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 長江
顯示地圖
目錄
·作者: 長江 Chang Jiang·《趙蕃 Zhao Bo: 長江 yangtze》·中國和亞洲第一大河 Rivers in China and Asia
·cháng jiāng cháng jiāng·泛指長的江流 The river refers to a long·世界第三大河 The world's third longest
·簡介 Introduction·長江各江段的名稱 The name of each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長江孕育的文明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 nurtured
·自然特徵 Natural features·經濟功能 Economic function·長江幹流概況 Overview of the Yangtze River
·長江三峽 Three Gorges·《長江之歌》 "Song of the Yangtze River"·描寫長江的詩句 The poem describes the Yangtze River
·關於長江的電視紀錄片 TV documentary on the Yangtze River·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英文解釋
·法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長江 Chang Jiang  

作傢評傳 Author critical biography《亂世之戀》

《長江 yangtze》
詩人: 趙蕃 Zhao Bo

  長江滾滾來無盡,順流逆輓紛成陣。
  誰令轉側入漕河,舟似鳧鷖亦難進。
  長江漕河唇齒間,去留異態空浩嘆。
  孰能稍激長江水,顧使漕河舟亦起。
中國和亞洲第一大河 Rivers in China and Asia
  中國和亞洲第一大河。源於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鼕雪山,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九省一市,註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千米,年入海水量約1萬億立方米,均居全國河流首位。其長度和水量在世界大河中名列第三。中國最重要的內河交通大動脈,和支流組成中國最大的水運網。流域內水能資源占全國40%,已建成葛洲壩水電站。江中有白鰭豚、中華鱘、揚子鰐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沿江經濟發達。
cháng jiāng cháng jiāng
  中國第一大河,長6300公裏,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裏,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源於青海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流入東海
泛指長的江流 The river refers to a long
  泛指長的江流。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福州 治 侯官 ……其地於 閩 為最平以廣,四出之山皆遠,而長江在其南,大海在其東。”
世界第三大河 The world's third longest
  水名。古專稱 江 ,後以江為大川的通稱,始稱 長江 。發源於 唐古拉山脈 主峰 格拉丹東雪山 西南側的 沱沱河 。流經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雲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 江蘇 等省區,在 上海市 入 東海 。全長6300公裏,為 中國 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簡介 Introduction
  英文名:Yangtze River
  長江,亞洲、中國第一長河,全長6397千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東雪山,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2001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在專傢劉少創主持下,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測量計算,測量結果精確到了小數點後兩位。測出長江長度6211.31公裏。其課題小組利用近40幅覆蓋長江幹流的衛星影像,衛星影像是由美國地球資源衛星拍攝,分辨率達到30米。計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綫,對長江正嚮量測了三遍,又反嚮量測了三遍,經計算機多次運算和幾何糾正後得出結果。這次研究,以當麯作為長江源頭測算的,具體為當麯源頭(多朝能)位置:東經94°30′44″,北緯32°36′14″,海拔5170米算起。當麯(由源頭至囊極巴隴)353.3公裏、沱沱河343.8公裏、通天河787.7公裏、金沙江2322.2公裏、宜賓以下2740.6公裏。我們一般稱其6300公裏或6370千米。年平均入海水量9600餘億立方米。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總面積1808500平方公裏(不包括淮河流域),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它源遠流長,孕育了華夏文明,孕育了中華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
