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阿巴嘎旗投訴電話錫林郭勒盟市旅遊投訴電話:0479-8263204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阿巴嘎旗有名勝有風景秀麗的烏利雅斯太河,修復一新的楊都廟大主殿、雄偉壯觀的寶格都山、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獨具特色的明圖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匯流的達楞圖如河源頭等。古跡有金邊遺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時期古墓群、浩日格山岩石畫。還有從巴音查幹、額爾登高畢蘇木出土的犀牛化石和恐竜化石等。突厥石人在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正藍旗和多倫縣境內,都發現了數量很多的古雕石人。這些石人的形態基本相似,有站毛、擠牛奶、製奶豆腐、煮手扒肉、搭蒙古包、騎馬、放牧、搓毛繩、穿蒙古袍、學幾句蒙語等活動,從而進一步加深瞭解蒙古族。 |
|
郵編:011400 代碼:152522 區號:0479
拼音:ā Bā Gā Qí,Abaga Qi
阿巴嘎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中北部,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綫長175千米。總面積27495平方千米,總人口4萬人(2006年)。全旗轄3個鎮、3個蘇木:別力古臺鎮、查幹淖爾鎮、洪格爾高勒鎮,那仁寶拉格蘇木、吉爾嘎朗圖蘇木、伊和高勒蘇木。旗人民政府駐別力古臺鎮。
歷史沿革
1959年設旗。因部落名而命名,係蒙古語“叔叔”之意。
2000年,阿巴嘎旗轄1個鎮、13個蘇木:新浩特鎮、德力格爾蘇木、渾迪烏素蘇木、巴彥查幹蘇木、洪格爾高勒蘇木、寶格達烏拉蘇木、查幹淖爾蘇木、那仁寶拉格蘇木、額爾敦高畢蘇木、吉爾嘎郎圖蘇木、巴彥德力格爾蘇木、巴彥圖嘎蘇木、青格勒寶拉格蘇木、伊和高勒蘇木。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46975人,其中: 新浩特鎮 21097 那仁寶拉格蘇木 2467 青格勒寶拉格蘇木 1491 巴彥圖嘎蘇木 1940 吉爾嘎郎圖蘇木 1495 伊和高勒蘇木 1754 額爾敦高畢蘇木 1457 巴彥查幹蘇木 1710 寶格達烏拉蘇木 1549 查幹淖爾蘇木 3992 巴彥德力格爾蘇木 1547 洪格爾高勒蘇術 3161 德勒格爾蘇木 1476 渾迪烏蘇蘇木 771 瑪尼圖煤礦虛擬鄉 1068
某年阿巴嘎旗行政區劃一覽 全旗轄1個鎮、11個蘇木:巴彥查幹鎮、那仁寶拉格蘇木、青格勒寶拉格蘇木、巴彥圖嘎蘇木、吉爾嘎郎圖蘇木、伊和高勒蘇木、額爾敦高畢蘇木、寶格達烏拉蘇木、查幹淖爾蘇木、巴彥德勒格爾蘇木、洪格爾高勒蘇木、德勒格爾蘇木。
2006年,阿旗將原有的12個蘇木鎮調整為6個,即那仁寶拉格蘇木、吉爾嘎朗圖蘇木、伊和高勒蘇木和別力古臺鎮、查幹淖爾鎮、洪格爾高勒鎮;其中,撤銷巴彥查幹鎮、寶格達烏拉蘇木,將其所轄區域整建製合併設立別力古臺鎮,為旗政府所在地。 |
|
阿巴嘎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中北部,東鄰東烏珠穆沁旗、錫林浩特市,西鄰蘇尼特左旗,南與正藍旗相連,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綫長175公裏。全旗總面積2.75萬平方公裏,總人口4.8萬,由蒙、漢、回、滿等9個民族組成,其中 蒙古族2.3萬。全旗轄11個蘇木,一個鎮 ,煤礦、漁場、林場各一處,旗所在地巴彥查幹鎮是一個新興的草原邊城。
全旗境內風景秀麗,景緻怡人,主要有美麗的烏裏雅斯臺,名揚區內外的佛教聖地彥都廟,全區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爾查幹淖爾,獨具特色的明圖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匯流的達楞圖如河源頭,古跡有“金界壕”遺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時期古墓群等,特別是新發現的成吉思寶格都山,可堪稱為世界奇觀,極為神奇而壯觀。 |
|
阿巴嘎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畜牧業是主體經濟,主要以牛、馬、駱駝、綿羊、山羊五畜為主。盛産的牛羊肉為純天然、無污染的緑色食品,主要銷往北京、天津、瀋陽、哈爾濱等大中城市,並出口到中東地區。地方優良品種“烏冉剋”羊在區內外享有盛譽。工業以畜産品加工、礦産開發、民族特色手工業為主。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種子植物426種,名貴藥材200餘種,野生動物幾十種。礦産資源種類多,已探明的有鐵、鎢、煤、瑩石等,儲量較大,開發前景十分廣阔。 |
|
2006年,阿巴嘎旗轄3個鎮、3個蘇木:別力古臺鎮、查幹淖爾鎮、洪格爾高勒鎮,那仁寶拉格蘇木、吉爾嘎朗圖蘇木、伊和高勒蘇木。 |
|
