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鼕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為青、藏、 川、滇、 鄂、湘、贛、皖、蘇、滬。於崇明島以東註入東海,全長6300余公裏,比黃河長800余公裏,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孫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裏,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全長6211.31公裏。不過人們習慣性的稱為6300公裏。長江幹流宜昌以上為上遊,長4504公裏,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裏,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裏。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裏。宜昌至湖口為中遊,長955公裏,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裏。湖口以下為下遊,長938公裏,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裏。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占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孫河和剛果河(紮伊爾河),居第三位。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長江流域的地形:多級階梯地形。
長江流域氣候
1 氣溫
【年平均氣溫分佈特點】長江流域氣溫是在太陽輻射能量。東亞大氣環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區不同的地形條件影響下形成的。
長江流域的年平均氣溫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佈趨勢,中下遊地區高於上遊地區,江南高於江北,江源地區是全流域氣溫最低的地區。由於地形的差別,在以上總分佈趨勢下,形成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金沙江𠔌地等封閉式的高低溫中心區。
中下遊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6~18℃之間。湘、贛南部至南嶺以北地區達18℃以上,為全流域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區;長江三角洲和漢江中下遊在16℃附近;漢江上遊地區為14℃左右;四川盆地為閉合高溫中心區,大部分地區在16~18℃之間;重慶至萬縣地區達18℃以上;雲貴高原地區西部高溫中心達20℃左右,東部低溫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別極大;金沙江地區高溫中心在巴塘附近,年平均氣溫達12℃,低溫中心在埋塘至稻城之間,平均氣溫僅4℃左右;江源地區氣溫極低,年平均氣溫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佈。
【逐月平均氣溫分佈特點】長江流域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變化的中間月份。
【1月】中下遊地區大部分為 4~6℃,湘、贛南部為 6~7℃,江北地區在4℃以下。四川盆地在6℃以上。雲貴高原西部暖中心普遍在6℃以上,中心最高達15℃左右,東部在4℃以下。金沙江地區西部為0℃左右,東部地區為-4℃左右。江源地區氣溫極低,北部氣溫平均在-16℃以下。
【4月】中下遊大部地區在16~18℃:之間,江北及長江三角洲為14~15℃,南嶺北部達18℃以上。四川盆地在18℃以上。雲貴高原西部暖中心高達25℃左右,而其東部低溫中心為12℃。金沙江西部地區在10℃以上,東部則在4℃以下。江源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北部達-4℃左右。
【7月】中下遊地區普遍在28℃以上。四川盆地在26~28℃之間。雲貴高原西部氣溫中心在24~26℃之間,而東部地區在20℃以下。金沙江地區西部為18℃,東部為12℃左右。江源地區平均氣溫為8℃上下。
【10月】中下遊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之間,江北和長江三角洲為17℃左右。上遊四川盆地在18℃上下。雲貴高原西部暖區為16~18℃,中心地區高達21℃,東部冷區在12℃以下。金沙江地區西部為12℃,東部在6℃以下。江源地區北部達-4℃以下,南部為-2℃左右。
