓。
  每個從雲層到地面的閃電實際上包含了在60毫秒間隔內發生的3到5次獨立的雷擊,第一次雷擊的峰值電流大約為2萬安培,後續雷擊的峰值電流減半。最後一次雷擊之後,可能會有大約150安培的連續電流,持續時間達100毫秒。
  經測量,這些雷擊的上升時間大約為200納秒或者更快。通過2萬安培和200納秒,不難計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
  【雷電的危害】
  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戶外受到襲擊。他們每3個人中有兩個幸存。在閃電擊死的人中,85%是女性,年齡大都在10歲至35歲之間。死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
  蘇利文也許是遭閃電襲擊的冠軍。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員,曾被閃電擊中7次。閃電曾經燙焦他的眉毛,燒着他的頭髮,灼傷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拋到汽車外面。他輕描淡寫地說:“閃電總是有辦法找到我。”
  雷電對人體的傷害,有電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壓或動力作用,以及高溫作用。當人遭受雷電擊的一瞬間,電流迅速通過人體,重者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腦組織缺氧而死亡。另外,雷擊時産生的是火花,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燒灼傷。雷電擊傷,亦可使人體出現樹枝狀雷擊紋,表皮剝脫,皮內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內臟破裂等。
  中國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傢,跟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雷電災害在中國也有不少,最為嚴重的是廣東省以南的地區,東莞、深圳、惠州一帶的雷電自然災害已經達到世界之最,這些地方也是因為大氣層位置比較偏低所造成的影響。紐約是雷電災害最多的地區在近幾年更是明顯加強,我國的東莞近最為嚴重,雷電所帶來的經濟虧損在夏季5-8月之間,東莞當季的GDP比例虧損度接近6%,上千萬的經濟虧損,也是一大嚴重的自然災害多發區域。多起雷電傷人事件在東莞地區每年都會發生,達到了全世界雷擊人事件最頻繁,最多的地區。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雷電受災重區之一。
  【防雷擊須知】
  雷電發生時産生的雷電流是主要的破壞源,其危害有直接雷擊、感應雷擊和由架空綫引導的侵入雷。如各種照明、電訊等設施使用的架空綫都可能把雷電引入室內,所以應嚴加防範。
  一、雷擊易發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設備或避雷設備不合格的高大建築物、儲罐等;
  2.沒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屋頂;
  3.潮濕或空曠地區的建築物、樹本等;
  4.由於煙氣的導電性,煙囪特別易遭雷擊;
  5.建築物上有無綫電而又沒有避雷器和沒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二、預防雷電的方法
  應急要點:
  1.註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傢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綫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尋找低窪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綫桿、廣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遊泳、划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6.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雷擊中後電流互相傳到。