  東晉王羲之是較早用此“長江”之名的。“今軍破於外,資竭於內,保淮之志非復所及,莫過還保長江!”(《晉書·王羲之傳》)
  長江流域圖(帶政區) 長江流域從西到東約3,219公裏,由北至南966公裏餘。長江流經:青藏高原-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東海。發源於中國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經包括西藏自治區在內的13省區。長江流域人口分佈不均衡;人口最密集之地在華中和華東毗連長江兩岸及其支流的平原,流域西部高原地區人口最為稀少。3/4以上的流程穿越山區。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沱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漢江最長,幹流以北的是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幹流以南的是烏江、湘江、沅江贛江和黃浦江。
  該流域是中國巨大的糧倉,産糧幾乎占全國的一半,其中水稻達總量的70%。此外,還種植其它許多作物,有棉花、小麥、大麥、玉蜀黍、豆等等。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等人口百萬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長江流域。
  長江幹流所經省級行政區總共有11個,從西至東依次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最後由上海市的崇明縣流入東海。其支流流域還包括甘肅、貴州、陝西、廣西、河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區。
  長江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與長江南源當麯會合後稱通天河;通天河與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匯流後,嚮東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從此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的長江幹流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在以前的荊州河段稱作荊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在上海市註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長江在四川省宜賓市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為上遊,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遊,麯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為下遊,江寬,江口有水流堆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賓。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三峽大壩濟最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和上海。
  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2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有的河流。主要水能資源集中在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交界處,因為此處地勢陡然下降,起伏較大,導致此處水流湍急。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2800多公裏,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鬥坪。除此之外,還有葛州壩水電站等一係列水利工程。
長江各江段的名稱 The name of each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在"長江"這一總名稱下,有些江段又有它自己的名稱。這是長江與黃河顯著不同的一點。自長江源頭至長江南源當麯河口,通稱為長江正源沱沱河,長度為358千米;自當麯河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通稱為通天河,長度為813千米;自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岷江河口,通稱為金沙江,長度為2308千米;自宜賓市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俗稱為川江,長度為1033千米。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嶽陽市的城陵磯,該江段因流經古荊州地區,通稱為荊江,長度為337千米;"萬裏長江,險在荊江",就指的是這一段,也是長江流經山區、丘陵區後而進入平原區的第一段,荊江的下半段素有"九麯回腸"之稱。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一段長江,俗稱潯陽江,因九江市古稱潯陽而得名。江蘇省鎮江、揚州一帶的長江,古稱揚子江,因揚州市南面有一通往鎮江市的揚子津渡口而得名。清朝末年,長江門戶在帝國主義的炮艦政策下被迫開放,外國船衹由吳淞口上溯航行,首經揚子江,外國人便把它作為長江的代稱,音譯為"Yangtze River",廣為流傳。因揚子江之名,既代表不了長江,又有半殖民地色彩,而不把它作為長江的代稱,而以"Changjiang River"代替"Yangtze River"作為長江的英文名稱。