阿巴嘎旗位於錫林郭勒盟中北部,總面積2.75萬平方公裏,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2.7萬平方公裏,占總面積98.2%,是內蒙古十大天然牧場之一。全旗總人口4.8萬人,轄有3個蘇木、3個鎮。阿巴嘎,蒙古語叔叔之意,這裏是成吉思汗異母弟弟別力古臺的屬地,旗政府所在地——別力古臺鎮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阿巴嘎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中北部,東經113°27′-116°11′,北緯43°04′-45°26′。 東與東烏旗、錫林浩特市為鄰;南與正藍旗接壤;西與蘇尼特左旗毗連;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綫長175公裏。全境南北長約260 公裏, 東西寬約110公裏,總面積2.75萬平方公裏, 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2.7萬平方公裏,占總面積98.2 %,是內蒙古自治區十大天然牧場之一。全旗現轄3個蘇木、3個鎮、71個嘎查、4個社區居委會,另有煤礦、林場、漁場各1處,旗所在地為別力古臺鎮。總人口4.38萬人,其中蒙古族2.42萬人,占總人口的55.2 %;牧業人口2.1萬人、占總人口的47.9 %。2006年,全旗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0.4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08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5元,牧民人均純收入3984元。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為173.3萬頭衹。
阿巴嘎旗地形係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地,是以低山階狀高平原、臺地、丘陵為主體,兼有多種地貌單元組成的地
區,沒有明顯的山脈和溝壑,地勢呈波狀起伏。地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960-1500米,最高點海拔1648米。從形態和成因上可劃分為四個類型:低山丘陵、高平原丘陵、熔岩臺地、沙丘沙地。阿巴嘎旗地處中緯度西風氣流帶內,屬中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冷暖劇變,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春秋兩季多寒潮大風,鼕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年平均氣溫0.7℃,年平均地溫2.8℃。年平均相對濕度59%,年平均日照時數3126.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244.7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03天,降雪期217天,年平均風速3.5米/秒 。
阿巴嘎旗歷史沿革 阿巴嘎旗是由一個古老的部落演變而來。“阿巴嘎”係蒙古語音譯,漢語“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領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異母弟別裏古臺後裔,故將其所率部落稱為“阿巴嘎”部,延用下來。
據史書記載,該地漢為上𠔌郡北境;晉為拓拔氏居地;隋、唐為突厥所居;遼為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路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為察哈爾萬戶地。17世紀,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納爾右翼旗、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先後建製,清政府對其均設札薩剋統治,世襲罔替。隸屬於錫林郭勒盟。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封建王公的統治地位和一切待遇。抗日戰爭爆發後,此地被偽蒙疆統治,日本侵略者瘋狂掠奪畜産品資源,阿巴嘎草原滿目瘡夷,人民飽受苦難。1946年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首次派出以中共黨員為骨幹的工作組來到阿巴嘎草原開闢工作,建立民主政府。草原上的廣大貧苦牧民從此擺脫了封建剝削的桎梏,獲得民族的解放。從1947年開始,阿巴嘎旗一直隸屬錫林郭勒盟。
1948年,阿巴嘎右、阿巴哈納爾右旗合併為西部聯合旗,阿巴嘎左、阿巴哈納爾左旗合併為中部聯合旗。1952年,中、西部聯合旗合併,統稱為西部聯合旗,旗政府駐地設在漢貝廟。1956年7月,西部聯合旗改稱為阿巴嘎旗。1959年9月、1963 年12月先後將阿巴嘎旗的伊勒圖人民公社,阿爾善寶拉格人民公社劃歸阿巴哈納爾旗(今錫林浩特市)。此後,行政區域再無變化。旗政府所在地別力古臺鎮(原漢貝廟)位於阿巴嘎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阿巴嘎旗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開發利用的前景十分廣阔。礦産資源:主要有煤、油頁岩、鐵、石油、鎳、鎢、螢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等。其中:煤炭總儲量約200億噸;石灰石儲量約5.6億噸;鎢礦儲量約700噸;鐵礦石D級儲量約781.5萬噸。目前,已開發煤炭、石灰石、風能,鐵礦石、螢石、石膏等礦産資源。風能資源:風天占全年日數的83%,年平均風速3.5米/秒,平均風功率密度249瓦/平方米。輝騰梁、別裏古臺是著名風場。
