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人物 : 戰國 : 三國 : 地理學教育 : 中國 >河南 >周口 > 陽城
顯示地圖
目錄
《陽城 Sun City》
詩人: 徐鈞 Xu Jun

  裂麻已沮延齡相,抗疏能全陸贄生。
  為國重輕關一語,誰雲七載噤無聲。
春秋時楚國貴族的封邑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hu aristocratic feudalism,
  春秋 時 楚國 貴族的封邑。《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註:“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隱 《無題》詩:“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 陽城 十萬傢。”
古城樓名 Old Town House name
  古城樓名。《文選·左思<蜀都賦>》:“結 陽城 之延閣,飛觀榭乎雲中。” 劉逵 註:“ 陽城 , 蜀 門名也。”
山名 Yamana
  山名。《左傳·昭公四年》:“四嶽、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楊伯峻 註:“古 陽城 在今 河南 登封縣 東南,俗名曰 城山嶺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府·登封縣》。
No. 5
  陽城投訴電話周口旅遊投訴電話:0394-82214118273901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陽城四面環水,萬畝城湖煙波浩淼。在城東北一裏處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土丘,上面亭欄溢彩,古柏蒼翠。這裏就是太昊伏羲氏始畫八卦的地方,故名畫卦臺,亦稱八封壇。淮陽古稱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畫卦臺則是“伏羲於蔡水得白龜八卦之壇”。臺高米,臺基大約10畝,環臺皆水,惟西南邊有一條小道可行人。臺上廟宇建於何時已失考,經過歷史風雨的剝蝕,如今,作為古陳州七臺八景之一的畫卦臺上的廟宇已不存在,衹有那棵傳為伏羲栽的八卦柏依然挺立如故,伏羲封其為八卦柏。畫卦臺所以有名,是因為伏羲用一條長橫綫代表“陽”,兩條短綫代表“陰”,進而組合圖畫出的乾、坤、兌、巽、震、坎、離八卦圖,一轉一動,陰陽消長,變化無窮。八卦之外又可組成六十四卦,再加上六爻的變化,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變化規律即可推測出來。
No. 6
  關鍵詞:
  中部地區百強縣
  山西省經濟十強縣
  山西省十佳旅遊縣城
  行政區劃
  陽城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與澤州縣相連,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為鄰,西與垣麯、沁水縣接壤,北與沁水縣搭界。總面積1968平方公裏。轄10鎮,7鄉,1個辦事處,473個行政村和2689個自然村。總人口41萬人。
  陽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西漢置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稱獲澤。有鳳凰城之美譽。這裏有名揚華夏的燦爛文化。南宋的蕭照,是與李唐齊名的大畫傢。清代的張敦仁,是著名的數學家、漢學家。自隋朝科舉以來,先後出過120餘名進士,出過王國光、張慎言等4位尚書和田從典、陳廷敬兩位宰相。鑄就了“康雍盛時,名列三城”、“嘉道之際,風高五屬”的歷史輝煌。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在此留下了戰鬥的足跡。
  陽城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地下擁有礦産資源20多種,尤以煤炭和鋁釩土、陶瓷粘土儲量豐富,是國傢優質化工原料無煙煤生産基地。地上共有動植物1100多種,其中列為國傢一、二級重點保護的動物30餘種、植物3種,有300餘種野生中藥材,紅豆衫北方罕見,山茱萸全國最佳。這裏壑秀嵐美、文化積澱厚重。雲蒙、析城雄奇俊秀,沁河、蘆葦河玉帶縈繞,九女仙臺碧波蕩漾,蟒河山水如入畫屏,更有國傢4A級景區皇城相府聲名遠播。
  陽城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越。晉陽、晉侯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候月鐵路、陽濟公路縱貫南北,形成了輻射華北、中原、西北的獨特區位優勢。國傢西氣東輸跨境而過。縣委、縣政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製定了一係列發展縣域經濟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力提供優質高效的配套服務,加之市場興盛,通訊便捷,電力充裕,交通發達,環境優美,吸引了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和國內溫州、佛山等地的客商前來投資辦廠。中美合資亞洲第一大坑口火力發電廠等一批合資企業異軍突起。2009年09月28日,投資2.5億元的綜合性高檔商務酒店亮相縣城,鑲嵌在279畝的森林公園之中。不僅成為省內縣級城市第一個五星級酒店,也是全省惟一的一傢生態園林式五星級大酒店。
