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防災科技學院投訴電話 廊坊市旅遊投訴電話:0316-2190161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防災科技學院,始建於1975年,其前身是國傢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1985年升格更名為“地震技術專科學校”,1992年由原國傢教委規範確定為現校名,是中國地震局直屬的部委院校,也是全國唯一一所防震減災類高等院校。學校坐落在北京東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首都天安門東30公裏的潮白河畔,高速公路直通北京。學校占地600餘畝,校捨建築面積14餘萬平方米,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學校現有全日製在校生5000多人。
學校在“崇德博智、扶危定傾”校訓激勵下,艱苦奮鬥、嚴謹治校,在三十年的辦學實踐中與時俱進、穩步發展。學校現設 有9個教學係部,有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城市救援决策技術、工程地震與工程勘察、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通信技術、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等二十三個招生專業方向,涵蓋了工學、理學、經濟、管理和文學等五大學科門類。學校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專業、企業資源計劃管理專業已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傢級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專業,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專業還被評為國傢級精品建設專業;有多門課程被評定為省部級精品課程。
學校一貫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學識淵博、育人有方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00餘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106名。專任教師中有110人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長期聘有外籍教師。
學校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先進、齊全,設備總值已達3690餘萬元。現有的4個現代化語音室,19個多媒體教室,可容納學生3000餘人。建有信息化程度較高的校園網,現代管理技術手段在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現代化圖書館擁有藏書53.7萬册,引進“書生之傢”“時代聖典”數字圖書館、“萬方數據”電子期刊、cnki等多種電子資源數據庫,並建有電子閱覽室,為莘莘學子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優良的學習條件。設有語音調頻臺1個,英語調頻廣播覆蓋全校。先進的非編係統和課件採集係統,為課件開發奠定了基礎。我校各學科相繼建立功能完善、能滿足各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的各類專業實驗室實習基地60餘個,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學校堅持嚮科研要質量,以科研求發展,近幾年學校先後承擔了各級科研教研課題200餘項,其中十多項國傢級、省部級教育科研課題。獲得國傢級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奬多項,有多篇論文被“三大索引”收錄。教科研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促進了教學改革,創造了教育的高質量。國內外公開發行出版的《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在地震係統和相關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刊文章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並榮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期刊優秀奬。
近年來,學校積極走校所共建的道路,與中國地震局京區研究所對口共建,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培養防災減災類專業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藉助全局雄厚的教育教學資源,強大的科研實力、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以及信息化程度高等優勢條件,將教學、科研與防災減災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和辦學層次。
作為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培訓基地,我校承擔着國傢十五重點項目的國傢地震緊急救援訓練任務和數字地震觀測網絡項目任務的培訓工作。依托中國地震局和北京的科技、教育優勢聘請中科院院士和邀請國內外專傢到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同時我校加強了與國外教育機構的合作,多次到歐洲、美國、新加坡等國傢進行教育考察,並與加拿大有關教育機構、新加坡民防學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
本着“立足行業,面嚮社會,為防震減災事業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方針我校已為國傢培養了萬餘名畢業生,其中數千人活躍在防震減災工作第一綫,為我國防災減災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迎着新世紀的曙光,面對新形勢的挑戰,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將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積極改善辦學條件,適當擴大辦學規模;穩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辦學結構,以嶄新的姿態、高昂的激情,嚮着更好、更高、更強的目標奮進! |
|
防災科技學院隸屬於中國地震局,是全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高等教育為主,理、工、經、管、文等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學院始建於1975年,其前身是國傢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1985年升格更名為“地震技術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為“防災科技學院”。學院坐落在北京東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600餘畝,建築面積15餘萬平方米。面嚮全國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生6000餘防災科技學院校徽人。 學院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先進、齊全。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已達4200萬元。現有7個現代化語音室、54個多媒體教室、70餘個功能完善的專業實驗室實習基地、信息化程度較高的校園網、新建的標準化體育場、擁有藏書70餘萬册和7種電子資源數據庫的現代化圖書館、英語調頻廣播覆蓋全院的語音調頻臺和先進的非編係統和課件採集係統。
學院現設有10個教學係部、18個本科專業和20多個專科專業。已經形成由地學類、土木工程類、電子儀器和信息類、經濟和管理類、人文社科類專業教學科研平臺搭建的學科專業基本格局。其中地球物理學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數字地震信號處理課程為省級精品建設課程。學院五個專業捆綁形成、體現學院特色的防震減災專業群被河北省教育廳批準為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項目。學院學生在“2008全國高教社杯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河北賽區一等奬。在第二十五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中,學院5名學生獲奬,其中一等奬1名、二等奬1名、三等奬3名。
學院堅持嚮科研要質量,以科研求發展。近幾年先後承擔了各級科研教研課題200餘項。國內外公開發行出版的《防災科技學院學報》在地震係統和相關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刊文章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並榮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期刊優秀奬。
近年來,學院與中國地震局京區研究所對口共建,實現資源共享。作為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培訓基地,學院承擔着國傢十五重點項目的國傢地震緊急救援訓練任務和數字地震觀測網絡項目任務的培訓工作。常年聘請兩院院士和邀請國內外專傢到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
三十多年來,學院為地震係統和社會培養畢業生2萬多名。學院培養的防災類畢業生中許多人已經成為技術骨幹、地震臺臺長、地震監測預報方面的專傢和廳局級領導幹部;多人獲得各級科學技術進步奬及全國和省級勞動模範稱號。學院因此被譽為“地震係統的黃埔軍校”。
今後,學院將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強化防災減災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不斷朝着我國防災減災事業的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中心、文化輻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標邁進。
學院辦學理念:特色立校,質量強校,和諧興校。
辦學思路: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質量,突出特色。
校訓:崇德博智,扶危定傾。 |
|
北京防災科技學院 | 防災科技學院防災工程係 | 防災科技學院心宣社 | 北京防災科技學院心宣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