有效風能109-249瓦/平方米。畜産品資源:每年出欄牲畜100多萬頭衹,生産肉類約2萬噸、綿羊毛1.2萬噸、山羊絨130噸、各類皮張100萬餘張、鮮牛奶2萬噸。水資源:境內主要河流有5條,湖泊138個,泉水83處。流域面積4570平方公裏,年徑流量4420萬立方米。位於查幹淖爾鎮境內的呼爾查幹淖爾,面積109.93平方公裏,總儲水量為4.4億立方米,是全區四大淡水湖之一,年産華子魚、鯽魚100噸,是錫林郭勒盟重要的漁業生産基地。地下水總儲水量3.9億立方米/年,可開採量為0.7億立方米/年。目前,地下水年開採量為0.13億。草原資源:全旗98%的土地被原始植被覆蓋,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27024萬平方公裏,占總面積98.2%,可劃分為4個大類、14個草場組、37個草場型。年平均産草量60-80公斤左右/畝,是內蒙古自治區十大天然牧場之一。動植物資源:豐林茂草之間,棲息着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有灰鶴、大鴇、黃羊、旱獺、狍、獾、天鵝、白琵鷺等野生動物。常見植物426種,其中藥用植物200多種,較名貴的有蒙古黃芪、麻黃、柴鬍、白芍等。南部的渾善達剋沙地,還分佈着近10萬畝的天然林,多為喬灌樹種,有柳樹、榆樹、楊樹、樺樹等。旅遊資源:境內風景秀麗,景緻怡人,有世界奇觀成吉思寶格都山、“北國江南”烏裏雅斯臺、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草原明珠—呼爾查幹淖爾、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時期古墓群、金界壕遺址、佛教聖地楊都廟等。
阿巴嘎旗是由一個古老的部落演變而來,“阿巴嘎”係蒙古語,漢語“叔叔”之意。因部落首領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異母弟別力古臺後裔,故將其所率部落稱為“阿巴嘎”部,並延用至今。全旗地形係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區,地勢由東北嚮西南傾斜,平均海拔1127米。從形態上可劃分為低山丘陵、高平原、熔岩臺地、沙地四個類形。氣候屬中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多大風寒潮,冷暖多變,日溫差大。年平均溫度0.7℃,年平均降水量245毫米,多集中在6—8月,無霜期90—110天。阿巴嘎旗有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産有鐵、銅、煤、石油、瑩石、石膏等20餘種,具有埋藏淺、儲量大、品位高等特點,開發利用的前景十分廣阔。
阿巴嘎旗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主要有煤、油頁岩、鐵、石油、鎳、鎢、螢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等。其中:煤炭總儲量200億噸以上;石灰石儲量約5.6億噸;鎢礦儲量約700噸;鐵礦石D級儲量約781.5萬噸。目前,已開發煤炭、石灰石、風能,鐵礦石、螢石、石膏等礦産資源。
畜産品資源:阿巴嘎旗是以畜牧業為主體經濟的純牧業旗。年肉類總産量1萬噸左右,羊毛1200噸左右,山羊絨130噸左右,皮子100萬張左右,鮮奶2萬噸左右。 主要傢畜品種有:草原紅牛、西門塔爾牛、黑白花牛和安—蒙雜交牛、森僧黑馬、內蒙古細毛羊、高加索細毛羊、烏珠穆沁肥尾羊、杜泊羊以及當地優良品種烏冉剋羊。烏冉剋羊體長個大、抗寒能力強、出肉率高、肉質鮮嫩無膻味,是享譽區內外的羊肉佳品。
水資源:全旗水資源總量9.34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資源5.39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3.95億立方米。境內內主要河流有5條,湖泊138個,泉水83處。流域面積4570平方公裏,年徑流量4420萬立方米。位於查幹淖爾鎮境內的
阿巴嘎旗 呼爾查幹淖爾,面積109.93平方公裏,總儲水量為4.4億立方米,是全區四大淡水湖之一。
風能資源:年平均風速為3.5米/秒,有效風能量為109-249瓦/平方米。風天占全年日數83%的時間,全年大風日數在70天以上,低於4米/秒的日數34.4天,月平均風速為2.5米/秒的日數為11.9天。輝騰梁、別裏古臺是著名風場。
太陽能資源:大草原天高氣爽,多晴少雲,大氣透明度高,日照時間長,有較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年日照時數均在3000小時以上,自東嚮西遞增。年日照百分率為70%,平均日照時數12份月為200小時,5月份為308小時,4~9月總日照數達17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全年142.06千卡/平方釐米。
草原資源:有可利用草場27024萬平方公裏(4053.6萬畝),占總面積的98.2%。草場可劃分為4個大類、14個草場
阿巴嘎旗 組、37個草場型,年均畝産可食性飼草260.17公斤,是內蒙古自治區十大天然牧場之一。
動植物資源:有灰鶴、大鴇、黃羊、旱獺、狍、獾、天鵝、白琵鷺等野生動物。常見植物426種,其中藥用植物200多種,較名貴的有蒙古黃芪、麻黃、柴鬍、白芍等。此外,還有白磨、黃花、發菜等野生經濟發展植物。境內現有次生林數萬畝,主要分佈在南部的渾善達剋沙地,多為喬灌樹種,有柳樹、榆樹、楊樹、樺樹等。
旅遊資源:境內風景秀麗,景緻怡人,有世界奇觀成吉思寶格都山、“北國江南”烏裏雅斯臺、奇峰林立的海日罕山、草原明珠—呼爾查幹淖爾、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時期古墓群、金界壕遺址、佛教聖地楊都廟等。
阿巴嘎旗名優特産
