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流星體穿越大氣圈時,未被完全燒毀而隕落地面的殘骸。按其化學成分,分石隕星、鐵隕星和石鐵隕星三大類。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隕星(隕石)是1976年隕落在中國吉林的吉林1號隕石,重1770千克;最大的鐵隕星(隕鐵)是1920年在非洲納米比亞霍巴的霍巴隕鐵,重59萬千克。對隕星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對太陽係起源和演化的認識。 |
|
| 飛進地球大氣層經過破壞性作用後殘存下來成的一塊或數塊落到地面的來自星際空間的固體顆粒 |
|
| 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的部分掉在地面上的叫做隕星。隕星有純鐵質的、純石質的和鐵質石質混合的。《左傳·隱公十六年》:“十六年春,隕石於 宋 五,隕星也。”《漢書·李尋傳》:“繼以隕星流彗,維、填上見,日蝕有背鄉。” 徐遲 《不過,好日子哪天有?》二:“她忽然看到一顆隕星。” |
|
| 古代星相傢謂下界之人皆與天上之星宿相應,人死則星隕落。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秋風 五丈 ,悲 蜀相 之隕星,十二金牌,痛 嶽王 之流血。” |
|
隕星
meteorite
大約92.8% 的隕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鐵和鎳,其他的隕石是這三種物質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隕星稱為隕石,含鐵量大的隕星稱為隕鐵。因為隕石與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一般較難辨別。自空間降落於地球表面的大流星體。除肉眼難見的微隕星外,92%以上都以石質為主,通常也可稱隕石。按其成分大致可分隕石、隕鐵、隕鐵石3大類。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 ,重約60噸;隕鐵石之冠是山東莒南縣的“大鐵牛”,約重4噸。近年來又發現了第四類隕星——隕冰,外表與普通冰區別甚小,落地後很快融化,故直至1958年纔被確證。此外,在某些地區還有玻璃隕石,常呈黑色或深緑色,半透明,一般認為是隕星事件造成的,大隕星衝撞使地表及隕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卻結晶而成。人造衛星和運載火箭等人造天體則變成人造隕星。中國史料中有700多次隕星記錄,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33年。同時中國還是最早利用隕鐵製造武器和農具的國傢。在隕石中現在已找到100多種礦物,其中24種是地球上沒有的,20世紀70年代還在其中發現了60多種有機化合物。 |
|
一個由法國和埃及科學家組成的小組聲稱,他們在埃及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隕星墜落場地。據悉,藉助了無數的衛星圖像,該考察小組纔在埃及與黎巴嫩邊境交界地區找到了這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隕星墜落場。
在埃及新發現的世界最大隕星場內,有上百顆巨大的墜落的隕星石。該考察小組已經在這個場址進行挖掘,並且在13處有隕星墜落的地方開掘。科學家們稱,這些隕星雨的殘餘物是大概距今5000年之前撞擊地球的,覆蓋面積達5000平方公裏。由於巨大的衝撞力,隕星石在墜落到地面時撞出了20米至1公裏直徑不等的坑。有的隕星石一直鑽入地表下80米深的地方。
直到最近為止,阿根廷的隕星場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面積約為60平方公裏。
此次科學家在埃及的發現意義重大。以前,人們所知的隕星場幾乎都是由單個隕星殘骸撞擊地面所致,即隕星在進入了厚厚的大氣層時,一塊隕星石碎成了幾塊。但此次科學們在埃及發現的隕星場有所不同,它不是單個而是由幾個隕星石共同組成的。
隕星
宋•瀋括
原文: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桮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瀋括《夢溪筆談》)
解析:
本文選自瀋括的《夢溪筆談》,文章如實地記錄了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地區發生的一次隕星墜落的真切生動的情景。隕星的墜落其實與地震一樣,是一種常見的自然想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史書上就有記載,衹不過是語焉不詳,更加上後代唯心主義者又將隕星神秘化,致使有關隕星的記載遠離科學。作者身處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能以科學的精神認識並記述隕星現象,實屬難能可貴。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記敘隕星墜落的時間、地點以及隕星墜落時的情景。尤其是對隕星墜落時聲響、光亮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讓讀者讀了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第二部分,詳細描述了隕星落地後的形狀、顔色、溫度、大小及重量;第三部分,交代了隕星(隕石)的去處。
