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雕齒獸
目錄
No. 1
  雕齒獸(glyptodon)
  雕齒獸是一種從化石中發現的犰狳狀食草哺乳動物,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間的南美洲包括從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烏拉圭到巴西一帶。存活直到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000-8,500年前)。
  屬於貧齒類動物,雕齒獸屬,除下部外整個軀體包在由骨片形成的甲殼內。
  雕齒獸堪稱為哺乳動物中的"鐵甲武士",成熟的雕齒獸身體全長約4米,背部最高達2.5米。它們身上的堅硬盔甲直徑就經常大於兩米,保護着它的身軀。雕齒獸還有一條超過1米長的管狀尾巴,尾巴的末端有厚角質化的刺,就像一條帶刺的巨型棍棒,是它的防禦利器。顯然,在這樣的堅硬裝備與武器之下,再兇猛的肉食動物,也很難對雕齒獸攻擊而獵食。
  很多人一見到它的化石就經常以大烏龜或大金龜車稱之,這是一種誤解。它是名符其實的哺乳動物,衹是身上背負着看來像龜殼的外表。烏龜的外殼(背甲與腹甲)是由背部的脊椎骨、肋骨與胸骨伸張衍生而成,為身體骨骼的一部分,所以烏龜不可能脫離外殼而存活,而且龜殼本身無法活動,所以烏龜移動起來笨重許多。雕齒獸的外殼則與其身體的骨骼結構無關,而是由表皮結構衍生出堅硬的骨片與角質化硬皮鑲嵌而形成厚重的鱗甲,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六角形骨片嵌在角質化的硬皮上,這樣的鱗甲既具有一定硬度,又能夠進行局部的靈活變形與擺動,使得雕齒獸不會因為身體背負重殼而活動遲鈍。
簡介
  雕齒獸堪稱為哺乳動物中的"鐵甲武士",成熟的雕齒獸身體全長約4米,背部最高達2.5米。它們身上的堅硬盔甲直徑就經常大於兩米,保護着它的身軀。這個殼是由超過1000個1寸厚的骨板所組成。雕齒獸還有一條超過1米長的管狀尾巴,雕齒獸的尾巴有環形骨作為保護。尾巴的末端有厚角質化的刺,就像一條帶刺的巨型棍棒,是它的防禦利器。顯然,在這樣的堅硬裝備與武器之下,再兇猛的肉食動物,也很難對雕齒獸攻擊而獵食。
外形構造
  雕齒獸的身體由保護甲殼所覆蓋,這個殼是由超過1000個1寸厚的骨板所組成。雕齒獸的物種都有其雕齒獸模型獨特的骨板及殼,這個甲殼就像龜的一樣,不過它們不能把頭縮入殼內,取而代之是在頭顱骨頂有一個骨冠。雕齒獸的尾巴有環形骨作為保護。這個巨型甲殼需要更多的支援,例如融合了的脊骨,短而巨大的肢骨及闊的肩胛骨。雕齒獸的頭顱骨。鼻腔因肌肉加厚的緣故而變得細少。有些估計指這些加厚的肌肉是像貘或象般的口器或長鼻。但是大部份有長鼻的動物的鼻骨都在頭顱骨的較後位置,而雕齒獸卻沒有這個特徵。雕齒獸的下顎骨很深及幫助支撐巨大的肌肉來咬碎在河邊及湖邊的植物。捕獵雕齒獸的有劍齒虎,但它要將重1-2噸的雕齒獸反轉則顯得有點睏難。
化石
  很多人一見到它的化石就經常以大烏龜或大金龜車稱之,這是一種誤解。它是名副其實的哺乳動物,遠古人類伺機獵殺雕齒獸衹是身上背負着看來像龜殼的外表。烏龜的外殼(背甲與腹甲)是由背部的脊椎骨、肋骨與胸骨伸張衍生而成,為身體骨骼的一部分,所以烏龜不可能脫離外殼而存活,而且龜殼本身無法活動,所以烏龜移動起來笨重許多。雕齒獸的外殼則與其身體的骨骼結構無關,而是由表皮結構衍生出堅硬的骨片與角質化硬皮鑲嵌而形成厚重的鱗甲,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六角形骨片嵌在角質化的硬皮上,這樣的鱗甲既具有一定硬度,又能夠進行局部的靈活變形與擺動,使得雕齒獸不會因為身體背負重殼而活動遲鈍。
英文解釋
  1. n.:  glyptodont
包含詞
雕齒獸屬雕齒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