  基本片段:長江的深度
  長江的深度不一,以下是主航道水深:
  宜 賓--蘭傢沱 1.8米
  蘭傢沱――婁溪溝 2.5米
  婁溪溝--羊角灘 2.7米
  羊角灘--白 尾 2.9米
  白 尾--武 橋 3.2米
  武 橋--皖河口 4.0米
  皖河口――燕子磯 4.5米
  燕子磯--竜爪岩 10.5米
  在1958年,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一帶做試驗時曾測量到江中水深30多米, 在下關浦口間曾測到40米, 在江西湖北交界處有一處叫牛關磯的地方曾經測到103米的深度,但長江口的深度衹有10米左右,有時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通航。
長江孕育的文明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 nurtured
  長江流域為長江人類居住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在安徽省江北發現直立人化石,數處包含人類遺跡的遺址,尤其是在太湖周圍,也已被發現。雖然中國政治史多以華北和黃河流域為中心,長江地區卻以其農業潛力而對歷代王朝始終具有重大經濟意義。大運河就是建來用以從長江流域將糧食運往北方的大都市;可能運河最南段早在公元前4世紀即已得到利用,許多河段是在公元7世紀興建的。
  長江上遊除成都平原外,東至三峽地區,西北至甘孜、阿壩境內,西南至安寧河、雅礱江流域,均有遺址發現,初步統計約數十處,其中最著名的屬巫山大溪文化遺址,經1959年和1975年兩次發掘,共發掘墓葬214座,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鏡、石鑿、網墜、魚鈎、箭鏈、紡輪等生産工具;釜、罐、麯腹杯、碗等生活用具,還有耳墜、抉等裝飾品,代表了新石器時期從中期到晚期3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長江中遊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幾乎遍布江漢地區,尤以江漢平原分佈為密,僅湖北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450多處,經發掘和試掘的有60多處,多集中分佈在漢江中下遊和長江中遊交匯的江漢平原上。早中晚期文化特徵都具備的屈傢嶺文化,以薄如蛋殼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紡輪、交圈足豆等為主要文化特徵,還出土有大量的稻穀及動物遺骸,畜牧業也相應發展。飼養的動物種類增多,並已有了漁業。該文化的影響範圍甚廣。
  位於長江中遊的江西萬年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有着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過度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層堆積。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美合作農業考古,在遺址新石器早期地層中,發現了距今1萬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種植的歷史提前了幾千年,成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同時,該地層中還發現了距今17000年前發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原始製陶的發源地。
  長江下遊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可以河姆渡文化、馬傢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位於杭州灣附近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於1973年,曾先後兩次發掘,出土的約7000件珍貴文物中,有成堆稻穀、稻殼遺存,出土大量“骨耜”,證明已脫離“火耕”,開始用骨耜翻地;還出土了大片木構建築,已出現榫卯,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幹欄式”木構建築。
  20世紀50年代,在長江流域陸續發現了一批殷商文化遺址。四川新繁水觀音遺址的出土文物說明“蜀”與殷商中期有密切的文化交流,為以後的科學考察奠定了基礎.
  長江中遊湖北黃陂盤竜城遺址是已發現的長江流域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3500多年。城邑和宮殿遺址壯觀齊全,遺址、遺物、遺骸中明顯反映了奴隸社會的階級分群。屬於商晚期的大冶銅緑山古銅礦是我國現已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銅礦。江西清江的吳城遺址是長江下遊重要的商代遺址。1989年江西新幹出土大量商代的青銅器、玉器、陶器,距今約3200多年,具明顯的南方特色。這些遺存對於瞭解至今仍較為模糊的長江流域商代文化,十分有含金量,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自然特徵 Natural features
