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阿裏山杜鵑
  種中文名:阿裏山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
  種別名:
  國內分佈:産我同臺灣阿裏山及大巴千山等地。生於海拔3 000—3 200米的森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臺灣阿裏山。
  海拔:3000-3200
  命名來源:[journ .coll.sci.tokyo 25: 154.t.26. 1908]
  中國植物志:57(2):086
  亞組中文名:麻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 maculifer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緑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緑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花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矮小灌木,高0.5—3米;小枝薄被灰色叢捲毛,中間有散生的腺毛,老枝無毛,呈 灰褐色。鼕芽長圓形,長1.3釐米,直徑5—6毫米,被灰色叢捲毛。葉硬革質, 常4—5 枚集塵枝頂,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形至橢圓形,長4—8釐米,寬1.5—3.5釐米,先端突尖或漸尖.有時呈尖尾狀,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反捲,上面深緑色,幼時被灰色叢捲毛 及腺毛,後變為無毛,下面淡緑色,被叢捲毛,成長後無毛,山脈在上面下凹,下面隆 起,多少有毛被和腺體殘跡,側脈15對,在上面微下凹,下面不明顯;葉柄長1—2釐 米,密被灰色叢捲毛及長柄腺體。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10朵;總軸長1—2釐 米;花梗長2—2.5釐米,疏生有柄腺體;花萼小,長1—2毫米,裂齒5,近於三角形, 邊緣有流蘇狀腺毛;花冠鐘形,長3—4釐米,直徑4.5釐米,淡紅色,外面有深紅色條 紋, 內面基部有紅色斑點,裂片5,長1.5—2釐米,寬2.5釐米;雄蕊10,不等長, 長 1.5—2.5匣米,花絲白色,基部有微柔毛;子房圓錐形,長5毫米,密被腺體,花柱長3 釐米, 白色, 無毛或下部有腺體,柱頭小,深紅色,有淺裂片。蒴果長圓形, 長1—1.5 釐米,直徑4--7毫米,5室,有肋紋及腺體殘跡。 花期不明,果期7月。
  産地分佈:産我同臺灣阿裏山及大巴千山等地。生於海拔3 000—3 200米的森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臺灣阿裏山。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 in journ.coll.sci.tokyo 15:154. t.26.1908;tagg in stevenson,spec.rhodod.153.1930;sealy in curtis's bot. mag.n.ser. 171:t.284. 1956;cowan et davidian in rhodod year-book 11:f. 23.1956;cullen et chamb.in not.bot.gard.edinb.36:118. 1978;chamb.in not. bot. gard.edinb. 39:273. 1982.——r.nankotaisanense hayata in icon. pl.form.9:66. 1920;h.l.li in h.l.li et al,fl.taiwan.4:35. 1978.
  亞組概述:subsect maculifera sleumer in engler's bot.jahrb. 74:344.1949;cullen et chamb.in not.bot.gard.edinb.36:118.1978:chamb. in not.bot.gard.edinb.39:267.1982.——ser.barbatum subser.maculiferum sensu tagg in stevenson,spec.rhodod.144.1930. 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粗糙;幼枝被絨毛或腺體剛毛。葉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披針 形至倒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至倒卵形,先端有小尖頭至尖尾狀,下面多少具有宿存或脫 落的粗伏毛、絨毛狀叢捲毛或星狀絨毛,在中脈上密被或散生剛毛或叢捲毛。花序疏鬆或 稠密, 有花5—20朵;總軸長2—20毫米; 花萼通常細小, 長約1毫米 (僅在r. longesquamatum的花萼長可達8—13毫米);花冠狹至寬鐘形或管狀鐘形, 白色.粉紅 色至深紅色,基部有或無深色斑塊及斑點,有或無蜜腺囊,裂片5;雄蕊10,稀12— 14;子房被絨毛或有柄腺體,稀無毛。 亞組的模式種:麻花杜鵑 r.maculiferum franch. 本亞組有131亞種,3變種,均為小國特産,主要分佈於西南各省區、臺灣。