【年平均最高、最低氣溫分佈特點】年平均最高氣溫:中下遊地區普遍在20~24℃之間,比其年平均氣溫高4~5℃。四川盆地為20℃左右,僅比其年平均氣溫高2~3℃,是全流域氣溫年際變化最小的地區。雲貴高原、金沙江和江源地區的年平均最高氣溫變化較大,一般比年平均氣溫高6~8℃。年平均最低氣溫:中下遊大部地區為12~14℃,四川盆地與中下遊地區相當,雲貴高原的冷暖中心區分別為8℃和12~16℃,金沙江地區東西部的冷暖區分別為-2℃和8℃左右,江源地區在-10℃上下。
【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分佈特點】極端最高氣溫:中下遊地區普遍在40℃以上,最大值出現在江西修水站,達44.9℃。長江三角洲和洞庭湖區、江漢平原一般在40℃以下。四川盆地大部地區在40~42℃之間。雲貴高原和金沙江地區的極端最高氣溫仍然存在東西並列的高低值中心區,其差值達10℃以上。江源地區的極端最高氣溫在22~24℃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四川盆地一般在-2~-6℃之間,中下遊大部地區為-10~-16℃之間。川西和金沙江地區極端最低氣溫的地區分佈梯度最大,等溫綫密集。江源地區普遍在-30℃以下。
2 降 水
長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於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季風氣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時空分佈很不均勻。
(1)年降水量、降水日分佈
江源地區年降水量小於400mm,屬於幹旱帶;流域內大部分地區在800~1600mm,屬濕潤帶。年降水量大於1600m的特別濕潤帶,主要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和東部邊緣、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濕潤帶,主要位於川西高原、青海、甘肅部分地區及漢江中遊北部。年降水量達2000mm以上的多雨區都分佈在山區,範圍較小,其中四川榮經的金山站年降水量達2590mm,為全流域之冠。
區名組成
金沙江 岷沱江 嘉陵江 烏江 上遊幹流區間 長江上遊 洞庭湖 漢江 鄱陽湖 中遊幹流區間 長江中遊 太湖 下遊幹流區間 長江下遊 全流域
降水(%) 18.0 9.3 7.9 5.2 6.1 46.5 19.2 7.0 13.4 6.3 45.9 2.1 5.5 7.6 100.0
面積(%) 26.0 9.1 8.8 4.8 6.7 55.4 14.5 8.6 9.0 5.3 37.4 2.1 5.1 7.2 100.0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鼕季(12~1月)降水量為全年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長江中下遊月降水量達200mm。8月,主要雨區已推移至長江上遊,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過200mm,長江下遊受副熱帶高壓控製,8月的雨量比4月還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減少,大部分地區10月雨量比7月減少100mm左右。連續最大4個月降水量占年總量的百分率,在下遊地區為50%~ 60%,出現時間鄱陽湖區為3~6月,幹流區間上段為4~7月,下段為6~9月;在中遊地區,為60%左右,出現時間湘江流域為3~6月,幹流區間為 4~7月,漢江下遊為 5~8月;上遊地區為60%~80%,出現時間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遊多出現在七八月份,七八兩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遊南岸大多為五六月份,兩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遊北岸大多出現在六七月,兩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雅礱江下遊、渠江、烏江東部及漢江上遊,9月雨量大於8月。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性以上遊較大,中下遊南岸較小。
【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極值比和變差係數Cv值來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極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際變化大,反之則小。長江流域降水年際變化極值比為1.5~5,大多在3.5以下。年降水量變差係數圖,長江流域衹有0.15、0.20和0.25三種等值綫。Cv值小於0.15的地區有5處,大於0.25的地區有2處。