經國傢礦産三部委鑒定,黑眼睛礦泉水屬火山型礦泉,形成於第三世上新世,産生於晚畢力西褶皺帶山玄岩中,其礦物質十分豐富。其中鍶、偏硅酸兩項分別達到了國傢飲用礦泉水《GB8537-1995》標準,實屬少有的對人體極有益的優質飲用礦泉水。黑眼睛礦泉水以其自然、純潔而獲得了成功,2000年3月被自治區評為“名牌産品”奬,2000年在蒙古國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品奬”,並多次被盟委、行署評為了“鄉鎮企業名優産品”奬。
黑眼睛礦泉水是純真的,這是因為她來自緑色草原的深處。一瓶礦泉水,一份治沙情,在同草原沙化做鬥爭的過程中,黑眼睛礦泉水有限責任公司設立了生態建設基地,為草原的明天更美好走出了積極的一步。
面對市場的跌宕起伏,同行的群雄崛起,該公司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牌求發展,以管理求效益”的原則,嚴格按照國傢標準,保證産品質量,使産品展銷遠銷區內外,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
阿巴嘎旗文教衛生
文體廣電係統內設文化館、圖書館、烏蘭牧騎、文化稽查大隊、文物所、業餘體校、新聞中心、有綫廣播電視技術維護部、無綫廣播電視技術維護部等9個二級單位,現有在職工作人員80人。各蘇木鎮都建立了文化站,71個嘎查全部普及了文化室,目前3個蘇木鎮文化站已晉升為自治區級優秀文化站。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猛,有綫電視網絡從
電纜傳輸到現今的光纜傳輸,從起初的12套節目發展到現在的23套節目,前端機房全部實現數字接收,數字解調,基本形成廣電光纜幹綫網雙嚮互傳通道,初步建起了廣播電視信息傳輸高速公路框架。“村村通”工程順利推進,全旗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8%和89%。
全旗現有中小學6所,其中:小學3所、中學3所。另有,蒙古族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3所、民辦小學1所、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6所。全旗在園(班)幼兒781人,中小學在校生4509人,其中:小學2778人、初中1312人、高中419人。全旗在職教職工378人,其中專任教師290人。中小學占地面積總量226785平米,校捨建築面積總量32245平米。各校都裝備了現代遠程教育接收與應用係統(模式I和模式II),第一中學和民族綜合高中完成了現代遠程教育模式III建設項目,蒙古族中學建成了全旗第一個校園網。
全旗現有各類醫療機構69所,在職職工為29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43人,共有醫生151名(其中:中蒙醫51名),護士61名,藥劑、檢驗、放射等專業技術人員31名。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65人、擁有醫生3.5人、擁有病房床位2.95張。全旗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覆蓋率,旗級和蘇木級分別達到100%,嘎查衛生室達52.11%。
阿巴嘎旗經濟建設
“十五”期間是阿巴嘎旗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是阿巴嘎旗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變化
起伏的市場環境和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全旗各族幹部群衆在旗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握機遇,剋服睏難,開拓創新,加快發展,全旗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産業結構日趨合理,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穩步提高,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目標,跟上了全盟快速發展的步伐,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産業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五年來,全旗國民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總量翻番、效益提高、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旗地區生産總值完成83934萬元,較上年增長31.9%,增速排在全盟第三位,在2003年的基礎上實現了兩年翻一番的目標,是2000年的2.5倍,超出“十五”計劃目標61.8%,年均增長20.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5742 萬元,較上年增長7.4%;第二産業增加值33650萬元,較上年增長72.1%;第三産業增加值24542萬元,較上年增長29.6%,分別是2000年的1.3倍、9.4倍和2.7 倍。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由期初的61.6:10.8:27.6調整到30.7:40.1:29.2,第二産業比重首次超過一産,成為全旗經濟的主導力量。
