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紅蟹
拉丁文學名:gecarcoidea natalis
屬於地蟹科(gecarcinidae)
它們生長在陸地上,殼體的寬度大約為11.5釐米。像陸地上的一些螃蟹幼體一樣,紅螃蟹的幼體也生長在海裏,但是和其他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的螃蟹不同,紅螃蟹衹生長在聖誕島上。對於它們的這種地域偏愛,到現在仍然沒有合理的解釋。在聖誕島上,也存在其他種類的地蟹,其中有一種外殼像可可的顔色,介於淡紅和褐色之間。本能的召喚在幹旱的季節裏,紅螃蟹生活在赤道密林中的陸地上,通常,這些密林都位於島嶼的高地。11月份,雨季開始了,紅螃蟹進入了交配季節,它們離開森林嚮大海進發,像是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着它們。在聖誕島上,人們都知道,無論是墻壁、高山還是人群,什麽都不能阻止紅螃蟹的戀愛陣營嚮前進軍。每到這段時間,交通比任何時候都要混亂。到處都能看見紅螃蟹,有的甚至進入到人們的傢裏和學校的教室裏。所有的紅螃蟹,無論是老的還是少的,雌的還是雄的,都開始了它們種族內特有的遷移。如果是第一次看到這樣宏大的場面,任何人都會感到震驚。它們從山上涌下來,密密麻麻的紅螃蟹被路面上的熱氣蒸得筋疲力盡,最後被汽車軋扁了。每年,那些被汽車軋死的紅螃蟹大約有100萬衹。儘管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慘案”,但是,紅螃蟹的數量依舊未見減少。為愛情决鬥
陸地紅蟹是一種僅在印度洋上聖誕島和可可島纔有的一種陸蟹。雖然衹見於相對小的地區,但據估計可能有約一億兩千萬衹紅蟹生活在那裏,是聖誕島上14種陸蟹中最多的種類。
聖誕島紅蟹主要是吃落下的葉和花為生,但偶爾也會吃其他的動物,包括其他的紅蟹(同類相食),如果有機會的話。
甲殼最大可達116毫米長,圓形,包含鰓。螯通常是一樣的大小,除非其中一支受傷或脫落;在這種情況下,傷肢會再生,並在再生期間顯得比較小。
雄蟹一般比雌蟹大,但雌蟹有寬許多的臍(腹部),並通常有較小的螯。雌蟹的寬臍在長到第三年纔變得比較明顯。他們居住在地洞以避免日曬,因為他們仍用腮呼吸幹死的可能對他們是極大的危險。
聖誕島紅蟹以他們的每年晚春時節往海遷徙以産卵聞名。在遷徙中,螃蟹群如此密集地布滿往海岸的路徑,因此甚至可以從空中看到這一奇景。義工們將陸上的螃蟹鏟離道路。雖無心造成螃蟹的傷害,但數不清的螃蟹之中仍有部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傷害。
聖誕島的陸地紅蟹不可食用。
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以南300多公裏的東印度洋上有一個聖誕島,屬澳大利亞管轄。聖誕島是海底火山的山頂,除一些小面積的沙灘外,其餘約80公裏崎嶇的海岸綫都由懸崖峭壁環繞着。由於島上棲息着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自然形成了獨有的生態景觀,尤其是每年年底到第二年初,都會有上億衹紅蟹擁嚮海邊交配的驚奇景觀。
聖誕島四面環海,島上有30多種動植物是世界其他地區所沒有的。紅蟹又稱紅地蟹(geocarcoides natalis),是生活在東南亞的紫蟹的變種,屬於雜食性動物,平時以軟體動物為食,平均壽命35年。紅蟹背殼呈黑色,腹部和四肢都呈通紅,像烤熟了的竜蝦;四肢短粗,肉多,是上乘的美味。但當地吃紅蟹的人並不是很多。
在旱季,這些紅蟹躲在灌木叢中,經常在樹根處挖掘洞穴。它們對養分相對貧乏的熱帶雨林的生長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旱季過後,第一場雨水將紅蟹從睡夢中喚醒,它們不約而同地從洞中蹣跚走出,呼吸新鮮潮濕的空氣。這時,如果你走在聖誕島上植被茂盛的地方,會聽見“沙沙”的聲音,那就是紅蟹“散步”的動靜。每年的11月過後,島上正式進入雨季,在這以後的3個多月裏,上億衹紅蟹會浩浩蕩蕩地從森林、草地奔嚮海邊,去完成它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
紅蟹各自走出洞穴後,會自動形成一個龐大的隊伍,較強壯的雄蟹走在前面,經過的地方是一片通紅。進行的方向沒有路標,它們全靠對大海溫度的感覺辨別方向。由於它們躲避障礙物的能力較差,所以不管是住宅,還是停放的汽車,一律跨越。從巢穴到海岸,距離是不一樣的。最短的一個星期左右可以到達,最長的需要20天左右。
