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學名: 長腳秧雞
中文目名: 鶴形目
中文科名: 秧雞科
中文屬名: 長腳秧雞屬
同物異名: rallus crex linnaeus, 1758
拉丁文目名: gruiformes
拉丁文科名: rallidae
拉丁文屬名: crex
拉丁文種名: crex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corn crake |
|
長腳秧雞是小型涉禽,體長26一27釐米,體重155剋左右。眼先、頰部、耳區和眉紋為灰色,虹膜紅褐色。頭頂和上體均為淡灰褐色,具黑色斑紋。翅上的覆羽和翅下的覆羽均為慄色。喉部和腹部為白色,黃色的嘴比較短。翼上有寬大的棕色塊斑。眉寬呈灰色,過眼紋為棕色,眼上方有一藍灰色的條紋。頦部為偏白色,胸部近灰色,兩脅及尾下具有慄色和黑白色的橫斑。虹膜呈褐色,腳為淡褐色。 |
|
長腳秧雞沒有亞種分化,在國外繁殖於歐洲,俄羅斯和亞洲中部,越鼕在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在我國繁殖於新疆西部天山,遷徙期間見於西藏西部。為夏候鳥,春季於4月下旬遷來我國,秋季於10月份遷走。
長腳秧雞儘管在世界上分佈較廣,但由於歐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過去大量的割草和放牧,致使生境遭到破壞,種群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衰減狀態,我國由於分佈區的範圍較小,數量更為稀少。 |
|
長腳秧雞棲息於森林、草地、荒野、半荒漠和農田等各類生境中,常在河岸、湖邊高草叢和灌叢中活動。通常棲息於海拔3500~4200米的草地或開闊地帶。善於藏匿,白天多躲藏在草叢或灌叢中,早晨、黃昏和夜晚出來活動,並且經常鳴叫,叫聲清脆洪亮,很遠都能聽見,鳴叫時常常嚮前伸長脖子並且左右來回擺動。在地面上奔跑時迅速而敏捷,所以常常通過疾速奔跑來逃避敵害。在危急時和通過開闊的水面時也能飛翔,但飛翔的速度不快,兩個翅膀扇動緩慢,常常飛不了多遠又迅速落入草叢中。由於腳長,又有很長的腳趾,所以在濕地上行走十分方便,但在起飛和飛翔的時候,兩條長長的腿衹好懸垂在下面。雜食性,主要以各種昆蟲、蠕蟲、草籽和𠔌粒等為食。
叫聲:響亮悠遠的雙音節喘息聲crek crek,通常於夜間或清晨鳴叫。有時數鳥同叫。 |
|
繁殖期為5一7月,配偶為一雄一雌製。通常營巢幹岸邊富有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河𠔌地帶的濕草地上,也在湖邊沼澤和森林中營巢,有時甚至營巢在耕地或原野附近的灌木叢或高草叢中。每窩産卵6一14枚,通常為7一12枚。卵的形狀為橢圓形,顔色為淡赭色,被有紅褐色的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為14一15天。 |
|
iucn瀕危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vu a2c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