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勒內·阿德勒 (--小鷹)
英文名: Rene Adler
生日: 1985年1月15日
身高: 189cm
體重: 80 Kg
國籍: 德國
國傢隊出場紀錄:7場/0球
現效力球隊 球衣號 位置
勒沃庫森 1 守門員
簡介:
雷內.阿德勒出生於萊比錫,少年時代他就開始了職業球員的生涯,效力於萊比錫少年隊,15歲的時候他被勒沃庫森的球探看中,將他挖到了現在的球隊。
不管是在萊比錫少年隊還是在勒沃庫森三隊、二隊,阿德勒一直是球隊的主力門將,同時由於領導能力突出,他還一直佩戴隊長袖標。 2003/04賽季被新任主教練奧根塔勒提拔進入一隊。
阿德勒第一次出現在世界球迷的視野中是在2005年的荷蘭世青賽,作為德國隊的主力門將,他幫助球隊殺進了8強,無奈最終碰到了巴西隊,慘遭淘汰。不過小組賽的穩定發揮,以及在淘汰剋勞琛率領的中國隊的比賽中的出色表現,讓很多人都記出了德國隊那個英俊的門將。
回到俱樂部後,他接到了來自阿森納和費耶諾德的邀請,但他决心先在勒沃庫森闖出一番天地,再考慮豪門的邀請。但由於“點球門將”布特一直把持着球隊主力門將的位置,使得阿德勒衹能一場又一場地坐在替補席上觀看比賽。這是每個年輕門將都要經歷的過程,有些門將甚至是要擔任7、8年的替補門將纔有可能出頭,如果想提前奪位,衹有一種可能,就是利用主力門將傷停期間發揮地比他出色許多。
阿德勒做到了。在0607賽季德甲聯賽勒沃庫森對陣法蘭剋福的比賽中,本賽季狀態一直不穩定的布特在禁區外糊塗的手球被主裁判看到,直接被紅牌罰下,由於那場比賽擔任替補門將的是另一名年輕門將費爾南德斯,因此阿德勒沒有得到出場的機會。不過他很快就不會為這次錯過處子戰而遺憾了,在接下來一輪的德甲聯賽中,勒沃庫森客場挑戰聯賽領頭羊沙爾剋04,阿德勒在賽前接到通知:首發出場。
結果那場比賽阿德勒成功地完成了神話般的處子秀,坐鎮主場沙爾剋04全場比賽射門20餘腳,其中10腳射正,至少有6、7個是必進球,卻居然全部被阿德勒高接低擋,一一撲出,年輕人的神勇表現鼓勵了隊友們,他們把握住了全場比賽勒沃庫森唯一一次機會破門得分,最終以1-0擊敗對手。沙爾剋的隊員們紛紛高呼比賽結果不公平,但看到阿德勒天神一般的發揮,還有誰會忍心說他不配得到一場勝利呢?
而勒沃庫森的教練組成員看過這場比賽後,痛下决心,直接通知布特:你可以在板凳上度過本賽季剩餘比賽了,阿德勒將取代你的位置成為主力。布特憤怒地進行了抗議,但阿德勒接下來兩場比賽的神勇表現讓他啞口無言,這位德甲名將在賽季結束後轉會去了葡萄牙本菲卡隊。阿德勒的表現有多出色?《踢球者》連續三輪將他選進了最佳陣容,《圖片報》更是連續三場比賽給他打出了滿分10分,這是德國媒體對於這樣一位優秀的天才門將最好的嘉奬。
阿德勒現在要做的是鞏固自己的主力位置,繼續穩定的發揮,保持國傢隊的主力位置。他將讓所有人相信,他會是卡恩和萊曼之後德國最優秀的門將。 |
|
維剋多·阿德勒,Victor Adler, 1852.6.24~1918.11.11
奧地利社會民主工黨和第二國際領導人。生於奧匈帝國布拉格。曾從業醫生。後在恩格斯和A.倍倍爾等人影響下提高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成為“奧地利馬剋思主義”的宣傳者。1885年加入奧地利社會民主工黨,努力促進黨的團结。翌年創辦《平等報》。1888年黨的代表大會通過他提出的《原則宣言》,實現了黨的統一。他關心民族權利問題,領導製定了黨的民族綱領。1889年參加創立第二國際,1900年社會黨國際局成立後一直是該組織成員。在反對修正主義的鬥爭中采取調和態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社會沙文主義立場轉嚮中派主義。1918年奧匈帝國崩潰後,曾任奧地利政府外交部長。同年11月卒於維也納。 |
|
麥剋斯·阿德勒,Adler,Max,1873年1月15日生於維也納,1937年6月28日在維也納逝世。
阿德勒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學後成為一個律師,但是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用於哲學和社會學的研究上,以後從事大學校內和校外的教學工作,並參加了奧地利社會民主黨(SPÖ)的活動。1903年,在卡爾•倫納和魯道夫•希法亭的協助下,他在維也納建立了一所工人學校;1904年他和希法亭創辦了《馬剋思研究》。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他跟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左翼聯繫,有力地支持了工人委員會的運動。他還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的期刊——《階級鬥爭》的撰稿人,從1927年該刊創刊以來就經常為它撰稿。阿德勒對奧地利馬剋思主義的主要貢獻,是他試圖建立一種作為社會學理論的馬剋思主義的認識論基礎,在這方面他受到了在科學哲學中的新康德主義的思想和恩斯特•馬赫的實證論的強烈影響。此外,他的著述還廣泛地涉及其他的主題,發表了有關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工人階級的變化、知識分子、法律和國傢﹙批判凱爾森的純粹法律理論﹚等問題的論著。(參看奧地利馬剋思主義條目)。
