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零窗口”
即指在預先計算好的發射時間,分秒不差地將火箭點火升空,不允許有任何延誤與變更。
發射窗口
是指運載火箭發射比較合適的一個時間範圍。影響和限製發射窗口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地面觀察的需要。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時間定在當日晚9時35分,這時天空已經漆黑一片,但衛星進入軌道後仍能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因此人們在地面用肉眼就能看到衛星。二是地面目標光照條件的要求。發射地球資源衛星和中軌道氣象衛星時,要求衛星運行軌道下方的地面目標有很好的光照條件,以便於衛星上的可見光遙感器能很好地遙感地面的圖像。三是航天器上太陽電池翼光照條件的要求。四是航天器上姿態測量設備的要求。五是航天器返回地面時的要求。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返回地面時,一般都希望在白天,同時要求氣象條件較好,沒有大風等惡劣天氣,以便於降落傘打開。在選擇發射窗口時就要考慮返回時的情況。由於太陽、地球和其他星體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即使發射同一類型、同一軌道的航天器,其發射窗口也是不固定的。
嫦娥一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趙小津部長(下圖)對“嫦娥一號”零窗口發射很有信心。他說,火箭發射是一項極其龐雜的係統工程,對於“零窗口”的要求,誰也不能事先打包票,此次“嫦娥一號”發射的窗口預留了35分鐘,就是說從24日18時05分到18時40分的區段內,都可以發射“嫦娥一號”。如果在18時40分發射,衛星燃料將要損失120公斤,這對總共衹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將直接影響其工作時間和工作壽命。
如果由於特殊原因在這35分鐘內火箭不能正常發射,衹有取消發射計劃,推遲到明年發射。他解釋說,火箭不能正常發射就必須卸載火箭燃料,這些燃料的卸載至少需要一周,一周之後將會錯過最佳發射時間,今年也就不會發射了。
據介紹,低溫加註的要求非常高,衹要加註了低溫燃料,就意味着進入了不可逆程序。因為低溫燃料對儀器損壞很大,一般加註後都不會再撤回,因為加註後30到35分鐘如果不發射,燃料就不能用了。這個程序相當危險,一粒米大小的液氫掉在地上産生的熱量足以造成爆炸。由於是低溫加註,火箭和燃料管道的接頭部位會結霜,工作人員必須不停地用惰性氣體吹接頭,防止結霜結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