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阿拉山口口岸聯繫方式地址:新疆阿拉山口口岸。
郵編:833400阿拉山口口岸投訴電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旅遊投訴電話:0909-2222895
新疆旅遊投訴電話:0991—883190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阿拉山口口岸節慶活動新疆的主要節日是伊斯蘭教的盛大節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
肉孜節又稱開齋節,每年回歷九月是穆斯林的齋月,在此期間,他們衹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後進食,白天禁止任何飲食,這種齋戒一直持續到開齋日之後,要連續慶祝三天。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相傳真主安拉曾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宰殺兒子獻祭,忠誠的易卜拉欣聽從真主的命令準備殺子,此時真主命他以羊代子。這一天是肉孜節後的70天,即回歷12月10日,人們將這天定為宰犧節。在這些節日裏,穆斯林們都要沐浴整裝去清真寺做禮拜,還要走親訪友,殺羊烹肉款待客人,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阿拉山口口岸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阿拉山口口岸最佳旅遊時間夏、秋兩季。阿拉山口口岸特別提醒註意晝夜溫差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
阿拉山口口岸美食巴博爾塔拉的餐飲主要以蒙古族特色為主。其中阿拉騰餐廳頗有民族特色。另外那達慕宴賓樓非常有名。阿拉山口口岸住宿博爾塔拉的住宿比較方便,從經濟實惠的小旅館到高檔舒適的星級賓館各種檔次俱備,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如:博爾塔拉賓館、博樂市中亞大酒店、博爾塔拉旅遊賓館、石化賓館等。
阿拉山口口岸購物陶器玉器樂器維吾爾族民間印花布維吾爾花帽阿拉山口口岸交通市區可以到達阿拉山口口岸的中巴綫路。阿拉山口口岸玩法觀光、旅遊、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鐵路公路並舉的國傢一類口岸,口岸管理區面積155平方公裏,城市規劃用地15平方公裏。1990年9月12日,新亞歐大橋全綫貫通阿拉山口口岸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陸路口岸以其“亞歐大陸橋中國段西橋頭堡”的特殊地位而被世人所矚目。
幾年來,經過口岸建設者的艱苦創業,已纍计完成投資5億多元,昔日茫茫戈壁。人煙罕至的阿拉山口,如今一座以發展進出口貿易、加工業和中轉貨物為主的現代化口岸新城撥地而起,成為我國嚮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據有關專傢測算,經過新疆阿拉山口的新大陸橋,全長11000公裏,比通過西伯利亞的大陸橋具有明顯的優勢,避開了高寒地區,東部港口無封凍期,使運輸條件明顯改善,且運距要縮短2000公裏,節約運費30%,比海運節省60%的時間運費。可使使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傢和地區貨物運輸嚮這條經濟實惠的運輸綫靠攏。新陸橋有40%的里程在我國境內,必將對鐵路沿綫各省區發展經濟、開發資源、促進對外開放和東西部經濟融合生長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新疆阿拉山口鐵路、公路口岸設備完善,鐵路年過貨能力達200--300萬噸。城區內銀行、郵電、供水、供電,醫院、廣播電視等設施齊全,新建城市道路11條,建成各類房屋總面積43萬平方米,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聯檢單位有阿拉山口海關、邊檢站、動植物檢疫局、衛生檢疫局、商檢局,還有火車站、公路外運等企業,有來自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的辦事機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 |
|
阿拉山口口岸概況
一、新亞歐大陸橋簡介
阿拉山口口岸位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是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的西橋頭堡,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並舉的國傢一類口岸,距州政府所在地棗博樂市73公裏。相對應口岸是哈薩剋斯坦共和國的德魯日巴口岸(距阿拉山口12公裏)。阿拉山口是介於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剋山之間關於寬約20公裏,長約90公裏的一個寬闊、平坦的通道。他北接哈薩剋斯坦共和國的阿拉湖,南接我國艾比湖,北段屬哈薩剋斯坦共和國塔爾迪庫爾幹州,南段屬於我國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地區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平均126毫米,年平均氣溫8.1℃,海拔在190-棗340米之間,北高南低的地形坡度為25-40%,該地區地下水豐富,水質較好,潛水位地埋深度2-20米,含水層厚達30-50米。
1990年9月1日,江澤民總書記親自為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的北疆鐵路通車剪彩。1990年9月12日,蘭新鐵路北疆段與原蘇聯的吐西鐵路在阿拉山口與對方德魯日巴口岸間接軌。從此這條聯接亞洲與歐洲的鋼鐵大道,架起一條橫跨亞、歐洲新的經濟陸橋。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我國江蘇連雲港,西出新疆的阿拉山口,終點為荷蘭的鹿特丹港。在中國境內由隴海、蘭新西大鐵路幹綫構成,橫貫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六省,穿越中國、哈薩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和荷蘭等七個國傢。全長10800公裏,比第一條亞歐大陸橋省去1100公裏,節約運費30%,比海運節約百分之20%運費和60%的時間。