參考書目
○1麥剋斯•阿德勒:《科學爭論中的因果關係和目的論》,1904年德文版。
○2同上作者:《卡爾•馬剋思學說的社會學意義》,1914年德文版。
○3同上作者:《馬剋思主義的國傢觀——論社會學方法和法學方法的區別》,1922年德文版。
○4同上作者:《馬剋思主義的社會學》(1930、1932),1964年德文版。
○5葉馮•布爾代:為麥剋斯•阿德勒《民主和工人委員會》一書寫的導言,1967年法文版。
○6彼得•海因特爾:《學說與意識形態——奧地利馬剋思主義在麥剋斯•阿德勒的哲學中的反映》,1967年德文版。 |
|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心理學家。
阿德勒於1870年出生於維也納郊區一個中産階級猶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條件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的童年。在他的記憶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與多災多難的。他自己曾說他的童年生活籠罩着對死的恐懼和對自己的虛弱而感到的憤怒。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長相既矮又醜,幼年時患軟骨病,身體活動不便。他四歲纔會走路;又患佝僂病,無法進行體育活動。在身體健康的哥哥面前他總感到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又小有醜,樣樣不如別人。他還被汽車軋傷過兩次。5歲時,他患了嚴重的肺炎,甚至連他的家庭醫生也對他絶望了。然而,幾天後病情卻意外地好轉。從此他想當一名醫生。在後來的回憶中,他曾說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是要剋服兒童時期對死亡的恐懼。進學校讀書以後,開始他的成績很差,以至老師覺得他明顯不具備從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嚮他的父母建議及早訓練他做個鞋匠纔是明智之舉。
不過在一些小事上,我們還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後的一面。他曾自述過一件小事:“我記得走往學校的小路上要經過一座公墓。每次走過公墓我都很驚恐,每走一步都覺得心驚膽顫,然而看到別的孩子走過公墓卻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睏惑不解。我常因自己比別人膽小而苦惱。一天,我决心要剋服這種怕死的恐懼,采用了一種使自己堅強起來的辦法。我在放學時故意落在別的同學後面而間隔了一段距離,把書包放在公墓墻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後多次地來回穿過公墓,直到我感到剋服了恐懼為止。”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個合群的孩子,與同伴玩時被人所接受的感覺使他感到高興和滿足。
1895年,阿德勒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學位,成為眼科和內科醫生。1900年,弗洛伊德的《釋夢》出版後,他讀到了此書,並對其深有好感。他認為此書對於瞭解人性有很大的貢獻。於是他在維也納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為弗洛伊德的觀點做辯護。或許正是這一緣故,當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組織——“星期三心理學會”後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請加入,成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鑒於阿德勒在這個小群體中智力最為出衆,弗洛伊德對阿德勒倍加贊譽,也非常信任。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薦下,他成為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第一任主席,並負責該協會會刊的編務。但是,兩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在一開始就潛伏着有朝一日會裂隙的危機。