  陽城經濟發達,綜合實力雄厚。改革開放以來,陽城已形成了以煤炭、鑄造、化工、建材、桑麻、旅遊為主的産業群體。蠶桑聞名遐邇,是華北第一縣。涌現出離心鑄管、優質無煙煤、琉璃陶瓷、梅花絲等名優産品。1997年建成全省首批小康縣。 2008年,財政收入達到20.199億元,位居全省前列,呈現出生機蓬勃,蒸蒸日上的發展之勢。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沐浴着新世紀的曙光,陽城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正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秀美的旅遊風光,優惠的投資政策,寬鬆的社會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優質的對外服務,讓利天下商,誠招八方客。淳樸善良的41萬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前來投資興業,旅遊觀光,共同建設富裕、文明、繁榮的新陽城
  歷史沿革
  陽城古稱濩澤,為堯舜夏冀州之域,商為畿內地。戰國時迭屬韓、魏。漢置縣,治所在今縣城西15公裏的澤城村,屬河東郡。東漢建武元年(25),封鄧鯉於澤,為侯國。三國魏黃初之年(220)廢侯國復縣。北興安二年(453),縣治由澤城遷往今縣城。孝昌元年(525),分濩澤為濩澤和西濩澤。唐武德元年(618)濩澤為澤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寶元年(742),改濩澤為陽城縣。天祐二年(905),復稱濩澤。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復易名陽城。金升陽城為 州,元中統元年(1260), 州復為陽城縣。明、清時屬澤州和澤州府。民國3年(1914),屬冀寧道。民國13年,直屬山西省。民國32年7月,分為陽南,陽北兩縣;民國34年4月,合為陽城縣。1958年10月,曾合沁水縣為陽城縣,1959年10月兩縣分置。
  自然資源
  陽城年平均氣溫11.7℃,7月份平均24.6℃,1月份平均-3℃,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無霜期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時。耕地55.82萬畝。天然水資源總量4.67億立方米。主要礦産有煤、硫鐵、鐵、鋁土、石英石、石灰岩、白雲岩、鉛、鋅、銅、重晶石、水晶石等。其中,煤炭地質總儲量59.22億噸,硫鐵礦7431.1萬噸,鐵礦995.9萬噸。境內有歷雲、蟒河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傢保護的稀有植物9種和珍貴動物16種。其中,紅豆杉、領春木、山白樹、牛鼻酸、青檀等起源很早,為中國特有的樹種,有中草藥300多種。
  旅遊資源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延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群。“緑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央視大型歷史連續劇《康熙王朝》、《契丹英後》重要外景地。
  距陽城縣東北約20公裏處,有一處北枕樊山,西臨樊溪,依山而築的城堡式村落,這就是享譽三晉大地的歷史文化名村-皇城。皇城毗鄰亞洲第一大坑口火力發電廠陽城電廠,是清康熙朝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的故裏,為國傢AAAA級景區。
  "緑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舊院古宅,錯落典雅。綺麗的自然風光同返樸的人文景緻交相輝映,構成了皇城獨具魅力的風采。
  陳廷敬"(1638-1712年)。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中進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進起居註官、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淵閣大學士。為《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的總閱官。康熙皇帝對他極為器重,曾多次賜詩、賜聯、題字。致仕時,康熙帝在花甲之年,為他禦?quot;午亭山村"匾額和"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的匾聯,以示為其功德的褒奬。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陳廷敬病逝,享年74歲,康熙特命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率滿漢文武大臣前往祭奠,為御賜輓詩,其中有"世傳詩賦重,國典玉衡平"之句。以示辭別。然後遣官護喪歸葬故裏。