二、口岸建設情況
阿拉山口口岸經國傢批準,始建於1990年6月,1991年7月,鐵路開辦臨時貨運,1992年6月,正式開辦客貨營運,1992年12月1日,經國傢口岸辦驗收,正式嚮第三國開放。公路口岸1992年5月臨時開通,至1995年12月正式開通。
阿拉山口口岸轄區面積為262平方公裏,原城市建設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裏,現經修編擴大到37平方公裏。口岸建築面積為40萬平方米,基礎設施覆蓋面積為7.9平方公裏。截止2003年底,口岸總投資為13.5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傢投資3000萬元,用於初期聯檢部門建設,博州地方投資3億元,用於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鐵路係統投資近7億元,招商引資3.2億元。口岸的商業、金融、交通、運輸、倉儲、通訊、文化娛樂、旅館、飲食、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齊全,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呈現出人口聚集、工貿興旺的景象,一個新興的口岸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
口岸開通國內客車烏魯木齊-阿拉山口,每天對開一趟。國際列車烏魯木齊-阿拉木圖,每周兩趟。
三、口岸通關運行情況
自1991年開辦鐵路臨時貨運以來,阿拉山口過貨量以平均每年25%左右的速度遞增。截止2004年,已纍计過貨4572.74萬噸,年過貨量占全疆16個口岸總量的90%以上,在全國陸路口岸中僅次於滿州裏口岸,已連續9年居全國陸路口岸第二位,纍计上交關稅及代徵稅115.39億元,為國傢作出了突出貢獻。大力實施“口岸興州、口岸強州”戰略,阿拉山口口岸經濟發展迅猛。2004年阿拉山口口岸進一步完善“大通關”機製,改善投資環境,口岸通關過貨、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口岸經濟呈現出跨越式發展勢頭。口岸過貨量實現歷史性飛躍,達940.74萬噸,增長24.5%,占全疆的90%以上,連續九年在全國陸路口岸中保持第二位的地位;完成貿易額達28.42億美元,增長24.4%;上繳關稅及進口環節稅達31.79億元,增長433%。口岸在為國傢和自治區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口岸生産總值達4.88億元,占全州地方生産總值的19.1%;完成工業增加值0.84億元,財政收入0.85億元,分別占全州的35%和34%。阿拉山口口岸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過貨量最多,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口岸,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是新疆乃至全國對中亞和歐洲陸路開放的重要樞紐和平臺。
四、口岸經濟發展強勁,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隨着口岸過貨量逐年增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口岸進出口貿易、加工業、運輸業、中介服務業、旅遊服務業等二、三産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以通關業為基礎,二、三産業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1、對外貿易迅猛發展。阿拉山口口岸有着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區位優勢,隨着國傢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口岸外貿企業逐年增多,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已成為拉動博州經濟發展的重要産業和新疆對外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為新疆外經貿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2、工業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阿拉山口口岸的加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一開始就顯現出旺盛的發展活力。2001年口岸加工企業衹有4傢,主要依托國外進口木材進行木材粗加工,規模小,産品結構單一,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弱。2002年起,博州調整了經濟發展思路,加大了招商引資和為企業服務的力度,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環境是第一要素”的工作指針,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服務單位,處處突出項目中心”的觀念,貫徹落實“口岸興州、口岸強州”的發展戰略,努力改善投資和發展環境,吸引了八鋼、舞鋼、頤新匯、中聯油等一批區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口岸從事加工業。2003年招商引資項目19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1.53億元,完成自治州下達招商引資指標任務6000萬元的256%。2003年口岸大力發展加工業,加快工業化進程,以“一氣”、“二畜”、“三鋼”、“四木”,共十個重點項目為突破點,大型企業投資成為口岸投資亮點,上述1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8個項目。
3、中介服務業規範發展。隨着口岸通關産業的穩步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日益擴大,中介服務業應運而生,口岸先後註册成立了13傢報關企業,專門為進出口貿易企業辦理報關手續和單證服務,對通關産業的穩步發展和規範運行,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運輸業穩步運行。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鐵路的暢通運行,以及口岸進出口貿易業的繁榮發展,壯大了口岸運輸業,每年有近50萬噸各種物資從口岸運往外地,口岸運輸業正在健康、規範、有序的發展。
