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方〉①我。②我們。 |
|
阿拉
阿拉伯語的譯音。伊斯蘭教所信仰的神的名稱,該教相信 阿拉 是創造宇宙萬物的唯一主宰。 中國 通用漢語的穆斯林稱為“真主”。 |
|
阿拉
方言。我;我們。 魯迅 《集外集拾遺·公民科歌》:“公民義務多得很,衹有大人自己心裏懂,但願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書,免得大人一不高興便說阿拉是反動。” 葛琴 《羅警長》二:“謝謝儂!阿拉工人格事體,用勿着儂來管。” |
|
阿拉 概述阿拉 概述
“阿拉”,又可以譯為是“安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是“主”、“主宰”、“神”、“真神”的意思,和英語中的“GOD”是一個譯意。
安拉(真主)是伊斯蘭教所信仰的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主宰的名稱。音譯安拉。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因其為唯一真實的主宰而稱真主。通用突厥語,波斯語和烏爾都語的穆斯林稱“鬍達””(意為“自有者”)。至於安拉一詞的來源,一說是古代閃米特人對造物主的尊稱;一說是由阿拉伯語中意為神的Ilah加冠詞a1組合而成的。表示專門受到崇拜的至尊的美名。根據《古蘭經》記述,伊斯蘭教興起前,一部分阿拉伯人和“有經人”(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用安拉一詞稱呼所信奉的最高神,他們相信安拉是“天地的創造者,日月星辰的支配者”,是“人類生計的賜予者,災難的解救者”。但他們在信仰和崇拜安拉的同時,還為安拉樹立了名目不同的配神,並加以崇拜。 伊斯蘭教認為:正確的宗教信仰來自於宇宙最高的實在--造物主(真主)的啓示。所以摒棄衆多蕪雜無用的虛無神靈,獨尊真主為天地間唯一的最高主宰。
伊斯蘭教興起時,先知穆罕默德根據啓示宣佈“你們所應當崇拜的是唯一的受崇拜者”“除他外,絶無應受崇拜的”,否定了當時人們除安拉之外所崇信的所有神像和聖物的神性,肯定了安拉是創造並主宰宇宙萬物的唯一真宰。並通過宣佈啓示,嚮人們指出,安拉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是絶對獨一的,“既無匹配”,“又無對手”,“也無子嗣”,“既不生物,也非物所生”,“任何東西都不與他相似”,並說:“除真主外,假若天地間還有許多神明,那麽,天地必定破壞了”。故相信安拉的唯一是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和基礎。還說安拉“前無始,後無終,是表(極顯著的),也是裏(極隱微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聽、無所不能、洞察一切的,一切大權均屬他有,天地萬物皆是他存在和偉大的“跡象”,“萬物皆朽滅,唯安拉的本體則永存不滅”。一切美好的贊頌皆歸於他,他有許多美好的名稱,可用安拉、“拉赫曼”(大仁者)或其他美好的名字稱呼他。
《古蘭經》簡明概述是:真主是最高的實在,唯一的真宰,最高的養育者、盟誓和契約的監督者、萬物的創造主,他自有自在,無始無終,永恆,無形無相,至仁至慈,賞善罰惡,本然自立,無所不能,超絶時空而又無所不在 ,絶對徹底獨一,無偶,全知全能,,同時又威嚴無比,善惡必報,清算神速。早期經文以至仁主最常用。尊崇真主獨一無偶,是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絶對順服真主的意志,是伊斯蘭教的基本要求。這種樸實的一神信仰,正是伊斯蘭教主要的精神力量所在。