  文化巨族:陳氏傢族在明清兩代,科甲鼎盛,人才輩出。從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quot;之美譽。在此期間,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個中國為官,並且多人政績顯赫,百姓稱頌,致仕去官時民為立祠。在康熙年間,居官者多達16人,出現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況,堪稱為北方的文化巨族。
  內城"鬥築居":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依山就勢,東高西低,巍峨壯觀。東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設五門,墻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並在東北、東南角到高點建春秋閣和文昌閣,維神是藉。
  城墻內四周設藏兵洞,計五層125間,為戰時傢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內城北部建一高堡樓,名曰河山樓,長三丈四尺,寬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樓分七層,層間有墻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層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並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戰亂時族人避敵藏身之處。
  內城建築分祠廟、民在和官宦邸三類,風格迥異。祠廟建築有陳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樹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外城"中道莊":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緊依內城西墻而築,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東城內主要建築為陳廷敬府第-塚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傢院。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面三刀座功德牌樓,城墻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止園書堂,為三進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為舊時陳氏傢族子弟讀書的地方。
  樹德院:位居內城之東北角,建於明嘉靖年間。該院為東西嚮的兩個並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廂房和倒座圍合而成,正房為三層樓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廂房和倒座均為二層樓,院落四角為封閉或開敞的天井。這種建築形製極其獨特,與雲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類似之處。院內地面以素磚枵條石鋪築,主院西北天井闢門與偏院相通,門不設影壁。偏院佈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世德院:該院為陳廷敬出生地。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11月27日。陳廷敬出生於該院西房。院落大體形製均與樹德院類同。統觀其整個明代建築,簡潔、古樸、典雅。除祠堂外一概不用鬥棋,柱間枋木組合主要為:平板枋、大額枋和雀替,柱礎、門枕石、影壁均為素面,門窗一般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欞窗和支摘窗為主,木欄板,梁架結構極少裝飾,室內次間多設落地罩,紋飾一般為幾何圖形。
  河山樓:位於內城北部。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當時正值明末戰亂風起雲涌之時。樓平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高23米,共七層(含地下一層)。樓外墻整齊劃一內部則逐層遞減。整個河山樓衹在南嚮闢一拱門,門設兩道,為防火計,外門為石門,門後施以杠栓。樓層間構築棚板屯貯人員物質。暗層內有井、有碾、有磨。樓頂設垛口和堞樓便於了望敵情,拋擲矢口。
  作為一個防禦性的堡壘,河山樓之設計是非常科學又考慮周全的,而它所實際産生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的。據《河山樓記》載:"……崇禎五年……七月……賊近……備矢石、糧米、煤炭少許……於是晚閉門以守。樓中所闢大小男婦,約有八百餘人?quot;"十月內賊連犯四次……數次所全活者啻萬計。"河山樓雖因闢戰亂而興建,但其在和平時期,卻仍可作觀賞攬勝之用,幫而又名"風月樓"。登樓四望,遠近風情盡收眼底。
