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塔名。遺址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夕照山上。五代吳越王錢俶所建﹐1924年傾塌。 |
|
亦作“ 雷峯塔 ”。
塔名。遺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 五代 吳越王 錢俶 所建,1924年傾塌。 元 方回 《三天竺道中》詩:“ 三天竺 路漸平登,高似 雷峯塔 幾層。” 清 陳維崧 《滿江紅·壽武林徐世臣賢配邵孺人六十》詞:“夜雨對眠 靈隱寺 ,春帆競掠 雷峯塔 。” 魯迅 有《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
|
雷峰塔投訴電話杭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7129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雷峰塔原建在雷峰山上,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淨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嚮北伸展的餘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鬱。山巔原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志性景點,與北山的保俶塔南北遙相呼應。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1924年雷峰塔倒塌之後,不僅作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現杭州市新建雷峰塔以恢復舊時的景觀。雷峰新塔建在遺址之上,保留了舊塔被燒毀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它由保護罩、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其中塔身和塔剎的高度為61米,地平綫以下的保護罩為9.7米。
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面積3133平方米,外飾漢白玉石欄桿。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雷峰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
塔身的設計沿襲了雷峰塔被燒毀前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製型,高約45米,共分5層,保留了宋塔的慣有風格。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鬥拱,飛檐翹角下挂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
用於裝飾的塔剎高16.10米,塔頂采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遠處望去,金碧輝煌。
關於雷峰塔,明末杭州名士聞啓祥曾將其與湖對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寶石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而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志》這樣贊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臺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雷峰新塔建成後,已經消失了七十餘年的雷峰夕照又將重現。遊人站在五層的外觀平座上,西湖美景能盡收眼底。作為西湖南綫的製高點,極目四眺,碧波蕩漾的西湖、秀美端莊的汪莊、初見輪廓的南綫新景點、緑意蔥蘢的湖心三島一覽無餘。而站在西湖東岸的湖濱路遠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諧與美麗。 |
|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於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淨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嚮北伸展的餘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鬱。但民間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為雷峰塔。原塔共七層,重檐飛棟,窗戶洞達,十分壯觀。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志性景點,舊時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塔於1924年9月25日傾圮。清朝許承祖曾作詩云:“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雷峰塔倒塌之後,不僅作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
|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關磚塔,古人更多地稱之為 “黃妃塔”。它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闢有井穴式地宮,存放着珍藏有佛蠃髻發捨利的純銀阿育王塔和竜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佛教珍貴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磚內,還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捨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捲。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緻,被命名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圖》),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後,“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遊賞最受青睞的名勝之一。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古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風貌。明末杭州名士聞啓祥曾將其與湖對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係,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遊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播遐邇。如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志》這樣贊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臺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民間盛傳雷峰塔磚具有“闢邪”、“宜男”、“利蠶”的特異功能,因而屢屢遭到盜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終於轟然坍塌,部分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捨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捲面世,“雷峰夕照”勝景卻從此名存實亡。 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會的關註和議論,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這座著名古塔。
1924年9月25日坍圯,發現磚孔內有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施印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捨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捲,經捲用川棉紙或竹紙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資料。2000年至2001年,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對倒塌廢墟進行了清理,並發掘了地宮,出土了鐵捨利函(內有金塗塔一座)、釋迦牟尼鎏金銅佛像、銅鏡、銅錢及玉人、玉錢等一批重要文物。
