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詩人: 劉昚虛 Liu Shenxu
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嚮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On a road outreaching the white clouds,
By a spring outrunning the bluest river,
Petals come drifting on the wind
And the brook is sweet with them all the way.
My quiet gate is a mountain-trail,
And the willow-trees about my cottage
Sift on my sleeve, through the shadowy noon,
Distillations of the sun. 詩人: 杜甫 Du Fu 三月雪連夜,未應傷物華。衹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 詩人: 張說 Zhang Shui 婚禮知無賀,承傢嘆有輝。親迎驥子躍,吉兆鳳雛飛。 溫席開華扇,梁門換褧衣。遙思桃李日,應賦采蘋歸。 詩人: 楊師道 Yang Shidao 漢傢伊洛九重城,禦路浮橋萬裏平。桂戶雕梁連綺翼, 虹梁綉柱映丹楹。朝光欲動千門曙,麗日初照百花明。 燕趙蛾眉舊傾國,楚宮腰細本傳名。二月桑津期結伴, 三春淇水逐關情。蘭叢有意飛雙蝶,柳葉無趣隱啼鶯。 扇裏細妝將夜並,風前獨舞共花榮。兩鬟百萬誰論價, 一笑千金判是輕。不為披圖來侍寢,非因主第奉身迎。 羊車詎畏青門閉,兔月今宵照後庭。 請鑒賞: 名稱: 闕題
作者: 劉眘虛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 唐詩
欄目關鍵詞: 唐詩三百首
類別: 五言律詩
體裁: 詩
年代: 唐 內容介紹
原文
闕題
劉眘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嚮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這首詩原來應是有個題目的,後來不知怎樣失落了。唐殷璠《河嶽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後人衹好給它安上“闕題 ”二字。
這首詩句句寫景,畫意詩情,佳句盈篇,可推為劉眘虛的代表作。詩描寫深山中一座別墅及其幽美環境。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雲盡”,是說通嚮別墅的路是從白雲盡處開始的,可見這裏地勢相當高峻。這樣開頭,便已藏過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許多拖沓。同時,它暗示詩人已是走在通嚮別墅的路上,離別墅並不太遠了。
“春與青溪長”,伴隨山路有一道麯折的溪水,其時正當春暖花開,山路悠長,溪水也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同其悠長。為什麽春色也會“悠長”呢?因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無盡春色源源而來。青溪行不盡,春色也就看不盡,似乎春色也是悠長的了。
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二句,要特別註意“至”字和“隨”字。它們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遊一片繁花似錦的神情。此時,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發出香氣。芬芳的落花隨着流水遠遠而來,又隨着流水遠遠而去,詩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適,絲毫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情調。他沿着青溪遠遠地走了一段路,還是不時地看到落花飄灑在青溪中,於是不期而然地感覺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總括上面四句:開頭是用粗略的筆墨寫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仿佛是把鏡頭裏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我們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觀賞,別墅終於出現在眼前。擡頭一看,“閑門嚮山路”。這裏是沒有多少人來打擾的,所以門也成了“閑門”。主人分明愛好觀山,所以門又嚮山路而設。
進門一看,院子裏種了許多柳樹,長條飄拂,主人的讀書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來這位主人是在山中專心緻志研究學問的。
寫到這裏,詩人從登山到進門的一路經歷,都麯麯折折地描述下來了。但他不過把幾件景物攝進鏡頭,並沒有敘述經過,僅僅給你以幾種不同的變化着的形象。
結末兩句,詩人仍然衹就別墅的光景來描寫。“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這裏的“每”作“雖然”講。因為山深林密,所以雖然在白天裏,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環境的安謐,氣候的舒適,真是專志讀書的最好地方了。詩到這裏,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餘地,更增加了詩的韻味。
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動、神態、感情、心理活動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給讀者帶來了直覺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這首詩餘韻縈繞,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