後來伊斯蘭教教義學家們根據《古蘭經》和《聖訓》中有關對安拉的表述,對安拉的認識更加係統化。他們提出安拉是本體存在者,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人們的主觀臆想,人們的理智和思維衹是達到認識安拉的一種媒介。安拉創造了萬物,而又超絶於萬物,不依賴於萬物,不受任何限製和製約而主宰“衆世界”,小則如人類世界、精靈世界、動物世界、植物世界,大則如宇宙變化、天體銀河係統的運行等。不論是宏觀世界或微觀世界、物質世界或精神世界,均在安拉的意志與掌握之中。安拉造化了人類,賦予人類以理智,使之具有思維、判斷與行為的自由,人類的一切也超不出安拉的旨意和予定。因而伊斯蘭教要求人們不僅要順從安拉的旨意,應相信他的仁慈和對人類的恩德而感激他,崇拜他,同時要相信他的威嚴和懲罰而敬畏他,對他的命令和禁誡不能違反。
在表達獨一無二真主本體的德性上,任何語言都有局限性,真主選用阿拉伯文降示經典,使認主獨一的信仰衹有阿拉伯表達得最準確、最優美。任何其它語言的翻譯都不能真正表達原來的準確意思,例如中文把“安拉”翻譯成傳統習語詞:“真主”、“君主”、“主宰”、“神明”和“獨一無二”。任何語種的翻譯詞都是那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載體,具有某些不純淨的語義學色彩,所以造成對阿拉伯文“安拉”的不純潔的詞語概念。“安拉”可以翻譯成獨一無二的真主,但不是哲學上的抽象概念,如因果、無極或先驗,也不是漢語中代表大自然的“皇天後土”或“天尊地卑”。其次,世界上任何獨一無二的東西都不是絶對孤立和自存、自主、自立、自我的完美實體,而真主不受任何實物的牽連和構成。第三,人類思維中任何東西,不論具體物品,或抽象的時間,都有始有終,而真主是無始無終,無邊際,無限製,是人們難以想象的極大和細微,無法描述的永恆。第四,人類所能看到或想象的東西都有一個“質”的思維概念,是人類思維的局限,所以,真主是超絶萬物的,是超絶人們思維想象的,是超絶人類“言之有物”的語言所能表達的。
以後在教義學的發展中,穆爾太齊賴派反對以象徵主義理解真主的擬人派和肉身派,運用理性思辨的方法,強調真主本體和屬性的統一,主張《古蘭經》並非無始永恆,而是受造之作;堅持真主絶對公正,主張人有意志自由,應對自身行為負責。正統派堅持真主無始永恆和超絶萬物,主張真主獨一和衆多屬性並存,承認知覺、能力、生活、聽覺、意志、創造和言語為最基本的無始屬性;《古蘭經》作為真主的言語,為非造和無始的屬性;強調真主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創造者,在絶對前定的前提下人有相對的意志自由;對於擬人化表述的經文,采用衹接受不深究的信條。因為古蘭經說:他降示你這部經典,其中有許多明確的節文,是全經的基本;還有別的許多隱微的節文。心存邪念的人,遵從隱微的節文,企圖淆惑人心,探求經義的究竟。衹有真主和學問文精通的人才知道經義的究竟。他們說:“我們已確信它,明確的和隱微的,都是從我們的主那裏降示的。惟有理智的人,纔會覺悟。(3:7)。蘇非派以與真主合一為精神修煉的目的,對真主獨一作“除真主外,無物存在”的解釋,認為唯有真主是真實存在,世界萬物衹是真主的自顯和外化,由獨一發展為“存在的單一”。伊斯蘭現代主義為與現代科學和理性相協調,在堅持真主獨一的同時,強調其賦予人的能動性和意志自由,鼓勵通過探索自然的奧秘去認識真主的萬能和完美。 |
|
阿拉 真主的属性阿拉 真主的属性 阿拉 真主的属性 阿拉 真主的属性 阿拉 真主的属性 阿拉 真主的属性
偉大、尊嚴的真主具備一切完美的屬性,超越所有欠損的屬性。古蘭經說明了真主的99種美名。
