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雪災亦稱白災,是因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範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它是中國牧區常發生的一種畜牧氣象災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場放牧的畜牧業地區,由於鼕半年降雪量過多和積雪過厚,雪層維持時間長,影響畜牧正常放牧活動的一種災害。對畜牧業的危害,主要是積雪掩蓋草場,且超過一定深度,有的積雪雖不深,但密度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殼,牲畜難以扒開雪層吃草,造成饑餓,有時冰殼還易劃破羊和馬的蹄腕,造成凍傷,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産,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時還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綫路等生命綫工程,對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脅。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中國牧區的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
根據我國雪災的形成條件、分佈範圍和表現形式,將雪災分為3種類型:雪崩、風吹雪災害(風雪流)和牧區雪災。 |
|
雪災是由積雪引起的災害。根據積雪穩定程度,將我國積雪分為5種類型。
①永久積雪:在雪平衡綫以上降雪積纍量大於當年消融量,積雪終年不化。
②穩定積雪(連續積雪):空間分佈和積雪時間(60天以上)都比較連續的季節性積雪;
③不穩定積雪(不連續積雪):雖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氣溫較低,但在空間上積雪不連續,多呈斑狀分佈,在時間上積雪日數10~60天,且時斷時續:
④瞬間積雪: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氣溫較高,但在季風特別強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強冷空氣侵襲,發生大範圍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現短時(一般不超過10天)積雪;
⑤無積雪:除個別海拔高的山嶺外,多年無降雪。雪災主要發行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 |
|
積雪對牧草的越鼕保溫可起到積極的防禦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進牧草返青生長。積雪又是缺水或無水鼕春草場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飲水問題。但是雪量過大,積雪過深,持續時間過長,則造成牲畜吃草睏難,甚至無法放牧,而形成雪災。
雪災按其發生的氣候規律可分為兩類:猝發型和持續型。猝發型雪災發生在暴風雪天氣過程中或以後,在幾天內保持較厚的積雪對牲畜構成威脅。本類型多見於深秋和氣候多變的春季,如青海省198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現的罕見大雪災,便是近年來這類雪災最明顯的例子。持續型雪災達到危害牲畜的積雪厚度隨降雪天氣逐漸加厚,密度逐漸增加,穩定積雪時間長。此型可從秋末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災,持續積雪長達5個月之久,極端最低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人們通常用草場的積雪深度作為雪災的首要標志。由於各地草場差異、牧草生長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災的積雪深度是不一樣的。內蒙古和新疆根據多年觀察調查資料分析,對歷年降雪量和雪災形成的關係進行比較,得出雪災的指標為:
輕雪災:鼕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雷量的120%以上;
中雪災:鼕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災:鼕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災的指標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來表示,諸如積雪深度、密度、溫度等,不過上述指標的最大優點是使用簡便,且資料易於獲得。 |
|
主要是積雪掩蓋草場,且超過一定深度,有的積雪雖不深,但密度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殼,牲畜難以扒開雪層吃草,造成饑餓,有時冰殼還易劃破羊和馬的蹄腕,造成凍傷,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産,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時還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綫路等生命綫工程,對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脅。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中國牧區的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 1992年~1993年鼕春之交,內蒙古、青海、西藏和甘肅等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先後連降大雪,受災草場3億多畝,受災人口110萬,死亡牲畜100萬頭()。 |
|
