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翠華山山崩國傢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山崩國傢地質公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距西安30公裏,是秦嶺終南山的一條支脈。以“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山崩地質遺跡。翠華山山崩景觀國傢地質公園為2001年3月國土資源部首批的11個國傢地質公園之一,而且是全國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國傢地質公園。2002年被國傢旅遊局評為國傢AAAA級旅遊區。
  主峰終南山海拔2604米,總面積32平方公裏,是我國山崩地質作用最為發育的地區之一。景區主要包括翠華峰、玉安峰、甘湫峰,海拔820--2131米,面積約7.85平方公裏,山中集山、石、洞、水、林、廟一起,共有各類景點68處,其中主要景點18處,這些景點組合成特點迥異的8個風景區。
  翠華山屬秦嶺山脈,由中元古界變質雜岩組成,受混合岩化作用強烈影響,山崩顆粒大,呈多種形狀斷裂,是國內外學者進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秦嶺北麓大斷層從翠華山北側通過,該斷層目前仍在活動,一萬年以來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強烈的斷裂活動,加上構成翠華山山體的岩石質堅性脆,又地處地震帶,從而引起山體崩落。這裏的山崩地質作用形成了一係列山崩地質景觀,如山崩懸崖景觀、山崩石海景觀、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觀、山崩堰塞湖景觀、山崩瀑流景觀及山崩形成的各種造型奇石景觀等,秦嶺北坡的兩個堰塞湖——水湫池和甘湫池就是山崩形成的。翠華山山崩地貌類型之全、保存之完整典型,為國內罕見,堪稱“山崩地質博物館”,在研究秦嶺和關中平原形成歷史及山崩地質作用類型上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國語》記載: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記》等也有此記載。據推測,翠華山山崩地震誘發形成,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為《國語》,其它關中地震對翠華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翠華山山崩總面積5.2平方公裏,倒石量達3億立方米,目前初步開發1.5平方公裏,分佈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處,主要由殘峰斷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組成。
  殘峰斷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華峰及形成的山崩臨空面。三峰鼎立,負勢競上,突兀險俊,直衝雲霄。南望終南如翠屏環列,芙蓉萬仞直插青冥。(清·陝西巡撫給乾隆奏章)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唐·王維《終南山》)翠華山國傢地質公園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是牛背梁國傢羚牛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也是終南山國傢森林公園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和一級開發區,陝西省著名風景名勝區。據《西京勝跡圖志》載,翠華山自秦漢唐王朝起被闢為皇傢的上林苑、禦花園,長安八大寺院圍繞其周。漢武帝因山林川𠔌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於公元前112年在翠華山拜謁太乙神,故翠華山又名太乙山,太乙山至今在東南亞等世界華人地區享有盛名。
  終南毓秀太乙鐘靈, 始悟翠華招漢武;冰洞垂凌竜湫池玉, 應知勝景在長安陝西翠華山山崩景觀國傢地質公園不僅有山崩湖光、奇石異洞,氣勢蓬勃的天崩地裂壯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大自然背景和優質服務。當您在觀賞山崩奇觀同時,更多的會感到中國國傢地質公園的特色和地質遺跡與自然文化的相融,開發與保護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