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中文名:長鱗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longesquamatum schneid.
國內分佈:産四川西部。生於海拔2 300--3 350米的冷杉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海拔:2300-335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鑒)[ill.handb.laubh. 2: 483. 1909]
中國植物志:57(2):079
亞組中文名:麻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 maculifer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緑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緑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緑罐木或小喬木,高1--6米:樹皮灰緑色;小枝粗壯,幼枝多少有芽鱗宿存,密被銹黃色頂端有分枝的長毛。鼕芽卵狀橢圓形,長2.5釐米。葉革質,長圓狀倒披針形至狹倒卵形,長5.5--15.5釐米,寬2—4.5釐米,先端急尖,基部窄圓形至淺心形,邊緣微反捲,上面暗緑色,除中脈外無毛,下面淡黃緑色,稍粗糙,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隆起,側脈11—14對; 葉柄長1--2釐米,被毛同幼枝。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6—12朵;總軸長3—6毫米,密被銹黃色絨毛;花梗長1—3.5釐米,被毛同幼枝;花萼大,杯狀,長8—13毫米,裂片5,長圓形,不等長,長6—12毫米,外面具絨毛及腺體,邊緣具有柄腺體;花冠寬鐘形,長4釐米,直徑4.6釐米,紅色, 內面基部有血紅色斑塊及白色微柔毛,裂片5,闊卵形至圓形,長1.3釐米,寬2—2.2釐米,頂端有微缺刻;雄蕊10,不等長, 長2—2.5釐米,花絲中部以下密被白色微柔毛,花藥橢圓形,黃色,長約2.8毫米;子房卵圓形,6室,長4—5毫米,密被有柄腺體,花柱白色,長2.8釐米, 中部以下具有柄腺體,柱頭小,黃緑色, 頭狀。蒴果圓柱形, 長2釐米,直徑6毫米,微彎麯,有腺體殘跡。 花期6月,果期9月。
産地分佈:
産四川西部。生於海拔2 300--3 350米的冷杉林中。模式標本采白四川康定。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生於海拔2700-3200米的冷杉林下、山頂灌叢中或岩石上。
繁殖培育:
用播種繁殖。
景觀用途:
長鱗杜鵑花紅色,花藥黃色,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以植於庭園中的針葉林下及花壇中,尤宜植於池旁或溪邊,在盛花季節,可觀賞到美妙的水光花色。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longesquamatum schneid,ill.handb.laubh.2:483.1909;rehd.et wild.in sargent,pl.wils. 1:529. 1913;tagg in stevenson,spec.rhodod.147. 1930;fang in contr. biol. lab. sci.soc. china bot.ser. 12:30. 1939;中國高等植物圖鑒3:86, 圖4126. 1974;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 gard.edinb.36:118. 1978;chamb.in not. bot.gard. edinb. 39:268. 1982;中國四川杜鵑花86—87.1986.——r.bretii hemsl.et wils,in kew bull.misc.inform.1910. 106. 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