  專傢提示:
  1.高大建築物上必須安裝避雷裝置,防禦雷擊災害。
  2.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
  3.對被雷擊中人員,應立即采用心肺復蘇法搶救。
  4.雷雨天盡量少洗澡,太陽能熱水器用戶切忌洗澡。
  【雷電統計的概念】
  雷電次數——當雷暴進行時,隆隆的雷聲持續不斷,若其間雷聲的時間間隔小於15分鐘時,不論雷聲斷續傳播的時間有多長,均算作是一次雷暴;若其間雷聲的停息時間在15分鐘以上時,就把前後分作是兩次雷暴。
  雷電小時——就是說在該天文小時內發生過雷暴,更通俗些說是在這個時間裏曾聽到過雷聲而不論雷暴持續時間的長短如何。某一地區的"年雷電小時數"也就是說該地區一年中有多少個天文小時發生過雷暴,而不管在某一小時內雷暴是足足繼續了一小時之久,還是衹延續了數分鐘。
  雷暴日數——也叫做雷電日數。這是我們所最熟悉的。衹要在這一天內曾經發生過雷暴,聽到過雷聲,而不論雷暴延續了多長時間,都算作一個雷電日。"年雷電日數"等於全年雷電日數的總和。
  雷暴月數——也叫做雷電月數,即指在這一個月內曾發生過雷暴。"年雷暴月數"也就是指一年中有多少個月發生過雷暴。
戰鬥機雷電
  “雷電”空中支援攻擊機
  A-10雙發近距空中支援戰鬥機在美軍服役近30年,堪稱美國空軍甚至是世界空軍發展史上的經典戰機。
  A-10機頭下沿的GAU-8/A30mm七管加特林炮是曾經裝在戰鬥機上,威力最大的機炮。每分鐘可以發射直徑30mm的航空炮彈2100到4000 發,足以破壞坦剋的裝甲。A-10又被稱作“疣豬”,被設計稱可以用一個發動機和一個完整的尾鰭安全飛行,甚至一個機翼完全被打掉也沒有關係。A-10甚至可以在座艙和彈藥艙上罩上鈦合金的防護罩以對抗地面防空加農炮的打擊。機載的電子設備可靠性也相當的高。
  正當美軍要將A-10退役用F-16來代替的時候,它在伊拉剋戰爭中再次證明了自身的價值。A-10在伊拉剋戰爭中的戰績是:1000多輛坦剋,1200多門火炮,2000量其他車輛及兩架直升飛機。
  美軍最多時有700架A-10,到2004年為止美軍依然有350架A-10在服役。退役的A-10也大多數被出售到其他國傢。
  A-10"雷電II"(有別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P—47雷電)又稱“疣豬(Warthog)”由美國費爾柴爾德(FAIRCHILD,又譯“仙童”)公司為美空軍研製的單座雙發近距空中支援攻擊機。1966年,根據越南戰爭的教訓,美軍提出了研製新型單座近距支援攻擊機,以取代老舊的蠃旋槳式攻擊機A-1 的計劃,即A-X計劃。1967年4月美國空軍開始招標,1970年3月選定諾斯羅普公司和費爾柴爾德公司各製造兩架原型機。諾斯羅普公司的原型機稱A- 9,費爾柴爾德公司的稱A-10。72年5月10日A-10首次試飛。1972年10~12月,經過284個飛行小時的全面對比鑒定試飛,1973年1月美國空軍宣佈A-10獲勝。隨即與費爾柴爾德公司簽訂了價值1.593億美元的合同,製造10架預生産型飛機供研究、發展、試驗和鑒定使用,其中6架用於發展試驗,4架用於鑒定。同時與通用電氣公司簽訂2760萬美元的合同,訂購32臺配套發動機。1975年10月21日A-10生産型試飛。
  A-10 1975年開始交付,1984年停産,總共生産了713架,其中有30架N/AWA-10。A-10的研製費共計3.285億美元,其中機體及設備 2.11億美元,發動機3600萬美元,機炮1100萬美元。空軍花費的研究、發展、試驗和鑒定費約為4.23億美元。A-10在1982年的單價為 960萬美元,在美空軍中算是一種價格低廉的作戰飛機。
  A-10采用中等厚度的大彎度平直下單翼。相對厚度12%,安裝角-1°,外翼上反角7°。機翼翼尖下垂,據稱可增大航程8%。機翼為全金屬三梁結構。全金屬半硬殼式鋁合金結構機身,鈦裝甲總重為550千克。機身腹部裝甲厚50毫米,可承受蘇製23mm高射炮彈的打擊。全金屬懸臂式結構尾翼,水平尾翼為等弦長。雙垂尾裝於平尾端部。前三點單輪可收放式起落架。主起落架采用寬胎面低壓輪胎,有防滑剎車裝置。采用兩臺通用電氣公司的TF34-GE-100高流量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單臺推力為40.94千牛(4175千克)。