一,本然的屬性
本然屬性的主旨是一種穩定性的屬性,而無任何附加的含義。本然的屬性是一種“存在”的屬性,真主的存在,則是完整的本體存在,不依靠起影響作用的因由。真主存在的特徵:不受“無”的睏擾,至於真主存在之外的一切存在,則是殘缺和附屬的存在。即:它溯源於其它的事物,取决於一位創造者的存在,它是先無後後有,最終趨於滅亡的存在。穆斯林大衆和正統派認為:容易産生錯誤的存在認識有兩種:
1.存在主義。存在主義否認神的存在。
2.一部分蘇菲派。此派部分人認為:除真主的本體之外,再無任何事物存在。最終使這些人認為,真主的實質正是世界本身的存在,因此,人類所看到的的一切宇宙實體,實際上衹是真主的存在在這些形象和形式幻化出的點滴而已!那些人錯認為真主的存在是一個空蕩蕩的容器,其中衹有名為“存在”的事物,這些人把真主想象為充滿着一切存在物和被造物種類的一種容器。
理性不能思維一件事物並不能證明這件事物不存在,因為理性還不能領悟所有的存在事實,理性還無法記載所有的形象和形式。
二,必具的屬性
必具的屬性是一切其含義符合真主事務的屬性,這些屬性又分多種,因為每一種欠缺都被相反的一面所否定。以下5種屬性是必具屬性的基礎。
1.獨一性。其含義是否定真主的本體和屬性對“量”的想象。無論是緊密相連的量,還是分離開來的量都是一樣的,即真主並非一些部分所構成,亦非由部分所組合。他的屬性也是如此。真主本不具有兩種知識或兩種能力的屬性,而讓二者相互彌補完善。獨一性主旨是真主不是由部分構成的全體,也不是由部分組合而成的整體。古蘭經說:除真主外,假若天地間還有許多神明,那末,天地必定破壞了。(21:22)
2.無始性。其含義是說真主是起而沒有開始的存在。即真主不受時間限製。假若真主是有始的,那麽必定有一位起影響作用者去創造他,如果這樣,真主就不是主宰了。這時,必然還有另一位神靈先他而存在,而且還是創造真主的創造者的創造者,這樣衹是把問題嚮後拖延罷了,這就必然導致無限循環論的假設。這個假設是荒謬的。
所有的存在物在自己生存的過程中必然依賴一位必然存在的本體,這一本體衹有影響其他的事物,而不受外物的影響成為必然的存在,這就要求真主必備無始的屬性。
3.永恆性。其含義是排除真主本體之後有無的存在。否定有影響者的存在去創造真主,同樣,否定有影響者去毀滅真主。否則,真主就不再是必然的存在。通過理解無始性屬性的同一方式就能理解永恆性,這兩種屬性各自都沒有可以想象的標準。
4.本然自立。其含義是真主不需要任何事物。真主在萬物存在之前,在時間,空間存在之前就已存在。即真主不受時間,空間的限製。古蘭經說:真主是萬物所依賴的。即真主不需要任何事物,而萬物都需要真主。
不理解真主不受空間限製的人,是因為他的這種知識是他研究軀體、形象、形式和事件的狀況後所獲得的具有可能的屬性和新生的屬性。假若真主受到空間的限製,你能在那一方位中想象他的存在,那麽,你的理性對事物的認識程度一定比造物主知道的更清楚,此話差矣,理性更彷徨,更無知。比如:人身體中的靈魂、理性的位置在那兒?
穆斯林堅信真主的存在,由於理性受到真主製定限度的製約,在理解和想象真主時感到無所適從。這正是真主命令僕人信仰“幽玄”的實質。所以,信士肯定比非信士優越,如果說幔帳消失,帷幕揭起,幽玄成為大白天下之事,這時,信士便不再優越於非信士,因為最重要的責任成份已不復存在。
5.一反常規。其含義是真主完全不像這些事件。真主既不具備形體和偶性,也不具整體和局部。古蘭經說:任何物不似象他。(42:11)把比擬的介詞“象”和“類似”的字面連用,是更加否定真主有同伴或類似的。就像古蘭經說: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112:4)匹敵和類似的是同一含義。
三,實際存在的屬性
實際存在的屬性很多,列舉以下最主要集中在特定的7種屬性。