  長江流域得到比較良好的灌溉;年平均降雨量大約1100毫米(43英寸)。雨多半由季風帶來,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在流域山區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現。流域中下遊季風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於3至4月間,持續約8個月。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但隨後又急劇增高,一直持續上升到8月,達到最高水位。此後水位逐漸回落到季風到來前水平,水位降低在秋、鼕季的多數時間持續進行,一直延續到2月,此時達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 年水位起伏幅度頗為可觀——平均約20米(65英尺)——枯水年為8∼11米(26∼35英尺)。在峽𠔌中,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達到40∼46米(130∼150英尺)的巨大規模。下遊水位變化的影響被湖泊的調節作用縮小;而海潮對水位具有極大影響。在吳淞附近,日潮幅為5米(15英尺),年潮幅為6米(20英尺)。
  分析輸送到長江口的水量顯示,流域高原地區提供流量的10%,而江中其餘所有的水,係流域中下遊地區所提供,洞庭湖和鄱陽湖約提供水量的40%。
  長江水量巨大。即使在上遊地區,平均流量亦超過1,982立方米/秒(70,000立方英尺/秒)。在第一大支流雅礱江匯流後,長江流量急遽增加,平均接近5,493立方米/秒(194,000立方英尺/秒)。再往下遊,長江接納衆多支流,流量逐漸增加,在宜昌附近三峽末端達到14,980立方米/秒(529,000立方英尺/秒),在漢口附近達到23,984立方米/秒(847,000立方英尺/秒),而在南京附近達到31,149立方米/秒(1,100,000立方英尺/秒)。長江口平均流量約為33,980立方米/秒(1,200,000立方英尺/秒),而年註入大海的總水量為1,072立方公裏(244立方英裏),使長江流量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四。
  在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關於被認為發生在西元前2297年的傳說中的洪水的資料。這次洪水是由範圍極廣而又持續不斷的大雨發生的。黃河、渭水和長江橫溢堤岸,幾乎將整個華北平原淹沒,使其變成汪洋澤國;在最低的地方洪水持續多年不退。自那次災難以來,還發生過多次嚴重洪水。歷史記載表明,在西元前206年至西元1960年期間,中國經歷了1,030餘次嚴重洪水。特別廣泛的洪水,長江發生了50 餘次,其支流漢江發生了30餘次;長江流域平均每50∼55年會發生一次災難性洪水。廣泛的洪水也可在較短時期內發生。1870年以來即是如此,在這一期間內,長江流域在1870、1896、1931、1949和1954年發生洪水。其中1931和1954年的洪水是普遍的、全國性的災難。1931年洪水起源於覆蓋流域中、下遊多數地區的、猛烈的、連續的季風雨。在5∼6月間,6次巨大洪峰順江而下,摧毀23地的防護堤壩,淹沒90,650平方公裏(35,000平方英裏)土地;4,000萬人失去傢園或遭受其他苦難。包括南京、武漢及其他城市在內的許多人口中心遭洪水淹沒。在武漢,洪水持續4月不退,深度超過2米(6英尺),在有些地方超過6米(20英尺)。1954年夏季,由於連續的季風雨而發生另一次強悍的洪水。水位急遽上升,有時超過1931年洪水水位幾乎2米(5英尺)。然而,由於有效的防洪措施,那次洪水的許多潛在後果得以避免。
經濟功能 Economic function
  1、航運。
  長江是中國主要的運輸河流,客貨運輸密集。長江是海路的延續,將內陸和沿海的港口與其他主要城市連成一個運輸網,其中南京、武漢與重慶具主要作用。長江通過大運河與可通航的黃河及渭水相通,大運河還與杭州及天津的海港聯繫在一起。
  由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加之長江沿綫的航道不斷得到整治,進入21世紀,長江航運迅猛發展。2005年,長江幹綫貨運量達7.95億噸,超過歐洲的萊茵河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航運最繁忙的通航河流。2006年,長江幹綫貨運量增至9.9億噸,2007年一舉突破10億噸大關,達到11.23億噸,是密西西比河貨運量的2倍和萊茵河貨運量的3倍。目前,5000噸級船舶和萬噸級船隊可全年上行至武漢,2000噸船舶可達宜昌,但衹有較小的船舶纔可到達四川的宜賓。
  即便如此,受長江部分地段航道的限製,目前長江航運能力的開發還十分有限。有的專傢認為,長江幹綫航運若完全開發,運能應該在30億噸,至少相當於10條京廣鐵路的運輸能力,換言之,長江的運能尚有60%亟待開發。
  2、漁業資源。
  長江及其支流和包括洞庭湖、鄱陽湖及太湖這些大湖在內的湖泊魚類豐富。漁業得到廣泛發展,為這一地區許多人口的主要生計。在中國的河流中可找到多達500種魚類,其中多數棲息在長江及其支流。約30種河流動物具有經濟意義,特別是鯉、歐鯿、鱸、馬蛤(一種大穴居蛤)和七鰓鰻;最有經濟價值的是白、黑阿穆爾魚,比目魚及斑點比目魚。鱘也很重要;峽𠔌是良好的産卵區。再往下遊,可發現大量魚子,它們被收集並分散到全國各地供人工養殖。
  還有水力發電等等用處!!