根據調查材料分析,我國草原牧區大雪災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規律。至於一般性的雪災,其出現次數就更為頻繁了。據統計,西藏牧區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區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區,因各地氣候、地理差異較大,雪災出現頻率差別也大,阿爾泰山區、準葛爾西部山區、北疆沿天山一帶和南疆西部山區的鼕牧場和春秋牧場,雪災頻率達50~70%,即在10年內有5~7年出現雪災。其它地區在30%以下。雪災高發區,也往往是雪災嚴重區,如阿勒泰和富藴兩地區,雪災頻率高達70%,重雪災高達50%。反之,雪災頻率低的地區往往是雪災較輕的地區,如溫泉地區雪災出現頻率僅為5%,且屬輕度雪災。但不管哪個牧民大雪災都很少有連年發生的現象。
雪災發生的時段,鼕雪一般始於10月,春雪一般終於4月。危害較重的,一般是秋末鼕初大雪形成的所謂"坐鼕雪"。隨後又不斷有降雪過程,使草原積雪越來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積雪持續整個鼕天。
雪災發生的地區與降水分佈有密切關係。如內蒙古牧區;雪災主要發生在內蒙古中部的巴盟、烏盟、錫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帶,發生頻率在30%以上,其中以陰山地區雪災最重最頻繁;西部因鼕季異常乾燥,則幾乎沒有雪災發生。新疆牧區,雪災主要集中在北疆準噶爾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區牧場;南疆除西部山區外,其餘地區雪災很少發生。青海牧區,雪災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樹、黃南、海西5個鼕季降水較多的州。西藏牧區,雪災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麯地區和藏南日喀則地區。前者常與青海南部雪災連在一起 |
|
雪災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黃色為三級防禦狀態,上面是橙色,最後的黃色表示一級緊急狀態和危險情況。
(一)雪災黃色預警信號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影響的降雪。
防禦指南:
1、相關部門做好防雪準備;
2、交通部門做好道路融雪準備;
3、農牧區要備好糧草。
(二)雪災橙色預警信號
含義: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較大影響的降雪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相關部門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2、駕駛人員要小心駕駛,保證安全;
3、將野外牲畜趕到圈裏喂養;
其它同雪災黃色預警信號。
(三)雪災紅色預警信號
含義: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很大影響的降雪,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或牧業有很大影響的降雪並可能持續。
防禦指南:
1、必要時關閉道路交通;
2、相關應急處置部門隨時準備啓動應急方案;
3、做好對牧區的救災救濟工作;
其它同雪災橙色預警信號。 |
|
暴雪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一)暴雪藍色預警信號
標準: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4毫米以上,或者已達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工作;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進行道路、鐵路、綫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行人註意防寒防滑,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采取防滑措施;
4.農牧區和種養殖業要儲備飼料,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
(二)暴雪黃色預警信號
標準: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6毫米以上,或者已達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雪災和防凍害措施;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鐵路、綫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行人註意防寒防滑,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采取防滑措施;
4.農牧區和種養殖業要備足飼料,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
(三)暴雪橙色預警信號
標準: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應急工作;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鐵路、綫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將戶外牲畜趕入棚圈喂養。
(四)暴雪紅色預警信號
標準: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5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應急和搶險工作;
2.必要時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必要時飛機暫停起降,火車暫停運行,高速公路暫時封閉;
4.做好牧區等救災救濟工作。 |
|
農業生産防雪災的5條措施:
1、要及早采取有效防凍措施,抵禦強低溫對越鼕作物的侵襲,特別是要防止持續低溫對旺苗、弱苗的危害。
2、加強對大棚蔬菜和在地越鼕蔬菜的管理,防止連陰雨雪、低溫天氣的危害,雪後應及時清除大棚上的積雪,既減輕塑料薄膜壓力,又有利於增溫透光;同時加強各類鼕季蔬菜、瓜果的儲存管理。
3、要趁雨雪間隙及時做好“三溝”的清理工作,降濕排澇,以防連陰雨雪天氣造成田間長期積水,影響麥菜根係生長發育。同時要加強田間管理,中耕鬆土,鏟除雜草,提高其抗寒能力。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4、及時給麥菜蓋土,提高禦寒能力,若能用豬牛糞等有機肥復蓋,保苗越鼕效果更好。
