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92-1946) 漢姦。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1年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被開除出黨。曾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工人部部長。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汪精衛投敵。1944年汪死後,任偽行政院院長、偽國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戰爭勝利後,逃往日本,後被押解回國,判處死刑。 |
chén ɡōnɡ bó (1892-1946) chén ɡōnɡ bó (1892-1946) |
陈公博 chén ɡōnɡ bó (1892-1946)
陳公博(1892-1946) : 漢姦。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1年出席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被開除出黨。曾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工人部部長。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汪精衛投敵。1944年汪死後,任偽行政院院長、偽國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戰爭勝利後,逃往日本,後被押解回國,判處死刑。 |
|
陈公博 生平
陳公博(1890年10月19日一1946年6月8日),廣東南海人。1890年10月19日出生,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1920年畢業後回廣州和譚平同創辦《群報》,任總編輯。1921年春參與組織廣州共産主義小組,同年7月參加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因投靠軍閥陳炯明而被開除黨籍。同年2月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1925年回國任廣東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加入國民黨。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主任、廣東省農工廳廳長、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部長、國民黨政府實業部長等職。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務局長,1927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並任工人部部長。1927年與汪精衛發動“七·一五”政變。後任廣州軍事委員會分會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因對蔣介石獨攬大權不滿,1928年底在上海與汪精衛、顧孟餘等到人組織“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主編《革命評論》。1931年蔣汪合流後,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和國民黨政府實業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中央民衆訓練部部長、軍委會第五部部長、11省黨部主任委員等職。1938年隨汪精衛叛國投敵。1939年,在香港寫成《苦笑錄》一書。在汪偽政府歷任立法院院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政治訓練部部長、上海市市長兼上海市保安司令、清鄉委員會委員長。1944年汪精衛死後,任偽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1945年8月15日,日本嚮盟國無條件投降。陳公博宣佈解散南京國民政府。最初陳還望能得到重慶接受,但最終逃亡日本,試圖在當地隱姓埋名。中國政府發出對陳公博的通緝令,並在南京受降後即嚮日本提出引渡要求。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無法保護陳公博,衹能將其交出。陳被押回中國,交由軍統看管。1946年4月在蘇州獅子口的江蘇高等法院受審。4月12日,以通謀敵國罪成立,處以死刑。被移往蘇州獅子口江蘇第三監獄,等待執行死刑。6月8日行刑槍决,臨刑前將一小茶壺贈予陳璧君說:“夫人,我先走一步,隨汪先生去了。牢中別無長物,這把茶壺送您,權作留下紀念吧。”陳璧君痛哭失聲。到法庭時,陳公博給傢屬寫封遺書,又給蔣中正寫了一封信,寫到一半即綴筆。隨後,陳公博被五花大綁,遊街示衆。下午時被執行死刑,享年57歲,屍體葬於上海市公墓。 |
|
抗戰勝利後,陳公博作為汪偽政權的第二號巨頭,被判處死刑。他死前的絶筆,是應典獄長之請所寫的一副對聯:“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滿為心。”據金雄白《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記:“當他這副對聯寫得衹留最後三個字時,他發現身後有幾個法警立在那裏,這情形是不尋常的,因為獄室中平時絶沒有法警會進入。陳公博是夠機警的,他已明白這是什麽一回事了。他回頭笑笑問法警:‘是不是來提我執行了?’法警們竟然不好意思直認,還是呆呆地立在那裏。不回答就是證實,於是公博又說:‘那末請勞駕再等幾分鐘,讓我先把這對聯寫完了吧。’他又繼續寫了‘滿為心’三個字,又加寫了上下款。……”
對於此聯,同情汪政權的金雄白有所解釋:“上聯還寄望於當局能放寬氣度,對不是真正什麽‘民族罪人’,或者政府曾經加以運用或利用的“漢姦”分子,加以寬容,要如大海能容百川之所匯註。但是我相信公博自己决不再存一絲徼幸之心。因為他既要求派機回國受審,為服法之範則,在審訊中,又沒有延聘律師為他辯護,判處死刑以後,更聲明不再上訴。……下聯卻不能不說是充滿了諷諫之意,希望當局不要因勝利而驕盈;但願能如明月有心,一輪豈能常圓?應知朔望盈晦之道。……”衹是他的理解,似有些求之過深。
許金城輯《民國野史》亦云:“……當命令抵達之時,公博方為典獄長書楹聯,聯語雲:‘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滿為心。’猶未覺,而獄卒已持令來,公博本極機警,視狀已覺,因曰:‘請稍待,當畢此一聯。’仍為懸腕書之,字體無殊於平昔。”按:許氏所記的內容,似乎衹是參照金雄白的回憶而作了綜括。
王元化八十年代在緻黎澍、李銳函中也曾提到這副對聯:“我生性愚直,言既出口,義無反悔。陳公博於臨刑前(應蘇州典獄長之請)書一聯尚稱:‘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常不滿為心。’我們難道還不如他(哪怕衹是意願),虛懷若𠔌,有容人容物之量麽?” 這一聯語,辭工而意遠,並非陳公博所能為。
往前,林則徐也留有楹聯手跡:“大海有實能容之度,明月以常不滿為心。”此聯署“竢邨退叟林則徐”,與上述陳公博所寫的版本又有小異。
往後,郭沫若於1963年曾有寫給秦皇島海員俱樂部一聯:“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滿為懷。”這與陳公博、書小有差別,或許別有出處。
不過,林則徐恐怕也未必是這副對聯的原創者,待考。上述對聯主要指為人要謙虛大度,做事要思量謹慎,大量容人小心處事,不自滿,知自身之不足,積極進取。
代表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