本文的藝術特色十分鮮明,全文雖然不足200字,但文辭簡練,綫索清晰,作者以極其生動傳神的語言,再現了隕星墜落過程中的奇異景象,把科學的道理解釋得淺顯易懂,讓讀者如臨其境,聞其聲,見其光,睹其形,知其所在。
譯文:
北宋治平元年,有一天在常州,正逢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中發出了一聲像雷鳴般的巨響,原來是一顆大星,幾乎像月亮一樣,在東南方出現。一會兒又一聲巨響,這顆大星移到西南方去了。再一聲震響後,這顆星就落在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傢的園子裏,遠近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許傢的籬笆全被燒毀了。
這時火熄滅了,衹見地面上有一個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探看,大星就在洞穴裏面,發着微弱的光。過了好久,纔逐漸暗下來,但是還熱得讓人不能靠近。又過了很長時間,挖開那個洞穴,有三尺多深,纔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此時還是熱的呢,它大小如拳頭,一頭略微尖些,顔色與鐵相似,重量也與鐵差不多。
常洲太守鄭伸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它送到潤州金山寺保存。直到現在還用匣子保藏着,有遊人到了那裏,就打開匣子讓人們參觀。王無咎為此寫了篇文章,很詳細地記敘了這件事。
註釋:
①選自瀋括《夢溪筆談》。流星體路過地球大氣層與空氣發生摩擦,産生熱能,沒有完全燒毀而隕落在地面上的部分叫做隕星。
②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治平,宋英宗的年號。
③日禺時:太陽落山。禺,禺𠔌,傳說中日落的地方。幾如月:幾乎像月亮一般大。
④見(xiàn):同“現”,出現。
⑤著(zhuó):嚮、到。
⑥赫然:光明、顯耀的樣子。藩籬: 籬笆。
⑦一竅如桮大:一個孔穴像杯子一般大。熒熒(yíng yíng)然:微光閃動的樣子。
⑧發:挖掘。
⑨鄭伸:指常州太守鄭伸,生平不詳。潤州: 地名。治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金山寺:寺名。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北金山上的佛寺,東晉時創建,舊名澤心寺,自唐起通稱為金山寺。
⑩王無咎:北宋南城(今江西省南城縣)人。傳:記載,寫文章。 |
|
6500萬年以前,地球是恐竜的樂園。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恐竜已經在地球上無憂無慮地存活了1億多年。然而,就在6500萬年前,恐竜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許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尋恐竜滅絶的原因。近年來,他們終於得到了一種令人滿意的解答,那就是6500萬年以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隕落到地球上,導致了地球上大約50%以上的物種滅絶,其中包括恐竜。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隕落到地球上都叫隕星,根據隕星的成分,又可將隕星分為隕石和隕鐵。每年落到地球上的隕星都很多,但其中絶大多數都很小,對地球不會造成什麽影響。根據科學家的計算,重達幾千克的隕星每年會有1500多個;50多噸的隕星大約平均每30年有一個;5萬噸級的隕星,每10萬年有一個;而造成恐竜滅絶的、直徑10千米、重達1萬億噸的隕星平均一億年有一個。
1976年3月8日在我國東北吉林地區發生了一次世界罕見的隕石雨。事後人們共收集到100多塊隕石,其中一號隕石重1770千克,它在地面上砸了一個直徑2米多、深6米多的大坑,給當地造成了一次小小的“地震”。經過科學家的調查研究,已經證明這次隕石原來是從一個直徑約220米的阿波羅型小行星上分裂出來的一小部分。
1908年6月30日,俄羅斯西伯利亞中部的通古斯地區發生了一次舉世聞名的隕星事件。一個比太陽還亮的大火球,在通古斯上空8千米處猛烈爆炸,致使2000多平方千米郁郁葱葱的森林被燒成了一片焦土。科學家估計,這是一顆直徑僅60米的小行星,它落地時約有4萬噸重。這是人類親眼見到的一次最大的隕星襲擊地球的事件。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一個世界聞名的直徑1.2千米、深200米的巨大隕石坑。科學家們調查研究後認為,那是發生在大約2萬年以前的一次隕星事件。雖然隕星有時會給人類造成不幸,但這畢竟是非常偶然的事件。更重要的是,隕星來自宇宙空間,它們就好比是一個個天然的空間探測器,為我們帶來很多有關太陽係的演化和生命起源等問題的極有價值的科學資料,幫助人們揭開很多自然界的難解之謎。 |
|
yunxing
隕星
見隕石。 |
|
- n.: meteor, meteorite, meteroite, piece of rock or metal that has reached the earth's surface from outer space
|
|
- n. météorite
|
|
| 隕石, 隕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