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浙江飲料 > 雁蕩白雲茶
  【中文名稱】
  雁蕩白雲茶
  【又名】
  雁蕩毛峰
  【産地】
  浙江樂清的雁蕩山
  【類別】
  緑茶
  【相關詩詞】
  1.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雲英;
  直須七碗通靈後,自習清風兩腋生。
  明·朱諫
  2.雁蕩山茶佳,水亦佳,“雁蕩茶,竜湫泉”自古聞名,清代陳朝鄷曾用竜湫水沏雁蕩茶,頓覺其味無窮,旋即賦詩一首,其詩曰:
  雁山峰頂露芽鮮,
  合與竜湫水共煎;
  相國當年饒雅興,
  願從此處種茶田。
  不負詩人雅意,這裏現在已發展新茶園數百畝,其中鬥室洞、竜湫背等産區,已廣種茶樹,香飄滿山。
  明代馮時可把雁蕩山之茶,與觀音竹、金星草、山藥以及官香魚,列為雁蕩山五種珍品,以白雲茶為五珍之冠。
  【生長環境】
  雁蕩白雲茶,又稱雁蕩毛峰,産於浙江樂清的雁蕩山。該山位於樂清東北部,屬括蒼山支脈,山頂有平湖,蘆葦叢生如蕩,春雁南歸,常宿於此,故有雁蕩之稱。相傳東晉永和年間,阿羅漢諾詎那率弟子300人居雁蕩山,諾詎那於大竜湫觀瀑坐化為開山始祖。北宋時著名學者瀋括著《夢溪筆談》,稱“天下奇秀,無逾此山”,於是雁蕩山的名聲更名揚於天下。境內群峰巍立,山𠔌深邃,飛瀑流泉,緑樹蔭濃,素以山奇水秀而著名。名勝有百又二峰,六十一岩,四十六洞,十二瀑,十七潭、十四障,十嶺八𠔌,四水二湖。
  雁蕩白雲茶産於雁蕩山的竜湫背、鬥室洞以及雁湖崗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其中尤以竜湫背所産者為佳。竜湫背為南北嚮的山𠔌,北面有高山屏障,山𠔌兩岸多為衝積灰壤,土層深厚肥沃。茶樹終年在雲霧蔭蔽下生長,承受雲霧滋潤,芽葉肥壯,長勢甚好。另有一些茶樹,生長在懸岩隙縫之間,相傳古代有山僧訓練猿猴攀登懸岩絶壁採茶,所採茶葉稱為“猴茶”。
  【相關歷史】
  雁蕩山的茶葉,遠在明代已被列為貢品。據明隆慶《樂清縣志》記載:“近山多有茶,唯雁山竜湫背清明采者極佳。”《雁山志》中也說:“浙東多茶品,而雁山者稱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進貢,一旗一槍,而白色者曰明茶,𠔌雨日采者曰雨茶,此上品也。”
  名茶産地竜湫背茶園旁之大竜湫瀑布,落差約190餘米,泉水劈空而瀉,猶如萬馬奔騰,又似滿天星鬥,蔚為奇觀。清代詩人袁枚暢遊雁蕩山後,即寫詩一首,描述大竜湫飛瀑,詩云:
  竜湫之勢高絶天,
  一綫瀑走兜羅綿。
  五丈以上尚是水,
  十丈以下全為煙。
  況復百丈至千丈,
  水雲煙霧難分焉。
  高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巍聳雲霄,氣勢雄偉。名茶的又一産地雁湖崗,海拔1040米,茶園在雁湖之濱,終年雲霧籠罩,古人有詩云:
  山頂平湖拍碧天,
  倚空不辨水雲連;
  一行風影晴空上,
  十裏濤光曉日邊。
  【相關傳說】
  雁蕩面海背山,氣候溫和,雨露滋潤,茶樹生長良好。雁蕩山種茶,自有一番來歷。相傳,開山始祖諾詎那居竜湫時,一日忽遇一老翁。老翁對諾詎那說:“感謝神師恩德,使我得以安居。”諾詎那問:“為何感恩?”老翁說“恩師居於竜湫,日常用水,傾於山地,勿流溪間,保全山泉潔淨,為報答恩師,特賜茶樹一株,保你終生受用。”諾拒那又問:“貴人尊姓,傢居何方?願日後相見。”老翁曰:“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若要相見,就在明晨。”諾詎那一覺醒來,原是一夢。第二天清晨,諾詎那走出傢門,站在竜湫背上,嚮四周細看,但見竜湫上端,竜頭嘩嘩吐水,遠處山邊,有竜尾隱約擺搖,一瞬間,不復再見,方纔大悟,老翁原是老竜化身。當他回得傢來,竟見庭院之中有一株大茶樹,枝葉茂盛。此後,正如老翁所言,日采日發,終年飲之不盡。從此,雁蕩山有了茶樹繁殖。
  【加工工藝】
  雁蕩白雲茶除鮮葉品質優越以外,加工特點有三:一是講究鮮葉原料,二是加工精細,三是成茶貯存保藏得法。茶葉在清明、𠔌雨間采摘,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采回後,先經攤放,再在平鍋內用手殺青,投葉量約1000剋。當鍋中有水氣蒸騰時,一人從旁用扇子扇去;殺青至適度後,移入大圓匾中輕輕搓揉,然後初烘。初烘葉要經過攤涼,最後復烘乾燥。烘幹後,除去片末,及時裝箱密封,不使茶走氣失色。
  【品質特點】
  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緑,芽毫隱藏;湯色淺緑明淨,香氣高雅,滋味甘醇,葉底嫩勻成朵。在品飲時,一聞濃香撲鼻,再聞香氣芬芳,三聞茶香猶存;滋味頭泡濃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韻。耐貯藏,有“三年不敗黃金芽”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