1.知識。真主可以通過這種屬性揭示一些事情,弄清這些事情在現實中的原來面貌,和洞察它在未來將要形成的情狀。古蘭經說:真主是全知萬物的。(9:115)
2.意志。給可能的事物發佈一些存在、虛無和整頓的指令。真主在先天就知道自己在恰到好處的時間內將要做的和創造的一切。意志和命令是兩種截然不同、毫無關聯的事情。
3.全能。真主可以通過這種屬性輕易創造每一種可能存在的事物,使之毀滅和整頓它。
4.聽覺。它聯繫着可聽的事物或存在的事物。這些事物既不是通過想象和虛幻的方式,也不通過感官的影響和空氣的傳遞而感知。
5.視覺。它聯繫着可見的事物或存在的事物,這些事物既不是通過想象和虛幻的方式,也不通過光芒輻射的方式而感知。在聽覺和視覺的屬性上,禁止把嘗、聞、摸等人類和動物的屬性歸結於真主。
6.生命。古蘭經說:真主,除他外絶無應受崇拜的;他是永生不滅的,是維護萬物的;瞌睡不能侵犯他,睡眠不能剋服他;天地萬物都是他的;不經他的許可,誰能在他那裏替人說情呢?他知道他們面前的事,和他們身後的事;除他所啓示的外,他們絶不能窺測他的玄妙;他的知覺,包羅天地。天地的維持,不能使他疲倦。他確是至尊的,確是至大的。(2:255)
7.語言。真主通過這種屬性來頒布命令、禁止和宣告,通過這種屬性表述他啓示衆使者的制度天經,如:《蘇侯福》、《舊約》、《宰逋爾》、《新約》、《古蘭經》。
穆爾太齊賴派和正統派的分歧
穆爾太齊賴派認為:天經是真主在其他的地方創造的一些聲音和字母,除過這些聲音和字母,他們沒有給真主肯定另外一件稱之謂“語言”的事物。所以穆阿太齊賴派認為《古蘭經》是受造的,是有始的。
大衆穆斯林和正統派認為:我們不否認穆爾太齊賴派的觀點,至於古蘭經,其書寫方式是有開始的,讀法是有開始的,真主的語言(古蘭經)是無始的屬性。用一些字詞表達這種屬性,它不是知識的實質,也不是意志的實質。
十字軍對這一問題的利用
關於古蘭經分歧的源泉和它的被造的言語或非被造的言語,在福音傳教和東方學討論的見解中是在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展開的辯論。這一切的基礎是圍繞真主的言辭中:
麥西哈 爾撒--麥爾彥之子(彌賽亞 耶穌---瑪利亞之子),衹是真主的使者,衹是他授予麥爾彥的一句話,衹是從他發出的精神;故你們當確信真主和他的衆使者,你們不要說三位。 你們當停止謬說,這對於你們是有益的。真主是獨一的主宰,贊頌真主,超絶萬物, 他絶無子嗣,天地萬物衹是他的。真主足為見證。(4:171)“授予麥爾彥的一句話”誘發的爭論。基督教反駁穆斯林:麥西哈是誰?他是上帝的一句話?那麽,這句話的被造的,或非被造的?如果不是被造的,麥西哈就是上帝。如果是被造的,在麥西哈出生之前真主還不具備一句話和靈魂。
那麽這就是古蘭經受造和有始所發生的爭執。
真主的言辭正是他的這句話:“有”。假若“有”的這種含義是無始的,那麽,這就不需要與這一言辭有關聯繫的事物也成為無始的。麥爾彥之子爾撒並不是“有”一詞的本身,麥爾彥之子爾撒是這一詞的有關聯繫的事物。真主以“一句話”本身來宣告爾撒是更加說明這種聯繫性,更加讓人們註意到“他的被造純粹是因真主的意志現在“有”一詞當中。
假若意志聯繫的事物就像意志本身一樣是無始的,那麽,整個世界也都是無始的了,因為它衹是真主意志和真主言辭“有”的結果。古蘭經說:當他欲造化任何事物的時候,他的事情衹是說聲:“有”,它就有了。(36:82)真主就這樣敘述麥爾彥之子爾撒“有”,他就是為一個被造物。猶如所有事物的被造都是新生的,即使它受真主無始呼籲的聯繫。同樣,麥爾彥之子爾撒的被造也是有始的,即便他受真主無始呼籲的聯繫。
其實,穆爾太齊賴派和正統派都贊同古蘭經的字詞是有始的,它的含義是無始的,他們的分歧僅局限在對於無始含義的命名中。無始被稱作言語的屬性?或稱作知識和意志的屬性呢?