  A-10擁有堅固的駕駛員座艙裝甲,呈浴缸狀的鈦合金裝甲包裹住了整個座艙的下半部,這使飛行員在地面火力中飛行的安全係數大大增加。座艙玻璃也具有相當的防彈能力。水泡形座艙視野良好,前方下視界為20°,兩側為40°,周圍為360°,裝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彈射座椅,可以在零高度、0~834 千米/小時的速度範圍內安全彈射。
  A-10攻擊機的兩個發動機由於分佈得相距較遠,減少了同時被防空火力擊中而使飛機完全失去動力的機會。垂尾設計成分離得較遠的兩個小翼面,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A-10的機頭有較大的下傾角,使得飛行員視野開闊,再加上水泡形座艙蓋,無論前後視野都有充分保證,這一點比蘇聯設計的攻擊機要好多了。機頭下裝有紅外觀瞄吊艙。白色“工”字形圖案是其上方空中加油口的標識。
  機上設備包括AN/AIC-18機內通信設備,KY-58/75保密話音、多頻段調幅、調頻通信設備,CPU-132導航計算機,AN/ASN-141慣性導航係統,AN/ARN-118塔康導航設備,AN/AXQ-13電視監控器,MXU-553飛行數據記錄儀,AN/ARN-108儀表着陸係統, AN/ALR-46和ANALR-69雷達告警接收機,AN/APX-101敵我識別器,AN/AWG-(ACS)武器控製係統,AN/AVQ-29平視顯示儀。另外還有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蹤係統吊艙,AN/ALQ-87及AN/ALQ-119電子對抗吊艙。
  TA-10為雙座教練型
  海灣戰爭時期,120架A-10參戰,也取得了很好的戰績。曾有一個雙機A-10編隊在一天中就摧毀了23輛伊拉剋坦剋。但是,A-10速度慢,自衛能力弱,衹有在掌握製空權的情況下才能較好地執行任務。海灣戰爭後,美國决定減少其戰術空軍聯隊的數量,A-10的裝備數量因此也受到了削減。
  1992年10月,美國决定把50架多餘的A-10送給土耳其。美軍曾計劃用改進的F-16戰鬥機執行A-10的典型任務,但由於F-16的防護能力不足和經費等多種原因,此計劃無疾而終,A-10得以繼續服役。
  海灣戰爭後,A-10一直沒有機會參與實戰。2002年3月,美國軍方把A-10佈置到阿富汗的美軍前綫基地,從而使A-10再次重上戰場。
  由於A-10缺乏火控雷達和先進的光電係統,一度被認為缺乏適應現代戰場的能力。為此美軍方對其進行了改進。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電子係統分公司於 2002年9月,成功將LITENING ER“增程瞄準和導航係統”吊艙與A-10攻擊機進行了綜合,並進行了試飛。LITENING ER是一種多傳感器激光目標照射和導航係統,能夠使駕駛員探測和識別地面目標,高精度的投射常規和精確製導武器。LITENING ER包括640×512陣列前視紅外攝像機、電荷耦合器件電視攝像機、激光光斑跟蹤器/測距器、紅外標識器和激光照射器。與A-10的綜合不要求改變飛機現有的軟件,而用一根專門設計的數據電纜把吊艙與飛機火控係統連接,衹要少量的修改LITENING ER的軟件就能夠與A-10完美結合。裝備LITENING吊艙的A-10立即部署到奈利斯空軍基地,並配備了激光製導武器,交由聯合實驗部隊進行實驗。
  2003年7月,參與了伊拉剋戰爭的部分A-10飛行員反映,A-10需要進行更多的改進升級,以降低“友軍誤射”的發生幾率,其中改裝LITENING 吊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據美國陸軍經驗教訓中心(CALL)開列的單子,A-10可能捲入至少兩起引起多達10名美國和英國地面部隊士兵死亡的事故。報告說,在仍在進行調查的3月23日事故中,一架A-10嚮納西裏耶附近的海軍護送隊開火。9名水兵喪生,雖然尚不清楚這些傷亡有多少是友軍誤射引起的。4月 6日,也是在A-10攻擊後,英國一名士兵死亡,3人受傷。實際上在伊拉剋戰爭中,A-10確實小規模的試用了Litening吊艙,飛行員反映效果良好。飛行員還表示,A-10需要數字化座艙和加裝數據鏈,這有助於提高戰鬥力和敵我識別能力。