  塚宰第:建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門開於正南,入大門迎影壁東折為一狹兒庭院,東側建如意門通東書院,南面為一倒座,北為二門,門兩面三刀側施八字影壁,明間內柱間設木質屏風,此為主人及貴或有重大事件裏的通道,平時封閉。入二門為一寬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廳堂懸有康熙御筆牌匾"點翰堂"。正廳往北本為內宅,入大門西折往北沿狹長通道可通花園、假山、魚池等地。花園往北就是專為傢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後均闢門以通花園,並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樓。
  石牌樓:建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樓四柱三樓式。樓柱兩側置夾桿石,下枋上雕二竜戲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飾吉祥圖案,高浮雕。各枋間施牌匾和字牌。正樓主牌"塚宰總憲",邊樓分刻"一門衍澤"、"五世承恩"。安牌上刻陳氏一門的官職及功名。定枋上施仿木構鬥棋屋檐,正脊兩端設吻獸,脊剎飾麒麟。整座牌樓雄偉莊重,製作精美。建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兩柱一樓式小牌樓,規模和裝飾雖較遜色,但在大牌樓建成之前,仍不失為陳氏傢族敬宗耀族、傳世顯榮的一個主要標志。
  御書樓:"中道莊"西門外有御書樓一座,是陳廷敬三子陳壯履為炫耀其陳傢皇恩浩蕩而特建。據新編《晉城金石志》載,該樓建成時,上有康熙帝御筆親書賜陳廷敬及陳壯履詩近二十首、楹聯四副和其它題記等,瀟灑飛逸蔚為壯觀。現樓內僅存康熙禦匾"午亭山村"及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匾、聯均為原來之實物。
  龜城:縱觀皇城相府(午亭山村),總面積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座,房屋880餘間,設9道城門,四通八達,有關卡可守,形成了外城抱內城,內外連環套,穩固保安全的堅固堡壘,城墻總長170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寬2.5-3米不等,城樓、堞樓、角樓相互關照,垛口星羅棋布,組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禦綫。
  整個皇城,包括內城"鬥築居"和外城"中道莊"從整體平面來看,似一頭北尾南的神龜,雖不能說惟妙惟肖,卻也輪廓鮮明,因而又有"龜城"之說,寓千管水固之意……
  紫雲阡:陳廷敬墓地名曰"紫雲阡",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石牌坊、御書輓詩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後山靜坪紅葉如畫,是舊時皇城八景之一環境幽雅,肅穆壯觀。
  皇城古八景:石壁飛魚、南宅觀書、樊溪春曉、靜坪紅葉、土垸流泉、黃閣青山、梅莊杏花、午亭山莊。
  蟒河風景區
  蟒河旅遊風景區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城南33公裏的桑林鄉與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面積58平方公裏,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區有“秀、險、幽、奇”四大特點,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譽。這裏一年四季均有迷人勝景,尤以秋天看層林盡染最為賞心悅目。蟒河水從蟒河村東流過,水清如碧玉,奔流似巨蟒;莽山又在蟒河村東流過, 水清峰錯列,鬼斧神工,妙境天成,有千峰擁黛,萬壑雲飄之象。景區內懸崖飛瀑直瀉,深𠔌流水淙淙,百鳥啼鳴林間,野花競相開放。起源古老的珍奇植物青檀、蘭草、山萸樹、領春木、牛鼻酸、紅豆杉星散其間,獼猴、大鯢、麝、金貓、金雕、金錢豹等或嬉驃林莽,或翺翔藍天。望莽孤峰拔地而起,狀如巨塔,水簾洞飛珠成簾、集水萬狀;試劍峰如幹將出鞘,鋒芒逼天,蟒湖上碧波漣漪、白帆點點;鍘刀縫好像天斧劈開,石人峰酷似雲遊行僧;窟窿山中通一孔令人稱奇。山色之優美,古跡之奇異,令人耳目一新。
  景區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素有“黃土高原小桂林”之雅稱。蟒河的水清澈見底,終年不斷,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竜戲珠、水簾洞、飲馬泉、小黃果樹瀑布、流銀瀑布、黃竜瀑布、黑竜瀑布、天竜瀑布、蟒湖等;蟒河的山層巒疊嶂,奇峰突兀,主要山景有:蓮花峰、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窟窿山、三盤山等;數百萬年形成的地表鈣化景觀,據專傢評價可申報世界自然遺産。