【年降水日數】是全年日降水量≥0.1mm天數的多年平均值。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年降水日數在140天以上。俗稱“天漏”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帶年降水日數最多,分別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數次多的地區是貴州,年降水日數大多超過180天。年降水日數最少地區是江源地區,金沙江得榮、攀枝花地區年降水日數不足100天。
(2)暴雨的地區分佈
長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為標準,日降水量100~200mm為大暴雨,≥200mm為特大暴雨。通常以一年中出現暴雨的天數來反映一個地區暴雨的頻繁程度。
年暴雨日數分佈的總趨勢是:在中、下遊地區,年暴雨日數自東南嚮西北遞減;在上遊,年暴雨日數自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嚮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遞減;山區暴雨多於河𠔌及平原。全流域有5個地區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數均在5天以上,按範圍大小依次是:(1)江西暴雨區,主要分佈在江西北部和安徽一小部分,有兩個暴雨中心,一個位於江西甘坊,一個位於安徽黃山,黃山氣象站平均年暴雨日數為8.9天,是全流域暴雨最多之地;(2)川西暴雨區,有兩個暴雨中心,一個位於峨眉山,另一個位於岷江漢王場,兩地年暴雨日數均為6.9天;(3)湘西北、鄂西南暴雨區,有兩個暴雨中心,一個位於清江流域建始,另一個位於澧水流域大坪,大坪站年暴雨日數為8.7天;(4)大巴山暴雨區,暴雨中心分別位於四川萬源和巫溪縣內,年暴雨日數分別為5.8天和7.7天;(5)大別山暴雨區,暴雨中心為湖北英山田橋站,暴雨日數為6.6天。
上述5處多暴雨區也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區,其中有兩處在長江上遊北岸,是長江三峽地區雨洪的主要來源,而且上遊的暴雨大多自西嚮東或自西北嚮東南移動,恰與川江洪水傳播方向一致,易形成三峽地區峰高量大的洪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區分佈與暴雨的分佈趨勢相似,但頻次明顯減少。
(3)暴雨的時間分佈
【暴雨開始月及結束月】流域東南部2~3月就開始有暴雨發生。漢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烏江流域4月纔開始出現暴雨。金沙江5月纔有暴雨。長江上遊和中遊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結束,而中下遊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結束,個別地區在12月結束。流域大部分地區暴雨發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內分配和年際變化】暴雨出現最多月,在長江中下遊南岸、金沙江巧傢至永興一帶和烏江流域為6月,6月暴雨日約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長江中下遊北岸、漢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傢灣、岷江漢王場及雲南昆明一帶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兩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長江上遊雅礱江的冕寧、渠江的鐵溪、三峽地區的巫溪及長江三角洲一帶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際變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得多,如大別山多暴雨區的田橋平均年暴雨日數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達17天,而1965年卻衹有1天;年暴雨日較少的雅礱江冕寧平均年暴雨日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達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卻沒有暴雨。
暴雨的落區和強度直接影響到長江幹支流懸移質輸沙量的多寡。長江上遊烈度産沙區(輸沙模數≥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數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當強産沙區暴雨日數及強度比正常偏多偏強時,長江上遊幹流的年輸沙量就偏多,成為大沙年份,相反則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時點雨量地區分佈】最大24小時點雨量自江源地區的30mm嚮南遞增至金沙江中下遊的200mm。流域其他廣大地區最大24小時點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時點雨量時間分佈】經對所選467個站最大24小時點雨量出現時間的統計,最大24小時點雨量出現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現在6~8月的有381站,占總數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級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時點雨量均出現在8月。出現在9~10月的最大24小時點降水站點數占總數的11.6%,主要分佈在華西秋雨區和長江三角洲,量級在200~400mm間。