——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工業經濟總量顯著提升。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啓動建設了德力格爾重化工基地、查幹淖爾煤電化工業園區和輝騰梁風電場。電石、煤電、風電等一批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工業大項目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落戶阿旗。現有中小工業企業也呈現出生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經濟效益逐步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2005年,全旗工業增加值達到了15651萬元,較上年增長53.9 %,是2000年的6.2倍,超出“十五”計劃目標129.8%,年均增長43.8%。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期初的18.8%提高到28.5%,提高了9.7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由期初的7.6%提高到18.6%,提高了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期初的5戶增加到了9戶。
——生態環境逐步好轉,畜牧業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成效顯著,總體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
製。“十五”期間纍计完成生態建設投資11326萬元,是“九五”時期的18.9倍。“三區三帶一個基點”以及生態較為脆弱的中北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兩項基本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草原“三牧”覆蓋面和草畜平衡責任書入戶簽訂率連年達到100%。草牧場流轉行為進一步規範,草原鼠蟲害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防治。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工程,自2002年以來,纍计轉移牧區人口556戶2780人。牲畜結構調整取得實效。“十五”期間,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由期初的243.6萬頭衹調整到期末的186.4萬頭衹,總數減少57.2萬頭衹,年均遞減5.2%;通過采取黃牛冷配、良種畜引進和地方良種提純復壯等措施,牲畜良改比重由期初的44%提高到82.2%,提高了38.2個百分點。重點加強了W病、布病、禽流感等重大牲畜疫病的防治工作,年免疫密度均達到100%。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明顯轉變。肉、乳、草三大産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産業化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薩如拉牛業公司西門塔爾優質肉牛養殖規模達到200頭,阿盛公司日處理鮮奶10噸的乳製品生産綫建成投産。牧區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篷勃發展,到目前已培育和發展各類合作經濟組織29個,有效促進了牧民與企業和市場的對接。通過結構調整和轉變生産經營方式,畜牧業綜合效益有了進一步提高。
——固定資産投資大幅增加,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纍计完成145495萬元,是“九五”時期的13.4倍,年均增長89%。其中,2005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76282萬元,較上年增長81.6%。城鎮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十五”期間纍计投入城鎮建設資金14500萬元,完成舊城區改造3.6萬平方米,房地産開發4.3萬平方米;拓寬鎮區道路10.7萬平方米,油路罩面7.5萬平方米;新增水源井4眼,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800立方米,延伸供水管網15公裏,自來水供水率提高到了85%;啓動了排污工程和集中供熱工程,建設排污管網3745延長米,集中供熱面積達14.3萬平方米;城區緑化30萬平方米,新建了別力古臺生態公園和兩處休閑廣場。進一
步改造升級了城鎮供電網絡。牧區交通、電網、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五年來,纍计修建鄉村公路175.2公裏, 打通不通公路嘎查57個。101省道阿旗段全綫竣工通車,省道101綫至寶格都烏拉小油路開工建設。農網改造順利完成。錫市至德力格爾重化工基地110千伏和別力古臺鎮至查幹淖爾煤電化工業園區35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實施了牧區人畜飲水解睏和牧區安全飲水等一係列水利工程,五年間共打水源井581眼,在4個蘇木所在地建設了自來水工程,解决了8857人、38.6萬頭衹牲畜的飲水問題。“十五”期間,全旗所有蘇木鎮開通了程控電話和數字傳輸業務,基本開通了移動通訊業務。通過ETS固定電話解决了1700餘戶邊遠偏僻地區牧民通訊難的問題。
