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雅爾塔(烏剋蘭語:Ялта)是烏剋蘭的一個城市。位於剋裏木半島南岸,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建於12世紀。人口約有77,100人(2004年)。面積283km²
1945年,雅爾塔會議就是在這裏舉行。 |
|
雅爾塔是烏剋蘭的一個著名療養城市。位於剋裏木半島南岸,黑海港口,北距辛菲羅波爾79公裏。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建於12世紀。人口約有77,100人(2004年)。雅爾塔一詞源出於希臘文“雅洛斯”,意為“海岸”。相傳很久以前,幾艘希臘船衹駛離君士坦丁,在黑海航行數日遭遇風暴,迷失方向。船員們在絶望之際突然看到一縷霞光從東方噴射而出,現出緑岸青山,於是歡呼“ЯЛОС”此後,希臘人即把他們登岸的村莊稱為“雅洛斯”,雅爾塔由此得名。
雅爾塔 背山面海,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3℃。盛産葡萄和亞熱帶水果。工業以食品加工(葡萄酒等)為主。設有葡萄研究所和烏剋蘭氣候療養研究所。1145年見於史籍(稱賈利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5年2月4-11日)美、蘇、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此舉行會議,就戰後世界格局安排問題簽訂了著名的“雅爾塔協定”,史稱“雅爾塔會議”。
雅爾塔還是文人墨客薈萃之地。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文藝巨匠都多次來到這裏。俄國著名作傢契訶夫在此養病期間,寫下了不少巨篇。 |
世界名畫 World famous paintings |
【畫作名稱】《雅爾塔》
【創作者】 I.K.艾伊瓦佐夫斯基 (俄國 )
【創作年代】1899年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風景
【規格】不詳
【材質】 油彩
【現存藏處】秋明美術館 |
|
艾伊瓦佐夫斯基(1817—1900年)艾伊瓦佐夫斯基出生在今亞美尼亞境內的一個商人家庭。16歲考入彼得堡美術學院,進伏羅比葉夫的工作室,18歲時就已畫出成功的海景畫,他以《風平浪靜》一畫獲奬而使他有機會雲遊四方,飽覽歐洲各地的海岸風光。23歲的畫傢赴意大利學習考察,畫了一些富有浪漫主義情調的海景畫,很快贏得了聲譽。歐洲各國的美術學院競相聘他。在那不勒斯時受到俄國大作傢果戈裏和大畫傢伊凡諾夫的鼓勵。爾後又訪問歐洲各國。27歲時回到彼得堡,科學院授於他院士稱號,海軍部聘他為海軍畫傢。榮譽和財富接踵而至,但他並不迷醉於此,一年後毅然離開彼得堡回到故鄉建立了自己的畫室,專門描繪大海景色。
艾伊瓦佐夫斯基善於描繪海上夜景,特別是畫風暴海浪,名作《九級浪》令觀者驚心動魄。他的海景畫是通過表現大自然的力量,藉以傳達俄國人民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普希金和俄國作麯傢格林卡稱他是海洋的熱情歌手,他的畫令英國風景畫傢透納贊不絶口。
Yalta Conference.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英、蘇三國首腦在蘇聯剋裏米亞半島雅爾塔舉行的會議,又稱剋裏米亞會議(Crimea Conference)。1945年初,德國法西斯臨近滅亡,反法西斯戰爭接近最後勝利,美、英、蘇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暴露。為加強相互信賴,協調戰略計劃,盡快結束戰爭,安排戰後國際事務,維護戰後和平,三國首腦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和約瑟夫·維薩裏昂諾維奇·斯大林於1945年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有:①戰後處置德國問題,决定由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領德國和德國必須交付戰爭賠償以及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一般原則。②波蘭問題,三國决定波蘭東部邊界大體上以寇鬆綫為準,在若幹區域作出對波蘭有利的5—8公裏的逸出,同意波蘭在北部和西部應獲得新的領土,其最後定界留待和會解决;關於波蘭政府的組成經過激烈爭論,同意以盧布林的波蘭臨時政府為基礎進行改組,容納國內外其他民主人士。③遠東問題,蘇聯承諾在歐洲戰爭結束後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其條件是: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④聯合國問題,同意蘇聯的烏剋蘭和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决定美、英、法、蘇、中五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規定實質性問題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原則。此外,會議還討論了希臘、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歐洲國傢的有關問題。會議簽署了《雅爾塔協定》,通過了《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和《剋裏米亞宣言》等文件。此次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後和平穩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會議的某些協議未經有關國傢同意,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和綏靖政策的傾嚮,嚴重損害了中國等國的主權、利益和領土行政完整。三大國在會議上作出的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稱為雅爾塔體係,對戰後世界影響巨大。