  2004年3月,美國空軍計劃升級A-10攻擊機的瞄準能力,進一步延長其壽命。升級計劃稱為精確交戰(Precision Engagement)計劃,它將包括兩個新瞄準吊艙和一個外挂管理係統,將能夠使飛機使用GPS或激光製導炸彈。精確交戰計劃包括裝備AN/AA1- 28(V)LITENING AT和AN/AAQ-33“狙擊手”XR瞄準吊艙以及MIL-STD-1760數據總綫和數字懸挂物管理係統及其必要的布綫。等到這項1.5~2.0億美元的計劃結束時,A-10攻擊機群將能夠投射由駕駛員指定的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WCMD風修正彈藥布撒器和激光製導武器。以前,A-10裝載激光製導炸彈,要有其它飛機用激光照射器提供目標照射。改進後A-10將能夠自主運用“寶石路”等的激光製導武器。
  A-10基本技術數據
  1.外形尺寸
  翼展 17.53米
  機長 16.26米
  機高 4.47米
  機翼面積 47.01平方米
  機翼展弦比 6.54米
  主輪距 5.25米
  前主輪距 5.40米
  2.重量及載荷
  出廠空重 9771千克
  作戰空重 11321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2268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20032千克
  前綫機場起飛重量(帶4顆Mk82炸彈和750發炮彈) 14395千克
  燃油重量(機內) 4853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 7250千克
  最大翼載荷 4.48千牛/米2(457公斤/米2)
  3.性能數據 (除註明者外,均指以最大重量起飛時)
  限製飛行速度 834千米/小時
  作戰飛行速度(高度1500米,帶6顆Mk82炸彈) 713千米/小時
  (無外挂,海平面) 72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 623千米/小時
  (海平面) 55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9144~11000米
  爬升率(海平面,設計重量) 30.5米/秒
  轉場航程 4850千米
  近距支援作戰半徑(留空2小時) 463千米
  作戰半徑(偵察) 750千米
  作戰半徑(縱深攻擊) 1000千米
  起飛距離(最大總重) 1372米
  (前綫機場起飛重量) 610米
  着陸距離(最大總重) 762米
  (前綫機場起飛重量) 325米
  A-10機頭下沿的GAU-8/A30mm七管加特林炮,由於采用了貧鈾彈芯 (註:貧鈾是使用鈾U235製造原子彈或核燃料時,經過提煉後剩下的含鈾極少的下腳料)的高速穿甲彈,其威力足夠貫穿多數現役坦剋的頂部裝甲。
  該機炮裝在機頭下沿,可防止噴出的火藥氣體被發動機吸入;否則的話,發動機可能因此熄火。為了保持射擊時整機的平衡,起落架衹好把中軸位置讓給火炮,偏居左側。 GAU-8機炮是由通用電氣公司於1971年在“火神”20mm口徑6管M61A1炮基礎上改進而來的30mm 7管炮,命名為“復仇者 Avenger”。1971年,美國空軍與通用電氣公司簽定價值2110萬美元的合同,為處於競爭研製的A-10攻擊機,研製30mm口徑GAU-8/A 機炮。1972年仙童公司的A-10攻擊機中標,隨後與空軍簽定A-10攻擊機的合同。1973年1月在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同年4月美國空軍與通用電氣公司簽定2375.4萬美元的合同,提供3門預産生型機炮用於鑒定試驗,提供8門預生産型機炮裝備飛機,同年末該炮裝備仙童公司的第一架A -10原型機。1974年2月在A-10上首次進行發射試驗,1975年開始投入批生産並進入現役,空軍採購總數800門。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曾廣泛使用,主要使用貧鈾穿甲彈。
  但貧鈾穿甲彈帶來一個惡果:對環境污染嚴重。原因是貧鈾在平常儲藏的狀態下輻射極小,但在高溫下輻射劑量卻會直綫上升。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已經反復驗證了這一點。因此日本公衆曾強烈抗議美軍A-10攻擊機在衝繩島日常演習中使用貧鈾穿甲彈。