長江幹流概況 Overview of the Yangtze River
  長江幹流各段名稱不一:源頭至當麯口(藏語稱河為“麯”)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長358公裏;當麯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境的巴塘河口,稱通天河,長813公裏;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長2308公裏;宜賓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約2800余公裏,通稱長江,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間稱“川江”(奉節至宜昌間的三峽河段又有“峽江”之稱),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磯間稱荊江,江蘇省揚州、鎮江以下又稱揚子江。 流域內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長江航運發達,有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裏的有48條;5萬平方公裏以上的有雅礱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等9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超過10萬平方公裏,以嘉陵江流域面積最大,約16萬平方公裏。中國大部分的淡水湖分佈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面積較大的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長江源於唐古拉山脈,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鼕西南側。這裏冰川廣布,薑跟迪如冰川的冰雪融水就是長江的源頭。從江源到入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下始稱為長江;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遊;宜昌至江西湖口為長江中遊;從湖口至入海口(崇明島)為下遊。上遊段約長3500公裏,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其最長支流沱沱河應為長江的正源。自當麯河口到青海玉樹一段稱通天河,長813公裏,河道較寬,水流舒緩。自玉樹到宜賓稱為金沙江,古稱麗水,從北嚮南流,穿過橫斷山脈,到雲南石鼓附近折嚮東北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全長2300公裏。自宜賓以下纔稱長江。 中遊段約長1000公裏,因流經四川盆地,故俗稱川江。從宜賓到重慶,河道頗麯折。自奉節白帝山到宜昌南津關一段,江水穿過四川與湖北邊境山區的大峽𠔌地帶,自西至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統稱三峽,全長204公裏,灘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稱為長江天險。 下遊段約長1850公裏,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緩慢,江面寬闊,一般都超過2公裏,最窄處也有650米。
  長江河道非常麯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一段,古稱荊江,素有“九麯回腸”之稱。由於流速緩慢,泥沙淤積過多,每當汛期來臨,就極易潰堤、造成河水泛濫,所以,那裏自古就有“萬裏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從宜昌到蕪湖一段,兩岸湖泊極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是長江的天然水庫。江水入江蘇後,因受山勢所阻,嚮東北繞過寧鎮山地。自鎮江以下,折嚮束南,進入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湖泊星羅棋布,水道交織似網,一片水鄉澤國景象。江口竟寬達八十公裏,呈現江海相連的壯觀景色。 長江兩岸多名山大澤,風光秀麗,有許多遊覽勝地。由於流程長,流域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遊有“天府之國”,下遊多“魚米之鄉”,物産豐富。中華民族的搖籃雖在黃河流域,但據史載,周武王滅殷後,領域南達長江流域,此後黃河、長江兩流域便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心。
  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慶、宜昌、武漢、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兩岸有許多名勝古跡,是瞭解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産。 長江幹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航道總長八萬多公裏。萬噸級輪船可達南京,8000噸級可達瀘州(豐水期)。
  長江由河源到河口橫跨中國地形上的三級巨大階梯,穿過不同的地質構造和岩層,沿途接納支流的匯入,對長江的河𠔌形態和水流特性産生不同的影響。按水文、地貌特點把幹流劃分為上、中、下遊3段:從河源至宜昌市為上遊段,宜昌市至湖口為中遊段,湖口以下為下遊段。
  ①上遊段。上遊河段橫跨兩個地形階梯。長4529千米,占長江長度72.0%。流域面積100.6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55.6%。上遊的沱沱河和通天河(從囊極巴隴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於第一階梯──青藏高原腹地內。因在高原頂部,河𠔌開闊,河槽寬淺,一般河寬300~1700米,河道蜿蜒麯折,水流緩慢散亂,汊流很多。從巴塘河口到宜賓稱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階梯的過渡地段,這裏地形突變,山高𠔌深,除局部河段為寬𠔌外,河流穿行於峽𠔌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雲南石鼓以下,突然轉嚮東北流,著名的虎跳峽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峽長16千米,最窄處僅30米。出虎跳峽後、穿越雲貴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鎮以下進入第二級階梯,在宜賓附近匯集了岷江之後,纔稱長江。自宜賓以下至宜昌之間長1030千米,習慣上稱川江。河道蜿蜒於四川盆地之內,河床平緩,沿途接納沱江、嘉陵江和烏江等衆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寬。過奉節白帝城,長江穿行在第二階梯至第三階梯的過渡地段,切過七嶽、巫山和黃陵3個背斜,兩個嚮斜,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長約200千米,峽𠔌與寬𠔌相間排列。
  ②中遊段。長江出三峽從宜昌以下,進入第三級階梯的長江中下遊平原,江面展寬,水流緩慢,河道彎麯。長927千米,占長江長度14.7%。流域面積67.9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37.6%。其中,從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長約420千米,因古代為荊州地區,所以取名為荊江。荊江又分長為上荊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荊江(藕池口至城陵磯)兩段。下荊江河彎發育,素有“九麯回腸”之稱。中遊兩岸湖泊衆多,江湖相通,構成龐大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係。長江接納兩大水係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來水後,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進入下遊段。
  ③下遊段。水深江寬,從湖口到入海口,長844千米,占長江長度13.3%。流域面積12.3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6.8%。江蘇省揚州、鎮江一帶的長江幹流又稱揚子江。得名於這一帶古代有揚子津和揚子縣,現在外國人常用揚子江這一名稱泛指整個長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響,進入長江口的平均潮流量達26.6萬立方米/秒,是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況下,一次進潮總量約為32.5億立方米,大潮時可達45億立方米。由於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減緩,所攜帶的泥沙便在下遊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積下來,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島。