5、要做好大棚的防風加固,並註意棚內的保溫、增溫,減少蔬菜病害的發生,保障春節蔬菜的正常供應。
強冷空氣侵襲時的健康防範措施:
鼕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為寒冷的季節,當強冷空氣侵襲時,還常常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這種低氣溫環境,可以大大削弱人體防禦功能和抵抗力,從而誘發各種疾病,甚至發生生命危險。有幾種看似小小的健康問題,防範不好也會引起大毛病。下面一組應對策略可以給大傢提供一些幫助。
1、鼻子出血:輕微的出血可采取讓患者半坐臥或側臥位,頭部稍嚮前低的姿勢,改用嘴巴呼吸來保持氣道通暢,並以手指壓迫鼻翼止血,約10分鐘左右流血量多自然減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併高血壓或其他病癥,往往需要緊急請醫生幫助。
2、呼吸疾病:不要因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縮在空調房裏享受空調製造的溫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動起來,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我們的呼吸係統也是一個很有益的鍛煉。愛上運動的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不用再穿成個球也能出門了。當然,進入流感高發的季節,註射流感疫苗也是對健康必要的保護。
3、皮膚乾燥:鼕季裏,愛清潔的你更要講究洗澡的章法和頻率,洗澡次數不要太頻,一天一次就夠了,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因為香皂一般呈鹼性,容易讓皮膚表層的ph值失衡),水溫也不要太高,盡量用含有滋潤成分的浴液,洗過澡後應塗抹含有保濕成分的潤膚膏,例如凡士林。
4、手腳冰涼:平時不要吸煙,避免攝入過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濃茶、可樂等等,多吃性溫熱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縮手指、手臂繞圈、扭動腳趾等暖身運動,避免長時間固定不動的姿勢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續使用電腦達7小時以上。當然,如果能讓自己在秋風瑟瑟的季節動起來,更是一種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見影的好辦法。
5、關節疼痛:平時除了註意肢體保暖外,更可利用護膝、護肘等用品。有規律地進行運動,可以強化腿部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在溫水泳池中做水中運動,遊泳是比較不錯的選擇。也可依據天氣預報,在天氣變化前采取保暖、祛濕措施。
6、情感失調:除了參加心理輔導,一定的抗憂鬱劑藥物治療外,光療可以作為有效輔助療法。在蕭瑟的鼕季裏,讓自己多曬太陽非常必要。陽光不僅能曬幹抑鬱,還能藉助陽光合成體內的維生素d,對補鈣也一樣好處多多。 |
|
《資治通鑒》等書記載,長沙地區最早的大雪記錄當在二千年前,即公元前37年,西漢建昭二年,包括湖南長沙在內的楚地,降了一場深五尺、形成災害的大雪。因為文獻失記,直到唐帝國以後的五代十國時期(950年),史書纔第一次明確標記發生在長沙城的大雪,即:“潭州大雪,盈四尺。”潭州治地即今天的長沙。
明熹宗天啓元年(1621年),長沙、善化、益陽、瀏陽等地大冰雪,在善化(即今天的南長沙)大椿橋劉宅,“六人,一夜俱凍死。”;康熙年間湘江冰上“人馬可行”;清嘉慶五年(1800年),“長沙、善化、平江、湘鄉、晃州廳,九月大雪,深尺許”。
1954年的“大冰凍”起於1954年12月26日。當天晚上,“寒流開始第二次襲擾洞庭湖,洞庭湖全部堤垸很快就冰封雪蓋了,堤岸上的樹木被冰雪壓得弓變低垂,數十裏電綫被冰凌墜折。氣溫由20℃,驟然降到-8℃,風雪持續了11天,湖上的老人們說:這是洞庭湖20多年沒見過的大嚴寒大冰凍。”
1961年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編撰的《湖南自然災害年表》記載: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湖南地區,有40日未解凍的(平江),冰凍達三個月之久。在冰雪為災的日子裏,湖南的冰凍,時常有大雪或連續降雨,有降雪連續四十餘日的(永州)、有積雪由小除日至次年二月始霽的(安化),有大雪深四五尺的(湘鄉、湘陰、平江、邵陽)。不僅損害林木果蔬,冰斃人畜,而且阻礙交通。 |
|
在2008年1月10日,雪災在南方爆發了。嚴重的受災地區有湖南,貴州,湖北,江西,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 |
|
雪災是由積雪引起的災害。根據積雪穩定程度,將我國積雪分為5種類型:
①永久積雪:在雪平衡綫以上降雪積纍量大於當年消融量,積雪終年不化。
②穩定積雪(連續積雪):空間分佈和積雪時間(60天以上)都比較連續的季節性積雪;
③不穩定積雪(不連續積雪):雖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氣溫較低,但在空間上積雪不連續,多呈斑狀分佈,在時間上積雪日數10~60天,且時斷時續:
④瞬間積雪: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氣溫較高,但在季風特別強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強冷空氣侵襲,發生大範圍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現短時(一般不超過10天)積雪;
⑤無積雪:除個別海拔高的山嶺外,多年無降雪。雪災主要發行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
積雪對牧草的越鼕保溫可起到積極的防禦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進牧草返青生長。積雪又是缺水或無水鼕春草場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飲水問題。但是雪量過大,積雪過深,持續時間過長,則造成牲畜吃草睏難,甚至無法放牧,而形成雪災。 |