阿德勒從一開始就不是弗洛伊德的忠實信徒,兩人之間也從未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正如著名心理學史傢墨菲所指出的那樣,阿德勒顯然一開始就認為自己是弗洛伊德這位大師的年輕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則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門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對他的學說有任何懷疑和偏離。1907年,阿德勒發表了一篇論述由身體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的論文並獲得了很大的聲譽,此時弗洛伊德還認為阿德勒的觀點為對精神分析學的一大貢獻。但是,當阿德勒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觀點並認為補償作用是理論的中心思想時,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兩人在理論方面分歧越來越大。1911年,阿德勒連續發表三篇文章,闡述他對精神分析性傾嚮的反對。兩人的矛盾激化,最後阿德勒辭去協會主席之職,率領他的幾個追隨者退出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另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鑒於“精神分析”一詞已為弗洛伊德使用了,1912年,他又把組織名字改為“個體心理學學會”。從那時起,阿德勒便致力於發展和完善他的“個體心理學”理論體係。
一戰期間,阿德勒曾在奧國軍隊當軍醫。以後,他又曾在維也納的教育機構中從事兒童輔導工作。到20年代,阿德勒已是聲名遠播的人物了。1926年,阿德勒應邀訪美,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1927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32年出任紐約長島醫學院教授;1934年他决定在美國定居,1937年,他應聘赴歐洲講學,過度勞累的結果終於使得他的心髒病突發而死在蘇格蘭阿伯登市的街道上。
“思想是從生活中孕育出來的”。這句話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用在阿德勒身上卻是極其貼切的。我們透過他的生平可以明了他的幾乎所有重要觀點之來源。茲舉幾例。
阿德勒的觀點對後來心理學的發展影響頗大。許多著名心理學家如阿爾伯特、勒溫、馬斯洛都對他與他的觀點表示了好感。1970年,馬斯洛曾說:“在我看來,阿德勒一年比一年顯得正確。隨着事實的積纍,這些事實對他關於人的形象的看法給以越來越強有力的支持。”事實上,阿德勒被認為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
《神經癥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理解人類本性》;《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生活的科學》;《生活對你應有的意義》(又翻《超越自卑》和《挑戰自卑》);《神經癥問題》等。
阿德勒被譽為個體心理濱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係,由生物學定嚮的本我轉嚮社會文化定嚮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
吉多·阿德勒,Guido Adler,1855-1941,奧地利音樂學家。
1868年起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布魯剋納學作麯,後在維也納大學師從漢斯力剋攻音樂學。1884年起參加《音樂學季刊》編輯工作,次年在布拉格任音樂史教授。1898~1927年任維也納大學教授,並創建音樂學研究所。曾參與籌建國際音樂學協會,並被選為名譽主席。強調音樂風格的研究以及係統的音樂史學研究,所著《音樂學中的風格》以及主編的《音樂史手册》為音樂學的經典著作。 |
|
- adj.: adlerian
|
|
弗洛伊德 | 榮格 | 圖書 | 哲學 | 世界哲學 | 奧地利 | 性格 | 心理學 | 百科大全 | |
|
|
A·阿德勒 | 阿德勒耶 | 勒內·阿德勒 | 阿德勒體係 | 雷內·阿德勒 | 雷尼阿德勒 | 麥剋斯·阿德勒 | 阿德勒天文館 | 阿德勒類型論 | 阿德勒的智慧 | 羅伯特·阿德勒 | 史蒂文·阿德勒 | 阿德勒心理學 | 丹剋馬爾·阿德勒 | 阿德勒別剋·德肯 | 雷納德·阿德勒曼 | 阿德勒心理治療 | 阿德勒的人格理論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阿德勒心理學學派的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阿德勒集體心理治療 | 木哈提別剋·阿德勒別剋 | 雷尼.阿德勒 | 阿爾弗利德阿德勒學院 | 阿德勒·戴維斯營養健康寶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