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零售業態(retail formats)是指零售企業為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進行相應的要素組合而形成的不同經營形態,零售業態從總體上可以分為有店鋪零售業態和無店鋪零售業態兩大類。就商人主體而言,它是商人針對某一目標市場所選擇的體現商人意嚮和决策的商店。如:食雜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倉儲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傢居建材店、購物中心、廠傢直銷中心、電視購物、郵購、網上商店、自動售貨亭、電話購物等。 |
|
一、百貨商店
目前中國百貨商店的發展呈現出規模大型化、組織集團化、經營多元化和嚮新業態延伸的特點。從市場形勢看,大型百貨商場表現為如下現狀: 1.經濟效益日益下滑。 雖然200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7%,但百貨零售企業的毛利率整體呈下降態勢,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遠低於發達國傢30%的水平,企業的效益增長遠低於銷售額的增長,減虧效果也不甚理想。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0年273傢重點大型零售商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2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9%(180傢增長,93傢下降);實現商品零售額107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190傢增長,83傢下降);但同期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9.9%。 2.同業過度擴張競爭。 從近年的發展情況看,多數城市的百貨零售企業建設速度遠遠超過了居民實際購買力增長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銷售額在1.2億元以上的大型商場由1992年的98傢擴大到2000年的1000傢以上,還有相當數量在建或籌建。為了擴大銷售、提高市場份額,各商傢把利潤降到最低限度。大量對利潤率預期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業的收益水平進一步惡化。 3.不同商業業態競相擠占市場份額。 各種不同商業業態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費者,擠占市場份額。1999年中國零售業50強中增長最慢的10傢企業,其中9傢都是大型百貨店,均為負增長;50強前10位中超市占了5席,一改過去由百貨店居於主導地位的歷史。同時,與傳統百貨店具有類似特徵的集體商業的市場份額也呈現下滑趨勢。 4.市場缺乏熱點,消費需求明顯斷層。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溫飽型需求已經基本飽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購買能力尚未形成,對檔次較高的享受型、發展型需求尚處於“可望而不可及”的狀況,加之居民購買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費需求在近幾年內將會逐步減弱。因此,消費品市場難以出現熱點商品。 二、連鎖超級市場
1.發展速度快、地區分佈廣。
中國連鎖超市已成為商業領域最具活力的業態。尤其是近幾年來,大中型連鎖超市企業銷售規模逐年遞增,銷售增長明顯高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和傳統百貨商店的增長。自1994年開始,中國連鎖超市業的平均增長速度在70%以上,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長53%。上海連鎖業“三巨頭”—聯華、華聯和農工商超市分列全國零售業10強的第一、第五和第八位。連鎖超市將超過百貨店成為零售業的第一主力。 在地區分佈上,規模較大的超市連鎖企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和省會城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超市發展速度、規模和水平高於其他地區,店鋪數量占到總數的1/3以上。 2.競爭激烈,連鎖超市業進入整合時期。 同國外的連鎖超市公司相比,中國的連鎖超市規模明顯偏小。從2000年的銷售額看,中國連鎖超市的竜頭企業聯華超市有限公司僅及沃爾瑪的1/80。目前連鎖超市公司擴大規模的主要方式是對國有網點進行連鎖化改造和通過租賃、購買、新建網點等方式擴張,這些都屬於單一資本的擴張。要想擴大企業規模,建造內資連鎖超市的“航空母艦”,衹有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聯合、兼併、收購和加盟等多種方式,突破行業界限、地區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經營規模大、競爭實力強的大型連鎖超市公司。 3.外資進入速度加快。 國外著名的超市集團公司看好了中國商業領域的發展潛力,紛紛進入中國,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如傢樂福199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60億元,2000年上升為81億元,分店達到28傢;美國沃爾瑪在中國開辦的8傢連鎖店年銷售額預計可達到30~40億元。 三、倉儲式商場
據初步統計,全國已有倉儲式商場1000多傢。倉儲式商場已由經濟最發達的廣東省嚮北京、上海,再嚮省會城市以及其他工商業重鎮拓展。 國外大型著名倉儲式商場紛紛進駐中國市場,不僅對國內倉儲商場的發展起到示範作用,同時加劇了倉儲商場之間的競爭,中國倉儲式商場逐步步入規範化發展階段,許多倉儲式商場開始註重人才的培養和內部經營管理的規範運作。 倉儲式商場由單店嚮連鎖經營發展,積極對外謀求規模效益。如麥德竜在我國已有6個連鎖店,現在為單店經營的許多傢倉儲式商場,也多有開展連鎖經營的計劃。 建材裝飾材料倉儲式商場成為我國倉儲式商場傢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之一並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我國第一傢建材裝飾材料倉儲商場天津傢居僅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已發展到近十傢建材倉儲式公司,其網點已覆蓋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瀋陽、南京、無錫、青島等地。 中國倉儲式商場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倉儲式商場定位於中低檔次。中國目前有60%~70%的消費者消費水平仍然較低,因而倉儲式商場的定位適應當前消費狀況,再加上商場推出一係列便民服務,因而頗受消費者歡迎。 2.倉儲式商場實行會員製,把一些收入較高、消費量較大但同時對讓利銷售比較敏感的消費者納為自己的會員,並對其大量消費實行奬勵,從而成為自己固定的消費群體。實行會員製也便於商傢進行市場分析,確定消費趨嚮,以便製定出各種營銷策略。 3.自主的購物形式。消費者購物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強,對營業員的依賴性減弱,而倉儲式商場正適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4.經營管理機構精簡、高效。 5.倉儲式商場一般都實行PB戰略。PB即Private Brand(私人商標),指零售企業自己策劃開發並貼有本公司特定商標的商品。實行PB戰略有三大優勢:(1)流通環節減少,流通成本也因此降低,一般PB商品的定價要比生産廠商的同類産品降低20%~30%;(2)構造了零售業中流通企業主導下的生産體製,拉近了消費者和廠商的距離,能適時、適量、適需地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商品;(3)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增加無形資産,提高競爭力,包括與供應商競爭的能力。 四、 專業店
專業店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發展迅速,總量大幅增加;專業細分化;經營形式多樣化。專業店的發展速度在明顯加快,在一些大城市的發展異常迅猛,逐漸成為與綜合百貨商場、超市並駕齊驅的一種商業業態。這些專業店以相對價格較低、專業服務、連鎖經營等優勢,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貨商店的市場份額,但其發展中同樣面臨人才缺乏、經營管理水平落後、經營規模的限製等問題。
五、便利店
目前,以上海為代表,便利店發展迅速,上海現有1000多傢便利店,經營食品、副食品和日用雜貨,品種3000~4000種,平均營業面積200~300平方米。上海的便利店分屬於9傢便利連鎖公司,有着各自統一的門店標識,其中很多門店是24小時營業。有數據表明,在每個網點每次花費在20元以內的消費者占68.2%,40元以上的僅有8%,基本上沒有超過100元的。便利店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需要,是我國零售業態中較有發展潛力的一種,預計今後的發展速度將會更快。 六、 其他業態
近幾年,購物中心在全國大城市處於興建中,建築面積5~20萬平方米不等,全國正在興建的約有200處左右,基本上是以娛樂、餐飲、服務、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購物中心。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業態,以無店鋪經營為特徵、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E-Shop在我國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