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
目錄
陳某 Chen Mei 宋 

詩詞《病中聞歌有感 Disease Wen Song Thoughts》   《訪陳彥太不遇 inquire Chen yan extremely fail to achieve one's success》   《官捨有感 Official residences Thoughts》   《回回僧》   《江心寺 Middle of the river Temple》   《九日次王善夫韻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noon, a festival on the lunar calendar Times Wangshan Fu Yun》   《留題九竜岩 Comments written after visiting a place nine longyan》   《羅浮山 Luofushan mountain》   《閩嶠軍中 Min Qiao Army》   《偶成 Even as》   更多詩歌...

  缺失
陳某檔案
  出生地:香港
  生日:3月1日
  星座:雙魚座
  愛好:電影
  處女作:《不是人》
  成名作:《火鳳燎原》
  代表作:《不是人》、《充神榜》、《火鳳燎原》
  所屬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最欣賞的華人漫畫傢:鄭問、馬榮成
  最欣賞的日本漫畫傢:星野之宣、望月三起也
獲奬作品
  《不是人》(上、下2册)
  連載雜志:《新少年周刊》(香港,東立出版社)、《新少年快報》(臺灣,東立出版社)、《コミックフラッパー》(日本,MEDIA FACTORY出版社)
  首次出版日期:1998年7月22日
  語言版本:香港版、臺灣版、泰國版、日本版(衹有連載版)
  奬項:第六屆東立漫畫新人奬(1996年)、金鼎圖書出版奬(2000年)
  《充神榜》(1-5册,休載中)
  連載雜志:《新少年周刊》(香港,東立出版社)、《新少年快報》(臺灣,東立出版社)
  首次出版日期:2000年2月10日
  語言版本:香港版、臺灣版、泰國版、韓國版
  奬項:第三屆亞洲漫畫高峰會最佳美術奬 (1999年)
  《火鳳燎原》(1-32册,連載中)
  首次連載日期:2001年
  連載雜志:《新少年周刊》(香港,東立出版社)、《新少年快報》(臺灣,東立出版社)、《三國志Magazine》(日本,MEDIA FACTORY出版社)
  首次出版日期:2001年6月15日
  語言版本:香港版、臺灣版、新加坡版、韓國版、日文版、泰國版、越南版
個人閱歷
  異地起步
  陳某是香港人,曾在廣告公司做美術設計。他以《不是人》在臺灣出道,並一舉奪得東立第6屆新人奬少年組冠軍。《不是人》之前,他從未有過任何作品,《不是人》是他第一次畫超過三張的漫畫。作為處女作,在許多地方都還顯稚嫩,但是傳達出來的思想已經不俗。《不是人》是一部為三國人物翻案的作品,徹底顛覆了呂布、貂蟬、關羽、魏延、諸葛亮的形象。其中充滿了思考,甚至插入許多小的哲理故事。
  陳某的畫風和分鏡都比較偏嚮日式,相對較為纖細。這種風格在充斥着武打漫畫周刊的香港不受重視,這也是為什麽他轉去臺灣發展的原因。果然,他結合了精彩的打鬥和柔美的人物的獨特風格,立刻受到臺灣讀者的歡迎。
  麯折探索
  接着,陳某推出了科幻武俠類的長篇連載《充神榜》。所謂“充神”,指的是無知、欲望、迷信蒙蔽了天性,惟有裝神弄鬼以警世人。這是一部氣勢博大的作品,但是要駕馭好這樣的漫畫,顯然有一定的睏難。這部漫畫過於玄幻,不時出現幾句哲言,吸引力明顯不足。因此,成了叫好不叫座的作品。
  吸取了經驗教訓,陳某重新回到三國題材上來,推出了新作《火鳳燎原》,這部作品果然大受歡迎,掀起了“新三國”熱潮。《火鳳燎原》的創作特色,是希望像《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一樣,以現代人的身份去將古代故事演義化。同時,書中的登場人物,不論原創人物或歷史人物,他們都會在戲劇化及人性化之間取得平衡,給讀者的印象絶對是一個“人”,而不是穿戲服演戲的漫畫人物。《火鳳燎原》突破一般三國故事的常規,捨曹劉孫於不顧,反而選擇了出人意料的三國最後勝出者司馬懿為主角。跟《不是人》相比,《火鳳燎原》減低了對事件的批判性,反而註重在智謀及戰術的運用。
  陳某雖是香港人,所有作品均以香港為第一發表地,但作品卻相繼在臺灣得奬,旋即在港臺兩地引起熱潮。而“陳某”衹是其筆名,非其本名。他曾在著作中謙稱此名字的原意為:“甘於平凡,寧願做別人口中的某某人。”
  陳某少年時未有受過專業美術指導,主要在大學時學過作畫,曾跟香港藝術傢歐陽應霽上過關於美術題材理論的課。畢業後不久,陳某加入了廣告界,任職廣告公司的美術設計。後來他對廣告腳本昂貴而美感不足有所不滿,並心感與其讓為別人創作,何不自己作畫。他也抱着為免將來老了後悔的决心,開始踏進了漫畫傢的路。
作品簡介
  《不是人》