  GAU-8/A目前衹固定安裝在A-10攻擊機上,由於其後坐力很大,其他美軍飛機無法適應這種機炮。曾經有部分F-16換裝了這一機炮,但後來由於效果不好又改回了M61 20mm機關炮。但GAU-8/A可以裝在GPU-5A機炮吊艙內,這種吊艙可以應用在A-7、F-4、F-5和F-16上。
  GAU-8/A的射速在2100到4200/分之間。使用的主要彈種有ATK公司的PGU-14/B穿甲燃燒彈(API),為能有效穿透裝甲,該彈種的彈頭內有一個高密度的穿甲彈芯。另外一種主要彈種是PGU-13/B高爆燃燒彈(HEI),用於對付輕裝甲或軟目標,該彈種可以引燃目標內的油料。下圖為貧鈾彈穿甲彈芯和彈托。
  GAU-8火炮係統安裝在座艙和機頭的下方。
  作為彈藥傢族的補充完善,GAU-8/A還裝備了價格低廉的PGU-15/B目標訓練彈(TP),該彈除了作為訓練用途外,也具有殺傷軟目標的能力。PGU-14/B, PGU-13/B, PGU-15/B這三種彈藥,都是由ATK公司在1976年研製的。
  A-10的武器係統除了GAU-8/A7管機炮外,還可使用各種外挂武器。A-10A共有11個挂架,機身下3個,內翼段各1個,外翼段各3個,最大外挂為7258千克,內部滿載油時的最大外挂為6505千克。機身中綫挂架挂2268千克,機身兩側挂架及內翼段挂架每個挂1587千克,外翼段靠內的一對挂架每個挂1134千克,外翼段外面的兩對挂架每個挂453千克。典型的外挂方案有:28顆Mk82或6顆Mk84多功能炸彈;8顆900千克炸彈;8顆 BLU-1或BLU-27/B燃燒彈;4個火箭發射架;20顆“石眼”II集束炸彈;16個CBU-52/71/38/70子母彈箱;6枚AGM-65 “幼畜”空-地導彈和2枚AIM-9E/J“響尾蛇”空-空導彈;Mk82或Mk84激光製導炸彈;Mk84電光製導炸彈;兩個SUU-23炮艙;電子對抗吊艙;4個SUU-25照明彈發射器。美軍計劃2004年開始進行為A-10裝備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工作。
  美國空軍使用的加油技術為“硬式加油”。在加油過程中,受油機貼近加油機;加油機上的操縱手控製一支硬式加油管(外面是金屬套管,裏面是輸油管),插入受油機加油口,接通後開始加油。該技術加油速度快,受氣流影響小,受油機無需加裝突起、阻力大的加油探管;但是加油機上的設備較為復雜。
  由於研製A-10時,衹為其配備了基本的探測火控設備,因此A-10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和夜間的戰鬥力有限。為此美軍曾經考慮將F-16改進為一種擁有基本防護裝甲、30mm口徑機關炮的A-16攻擊機,並進行了大量試驗,裝備了少數部隊,但後來由於F-16本身先天並非攻擊機出身,在近距對地支援時有衆多缺點,最後A-16被放棄。美空軍正在考慮對A-10近距空中支援飛機進行改進,使之具有目標定位吊艙能力,並能夠發射波音公司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JDAM)和洛剋希得·馬丁公司的風修正彈藥撒布器(WCMD)。
  美空軍一直在試圖改進A-10的機上數字存儲管理係統、數據鏈能力、多功能彩色顯示以及1760條數據總綫,使飛機能夠發射"J"型彈藥。但這些改進工作是一項一項單獨進行的,而不是作為一個組件包來進行整體改進。後來美空軍開始想到把單獨的改進工作合併成一個項目以節省費用,同時也可以考慮進行其它的改進,比如說改進機上JDAM和WCMD的合成能力以及目標定位吊艙的能力。
  合併後的項目還可使美空軍改進其機載電力係統以支持新係統的運轉。如果該提議獲得國會的同意,合同將在2000財年簽訂。該計劃將花費3.2億美元用來改進366架A-10飛機,每架飛機的改進花費不到100萬美元,非常便宜。第一架具有精確交戰能力的飛機在2005財年投入使用,到2007財年交付完畢。在2005年至少可以形成一個中隊。
  改進後的A-10將為現有和未來的目標定位吊艙 (如洛剋希德·馬丁公司的低空導航和紅外夜間目標定位係統LANTIRN、先進目標定位吊艙) 提供通用界面。美空戰司令部(ACC)還有可能研製A-10的目標定位吊艙---那是一種類似於改進後的LANTIRN吊艙或具備該效能的吊艙。
  2001年11月,美軍確定由丘比剋(Cubic)防務係統公司為A-10提供價值約200萬美元的人員定位係統(PLS),計劃於2002年早期完成交付使用。人員定位係統能夠使A-10攻擊機迅速獲得地面人員——主要是等待救援人員的位置信息,以便為地面人員和救援部隊提供火力掩護。該係統設備能在地面人員和救援飛機間建立抗幹擾的無綫電通信鏈路,從而使救援飛機能高精度的單嚮確定幸存者的位置。