|
雪災按其發生的氣候規律可分為兩類:
猝發型和持續型。猝發型雪災發生在暴風雪天氣過程中或以後,在幾天內保持較厚的積雪對牲畜構成威脅。本類型多見於深秋和氣候多變的春季,如青海省198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現的罕見大雪災,便是近年來這類雪災最明顯的例子。持續型雪災達到危害牲畜的積雪厚度隨降雪天氣逐漸加厚,密度逐漸增加,穩定積雪時間長。此型可從秋末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災,持續積雪長達5個月之久,極端最低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
|
人們通常用草場的積雪深度作為雪災的首要標志。由於各地草場差異、牧草生長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災的積雪深度是不一樣的。內蒙古和新疆根據多年觀察調查資料分析,對歷年降雪量和雪災形成的關係進行比較,得出雪災的指標為:
輕雪災:鼕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
中雪災:鼕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災:鼕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災的指標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來表示,諸如積雪深度、密度、溫度等,不過上述指標的最大優點是使用簡便,且資料易於獲得。 |
|
在2008年1月10日,雪災在南方爆發了。嚴重的受災地區有湖南,貴州,湖北,江西,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河南南部。截至2008年2月12日,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已造成21個省(區、市、兵團)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107人,失蹤8人,緊急轉移安置151.2萬人,纍计救助鐵路公路滯留人員192.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7億畝,絶收2530畝;森林受損面積近2.6億畝;倒塌房屋35.4萬間;造成1111億元人民幣直接經濟損失。
2008年中國雪災的成因:
造成這次雪災的天氣成因是什麽呢?形成大範圍的雨雪天氣過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尤其在歐亞地區的大氣球流發生異常。
我們都知道,大氣環流有着自己的運行規律,在一定的時間內,維持一個穩定的環流狀態。在青藏高原西南側有一個低值係統,在西伯利亞地區維持一個比較高的高值係統,也就是氣象上說的低壓係統和高壓係統。這兩個係統在這兩個地區長期存在,低壓係統給我國的南方地區,主要是南部海區和印度洋地區,帶來比較豐沛的降水。而來自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嚮南推進的是寒冷的空氣。很明白,正常情況下,鼕季控製我國的主要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使得中國大部地區乾燥寒冷。
而在2008年1月,西南暖濕氣流北上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而北邊的高壓係統穩定存在,從西伯利亞地區不斷嚮南輸送冷空氣,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及以南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交匯,冷空氣密度比較大,暖空氣就會沿着冷空氣層嚮上滑升,這樣暖濕氣流所攜帶的豐富的水氣就會凝結,形成雨雪的天氣。由於這種冷暖空氣異常地在這一帶地區長時間交匯,導致中國南方大範圍的雨雪天氣持續時間就比較長。
實際上我國南方地區這三次雨雪天氣過程,主要就是西南暖濕氣流的三次加強,相應的出現了三次比較大的雨雪天氣過程。
其中2008年1月26、27、28日的第三次大範圍持續性雨雪天氣過程強度強,再加上前兩次的影響,因而造成了最嚴重的損失。
2009年11月10日-12日,一場暴雪襲擊北方,波及河北,陝西,山西,山東,河南等省. |
|
在冰雪路面上行駛,要註意以下幾點:
起步或行駛過程中禁止猛擡離合器和急加速,應穩定油門勻速駕駛;避免猛打方向盤;控製車速不要太快,車輛須減速時應采用換低擋的方法,充分使用發動機製動。盡量少用剎車,若必須時要采用點剎的方式;適當加大行車安全近日南方遭遇雪災,給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那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應對這種惡劣天氣,保證人身安全和健康呢?專傢溫馨提示,請網友們註意以下事項。
一、瞭解信息,防寒保暖,註意安全
要註意關於暴雪的最新預報、預警信息;要準備好融雪、掃雪工具和設備;要減少車輛外出;要瞭解機場、高速公路、碼頭、車站的停航或者關閉信息,及時調整出行計劃;要儲備食物和水;要遠離不結實、不安全的建築物;
要為牲畜備好糧草並收回野外放牧的牲畜;對農作物要采取防凍措施。
雪災一旦發生,應該積極應對:要做好道路掃雪和融雪工作,居民和商鋪也要積極配合,"各人自掃門前雪"是必要的;外出時要采取防寒和保暖措施,在冰凍嚴重的南方,盡量別穿硬底鞋和光滑底的鞋,給鞋套上舊棉襪,是很多人在這場冰雪災害中摸索出來的好辦法;駕車出行,慢速、主動避讓、保持車距、少踩剎車、服從交警指揮和註意看道路安全提示是關鍵;給非機動車輪胎稍許放點氣,以增加輪胎與路面摩擦力,也能防滑。
如果遭遇了暴風雪突襲,除了上述註意事項外,要特別註意遠離廣告牌、臨時建築物、大樹、電綫桿和高壓綫塔架;路過橋下、屋檐等處,要小心觀察或者幹脆繞道走,因為從上面掉落的冰凌,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殺傷力不次於刀劍。
二、應對雪災必須特別註重膳食營養
寒冷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響機體激素調節,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謝分解加快;其次是影響機體的消化係統,使人提高食欲並消化吸收也較好;第三是影響機體的泌尿係統,排尿相應增多使鈣、鉀、鈉等礦物質流失也增多。因此,這些變化都需要相應的營養素進行合理調節,以防機體在寒冷環境中出現上述一些生理變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增加禦寒食物的攝入