  陳某26歲纔投身漫畫界在漫畫傢中是相對較遲的,其首個作品為《不是人》,一共推出了上、下2册。內容是替一些三國著名的人物來個“翻案”,全面地推翻了一般人眼中由《三國志》的著者陳壽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筆下所描繪的三國人物。把呂布、貂蟬、關羽、魏延、諸葛亮、姜維等歷史人物之間的心路歷程以另一種角度編寫,故事內情出人意表,而往往發人深省。作畫《不是人》期間,他一直包辦故事創作、繪畫等工作,可說是一部完全由他一手包辦的作品。
  陳某完成此作後曾拿到東立出版社香港分公司處投稿。當時他被提議直接參加臺灣一個由東立主辦的漫畫新人奬選舉。來自香港的陳某出乎意料地贏得臺灣東立出版社的“第六屆東立漫畫新人奬”少年組第一名。該奬項甚少授與香港參賽者,而這亦是首次有新人奬的投稿作品達到能直接刊於漫畫雜志的水準。2000年,陳某也再次憑此部作品奪得臺灣新聞局主辦的“金鼎圖書出版奬(漫畫類讀物)”而進一步被肯定。
  除了得到讀者和業內的稱許,同時也得到擅長以水墨作畫的漫畫傢鄭問贊賞。而事實上陳某初出道便展現出成熟的畫風,從外人眼中根本看不出來《不是人》是他首個漫畫作品,他在此前未曾作過超過三頁的漫畫創作。
  《充神榜》
  陳某之後再接再厲推出了《充神榜》,這是一部集合武俠與神怪元素的科幻漫畫,以《封神榜》作角色骨幹,大唐時代為背景。陳某在這科幻作品中大肆發揮其豐富的想像力之餘,亦繼續在當中加添不少金石哲理。然而,整體上雖然得到業界的認同,並於1999年獲第三屆亞洲漫畫高峰會頒發最佳美術奬,但在市場上卻缺乏重要的吸引力,叫好但不叫座。《充神榜》雖然發行了5册,可是陳某指出此作品事實上為未完成之作,他冀望在其長篇連載作品《火鳳燎原》完結的一天再續寫下去。
  《火鳳燎原》
  《火鳳燎原》則是陳某2001年開始出版的漫畫作,也是其繼《不是人》之後,再次推出的三國漫畫。此作品在三國故事上加入了不少二次創作元素,在史書和改篇小說三國演義兩大陣營中創出了第三條路綫,故事未以魏國的曹操或是蜀漢的劉備,卻以三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為重心。當中更添加了不少虛構角色,如:殘兵、水鏡八奇等,當中有部份是真實人物,有部份是野史,有部份是虛構,卻往往能串連起來發展成史實底演義的部份。陳某亦為大小角色人物塑造了不少獨特性格和造型,致使一些被認為是有勇無謀的將領往往在其作品中成為智勇雙全、心思細密。其劇情發展亦以心機、謀算而為人所稱道,不時有多重的計謀隱藏當中。同樣地,漫畫中也加入了不少精警而令人反思的對白,故事內容上亦增添不少人生觀和價值觀,如藉三國時代的官場鬥爭諷刺現實社會的辦公室政治。除此之外,漫畫中有時會插入一些全版的黑頁,一般衹有一至兩句短語,這種以鮮明的風格表達故事的中心信息是《火鳳燎原》的一大特色。
  有別於一般的三國漫畫,《火鳳燎原》由於在人物和故事上描寫得極為細緻,因此其故事中的時間發展亦較為緩慢,作者陳某曾稱其作品完成日期可能長達10年。事實上,己故的日本漫畫大師橫山光輝,便曾花了15年時間纔完成其60捲的大作《三國志》,因此以目前進度據估計陳某畫畢《火鳳燎原》所需的時間可能必然超過20年。目前《火鳳燎原》於香港、臺灣、日本、韓國、泰國、越南、新加坡等地皆有推出單行本,也是少數華人漫畫中可以打入日本市場的作品,目前也是香港版的《新少年周刊》及臺灣版的《新少年快報》中最受歡迎的連載華人作品。
  記有情節或結局的內容在此處結束,下文與情節無關。
畫風特點
  陳某醉心於電影,曾經一心想當電影導演,這種設計出壯闊影像的心願在畫漫畫時實現了:“在漫畫裏我可以畫出要動用驚人資金才能在電影中呈現的畫面,在漫畫中,我可以調用無數資金。”他喜歡王傢衛、侯孝賢和楊德昌的敘述手法。這種電影風格,放在漫畫上是很冒險的,他正努力尋找改善的方法。
  陳某的畫風和分鏡方法均比較偏嚮日本流行的作畫方式,相對上較為纖細。這種風格在充斥着打漫畫的漫畫雜志的香港不甚常見,這亦是他早年轉嚮臺灣發展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他作品結合了激烈的打鬥和柔美的人物的獨特風格,一推出便迅即受到臺灣讀者的歡迎。
  而陳某早期的畫風曾深受漫畫傢鄭問的影響,更被讀者喻為“少年鄭問”。陳某曾對此直認不諱,這是基於他從小便對鄭問描畫歷史故事的手法非常欣賞,更是其忠實讀者。
  陳某喜歡的漫畫傢是鄭問、馬榮成、星野之宣和望月三起也等。他作畫時不喜歡用鋼筆,多數用文具店買的水性圓珠筆和科學毛筆。畫《不是人》的時候,他一手包辦整套作品的製作,從故事,繪畫到助理,全不經他人之手。
  陳某在作畫時與一般漫畫傢不同之處是他愛用一般文具店常見的水性圓珠筆和科學毛筆,而不是一般的鋼筆,這也可能因而塑造了他的獨特畫風。
動漫周邊
  陳某的漫畫《火鳳燎原》近日有傳被著名武俠片導演徐剋看中改編成電影,亦曾推出T恤、戒指、首辦模型、對戰卡片等周邊産品。在cosplay熱盛行下,陳某筆下的角色被Cosplay迷看上,成為了變裝對象。也有不少同人作品在網際網絡上出現。在著名三國遊戲《三國志》中,一些原《火鳳燎原》故事中的虛構角色也被愛好者製作成新角色添加進遊戲中。
英文解釋
  1. :  Chen 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