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阿房宮遺址
目錄
No. 1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鹹陽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衹建成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鬍亥繼續修建。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可見阿房宮確為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築群。楚霸王項羽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
  阿房宮究竟有多大?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始皇本紀》中說: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巔建宮閥,又修復道,自阿房宮渡過渭水直達鹹陽。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裏,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宮室,一天住一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漢書•賈山傳》記載阿房宮整個的規模“東西五裏,南北千步。”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傢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着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可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築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屬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臺基,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全用夯土築起,當地人稱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邐不斷,形成一長方形臺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當地稱為“郿塢嶺”。這兩處地方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跡。
  瑰麗阿房宮在哪裏?拷問阿房宮的存在
  當我們終於等來有史第一次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發掘,當我們首次發現“保存完整的秦宮鋪瓦屋頂”,尤其是,當我們熱火朝天於“項羽燒沒燒阿房宮”論戰不休時,那如詩似幻般的阿房宮,真的有過嗎?
  考古專傢談阿房宮考古成果發佈後的是是非非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工作隊領隊李毓芳說,她連日來“已被國內個別所謂的專傢弄得頭都疼了”。提起近來阿房宮遺址考古成果發佈後引來的是是非非,她說:“我可以肯定並且斬釘截鐵地說,阿房宮前殿遺址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痕跡,項羽當年燒的是秦鹹陽宮的建築,而不是阿房宮的前殿!”
  考古專傢:“項羽沒燒阿房宮”說法無誤
  近日,有媒體刊發“項羽沒燒阿房宮有誤”的消息,記者就此采訪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專傢。從他們那裏記者再次得到確認:“可以肯定地說項羽沒燒阿房宮,應該為項羽平反。”
  阿房宮與“硬改歷史”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我國秦代重要宮殿建築阿房宮是被西楚霸王項羽付之一炬的。直到公元2003年的今天,考古專傢從阿房宮遺址發掘現場一直沒有找到炭灰的痕跡,纔初步斷定阿房宮並非毀於大火,從而排除了項羽“縱火”的嫌疑。那麽,項羽為什麽會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呢?
  專傢:阿房宮是半拉子工程 未現被燒痕跡
  專傢分析認為:阿房宮可能是基礎打好了,但宮殿沒有完全蓋好。當時修阿房宮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勞動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沒修完,秦二世就垮臺了,阿房宮的活也就沒完。這次考古沒有找到封頂的東西也是一個佐證。從另外一個側面分析,阿房宮沒修好,也就沒有什麽好燒的。”
  阿房宮進行歷史上首次科學發掘 將揭開神秘面紗 (資料來自華夏經緯網)
  經過我國考古工作者一年時間的勘探和發掘,舉世聞名的秦阿房宮遺趾前殿夯土臺基的範圍已經基本確定,其前殿遺址南北部邊緣的結構也初步摸清,同時首次發現了秦阿房宮前殿附屬宮完整組合的板筒瓦屋頂,沉睡兩千多年、氣勢磅礴的阿房宮正在嚮世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為”復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的秦阿房宮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建築之一。根據勘探發掘確定,僅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積54102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據考古專傢推算,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面積規模與史書記載的“東西長500步,高達數十仞,殿內舉行宴饗活動可坐萬人”所描寫的基本一致。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北部的邊緣為臺面結構,最高處有宮墻,墻的側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狀和板狀瓦片,考古專傢介紹說,這些出土的瓦片時代應為秦和西漢早期,說明遺址的始建年代為秦代,漢代作為上林苑的一部分繼續在使用.前殿遺址夯土臺基的南部則較低,略呈嚮南傾斜坡狀。在臺基南邊沿還有一條東西嚮壕溝,在壕溝南側,發現一處鋪瓦的屋頂痕跡,殘留的鋪瓦範圍東西長3.06米,南北寬3米,由西嚮東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長為46-54釐米,厚1.2-2釐米,板瓦通長為58-62釐米,寬44-51釐米,充分顯示了秦代建築的宏偉巍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傢指出,這是秦代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
  據介紹,在整個前殿的發掘中沒有發現有火燒土的痕跡,迄今沒有證據表明阿房宮曾經歷過大火燒毀。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阿房宮的科學勘探發掘。阿房宮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為了給遺址的保護提供全面準確的科學依據,從去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截止目前,勘探面積20萬平方米,試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還在繼續進行中。
中國歷史
  Efang Gong yizhi阿房宮遺址Site of the Efang Palace 中國秦代秦始皇在秦都鹹陽上林苑內建造的朝宮遺址。在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約15公裏處。面積約 4.5平方公裏。秦始皇三十五年 (公元前212)開始營建。秦二世繼續修建。秦末,項羽入關,縱火燒毀,僅留下一座土築的“阿城”。漢武帝擴建上林苑,阿城被納入苑中。南北朝時期在前殿基址上曾建有大型佛寺。宋以後逐漸夷為耕地。1956年以來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多次進行調查。1974~1976年配合農田基本建設進行了勘探和發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房宮遺址範圍南起巨傢莊、 紀陽村, 北至今西(安)蘭(州)公路,在縱深 3公裏的範圍內,建築基礎密集。其中的前殿基址,夯土臺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450 米,總面積達60多萬平方米,高7~8米。夯層均勻,每層厚約 8釐米。前殿東北約 1公裏處有一座夯土臺,高20米,底邊周長約31米,俗稱上天台。臺東曾發現門址和甬道,並有臺階痕跡,出土有柱礎和下水管道。後圍寨的一處夯土臺基址高 6米,發現用空心磚砌築踏步,石柱礎排列有序,銜接的陶水管長約20米,原應為一座多層的高臺建築。前殿北 1公裏處發現一夯土建築基址。出土的瓦片中有“北司” 2字,疑為北司遺址。前殿正北4公裏處的新軍寨村附近發現有秦代夯土厚達數米,疑為北闕門所在。在高窯村、小蘇村和阿房村北等地也有建築基址的殘存。歷年來曾出土有秦“高奴銅石權”、西漢銅器群及銅柱外箍、戶樞等建築構件。                 王學理
百科大全
  Epang Gong yizhi
  阿房宮遺址
  見鹹陽秦宮殿遺址。
包含詞
秦阿房宮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