在寒冷的鼕季,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而且有些人由於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因此,在鼕季要適當用具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以起到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防寒能力、維持機體組織功能活動、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的發生。在鼕季應吃性溫熱禦寒並補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蝦、鴿、鵪鶉、海參、枸杞、韭菜、鬍桃、糯米等。
(二)增加産熱食物的攝入
由於鼕季氣候寒冷,機體每天為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産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産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對增加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註重肥肉的攝入量,在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
(三)補充必要的蛋氨酸
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係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綫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鼕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四)多吃富含維生素類食物
由於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産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如增加攝入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髒、鬍蘿蔔、深緑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五)適量補充礦物質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係。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製品、海帶等。食????對人體禦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産熱功能增強,因而在鼕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鹹,每日攝????量最多不超過6剋為宜。
(六)註重熱食
為使人體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應以熱飯熱菜用餐並趁熱而食,以攝入更多的能量禦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熱菜湯,這樣既可增進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距離,同時註意與左右車輛的距離;若使用防滑鏈要裝在驅動輪上。
受災省份分佈圖
2008年中國雪災是指自2008年1月10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中國的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截至2月24日,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絶收2536萬畝;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衹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暴風雪造成多處鐵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斷。由於正逢春運期間,大量旅客滯留站場港埠。另外,電力受損、煤炭運輸受阻,不少地區用電中斷,電信、通訊、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某些重災區甚至面臨斷糧危險。而融雪流入海中,對海洋生態亦造成浩劫。臺灣海峽即傳出大量魚群暴斃事件。
成因
中國國傢氣象部門的專傢指出,這次大範圍的雨雪過程應歸因於與拉尼娜(反聖嬰)現象有關的大氣環流異常:環流自1月起長期經嚮分佈使冷空氣活動頻繁,同時副熱帶高壓偏強、南支槽活躍,源自南方的暖濕空氣與北方的冷空氣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交匯,形成強烈降水。大氣環流的穩定使雨雪天氣持續,最終釀成這次雪災。
氣象專傢表示,華南地區持續低溫,與拉尼娜現象及異常大氣環流有密切相關。專傢指,處於中高緯度的歐亞地區,高空近幾個月來形成了一個阻塞高氣壓,大氣環流停留不動,導致北方冷空氣連續不斷入侵中國。 在冷空氣來襲的同時,來自南亞、東南亞的暖濕空氣又源源不斷嚮華南地區輸送,冷暖氣流在華南、江南一帶交匯,導致罕見的長時間、兼大範圍低溫雨雪。不過,專傢強調,中國遭罕見冰雪災害天氣是多種因素造成,拉尼娜不是唯一禍因 |
|
鈣災
【雪災】植物因積雪覆蓋所致的損毀。在植
物生命活動沒有停止時普降大雪,最易使植物
受毀損。雪災是農作物所面臨的一種較為普遍
的災害。
|
|
天氣 | 氣象 | 自然災害 | 預警信號 | 廣西 | 感人 | 國産電影 | 佳傑 | 雪災鞋套 | 防災鞋套 | 太原理工大學 | 敲擊 |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 除冰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