  本組概述:sect.ponticum g.don,* gen.hist.3:843.1834.—— sect.leiorrhodium rehd.in journ.arn.arb.15;269.1934. 組的特徵同亞屬。 sleumer in bot.jahrb.74(4):542—550.1949.將本組分成21亞組(subsection), 而cullen & chamberlain in not.bot.gard. edinb.36.37. 1978—1979.將本 組改分成24亞組(subsection).本書綜合了以上兩種意見,略有調整,分成13亞組 (subsection)將subsect.venator chamb.仍放入星毛杜鵑亞組subsect.parishia sleumer內。 本組共有267種,主要分佈於北半球,亞洲東南部,少數種類分佈於歐洲及北美洲。 我國有251種,多集中分佈於西南部,少數種類嚮東分佈至臺灣;在我國西南部山區,海拔2 000—3 500米的中山地帶,常有純杜鵑林分佈,在貴州西部、黔西、大方及畢節三 縣,更是杜鵑林連成一片,綿延百餘裏,成為我國特有而著名的“百裏杜鵑林”.每當春末 夏初,各種杜鵑花爭相開放,千姿百態,色彩繽粉,匯成花海,持續達一月之久,景色十 分壯觀。組的模式種:rhodendron ponticum linn.本組的杜鵑花、葉常緑,花形較大,色彩豔麗,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卉,各國已廣泛引種栽培,尤以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最為普遍。我國的廬山植物園、四川灌縣的華西樹木保護中心、昆明植物園及杭州植物園栽培較多,有一定規模。此外,其木材細密可以用於製造器具及精細雕刻。産於青海的隴蜀杜鵑r.przewalskii maxim、産於華南的嶺南杜鵑r.mariae hance的葉可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産於長江流域各省的羊躑躅r.molle g.don有毒,也可以做藥用。大白杜鵑r.decorum franch的花在滇、川、藏的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做蔬菜供食用。
  亞屬概述:subgen.hymenanthes(blume) k.koch,dendrol-ogle 2:170.1872;chamb.in not.bot.gard.edinb.39:219.1982.——gen.hymenanthes blume,bijdragen fl.nederlandsch lndie 862.1826.——subgen.eurhododedron auct.plur,incl.sleumer 1949,non k.koch 1872. 常緑灌木至喬木,稀為匍匐狀小灌木.葉革質,較大,常橢圓形至寬披針形或近於圓 形,無毛至下面具各式毛被,稀具腺體或上面有蠟質,無鱗片。頂生總狀傘形花序,常多 花,稀僅有1—2花;花萼小,環狀,稀增大發育成杯狀,緑色或紅色,5(--6--8)裂; 花冠較人,鐘狀,管狀,漏鬥狀,稀杯狀或碟狀,粉紅色、白色、紅色至紫紅色,稀黃 色,基部有深色的蜜腺囊或否,5裂,稀6—8裂;雄蕊常為花冠裂片的1倍,通常10, 稀11—20,不等長;子房常圓柱形或卵圓形,無毛或具稀或密的各式毛被,稀具腺體,5 —18室;花柱細長,常無毛或通頂被毛或腺體。蒴果圓柱形,直或彎麯,被毛或否,成 熟後室間開裂;種子多數,周邊常具膜質的薄翅。 亞屬的模式種:rhododendron.japomcum(blume)schneid.(hymenanthes japon- icum blume) 本亞屬僅有1組。
  本屬概述:l.sp.pl.392. 1753;benth.et hook.f.gert.pl 2(2):599. 1876;drude in engler u. ptantl,nat. pflanzenfam. 4(1):35. 1889;sleumer in bot.jahrb.syst.74(4):511—553.1949;cullen et chamh.in not.bot.gard.edinb.36: 105——126.1978 et 37: 327——338.1979;cullen inibid.39:1——207 1980;chamb.in ibid. 39:209——486.1982. 灌木或喬木,有時矮小成墊狀,地坐或附生;植株無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鱗片。