最大24小時點雨量500mm以上的部分地區
地 區 站 名 雨量(mm) 時 間 主要天氣係統
川西暴雨區 睢水關 577.3 1972.7 低渦、切變
千佛岩 565.0 1938.7
鄂西山地 都鎮灣 630.4 1975.8 臺風
鬍傢渡 581.4 1982.7 低渦、切變
北河 501.0 1982.7 低渦、切變
江西 廬山植物園 900.0 1953.8 臺風
樟樹嶺 500.0 1975.8 臺風
麻源 500.0 1967.6 靜止鋒
長江下遊 江蘇潮橋 822.0 1960.8 臺風
安徽楊郢 653.0 1975.8 臺風
上海塘橋 581.3 1977.8 東風擾動
3 蒸發、幹旱指數、濕度
長江徑流主要由降水補給,降水超過一半被蒸發,因此,蒸發量是長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發量為922mm,流域平均年陸面蒸發量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幹旱指數為0.86。
【水面蒸發】其數值大小主要取决於當地氣溫、地溫、飽和差和風速、氣壓、輻射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圖中以E~601;蒸發器的觀測值作圖,其他類型蒸發器觀測值已通過折算係數換算為相應E~601蒸發值。
長江流域水面蒸發量無較明顯的地區分佈規律。總的來說,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東部的漢江唐白河、贛江流域、長江三角洲大於其他地區,水面蒸發量在1000mm以上;在雲南元謀地區有一個小範圍大於2000mm的高值區,是長江流域水面蒸發最大的地區。全流域小於700mm的地區不多,主要分佈在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湘西、鄂西南地區、烏江中部及資水上遊,如烏江金佛山為465mm,峨眉山為564mm。長江流域其他地區水面蒸發量在700~1000mm。
長江流域水面蒸發的年際變化較小。年內分配由於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氣象因素的影響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鼕季最小。上遊地區春季大於秋季,中遊地區秋季大於春季,下遊地區春、秋季相差不大。
【陸面蒸發】是地表水體蒸發、土壤蒸發、植物散發等的總和。長江流域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為541mm,其地區分佈趨勢是中下遊大於上遊,平原和盆地大於山區,南岸大於北岸。按水係,鄱陽湖、太湖、洞庭湖流域及中、下遊幹流區陸面蒸發量較大;烏江、嘉陵江、岷江和漢江上遊陸面蒸發量較小;金沙江陸面蒸發量最小。從年陸面蒸發量等值綫分佈趨勢看,以500mm等值綫貫穿地區最廣,此綫的西部和北部,多處在300~400mm之間,在長江江源北部不足200mm,為全流域最低值區;此綫以東、以南,大多為600~700mm,個別地區達800mm;四川盆地、金沙江下遊、烏江及長江中遊部分地區,大都在500~600mm之間;在洞庭湖區至江漢平原,達700~800mm,並有一個800mm的閉合圈;在鄱陽湖區,也有一個大於800mm的高值區,其中贛江流域的吉安,陸面蒸發量超過1000mm,是長江流域最大值;長江中下遊幹流區間陸面蒸發量也達700~800mm。長江流域各地陸面蒸發有隨高程增加而遞減的趨勢,即高程越高,陸面蒸發量越小;高程越低,陸面蒸發量越大。
【幹旱指數】為蒸發能力與降水量之比值,蒸發能力用E~601水面蒸發量表示。幹旱指數劃分地帶性標準,長江流域采用全國標準值,如下表所示。長江流域平均於旱指數為0.86,屬於濕潤地帶。就地區而言,除金沙江和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上遊及漢江中遊局部屬於半濕潤帶以外,其餘各地區均為濕潤帶,僅程度有所不同。南岸濕潤程度一般比北岸高。金沙江上遊得列楚卡站幹旱指數接近於5,為長江流域最高值,峨眉山站幹旱指數衹有0.3,為長江流域最低值。
氣候分帶 十分濕潤 濕潤 半濕潤 半幹旱 幹旱
幹旱指數 <0.5 0.5~1 1~3 3~7(或10) >7(或10)
【相對濕度】為大氣中實際水汽壓和該溫度下飽和水汽壓之比值,以百分數表示,它表示空氣的乾燥和潮濕程度。相對濕度的高低主要受氣溫高低和下墊面潮濕程度的影響。長江流域雖然雨、旱季節明顯,但因河渠縱橫,蒸發水源充足,因此除金沙江流域外,年平均相對濕度都較大。