四,抽象的屬性
抽象的屬性和實際存在的屬性的結果不相上下,即它是實際存在的屬性的穩定性所産生的一些律例;因此,真主是大能的,為所欲為的,全知的,全聽的,全觀的,言談的,有生命的一些屬性。
五,屬性的隱微之處
僅根據表面現象,古蘭經中的很多經文和聖訓在表達真主屬性方面容易産生混淆:如:方位、軀體等等。例如:你的主的命令,和排班的天神,同齊來臨的時候(89:22)。真主的手是在他們的手之上的(48:10)。
這些經文屬於隱微的一個種類。隱微的含義是圍繞其所指的意義引起或然性,以及它表象上虛幻出自我否定的所有明文。還有一些經文也聯繫着真主的屬性,但它是明確的,即:其證據是斷然的。例如:你說:他是真主,是獨一的主;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他沒有生産,也沒有被生産: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112:1--4)真主嚴厲譴責那些不知明晰、斷然的明文;又對不清楚、隱微的經文窮追不捨,隨心所欲解釋的人,這體現在真主的一句話中:他降示你這部經典,其中有許多明確的節文,是全經的基本;還有別的許多隱微的節文。心存邪念的人,遵從隱微的節文,企圖淆惑人心,探求經義的究竟。衹有真主和學問文精通的人才知道經義的究竟。他們說:“我們已確信它,明確的和隱微的,都是從我們的主那裏降示的。惟有理智的人,纔會覺悟。(3:7)
對於隱微的經文,先賢們的主張是把其中所指的詳盡知識交付於真主的知識。他們的主張是最優越,最安全,最符合在理性和心靈中所集結的天性信仰。
六,否定真主行為的動因
真主的意志是完整的,不受任何一種強迫的含義和強人所難的沾染。真主的大能自開始不采納任何媒介或因素而預定萬物,萬物的存在曾是依一種直接的因素---真主的大能和創造。真主不用把自己的行為建立在思考和思維的基礎上。
七,真主的99個美名
普慈的、特慈的、掌權的、聖潔的、給安寧的、護佑的、監護的、萬能的、強大的、至尊的、創造萬物的、創世的、賦形萬物的、寬恕的、統治的、厚施的、普施的、明斷的、徹知的、控製一切的、賜喜的、使人降級的、使人擢升的、使人尊貴的、使人卑賤的、全聰的、明察的、公斷的、公正的、仁厚的、深知的、寬容的、偉大的、至赦的、善報的、崇高的、尊大的、蔭庇穆民的、賜人食祿的、末日審判的、威嚴的、尊貴的、監察的、有求必應的、寬恩的, 至睿的、至愛的、光榮的、起死復生的、見證的、實有的、可信賴的、強有力的、堅定的、監護的、受贊的、察定善惡的、肇造的、再造的、賦予生命的, 主宰死亡的、永生的、不滅的、豐足的、卓越的、獨一的、萬物仰賴的、全能的、大能的、前定的、無終的、原始的、獨存的、顯跡的、隱秘的、統管的、至高無上的、廉潔的、承領悔過的、懲治邪惡的、至恕的、憐憫的、統治一切的、尊嚴與大德的、公道的、聚集萬物的、無求的、賜富的、博施的、止惡的,懲惡的、施益於人的、光輝的、引導的、傑出的、永存的、收繳遺産的、智能的、堅忍的。
真主具備這些穩定性的屬性,他纔無任何伴偶和敵手,他既不受時空的限製,又不受實質、現象、和軀體的影響;真主本來就不應受任何必然事物的製約,也不受轉移地方和活動的牽連。至於此外有關真主的訊息和屬性尚未給人類提及。穆斯林則把其知識交付於真主,不可研究。 |
古蘭經提倡理性認識真主 Quran advocates rational knowledge of God |
阿拉 古兰经提倡理性认识真主阿拉 古兰经提倡理性认识真主 阿拉 古兰经提倡理性认识真主
古蘭經提倡人類觀察大自然一切變化、宇宙世界運動的和諧中以理性認識真主。比如:
如果你們懷疑我(真主)降示給我的僕人(穆罕默德)的經典(古蘭經),那麽,你們就擬作類似的一章吧!如果你們是誠實的,你們除安拉外,號召你們的證人吧!如果你們未曾這樣做,其實,你們絶對做不了,那麽,你們就當提防火獄——它的燃料是人和石頭,為不信道者所備下的。(2:23-24)
他們大半是衹憑猜想,猜想對於真理是毫無裨益的。真主確是全知他們的行為的。(10:36)
你不要隨從你所不知道的言行,耳目和心靈都是要被審問的。你不要驕傲自滿地在大地上行走,你絶不能把大地踏穿,絶不能與山比高。(17:36-37)
我未曾以遊戲的態度創造天地萬物。(21:16)
你們要觀察天地之間的森羅萬象。一切跡象和警告者,對於不信道的民衆是毫無裨益的。(10:101)
天地的創造,晝夜的輪流,利人航海的船舶,真主從雲中降下雨水,藉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復生,並在大地上散布各種動物,與風嚮的改變,天地間受製的雲,對於能瞭解的人看來,此中確有許多跡象。(2:164)
我確已為火獄而創造了許多精靈和人類,他們有心卻不用去思維,他們有眼卻不用去觀察,他們有耳卻不用去聽聞。這等人好像牲畜一樣,甚至比牲畜還要迷誤。這等人是疏忽的。(7:179)
難道你們以為我衹是徒然地創造了你們,而你們不被召歸我嗎?(23:115)