這次會議是繼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後的第二次同盟國首腦會議。這次會議的結論在1945年7至8月的波茨坦會議就有所爭議。許多人批評此次會議使蘇聯以及各國共産黨得以控製中歐, 東歐以及亞洲許多國傢,因為在會中美國總統羅斯福以及英國首相邱吉爾都沒有依照當時被占領的國傢之期望,要求戰後被蘇聯"解放"的國傢交由聯合國代管。此外為爭取蘇聯對日宣戰,會中部分內容侵犯中國權利甚大。會前其他國傢並不知情,故其結論亦有"雅爾塔密約"之稱。 |
[編輯本段] [Edit this paragraph] |
雅爾塔會議雅爾塔會議意義雅爾塔會議對蘇聯來說,是一次取得廣泛成果的會議。主要是:取得了分區占領德國的權力;確定了有利於蘇聯的蘇波邊界,保留了蘇聯支持的波蘭盧布林政府;“大國一致”的原則確立了蘇聯在聯合國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遠東獲得了極大的權益。所以,就建立蘇聯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和確保蘇聯在戰後歐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爾塔會議實際上是嚮蘇聯頒發了承認書和授權書。
雅爾塔會議基本上解决了戰後和平與安排的問題。同年7~8月蘇美英三國首腦的波茨坦會議實際上是對雅爾塔會議的决議和規定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和修繕。會議主要討論了德國問題、波蘭問題、對意大利等戰敗國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峽問題等。規定:必須使德國非軍國主義化、民主化和肅清納粹主義;蘇美英法四國總司令分別在各自的占領區內行使管理權;英美承認波蘭臨時政府並與流亡政府斷交;波蘭西部邊界問題由和會最後决定; 設立外長會議討論對德國和意大利等戰敗國的和約問題;認為關於海峽的《蒙特勒公約》應予修訂;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區劃歸蘇聯。
雅爾塔會議對於緩和盟國之間的矛盾、加強反法西斯統一戰綫、協調對德日的作戰行動、加速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進程以及戰後懲處戰爭罪犯、消除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勢力影響等起了重要作用,對戰後世界格局的形成産生了深遠影響。會議背着中國政府作出的有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决定,是大國沙文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表現,更是綏靖政策又一次發展到高潮的標志。
雅爾塔會議 (有時也被稱為 剋裏木會議 )是 美國 、 英國 和 蘇聯 在 1945年 2月4日 至 2月11日 之間在 黑海 北部的剋裏木半島的雅爾塔皇宮內舉行的一次首腦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國傢首腦是 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 (美國)、 溫斯頓·丘吉爾 (英國)和 斯大林 (蘇聯)。
這次會議是繼 1943年 的德黑蘭會議後的第二次三首腦會議。這次會議的協議在 1945年 7至8月的波茨坦會議前就開始有爭議。羅斯福死後立刻就有人公開批評他將中歐和東歐讓給了 共産黨 控製,因為在這次會議上他和丘吉爾都沒有將當時德占國傢的要求,戰後被蘇聯 解放 的國傢由國際管理,提到日程上來。而且其他國傢都沒有參加會議協議達成的過程,也沒有被通知會議協議的內容。
會議協議包括:
在所有被解放的歐洲國傢內應該舉行民主選舉。
4月在 舊金山 進行就 聯合國 成立的會議。聯合國的組織方式基本被確定, 聯合國安理會 的主意被采納。美國和英國同意當時屬蘇聯的烏剋蘭加盟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為獨立的聯合國成員。
德國 被分裂,德軍被解散,德國不準再擁有軍隊。美英蘇認為這是“今後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條件”。德國應該被分裂為同盟國傢的占領區。 法國 也應該有自己的占領區,應該成為同盟國對德國控製委員會的一員。
德國應該為“她對同盟國在戰爭中造成的損失”負戰爭賠款。戰爭賠款可以以德國國傢資源(機器、船衹、企業所有等)、一段時間內應該支付的償款或勞動力的方式賠償。美國和蘇聯達成協議償款總額為約220億美元。英國認為在當時償款總額還無法估計。
戰爭罪問題被暫時擱置。
在 波蘭 ,一個“廣泛的民主臨時政府”應該“盡快進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國控製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選舉”。
在 南斯拉夫 ,一個保皇黨和共産黨的聯合政府應該被建立。
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蘇聯嚮 日本 宣戰。其報酬是蘇聯獲得 庫頁島 、千島群島以及其對 大連 的旅順及其鐵路連接的控製。
關於意大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奧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伊朗以及 土耳其 管理的黑海與 地中海 之間的海峽使用的問題被暫時擱置。
所有被俘的蘇聯公民被遣返蘇聯,不論他們願不願意。
就未來德國的處理問題雅爾塔協議相當含糊。上述的用詞給後來的修改和理解提供了衆多條件。
雅爾塔會議常被看做是 冷戰 的開始 |
|
- n.: Yalta
|
|
|
|
雅爾塔市 | 雅爾塔會議 | 雅爾塔體製 | 雅爾塔協定 | 雅爾塔體係 | 菲雅爾塔的春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