5、旅遊、服務業蓬勃興起。旅遊、服務業是目前乃至今後口岸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金融、保險、通訊、交通、賓館、餐飲和娛樂等行業。隨着口岸通關業、貿易業、運輸業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帶動了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口岸人流、物流興旺,賓館、餐飲、娛樂業發展較快,促進了口岸經濟的發展。旅遊業是口岸的新型産業,隨着口岸知名度的不斷擴大和口岸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商務旅遊、休閑旅遊在口岸已開始興起,來口岸一日遊或通過口岸到博樂、賽裏木湖、溫泉、怪石溝等景區旅遊的團隊、散客逐年增多,賓館、餐飲、娛樂等行業從中得到了實惠。2003年7月,博州人民政府决定開發艾比湖旅遊資源並投資興建了“觀海樓”、“聖木灘”等旅遊景點,這將有利地促進口岸旅遊業的發展。
上述産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口岸由單一的過貨功能嚮多功能方向轉變,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五、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重點建設收效顯著
博州始終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口岸發展的主要措施來抓,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03年口岸共有55項工程開工建設,完成總投資5.25億元,總建築面積7.08萬平方米。其中國傢財政投資5個項目,總投資2.86億元;本州財政投資36個項目,包括中心廣場建設,緑化工程,工業區道路,賽裏木路擴建,南環街,友好路過路管溝等,總投資2098萬元;其中為企業配套 “三通一平”478.4萬元;社會投資14個項目,總投資2.19億元。鐵路擴容改造工程,污水處理廠,鐵路、公路立交橋,博阿公路改造工程,110KV變電所, 口岸供電城網改造工程等項目的投資建設,優化了口岸投資發展環境,為招商引資和口岸大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六、改善生態環境,積極推進環保緑化工程
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國著名的風口,鼕季嚴寒、夏季酷熱、常年幹旱缺水, 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為改善口岸生態環境,促進口岸可持續發展,總投資3970萬元的阿拉山口口岸環保緑化工程於2000年4月開工建設,工程期限為10年。工程包括2664畝基幹防護林工程;605畝街區緑化工程;117畝城區內公園;195.5畝城東苗圃和531.3畝荒漠生態園。截止2003年5月,已纍计完成基幹防護林1710畝, 占總任務量的64.19%;完成街區緑化505畝,占總任務量的83.4%;城區內公園、城東苗圃、荒漠生態園緑化844.2畝任務已全部完成。環保緑化工程的實施,改善了阿拉山口的自然條件,促進了口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幾年內,將在重點做好環保緑化工程項目的基礎上,努力做好城市庭院緑化、退耕還林、飛播造林等工作,力爭早日將阿拉山口口岸建設成為一座被緑色覆蓋的口岸新城。
七、實施“口岸興州、口岸強州”戰略
1、形成大通道。繼續抓好口岸最主要的基礎性産業---通關業。盡快完成鐵路擴建改造工程、海關查驗設備工程和信息化作業平臺建設,提高鐵路過貨能力,預計2004年過貨達到900萬噸,到2008年實現1200萬噸的目標。積極研究有利於公路口岸發展的有關政策,擴大公路口岸過貨能力,力爭三至五年內在阿拉山口口岸建成鐵路、公路並舉,共同促進、互相發展的完整疏運體係,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輻射。
2、發展大産業。按照“壯大木業、發展皮毛、突出冶金、爭上石化”的思路,大力發展口岸落地加工業。通過對進口木材進行落地加工,大力發展以林源、山口木業、新賽鋼木、新宇為代表的木材加工産業;通過對進口廢鋼、球團礦等進行落地加工,大力發展以博州鋼鐵、口岸工貿、頤新匯為代表的鋼鐵産業;通過對進口毛皮進行落地加工,大力發展以雪剋、天時利為代表的皮毛加工産業;緊緊抓住中哈兩國簽訂進口石油協議的機遇,積極爭取與哈國原油生産企業共同建立中哈石油股份公司,在阿拉山口建立煉油廠和下遊産品加工廠,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哈國豐富的礦産資源尋求創辦電綫電纜及鋁製品等企業。要加大口岸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大打口岸地緣區位“優勢牌”、亞歐大陸橋西橋頭堡“特色牌”,做到以誠招商,以信留商,積極靠上去、貼上去為企業服務,努力營造“重商、親商、安商、惠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3、構建大貿易。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繼續加強服務力度,創造寬鬆環境,發揮口岸優勢,積極開拓國內和中亞市場。促進進出口貿易高速發展,吸引更多的貿易企業來阿拉山口投資發展,力爭幾年內,在阿拉山口口岸打造出新疆進出口貿易的航空母艦。到2008年,實現進出口貿易額30億美元。