1999年底,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鄭重决策:順應人民群衆的心願,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文物保護原則,發掘雷峰塔地宮,建造雷峰塔遺址保護設施,並對遺址保護設施的內在功能和外觀形象加以延伸、拓展,按雷峰塔原有的形製、體量和風貌建造雷峰新塔。雷峰塔重建工程於2000年12月26日奠基後進展順利。2002年10月25日,雷峰新塔如期落成。
雷峰塔的建設在中國風景保護和建設史册上留下了四項“天下第一”:塔類建築采用鋼材框架作為建築支撐、承重主體的天下第一。 塔類建築中采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天下第一。 塔類建築內部活動空間最寬敞的天下第一。塔類建築內部文化陳設最豐富的天下第一。 |
|
雷峰新塔建在遺址之上,保留了舊塔被燒毀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臺基(起到保護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剎高18.25米,地平綫以下的臺基為9.8米。由上至下分別為:塔剎、天宮、五層、四層、三層、二層、暗層、底層、臺基二層、臺基底層。
塔身的設計沿襲了雷峰塔被燒毀前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製型,外觀是一座八面、五層樓閣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慣有風格。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鬥拱,飛檐翹角下挂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用於裝飾的塔剎高16.1米,塔頂采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遠處望去,金碧輝煌。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面積3133平方米,外飾漢白玉欄桿。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雷峰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
雷峰新塔建成後,已經消失了七十餘年的雷峰夕照又將重現。全塔上、下、內、外裝飾富麗典雅,陳設精美獨到,功能完善齊備,以嶄新的風貌和豐厚的內涵在西湖名勝古跡中大放異彩。遊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層的外觀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華盡在遊人的遠望近看之中。作為西湖南綫的製高點,極目四眺,碧波蕩漾的西湖、秀美端莊的汪莊、初見輪廓的南綫新景點、緑意蔥籠的湖心三島一覽無餘。而站在西湖東岸的湖濱路遠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諧與美麗。
打開一道沉沉的古式門,可以走進新塔底層,這裏,就是古塔遺址。而在臺基二層,可以看到遺址的模樣。整個遺址區被玻璃包圍着,遊人可以在外觀看,以防氧化和人為破壞。而今天,遺址那一塊塊的塔磚,還被仔細地包裹着。
新塔暗層全無門窗,神話傳說《白蛇傳》將被分成六大塊立體場景展陳其中,此外還設有“捐贈建塔紀念墻”。新塔二、三、四層將分別展示銅版綫刻壁畫“吳越造塔圖”、雷峰塔歷代詩文佳作、彩繪壁畫當今“西湖十景”。新塔穹頂內壁闢有2002個塔龕,每個龕內安放着一個小金塗塔,穹頂和梁上均為銅質金或貼金。穹頂設有天宮,藏雷峰塔重修記、新塔模型等,以求傳諸後世。
雷峰新塔是一座體現很強現代工藝的塔。塔中心的部位,是兩座透明的電梯,周圍是不銹鋼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銅塔,僅這一項花費就需2000萬元,欄桿、裝飾瓦、脊、柱等都采用銅製。值得一提是銅瓦,雖為銅製,卻呈青銅色,與陶瓦非常相像。而且,這些銅瓦,還通過蠃絲相互吃緊,不會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樣易脫落。 |
|
《雷峰塔》為中國清代傳奇作品。今存兩部,一為黃圖珌撰,一為方成培撰。據明馮夢竜《警世通言》輯錄的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改編 ,使早在民間流傳的白娘子故事最後定型。《雷峰塔》傳奇增加了《端陽》《求草》《水鬥》《斷橋》《合鉢》諸出,奠定了全劇的悲劇衝突基礎。
《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波折為主綫,展示了深刻的社會矛盾。由於白娘子的所作所為是違反和破壞封建統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為首的一係列社會和神權勢力視她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樣,一切衝突涵蓋為反封建力量與封建勢力的衝突,《水鬥》就是兩種勢力之間你死我活的生死搏鬥。最終以白娘子的失敗而告終,同時也完成了白娘子這個具有優美品質和叛逆精神的悲劇形象的塑造,獲得了人民群衆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 |
|
雷峰塔比起其他的古塔來,厄運更多。在元朝的時候,它還是“千尺浮圖兀倚空”的雄壯姿態。到明朝時遭到了大破壞。嘉靖年間(1522-1566),倭寇侵入杭州,放了一把火,把雷峰塔的塔檐、平座、欄桿、塔頂全部燒光,衹留下了磚體塔身。明崇禎時的一張西湖古畫中,雷峰塔已是塔頂殘毀,老樹婆娑了。詩人們也以“雷峰殘塔紫煙中,潦倒斜曛似醉翁”、“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詩句、文辭來描寫它。在這以後,由於迷信,一些無知的人常常從塔磚上磨取粉末、挖取磚塊,用來治病或安胎,甚至把磚塊說成是無病不治的靈丹妙藥。還有人從塔內挖尋經捲,企圖發財。到1924年8月,塔腳已被挖空,加上其他的破壞原因,這一古塔全部崩塌。
塔倒之後,人們清理殘基時,在磚孔內發現經捲開頭寫着“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王錢弘俶造。此經八萬四千捲,捨入西關磚塔,永充供奉,乙亥八月。”查乙亥年是錢弘俶吳越八年、北宋開寶八年(975年),也就是吳越國的最後一年,證明了這塔修成的年代。 |
|
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黃妃塔的。雷峰是夕照山的中峰,北宋詩人林和靖有《中峰詩》雲:“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夕照前村見,秋濤隔嶺聞”,可見當時已是悠遊賞景的好去處。至於雷峰之名的由來,據《淳祐臨安志》所載,是因舊有郡人雷就築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證,中峰又稱回峰,回峰之回字舊作雷,後人以形緻誤,錯作雷峰。毛希齡《西河詩話》說:“南屏山前回峰,以山勢回抱得名。……宋有道士徐立之築室塔旁,世稱回峰先生。此明可驗者。”後人將雷峰塔景緻稱“雷峰夕照”,列為西湖十景之一,實是語在雙關,韻味無窮。
雷峰塔景區交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
可以乘坐到達的公交路綫有:K4路,K808路,Y1路,Y3路,J5路,822/K822路,K504路,Y6路,Y9路,Y7路,514(區間)路,淨寺站下車。
雷峰塔門票價格:
門票40元/旅遊免費預訂價35元
1、開放時間:7:30-20:30
2、雷峰塔附近景觀:印象西湖演出、西湖靈山洞景區、宋城、六和塔、千島湖、西溪濕地 |
|
- n.: Leifeng Pagoda, by West Lake until it was destroyed (also from Madam White Snake)
|
|
雷峰塔下 | 新雷峰塔 | 雷峰塔遺址 | 雷峰塔奇傳 | 奪貞雷峰塔 | 夜祭雷峰塔 | 雷峰塔英雄傳 | 論雷峰塔的倒掉 | 杭州雷峰塔遺址 | 題雷峰塔南山小景 | 遊雷峰塔處晦上人求詩 | 雷峰塔英雄傳片尾麯 | 浙江杭州雷峰塔釋迦佛蠃髻發捨利 | 情未了 金海心 雷峰塔英雄傳片尾麯 | 集部第冊雷峰塔傳奇四捲清方成培撰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麯研究所藏清乾隆三十七年序水竹居刻本 | 情未了金海心雷峰塔英雄傳片尾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