電影《雷電》
  【片名】Lightning:Bolts Of Destruction
  【譯名】雷電
  【年代】2003
  【國傢】加拿大
  【導演】brenton spencer
  【主演】喬安娜·帕庫拉 Joanna Pacula .... Valery
  Ellen Dubin .... Gail
  Noel Fisher .... Jeremy Landis
  Philip Granger .... Dr. Orin Samuels
  Nick Mancuso .... General Fields
  Ken Tremblett .... Mark Landis
  Malcolm Scott .... Hal
  【簡介】
  整個歐洲籠罩在即黑又厚的雲層中,雲層下面發生以怨報德的導光現象,在大學裏研究來電的蘭迪斯博士查覺到了這不是單純的雷,因受到來電的影響,停電、通信機器癱瘓的現象頻頻發生。國防部,軍隊也對這個異常氣候采取緊急措施,卻沒有找到適當的解决對策。在調查的過程中蘭迪斯博士發覺到這是極其可怕的一種現象。在世界大規模範圍裏發生的這場來電風暴將逐漸的形成一場巨大的“暴風雨"……要是這個“暴風雨"席捲地球的話,環境將受到破壞,而且地球被包圍在厚厚的黑雲團之中,它意味着人類即將要面臨冰河期的到來……
  【演員表】
  喬安娜·帕庫拉 Joanna Pacula .... Valery
  Ellen Dubin .... Gail
  Noel Fisher .... Jeremy Landis
  Philip Granger .... Dr. Orin Samuels
  Nick Mancuso .... General Fields
  Ken Tremblett .... Mark Landis
  Malcolm Scott .... Hal
遊戲《雷電》《雷電XP版》
  經典的街機遊戲哦,相信玩過的人非常多。現在它來到了FLASH上面 如果要找一隻射擊遊戲的代表作,在雲雲的射擊遊戲 之中,高手一定會選擇雷電係列。在某個程度來說,雷電其實是一隻極普通的遊戲,它 不是由什麽動畫改篇而成,亦不是靠眼花繚亂的華麗畫 面來滿足玩傢,它衹是一隻平實的射擊遊戲。
  遊戲介紹:似雷電的小遊戲,遊戲中你駕駛戰機展開一係列的空戰,你的身手是你成功的關鍵,遊戲的畫面和音樂都是上乘,手感也不錯, 操作指南:方向鍵控製方向,CTRL鍵射擊,空格鍵必殺 手柄遊戲介紹:方向鍵控製方向,A射擊B必殺
智能避雷技術
  由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通過消除雷擊危險性,使保護目標不再遭受雷擊的新一代避雷技術,稱為“智能避雷技術” 。以原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電學組專傢團隊,經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開發,從理論分析、模擬計算、實驗測試、模型實驗、工程實用化研究、外場實驗等各個角度和方法的研究,都證明了這一技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期間經多次大小各類專傢會議的評審鑒定,得到充分肯定,被譽為“21世紀防雷事業的曙光” 。
遊戲人物
  雷電/傑剋/開膛手傑剋 Raiden/Jack/Jack the Ripper
  出場作品:Metal Gear Solid 2(合金裝備2)
  名義上的獵狐犬部隊成員,索利達斯·斯內剋的養子,羅斯瑪麗的男友。
  幼年時父母均為索利達斯所殺,並被收為養子,6歲開始在索利達斯屬下的兒童部隊作戰,80年代末參加了利比裏亞內戰,表現出色,贏得“開膛手傑剋”和“白色惡魔”之名,時年僅10歲。其後被洗腦,送到美國,加入了21特遣部隊,通過VR係統接受訓練,後被指派加入獵狐犬部隊。實際上,獵狐犬在影子摩西事件後便已解散,傑剋是因為其過去的經歷以及和索利達斯的關係而被愛國者選中作為S3計劃的實驗品。2007年與羅斯瑪麗相識並成為戀人。
  2009年4月29日,因詹姆斯·約翰遜總統在Big Shell視察時被索利達斯領導的恐怖組織“自由之子”挾持,奉命營救總統和其他人質,並解除恐怖分子的武裝。在Big Shell潛入任務之初首次開始使用“雷電”的外號。任務中遇到了化名“易洛魁·普利斯金”的索利德·斯內剋,在排爆專傢彼得·斯蒂爾曼的指導下排除Big Shell的炸彈,並將炸彈狂人“胖子”擊敗。此後得到奧爾加·格魯科維奇所扮演的“X先生”的幫助,尋找理查德·艾姆斯,探聽出總統的下落,但營救時總統被左輪山貓所殺。