4、構築大口岸。2004年是阿拉山口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年,博州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充分利用阿拉山口口岸被列入國傢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口岸的機遇,爭取國傢更優惠的政策資金支持,以創建全國一流口岸為目標,進一步優化口岸的軟硬環境,以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務、一流的形象,不斷提升口岸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為口岸的經濟發展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一是阿拉山口的城市建設要突出口岸特色、旅遊城市特色,體現出新穎獨特、別具一格的風格,使之成為優美迥異的旅遊景觀;二要加快鐵路擴能改造進度,力爭2004年年初完成的收尾工程,為口岸工業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三是年內完成博阿公路改造工程;四是年內實施口岸供水工程,盡早解决製約口岸工業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五是多方爭取,盡快實施口岸供電工程擴容建設,進一步加大電力設施建設力度,滿足口岸工業迅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六是繼續實施環保緑化工程,不斷改善口岸的生態環境,在長風流貫的千年戈壁上打造“生態口岸”、“緑色口岸”;七是做好口岸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工作,努力將口岸工業園區辦成擴大開放、吸引資金、項目、技術的“黃金寶地”,發揮園區規模集約效應。要通過博阿公路的建成,將口岸工業園區和博樂邊境經濟合作區連成一綫,作為一個戰略整體來考慮建設,把博樂市作為阿拉山口口岸的“後花園”。 |
|
阿拉山口口岸概況
一、新亞歐大陸橋簡介
阿拉山口口岸位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是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的西橋頭堡,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並舉的國傢一類口岸,距州政府所在地棗博樂市73公裏。相對應口岸是哈薩剋斯坦共和國的德魯日巴口岸(距阿拉山口12公裏)。阿拉山口是介於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剋山之間關於寬約20公裏,長約90公裏的一個寬闊、平坦的通道。他北接哈薩剋斯坦共和國的阿拉湖,南接我國艾比湖,北段屬哈薩剋斯坦共和國塔爾迪庫爾幹州,南段屬於我國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地區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平均126毫米,年平均氣溫8.1℃,海拔在190-棗340米之間,北高南低的地形坡度為25-40%,該地區地下水豐富,水質較好,潛水位地埋深度2-20米,含水層厚達30-50米。
1990年9月1日,江澤民總書記親自為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的北疆鐵路通車剪彩。1990年9月12日,蘭新鐵路北疆段與原蘇聯的吐西鐵路在阿拉山口與對方德魯日巴口岸間接軌。從此這條聯接亞洲與歐洲的鋼鐵大道,架起一條橫跨亞、歐洲新的經濟陸橋。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我國江蘇連雲港,西出新疆的阿拉山口,終點為荷蘭的鹿特丹港。在中國境內由隴海、蘭新西大鐵路幹綫構成,橫貫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六省,穿越中國、哈薩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和荷蘭等七個國傢。全長10800公裏,比第一條亞歐大陸橋省去1100公裏,節約運費30%,比海運節約百分之20%運費和60%的時間。
二、口岸建設情況
阿拉山口口岸經國傢批準,始建於1990年6月,1991年7月,鐵路開辦臨時貨運,1992年6月,正式開辦客貨營運,1992年12月1日,經國傢口岸辦驗收,正式嚮第三國開放。公路口岸1992年5月臨時開通,至1995年12月正式開通。
阿拉山口口岸轄區面積為262平方公裏,原城市建設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裏,現經修編擴大到37平方公裏。口岸建築面積為40萬平方米,基礎設施覆蓋面積為7.9平方公裏。截止2003年底,口岸總投資為13.5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傢投資3000萬元,用於初期聯檢部門建設,博州地方投資3億元,用於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鐵路係統投資近7億元,招商引資3.2億元。口岸的商業、金融、交通、運輸、倉儲、通訊、文化娛樂、旅館、飲食、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逐步齊全,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呈現出人口聚集、工貿興旺的景象,一個新興的口岸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
口岸開通國內客車烏魯木齊-阿拉山口,每天對開一趟。國際列車烏魯木齊-阿拉木圖,每周兩趟。
三、口岸通關運行情況
自1991年開辦鐵路臨時貨運以來,阿拉山口過貨量以平均每年25%左右的速度遞增。截止2004年,已纍计過貨4572.74萬噸,年過貨量占全疆16個口岸總量的90%以上,在全國陸路口岸中僅次於滿州裏口岸,已連續9年居全國陸路口岸第二位,纍计上交關稅及代徵稅115.39億元,為國傢作出了突出貢獻。大力實施“口岸興州、口岸強州”戰略,阿拉山口口岸經濟發展迅猛。2004年阿拉山口口岸進一步完善“大通關”機製,改善投資環境,口岸通關過貨、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口岸經濟呈現出跨越式發展勢頭。口岸過貨量實現歷史性飛躍,達940.74萬噸,增長24.5,占全疆的90以上,連續九年在全國陸路口岸中保持第二位的地位;完成貿易額達28.42億美元,增長24.4;上繳關稅及進口環節稅達31.79億元,增長433。口岸在為國傢和自治區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口岸生産總值達4.88億元,占全州地方生産總值的19.1;完成工業增加值0.84億元,財政收入0.85億元,分別占全州的35和34。阿拉山口口岸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過貨量最多,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口岸,成為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