紅蟹會在陰涼的午後開始移動,以每小時600米~800米的速度前進。炎熱的天氣和遙遠的距離會使得許多紅蟹纍斃於中途,因為體內的水分已經被蒸發得幹幹淨淨。在遷徙過程中,紅蟹的食量很小,基本上是餓着肚子走。
島上的公路和運礦石的鋼軌成了紅蟹的屠場。澳大利亞政府為了保護紅蟹,勸誡當地居民不要在這個時候使用公路,但仍有大量的汽車違規通過,將許多紅蟹軋死,每年這樣被軋死的紅蟹都有1萬多衹。有的紅蟹群走錯了方向,會經過鐵路,經過暴曬的鋼軌溫度高達80℃,形成了一道紅蟹難以逾越的障礙。那些速度快、行動敏捷的紅蟹可以逃過這一劫;速度慢的就會被烤出青煙。每當紅蟹群過後,不計其數的紅蟹屍體都會鋪滿鋼軌。
很多人以為,公路上飛馳的汽車和炎熱的天氣對遷徙中的紅蟹威脅最大。實際上,島上有一種黃螞蟻纔是紅蟹的主要殺手。聖誕島國傢公園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些樹林在以前曾是紅蟹奔嚮海邊的必經之路,但是現在卻見不到紅蟹的蹤影了。研究人員認為,雖然這種黃螞蟻並沒有刺或是很堅硬的鉗子,但是體內卻儲藏着一種毒性和腐蝕性很強的蟻酸,它們通過腹部一個可以調整方向的噴管嚮外噴射酸液,而且還是集體噴射,令入侵者防不勝防。紅蟹的背殼雖然很堅硬,但對如潮水般的螞蟻卻毫無防守能力,尤其是當它們在遷移途中經過黃螞蟻巢穴時更是岌岌可危。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少紅蟹因為眼睛被黃螞蟻的蟻酸弄瞎了,所以行動立即遲緩下來。這些被黃蟻弄死的紅蟹的眼睛和嘴都呈黑色。研究人員推斷,黃蟻可能是從紅蟹的嘴和眼睛等比較柔軟的部位開始發起攻擊的。
在整個遷徙過程中,有上百萬衹紅蟹會因為上述原因死於非命。但即使這樣,它們還不到遷徙蟹群的百分之一。
歷經千辛萬苦,大個頭的雄蟹作為先頭部隊率先抵達海岸,在那裏等待遲來一兩天的雌蟹。這些雄蟹浸泡在海水中,補充????和水分。然後,它們便在離岸邊不遠的地方挖掘舒適的巢穴,以迎接雌蟹的到來。雄蟹挖洞的同時,雌蟹來到了海邊,這時會引起公蟹互相爭風吃醋,因為雌蟹的數量少於雄蟹。交配後,雄蟹走出洞穴,原路返回,雌蟹待在洞中準備産卵。半個月過後,卵在雌蟹體內成熟,雌蟹可以開始排卵了。雌蟹排卵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排在洞中,把卵黏附在腹部,在漲潮的夜晚,海水將卵帶入海中;有的雌蟹由於在洞外交配,沒有地方排卵,就爬到緊臨岸邊的岩石或懸崖上,高舉着雙螯,抖動身體,使勁擠壓腹腔,將卵直接排進大海;還有的是直接在海中排卵,雌蟹在淺灘的底部,雙腿站立,將生殖器的蓋兒打開,紅色的卵就一坨坨地撒嚮海中。
蟹卵在海中的成長也是充滿坎坷的。水藻狀幼體幾經蛻皮後,經過“大眼幼體”階段,最後成為幼蟹。它們與小蝦有些相似,一般附在水藻等海洋植物上,過着浮遊生活。一般來說,紅蟹卵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變成幼蟹,一個月左右就可以上岸了。但奇怪的是,並不是每年都能看見幼蟹登陸。近些年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個地區的生物鏈中,有一種被稱為whale shark的鯨鯊,當蟹卵變成磷蝦大小的蟹苗時,鯨鯊會以它們為食,一次能吃掉數萬衹小紅蟹。此外,各種海鳥也是小紅蟹的殺手,它們聚集在紅蟹苗漂遊海域的上空,成群結隊地啄食小紅蟹。也許小紅蟹在海上找到了避難的場所,要不就是學會了在海上自我保護的方法。總之,每隔10年,又會有大批的小紅蟹遊回到聖誕島岸邊登陸上岸。
每當這些小紅蟹回到岸邊的時候,馬上會得到當地人的呵護。島上的自然保護中心會派出重兵在它們經過的路上放置警戒標志,有的地方甚至封路。小紅蟹也很“領情”,盡情、毫無顧忌地爬上公路。遠遠望去,整條路就像一條滾動着的紅色傳送帶。當紅蟹擁進市區後,整個地區會變成一片涌動的“紅浪”,並伴隨着摩擦地面的“嗤嗤”聲。為了保護這些小傢夥,人們不得不繞道上班,甚至要放棄出行。
但是目前的對聖誕地蟹的的數目不容樂觀,如果再不控製這種螞蟻的數量則會導致聖誕地蟹的數量銳減直到滅絶,目前還沒有很有效的方法來控製螞蟻數量.這種螞蟻是50多年前來到島上的,但是最近幾年發展迅猛.直接威脅了聖誕地蟹的生存.研究人員現在想恢復聖誕地蟹的數量到以前那樣是不現實的,而螞蟻也不可能被徹底滅絶.衹能是力所能及來盡可能的保護聖誕地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