  隨着任務的深入,雷電發現Big Shell基地其實是掩護新型Metal Gear——“玄武”開發的設施,“玄武”的AI核心“GW係統”可以使愛國者實現對信息的完全控製。為了阻止索利達斯,雷電從Shell 2中央棟救出GW的係統工程師艾瑪·艾默裏剋,利用病毒破壞了GW核心。之後,雷電被斯內剋作為打入“玄武”內部的誘餌,一度淪為俘虜,後來被奧爾加暗中釋放。和斯內剋會合後,雷電突破重重防綫來到了索利達斯面前,但不敵大批“海魔鬼”的輪番攻擊,被擒,奧爾加也為救他而喪命。此時失控的“玄武”撞上了曼哈頓城區,在聯邦紀念堂的屋頂上,雷電為了求生和索利達斯展開最後决戰,把索利達斯斬於刀下。
  事件結束後,雷電得以和羅斯重逢。另一方面,為了拯救奧爾加被愛國者作為人質的孩子,他决定加入斯內剋和奧塔肯,繼續和愛國者作戰。
百科辭典
  雷電
  lightning
    光學照片的描繪圖,圖2(b)為相應的電流變化情況。
  正雷雲的下行雷即正下行雷過程與上述過程基本
  相同,但下行正先導的逐級發展是不明顯的,其主放電
  有時有很長的波頭時間(幾百徽秒)和很長的波尾時間
  (幾千徽秒)。
  ┌──────┬─┬───┐
  │仁‘“’…; │凡│ 1 │
  │ │ │入,。│
  └──────┴─┴───┘
  O。005~0。015’
  50~
  0。03~0。155
  00ps
  (b)
  圖2負雷雲下行雷的過程
  (a)負下行,的光學照片描繪圈;(b)放電過程中
  雷電流的變化情況
  先導放電首先由地面發生並嚮上發展到雷雲的上
  行雷,一般是在當地面有高聳的突出物時,不論雷雲極
  性的正負都可能發生。負上行雷(此時雷雲為正極性)
  的上行先導是逐級發展的,每級長度約5~18m,從總
  體上說無論正、負的上行先導到達雷雲時,因為雷雲的
  導電性能不好,大部分並無主放電過程發生。此時其放
  電電流的幅值一般衹為數百安,而持續時間很長,可達
  。.15。即使在上行先導碰到雷雲的電荷密集區而發生
  主放電時,電流也不太大,一般在10~20kA以下。
  球雷是綫狀閃電時在切綫方向上所形成的流動性
  發光球體。球雷的直徑為20。m左右,個別可達10m。
  球雷可能出現在天空中,也可能出現在地面附近,呈
  紅、橙或黃色,常伴有嘶嘶聲和特殊氣味,存在時間可
  達38以上.隨風滾動,速度約Zm/s,最後會自動消
  失或遇到障礙物而爆炸。球雷可引起燃燒並使金屬熔
  化,也可傷害人畜.球雷可能是在綫狀閃電時由水氣和
  空氣分子在雷電場作用下引起電離産生各種活潑化合
  物而形成的火球。但應當指出,至今也無法解析維持球
  雷的能量來自何方。世界上最早的球雷紀錄見中國的
  《周易》,它記下了公元前1068年一次襲擊周武王住房
  的球雷。中國福建古田1964年7月一個晴天曾發生過
  一次特大球雷,球雷分散後波及三十多戶人傢.傷亡多
  人。這種特大型球雷可能是太陽姆發拋出帶電高溫等
  離子體進人大氣後與大氣相互作用造成的。防止球雷
  襲擊的辦法是關上門窗,或至少不形成穿堂風,以免球
  雷隨風進人屋內。
  }e{d IOn
  ,電(hghtning)雷雲對大地或雷雲之間或
  雷雲內部的放電現象。在地球上,平均每天約發生80。
  萬次雷擊。對電力工業而言,輸電綫路和電氣設備的雷
  害是停電的主要原因之一。
  能産生雷閃放電的積雨雲叫雷雨雲,放電的聲音
  叫雷,放電的光叫閃,通稱雷電或閃電。雷雲的成因主
  要是含水汽的空氣的熱對流效應。太陽的熱輻射,使地
  球表面在垂直於太陽光的面積上受到大約1 kw/mZ
  的熱t。在雷雨季節,
英文解釋
  1. n.:  bolt,  thunder,  thunderbolt,  thunder and lightning,  flash of lightning with a crash of thunder
法文解釋
  1. n.  tonnerre et éclair
近義詞
霹靂, 閃電, 雷聲
雷電
相關詞
科學建築電力天涯天雷教百科大全雷擊接地網接地保護
防雷工程自然自然災害氣象物理學電學探測儀定義
統計學自然現象更多結果...
包含詞
雷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