葉 常緑或落葉、半落葉,互生,全緣,稀有不明顯的小齒。花芽被多數形態大小有變異的 芽鱗。花:顯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傘形總、狀或短總狀花序,稀單花,通常頂生,少 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環狀尤明顯裂片,宿存;花冠漏鬥狀、鐘狀、管狀或高 腳碟狀,整齊或略兩則對稱,5(--6--8)裂,裂片在芽內覆瓦狀;雄蕊5—10,通常 10,稀15--20(--27),着生花冠基部,花藥無附屬物,頂孔開裂或為略微偏斜的孔 裂;花盤多少增厚而顯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細 長勁直或粗短而彎弓狀,宿存。蒴果自頂部嚮下室間開裂,果瓣木質,少有質薄者開裂 後果瓣多少扭麯。種子多數,細小,紡錘形,具膜質薄翅,或種子兩端有明顯或不明顯 的鰭狀翅,或無翅但兩端具狹長或尾狀附屬物。屬的模式種:rhododendron ferrugineum l. 約960種,廣泛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洲、主産東亞和東南亞,形成本屬的兩個 分佈中心,2種分佈至北極地區,1種産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不産。我國約542 (不包括種下等級),除新疆、寧夏外,各地均有,但集中産於西南、華南。 本屆是杜鵑花科中最大的屬,也是中國和喜馬拉雅植物區係中的大屬之一。本屬植 物在園藝學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自19世紀中期,j.d.hooker從錨金發現並引回英國 30種杜鵑開始,至20世紀g.forrest、俞德瀎等人在中國西南的採集活動以來,杜鵑 屬植物大量被發現,被引種栽培的杜鵑已不下600種,遍及世界許多國傢。由於杜鵑花屬 植物在自然界雜交現象普遍,栽培條件下亦易於雜交變異,大量的雜交種不斷被育出, 且觀賞價值勝可:野生種。 由h.f.tagg.j.hutchinson,a.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經英國杜鵑協會於1930 年出版的《th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首次匯編了已知的世界杜鵑花屬850餘種,但 全書劃分45個係(series)的編排尚不能反映本屬的分類係統。h.sleumer於1949年 提出世界杜鵑花屬分為8個亞屬及亞屬下分組、業組的全面的分類係統。j.cullen和d. p.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礎上略有修訂,即將有鱗的3個亞屬(subgen.pseu- dazalea,subgen.pseudorhodorastrum,subgen,rhodorastrum)歸併到杜鵑亞屬作亞組 等級,提出5個亞屆的觀點。隨後w.r.philipson(1980)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將原置 於馬銀花亞屬azalcastrum的2個組:5cct.candidastrum(産北美),sect,mumeazalea (産日本)分別獨立成亞屬,並按a.gray(1878)將雲間杜鵑屬therorhodion(maxim.) gray作為本屬的一個亞屬,提出又一8個亞屬的係統。本志采納的是h.sleumer的係 統概念和a.gray的觀點,將國有杜鵑種類分為9個亞屬。
  亞科概述:ude in engler u.prantl,nat.pflanzenfam.4(1):31.1897. 灌木或喬木,通常地生,少有附生;植株被各式毛被或鱗片;葉常緑或落葉,葉片全緣,稀有細齒;花小至顯著大,1或多花組成總狀或傘形總狀花序;花通常5數,少有4—6—8數;花萼與子房分離,花受精後花萼大小幾無變化;花冠合瓣,稀有離生;花藥無附屬物,頂孔開裂,稀縱裂;子房上位;蒴果室間開裂;種子無翅或有窄翅,有時兩端有尾狀附屬物。 約含16屬,産歐洲、亞洲、美洲,主産北半球溫帶,少數屬、種環北極分佈,也有少數屬、種分佈亞洲和美洲熱帶、亞熱帶,僅1種産澳大利亞,非洲不産。我國有4屬:杜香屬、杉葉杜屬、鬆毛翠屬、杜鵑花屬。