我將在四方和在他們自身中,把我的許多跡象昭示他們,直到他們明白《古蘭經》確是真理。難道你的主能見證萬物還不夠嗎?(41:53)
他曾以太陽為發光的、以月亮為光明的,並為月亮而定列宿,以便你們知道歷算。真主衹依真理而創造之。他為能瞭解的民衆而解釋一切跡象。(10:5)
他們有一種跡象:已死的大地,我使它復活,我使它生長糧食,以作他們的食品。
我在大地上創造許多椰棗園、葡萄園,我使許多源泉,從地中涌出,
以便他們食其果實。這些果實不是他們的手造出來的,難道他們不感謝麽?
贊頌真主,超絶萬物!他創造一切配偶,地面所生産的,他們自己,以及他們所不知道的,都有配偶。(36:33-36)
你不知道嗎?真主從雲中降下雨水,然後使它滲入地裏,成為泉源;然後,藉它生出各種莊稼,然後禾苗凋零,你看它變成黃的,然後他使它變成碎片。在那裏面,對於有理智者,的確有一種教誨。(39:21)
真主用水創造一切動物,其中有用腹部行走的,有用兩足行走的, 有用四足行走的。真主創造他所意欲者,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24:45)
月亮,我為它預定星宿,直到它再變成象幹枯的椰棗枝一樣。太陽不得追及月亮,黑夜也不得超越白晝,各在一個軌道上浮遊着。(36:38--40).
難道我沒有使大地如搖籃,使山巒如木樁嗎?(78:6--7).
你看大地是不毛的,當我使雨水降於大地的時候,它就活動和膨脹,而且生出各種美麗的植物。(22:5)
我確已用泥土的精華創造人,然後,我使他變成精液,在堅固的容器中的精液,然後,我把精液造成血塊,然後,我把血塊造成肉團,然後, 我把肉團造成骨骼,然後,我使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然後我把他造成別的生物。願真主降福,他是最善於創造的。(23:11-14) |
天啓宗教的分歧 Apocalyptic religious differences |
阿拉 天启宗教的分歧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被稱為天啓宗教。猶太教信奉的雅威和基督教信奉的耶和華以及真主都是同一神明,衹是各自對認識造物主的屬性本質上有所分歧。
猶太教--信奉的創造主(雅威)創造並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至高無上,自有永有,獨一無二,無形無體無相。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後的。主為唯一應受敬拜之主,此外別無可敬拜之物。認為亞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於唯一神上帝“雅威”,上帝通過摩西和以色列人訂立約定《十戒》,衹要以色列人遵守約定,衹崇拜唯一上帝,上帝將保佑以色列人。信仰上,猶太教衹承認《聖經》中的舊約部份,即希伯來聖經或叫希伯來手稿。猶太教不接受聖子論以及三位一體,他們並不認為耶穌基督是他們的彌賽亞(救世主),並繼續等待彌賽亞的來臨。
基督教--信奉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耶和華(雅威)。把耶穌看做上帝的第二個位格。認為耶穌即是耶和華的化身又是耶和華的獨生子,耶穌具有人性和神性。基督教認為耶穌就是猶太教等待的彌賽亞。認為猶太人違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約(即舊約),所以派他的兒子耶穌作為彌賽亞(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為人類贖罪,不僅和以色列人而和全體人類訂立“新約”。
伊斯蘭教--認為耶穌就是彌賽亞,是因為基督教把耶穌神化,導致猶太教無法接受。此教的觀點是:認主獨一是自人類祖先先知亞當,歷經諾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耶穌,穆罕默德一致奉命傳播的核心思想。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真主分別啓示給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穆罕默德的宗教。真主總共給人類派遣了12萬4千多使者,降示天經100多部,最主要的天經是《摩西五經》,《詩篇》,《新約》,《古蘭經》。伊斯蘭教認為以前的天經已經失傳,失散,失真,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使者,他糾正了已經偏離耶穌教導的基督教,並且他的使命是為全人類的。《古蘭經》是最後一部最完善的天經,伊斯蘭教認為三位一體摻雜了對真主(耶和華)的屬性中不純淨的認識,是對認主獨一的背棄,是一種變相的多神教。 因此,伊斯蘭教反對三位一體、上帝之子、耶穌神性、道成肉身、原罪、贖罪。 |
