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産地為埃塞俄比亞的阿拉比卡咖啡樹,其咖啡豆産量 占全世界産量的70o%;世界著名的藍山咖啡、摩卡咖啡等,幾乎全是阿拉比卡種。阿拉比卡種的咖啡樹適合種於日夜溫差大的高山,以及濕度低、排水良好的十壤;理想的海拔高度為500米~2000術,海拔愈高,品質愈好。但由於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弱,故較其他兩 咖啡樹難種。 | | 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樹種之一。
阿拉比卡種(學名Coffee Arabica)。阿拉比卡種的原産地是衣索比亞(即埃塞俄比亞)的阿比西尼亞高原(即現在的埃塞俄比亞高原),初期主要用做藥物來食用,十三世紀培養出烘焙飲用的習慣,十六世紀經過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進一步成為全世界人們共同喜愛的飲料。
全世界的咖啡豆中,阿拉比卡種的咖啡約占65%—80%,她絶佳的風味與香氣,使她成為這些原生種中唯一能夠直接、單獨飲用的咖啡。但其對乾燥、霜害、病蟲害等的抵抗力度低,特別是不耐咖啡最大的天敵—葉銹病,因而各生産國無不致力於改良品種。比如,衆所周知的斯裏蘭卡,過去斯裏蘭卡曾是遠近聞名的咖啡生産國之一,19世紀末卻因為葉銹病的肆虐,咖啡莊園無一幸免。此後,斯裏蘭卡轉而發展紅茶,並於印度同為紅茶王國。
阿拉比卡種屬較大的灌木,葉子呈橢圓形、深緑色,果實也是橢圓形,一般有兩棵略微扁平的豆子,豆身小而渾圓,正面呈長橢圓形,中間裂紋窄而彎麯呈S形,豆子背面的圓弧形較平整。咖啡因含量約1%—1.7%。
阿拉比卡種咖啡樹多生長在海拔900米—2000米高度之間;較耐寒,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4℃;需較大的濕度,年降雨量不少於1500毫升,同時,對栽培技術和條件也要求較高的要求。
阿拉比卡種咖啡豆主要産地為南美洲(阿根廷及巴西部分區域除外)、中美洲各國、非洲(肯尼亞、衣索比卡等地,主要是東非)、亞洲(包括也門、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區域),中國的雲南、海南、臺灣地區也種植有少量的阿拉比卡種咖啡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