  本科概述:木本植物,灌木或喬木,體型小至大;地生或附生;通常常緑,少有半常緑或落葉;有具芽鱗的鼕芽(主産非洲的歐石南亞科除外)。葉革質,少有紙質,互生,極少假輪生,稀交互對生,全緣或有鋸齒,不分裂,被各式毛或鱗片,或無覆被物;不具托葉。花單生或組成總狀、圓錐狀或傘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兩性,輻射對稱或略兩狀或高腳碟狀,稀離生,花冠通常5裂,稀4、6、8裂,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為花冠頂部通常有芒狀或距狀附屬物,或頂部具伸長的管,頂孔開裂,稀縱裂;除吊鐘花屬enkianthus為單分體外,花粉粒為四分體;花盤盤狀,具厚圓齒;子房上位或下位,(2--)5(--12)室,稀更多,每室有胚珠多數,稀1枚;花柱和柱頭單一。蒴果或漿果,少有漿果狀蒴果;種子小,粒狀或鋸屑狀,無翅或狹翅,或兩端具伸長的尾狀附屬物;胚圓柱形,胚乳豐富。染色體基數x=(8--)12或13(--23)。約103屬3350(d.j.mabberley,1996.the plant-book.),全世界分佈,除沙漠地區外,廣布於南、北半球的溫帶及北半球亞寒帶,少數屬、種環北極或北極分佈,也分佈於熱帶高山,大洋洲種類極少。我國有15屬,約757種,分佈全國各地,生産地在西南部山區,尤以四川、雲南、西藏三省區相鄰地區為盛,這裏也是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樹蘿蔔屬agapetes的多樣化中心,且極富特有類群。此前曾記載國産屬還有伏地杜鵑屬chiogenes[見《中國植物志》57(3)]、雲間杜娟屬therorhodion(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鑒》3,《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扁枝越桔屬hugeria(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鑒》3)。這3個屬名在本志及日後出版的《flora ofchina》中作下如下的修訂:chiogenes=gaultheria,國産的1種恢復其本來名稱:gaultheria suborbicularis w.w.smith;therohoodion=rhododendron subgen,therorhodion(maxim.) drude;hugeria=vaccinium。本科的許多屬、種是著名的園林觀賞植物,已為世界各地廣為利用,我國常見的有杜鵑花屬、吊鐘花屬、樹蘿蔔屬的種類。杜鵑花屬的木材是優良的工藝用材。産我國北方的一些越桔屬植物的漿果,有極好的食用價值。此外從本科植物中提出過多種化學成分:主要有黃酮類、揮發油類、香豆素類、酚類化合物及二萜毒素,研究工作表明,黃酮類、香豆素類化合物有平喘、消炎的功效,從白珠樹屬中提取鼕緑油(地檀香油)。上述成分用於醫藥工業和日用品工業。但已知杜鵑花屬、馬醉木屬、金葉子屬的一些種,其葉、花含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可引起人、畜中毒,毒性強的成分為四環二萜毒素、梫木毒素等,在利用上述植物時必須註意去毒問題。本科植物是環北極植物區係的重要組成成分,並在世界植被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國西部、西南部高山、亞高山的濕潤山坡以上的北極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叢、大西洋沿岸的歐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蘚沼澤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葉常緑灌木群落等等,它們建群種或優勢種均為本科不同屬、種的植物。杜鵑花科分類係統的建立與發展已有漫長的歷史。o.drude (1889.in engler's pflanzenfamilien)建立的4個亞科:rhododendroideae,arbutoideae,vaccinioideae,ericoideae,為本科的係統分類奠定了基礎。benth.et hook.f.,gen.plant.(1876),j.hutch.(1932)等人基於子房下位,果為漿果特徵,將越桔這一類從杜鵑花科獨立出了越桔科vacciniaceae。本世紀以來也有衆多學者以各個學科角度再研究o.drude係統,並提出各自的見解,如h.f.copeland (1944)、h.t.cox(1948)、l.watson (1965)、o.hagerup等人,但drude 係統仍被傳統地應用。本志亦采納了o.drude的概念,並認同e.busch(1952.in fl.urss.vol.18)所作等級上的更動。
  亞科概述:ude in engler u.prantl,nat.pflanzenfam.4(1):31.1897. 灌木或喬木,通常地生,少有附生;植株被各式毛被或鱗片;葉常緑或落葉,葉片全緣,稀有細齒;花小至顯著大,1或多花組成總狀或傘形總狀花序;花通常5數,少有4—6—8數;花萼與子房分離,花受精後花萼大小幾無變化;花冠合瓣,稀有離生;花藥無附屬物,頂孔開裂,稀縱裂;子房上位;蒴果室間開裂;種子無翅或有窄翅,有時兩端有尾狀附屬物。 約含16屬,産歐洲、亞洲、美洲,主産北半球溫帶,少數屬、種環北極分佈,也有少數屬、種分佈亞洲和美洲熱帶、亞熱帶,僅1種産澳大利亞,非洲不産。我國有4屬:杜香屬、杉葉杜屬、鬆毛翠屬、杜鵑花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