|
阿拉 其他名词阿拉 其他名词
1.在中國上海寧波等地方言中為“我”的意思。
2.印度比哈爾邦西部城市,宋河註入恆河口處的西側。人口12.5萬(1981)。交通位置重要,宋河西岸去哥格拉河流域和巴特那去瓦拉納西的鐵路與公路交通的中轉站。甘蔗貿易中心,有製糖工業。
3.在上海話中,阿拉是我們的意思
4.上海話也許是近百年來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方言。明清之際,上海衹是東南沿海一處中等規模的縣城,那時的上海話與蘇州話有些相近。1842年上海開埠,隨着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上海漸漸地成了華洋共居、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無寧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體中尤以寧波人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寧波人已達40萬,約占當時上海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據說曾有人做過統計,現在的上海人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祖籍寧波,而幾乎所有的寧波人都能麯麯彎彎地攀到上海的親眷。如此龐大的移民群體無疑會對上海城市的發展産生巨大的影響,而現代滬語中有不少詞彙都來自寧波方言,其中最典型的就要算“阿拉”了。
1933年上海青浦人鬱慕俠所寫的《上海鱗爪》一書中有《寧波人口中之阿字》這麽一篇短文:
寧波人即“阿拉”,“阿拉”即寧波人。這“阿拉”兩個字已可代表寧波人。故寧波人叫起人來,都以“阿”字上前,如“阿哥”、“阿弟”、“阿妹”、“阿大”、“阿二”、“阿三”……都熟極而流,脫口而出。“阿拉”長、“阿拉”短、“阿拉捨希”尤為寧波人的口頭禪,衹消聽見某人談話中夾入“阿拉”兩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的的括括、十足地道的寧波人。
可見,“阿拉”原為寧波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稱還不是“阿拉”,在上海街頭說“阿拉”者還是地道的寧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稱代詞是“吾”(我)和“吾伲”(我們,可以直接說“伲”)。1931年9月,瞿秋白分別用普通話和上海話仿照民間小調寫下“亂來腔”《東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話版就有這麽兩句:“不過難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萬萬人做人情。”
方言的變化是個漸變的過程,10年之後,上海話又有了很大的改變。20世紀40年代,語言文字學家倪海曙曾用上海方言寫過一篇小說《三輪車》,勤勞本分的三輪車夫為了能讓乘客趕上看電影,賣命地踏着車子,他說:“踏慢仔影戲要開格呀,此地踏到戈登路起碼二十五分鐘,慢弗得,阿拉嘸啥關係格,踏慣哉,快點弗在乎。”顯然,這一時期“阿拉”已經成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了。
解放之後,隨着移民浪潮的結束,近代意義上的上海話漸漸定型。“阿拉是上海人!”這時“阿拉”已完全取代了“吾伲”成為上海人的象徵。當然,“吾伲”也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在上海郊縣“吾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稱,衹不過在那些有着優越感的市區人眼中“吾伲”已成了“鄉下人”的代名詞。
上海話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它不斷地吸收着各地方言甚至外來語中詞彙。上海話在變化,上海居民的構成也在不斷地變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與“本地人”的區別。“吾伲”是本地人,“阿拉”是上海人!</CA> |
|
- : Ala
- n.: Allah, god
- lat.: Arrah
|
|
阿拉村 阿拉鄉 阿拉社區, 阿拉居委會 |
|
阿拉斯 | 阿拉德 | 杜阿拉 | 阿拉剋 | 布阿拉 | 阿拉爾 | 阿拉伯 | 阿拉丁 | 阿拉明 | 阿拉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