  蟒河景區共有動物285種,種子植物882種。被列為國傢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黑鸛、金雕、金錢豹,國傢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為我國地理分佈的最北限;被列為國傢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無喙蘭,二級保護植物有山白樹、連香樹,其中紅豆杉屬北方極少見的亞熱帶樹種。藥用價值極高的山茱萸在蟒河分佈最廣,歷史悠久,因此蟒河又稱“山萸之鄉”。
  蟒河景區地處太行、王屋、中條三山交匯處,地理條件優越,鐵路、省際公路、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陽城縣至蟒河景區旅遊專綫十分便捷,公路直達景區,蟒河景區是陽城繼皇城相府之後的又一條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精品旅遊綫路
  蟒河景區由於多種原因,多年未開發,現經陽城竹林山煤業有限公司投巨資進行開發,可以說是陽城縣最有前途,最值得旅遊的景點。
  蟒河大事記
  湯二十四年(約前1700年): 湯帝禱雨桑林,陽城縣志有明確的記載,府底大廟石柱上刻着“獲澤久旱三災奪走糧財命,桑林禱雨六事輓回地天心”。禱雨的確切地點就在桑林鄉蟒河境內,現祈雨臺景觀憂在。
  西周、穆王四日休於獲澤,甲寅天子作居範宮,以觀桑者乃飲於桑林。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採藥於蟒河境內,曾有群猴救藥王的傳說。
  公元469年:北魏河間王元琛看到蟒河風景宜人,就在此建造兩座寺廟,一座叫佛爺龕,一座叫佛爺坪。
  西漢末年:王莽趕劉秀曾追殺至蟒河境內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私訪河南,曾路過蟒河境內,花園坪曾竪有一筒石碑,記載着皇帝的奇聞軼事,清朝末年毀於兵亂。
  清代:重修蟒河黃竜廟有三次記載,一是嘉慶二十二年;二是同治四年十月;三是鹹豐五年四月。
  公元1811年:蟒河村民竪起了一塊“絶蘭碑”,記載着秦維俊知縣冒死上奏皇帝,為蟒河老百姓免除了長期進貢蘭草的苦難差役。
  1941年5月:以“工合”晉東南事務所工作人員工為主體,又收編一部分中條山戰役潰退下來的國民革命軍散兵共50多人在今桑林鄉樹皮溝組成了工合 遊擊隊。
  1942年(民國31年)1月30日:在桑林宮底院成立陽城縣抗日政府。
  1943年農歷9月:日偽軍500餘人,將蟒河的十多個自然村全部掃蕩,十月初一在緑化頂殘酷殺害群衆,衹此一次蟒河村50餘名群衆遇難。
  1945年4月12日:中共晉豫區黨委鄧小平同志,親自赴蟒河附近的槍桿村召開會議,研究晉豫區的抗日鬥爭。
  蟒河村,1953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轉入高級社,1958年為蟒河管理區,1961年為蟒河大隊,1984年改為蟒河村民委員會。
  1956年,河南濟源政府投資建起蟒湖大壩,75年又重新加固,同年5月架起了黃竜廟至南辿的吊橋,命名為友誼橋。
  1983年12月23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37號文批準,建立以保護獼猴和森林生態係統為主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1987年:設立獼猴野外訓養場,供遊人觀賞。
  1990年:由縣鄉兩級投資48萬元,在蟒河村建起旅遊賓館一處,1993年正式營業。
  1993年:林業部批字(1993)166號,《關於建立中條山等8處國傢森林公園的批復》,其中蟒河被列入國傢森林公園。
  1994年4月,由山西省林業廳勘測設計院組織有關專傢,完成了《山西省中條山國傢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其中蟒河被規劃為第一公園。
  1994年10月:省委書記鬍富國親臨蟒河考察,並題詞“蟒河勝境”。
  1998年8月18日:經國務院68號文批準蟒河升格為山西省陽城蟒河獼猴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西蟒旅遊專綫公路開工建設,總計投資7000餘萬元,98年10月,沙礫路面正式通車。
  1998年6月下旬:山西省政府2000——2010年旅遊規劃專傢組對蟒河進行考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盧雲亭首先發現了蟒河近20華裏長的地面鈣化型景觀。
  2005年9月9日正式通過專傢評審,跨入“4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千佛壁
  望莽孤峰
  石人山
  蓮花峰
  砥柱山
  窟窿山
  孔雀峰
  天竜瀑布
  水簾洞
  蟒湖
  小黃果樹瀑布
  出水洞
  二竜戲珠
近義詞
陽城
陽城社區
陽城
陽城
陽城
相關詞
皇城蟒河旅遊晉城皇城相府陽城電廠人物特産
地方名吃地理地名鳳城行政村山西英國抗日戰爭
更多結果...
包含詞
陽城縣陽城鎮陽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