——第三産業發展步伐加快,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旅遊和交通運輸等三産重點行業取得實質性進展。洪格爾草原旅遊區初具規模,被列入全盟重點旅遊項目區;愛德基金會援助成吉思寶格都山旅遊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十五”期間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1924萬元;引進了幾傢物流企業,帶動了全旗運輸業總量和規模迅速提升。同時,郵電通訊、商貿餐飲、金融保險、房地産開發等傳統服務業進一步發展,第三産業總量不斷擴大。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為我旗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註入了活力。“十五”期間纍计實施項目156個,引進盟外資金82195萬元,是“九五”期間的8倍多。其中,2005年引進國內(盟外)到位資金48286萬元,較上年增長231.2%。
——財政收入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改善。2005年,財政總收入達到5071萬元,較上年增長116.5%,總量和增速均創歷史新高,是2000年的2.3倍,比“十五”計劃目標超額完成1731萬元,年均增長18.5%。從2002年開始減免了牧業稅,牧民人均純收入由災後2001年的2409元恢復性增長到3638元,年均增長1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702元提高到6043元,年均增長10.3%。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18平方米和15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和17平方米,儲蓄存款由15199萬元增加到26719萬元。
——社會事業全面推進,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展。始終把推廣牧業生産適用技術和提高牧民職業技能作為科技工作的重點,積極組織開展“1315工程”、“陽光工程”等各類科技普及和培訓活動;在4個蘇木開通了科技信息網站,進一步拓寬了廣大牧民獲取科技知識的渠道。“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96.8%,青壯年非文盲率99.3%;對全旗學校佈局進行了調整,牧區中小學全部撤並到旗所在地;“危改”工程順利實施,一批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兩免一補”和牧區戶籍高中生補貼政策全面落實。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順利推進,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和89%。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不斷加強對重大疫病的防治,開展了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嚴格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製,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4.21‰以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覆蓋人數由3200人增加到4400人;低保覆蓋人數由179人增加到799人。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7%以內。“千村扶貧工程”和區直單位幫扶工作通過驗收,穩定脫貧牧民達2035人。深入開展“平安阿巴嘎”創建活動,建立了三綫兩區治安防範體係,社會治安秩序不斷改善。“四五”普法工作順利通過驗收。進一步完善了信訪工作。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實,民族團结、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阿巴嘎旗交通綫路
建旗50多年以來,阿巴嘎旗交通事業蓬勃發展,路網等級不斷提高,路網密度持續加大,多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
步。“十五”期間,新改建蘇木鄉公路239.6公裏,建設完成首條黑色蘇木鄉公路;打通不通公路嘎查50個,公路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截止目前,阿旗公路路網總里程達1058公裏,207國道和101省道貫穿境內,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全旗6個蘇木鎮全部通了公路,通公路行政嘎查達54個,占全旗行政嘎查總數的76%,初步形成了以省道101為主動脈,以9條鄉間公路和邊防公路為支綫,輻射全旗各蘇木鎮、各嘎查的路網格局。 |
|
- n.: Abaga Qi
|
|
|
|
阿巴嘎旗醫院 | 阿巴嘎旗蒙醫院 | 枋山鄉阿巴嘎旗 | 阿巴嘎旗????務管理局 |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 阿巴嘎旗衛生防疫站 | 內蒙古阿巴嘎旗衛生防疫站 | |
|
|
洪格爾高勒蘇木 | 洪格爾高勒鎮 | 巴彥查幹鎮 | 那仁寶拉格蘇木 | 青格勒寶拉格蘇木 | 巴彥圖嘎蘇木 | 伊和高勒蘇木 | 額爾敦高畢蘇木 | 寶格達烏拉蘇木 | 查幹淖爾蘇木 | 巴彥德勒格爾蘇木 | 查幹淖爾鎮 | 吉爾嘎郎圖蘇木 | 別力古臺鎮 | 德勒格爾蘇木 | 德力格爾蘇木 | 瑪尼圖煤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