相對濕度分佈趨勢與年降水量的分佈趨勢基本一致,由東南嚮西北遞減。相對濕度較大的地區為洞庭湖水係大部、江西中部、湘西、鄂西山地、四川盆地至雲貴高原部分地區,其年平均相對濕度略大於80%。
下遊幹流南北兩岸相對濕度接近80%。長江中遊北岸、嘉陵江、岷江中上遊大多在80%以下,並繼續嚮北遞減至嘉陵江上遊的65%左右。金沙江橫斷山脈地區相對濕度等值綫與山脈走嚮大體一致,在巴塘至得榮地區,相對濕度不到50%,是長江流域相對濕度最小的地區。
年最大相對濕度及最小相對濕度出現的季節各地不一,四川盆地大部、三峽地區最大相對濕度出現在秋鼕二季,最小相對濕度發生在春季。川西及橫斷山脈地區最大相對濕度出現在夏季。雲貴高原區、長江中下遊及兩湖地區夏季相對濕度最大,鼕季及早春相對濕度最小。
4 大風、霜凍、雷暴、霧日
【年大風日數】長江流域有3個大風日數多的地區:一是金沙江渡口以上地區,多年平均年大風日數達100餘天,其中沱沱河站多年平均年大風日數為125天,該大風區延伸到雅礱江的下遊,大風日數從100餘天下減到40餘天。二是湘江大風區,多年平均年大風日數達10~25天。三是長江下遊南京以上至鄱陽湖區的長江通道地區,多年平均年大風日數為10~25天。長江流域大風較少的地區:一是四川盆地至雲貴高原東部,多年平均大風日數衹有1~5天;恩施地區多年平均大風日數不足1天;贛江、修水一帶多年平均大風日數為2~3天。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大風主要出現在春夏兩季,其他地區則多出現在春季。
【年霜日數】長江流域年霜日數最多的地區位於雅礱江中上遊、大渡河上遊的川西高原上,達150天以上,其中四川色達站多年平均年霜日數達228.3大,是全流域霜日最多的地區。通天河地區為100~200天,金沙江巴塘至德榮地區,昆明、會理、????源一帶為70~100天。漢江的安康至襄樊段、丹江及唐白河流域、長江下遊蘇皖地區為50~70天。多年平均年霜日數較少的地區是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洞庭四水、贛江中上遊,多年平均年霜日數在25天以下,其中位于云南的元謀站年霜日數僅2天,四川的滬州為2.5天,這兩個地區是全流域霜日最少的地區。流域西部高原地區一年四季均可出現霜,其他地區衹在10月至次年4月纔出現霜。
【年雷暴日數】雷暴的單位是天,不管是打一聲雷或打一天雷,都記一個雷暴日。長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數的分佈特點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區比平原多。雷暴最多的地區在流域西部、金沙江麗江至元謀區間及雅礱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數為70~90天,其中,四川的????源站達90.6天,是全流域雷暴最多的地區,贛江上遊、南嶺山地為70~80天。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數最少的地區是秦嶺南部陝西漢中地區及南陽盆地,雷暴日數不足30天。
雲南、貴州及長江中下遊地區全年各月均可出現雷暴,其他地區有8~10個月可出現雷暴,但流域各地雷暴主要發生在七八兩個月,七八月雷暴日數可占全年的50%~60%。
【年霧日數】長江流域是我國多霧的地區之一。黃山年霧日數為256.4天,峨眉山年霧日數多達320餘天。多年平均年霧日數達50天以上的多霧地區有6處:①四川盆地,其中遂寧站為99.9天,重慶為69.3天。②湘西、鄂西南地區,其中,湖北恩施站為53天,湖南桑植站為56.6天。③南嶺西部的湘、黔交界處,貴州的銅仁站為54天。④湖南平江至江西修水上遊一帶,平江站為63元。⑤金沙江下遊屏山至雷波一帶,雷波站為107天。③烏江上遊鹹寧地區,鹹寧站為76天。此外,長江三角洲年霧日數可達30~40天,上海站多年平均年霧日數為43.1天。長江幹流航道多年平均年霧日數,除重慶外,並不算多。長江流域年霧日數少的地區位於流域西部西昌至攀枝花地區及位於川西高原的平武、小金、甘孜一帶,多年平均年霧日數不足五天。長江流域的霧主要出現在秋鼕季節。 |
|
- n.: the Yangtze valley, the Changjiang valley
|
|
風景名勝 | 豐都 | 重慶著名旅遊景點 | 地理旅遊 | 雲南昭通 | 西南古城 | 新新縣城 | 浙江 | 地理 | 余姚 | 文化遺址 | |
|
|
長江流域規劃 | 長江流域地區 | 長江流域水能資源 | 長江流域自然資源 | 長江流域梯級開發 | 長江流域的科學技術 | 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 | 長江流域治理開發與展望 | 長江流域青銅器研究 | 長江流域水沙生態綜合管理 | 長江流域自然分界綫 | 我國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 | 國務院關於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的發源地 | 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