  長江中下遊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遊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衝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遊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遊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絶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産基地。盛産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苎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産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鰐、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産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嚮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長江三角洲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衝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東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遊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綫,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嚮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縣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臯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嚮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蕩棋布,嚮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産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遊和滬寧綫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蘇州、無錫等是風景遊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長江三峽 Three Gorges
长江三峡
  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𠔌的總稱。它西起四川奉節(今屬重慶)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三峽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裏"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註》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總長八公裏,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為雄偉險峻。難怪古代詩人發出"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的贊嘆。湍急的江流,闖入夔門,在緊逼的峽𠔌中奔騰咆哮。船駛峽中,真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巫峽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巴東縣官渡口,綿延45公裏,包括金盔銀甲峽和巫山十二峰,峽𠔌特別幽深麯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回麯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可以說處處有景,景景相連。特別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態,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云霧縹緲之中,時隱時現,給人間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兩岸風景優美,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陸遊等都曾遊此留詩。
  西陵峽東起香溪口,西至南津關,長66公裏,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以灘多水急聞名。整個峽區由高山峽𠔌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西而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四個峽區,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腰叉河等險灘。解放後,經過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為改善,從而結束了"三峽千古不夜航"的歷史。即將建成的三峽大壩水電站正位於西陵峽中部寬敞處,目前工程進展迅速,夜航西陵峽,可見兩岸燈火通明,車水馬竜,施工場面蔚為壯觀。下行至南津關,見江面豁然開朗,這就是長江三峽的出口。北岸為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宜昌三遊洞景區,比鄰氣勢恢宏的長江葛洲壩水電樞紐,共同構成環大壩平湖風景區,使宜昌作為長江三峽旅遊的起點或終點城市,更加具有現實的意義。
  在這壯麗的山川之中,曾經閃耀着大溪文化的異彩,誕生過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纔女昭君。三國時代,這裏曾是吳蜀相爭的戰場。唐宋以來,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範成大、蘇軾、陸遊等許多詩聖文豪,在這裏寫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詩章。我們的祖先在這裏創造了豐富的文化,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今天我們優秀的人民,將以創造性的勞動,開發三峽,建設三峽,把它裝點得更加美麗多姿!
  長江沿岸經濟發展也有五大特點: 1.長三角已成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地區,是世界製造業、航運業、金融業、商貿業中心之一。 2.在長江流域已形成三大城市圈,一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與港口群,二是以武漢為中心的城市群與港口群,三是以重慶為中心的城市群與港口群。 3.長江三峽電站的建成與運行,改善了長江黃金水道,將促進沿岸經濟的發展。 4.西部大開發,可以通過長江流域直接聯繫華東發達地區,長江運輸大通道將起到巨大作用。 5.泛珠三角地區的形成,正好與長江流域接壤,有利於二個地域的經濟互補。
  三峽
  三峽風光三峽,是萬裏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𠔌,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192公裏,其中峽𠔌段90公裏。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着迷人的光彩。
  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𠔌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三峽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着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裏則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着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纔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範大成、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𠔌,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川鄂兩省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漢族和土傢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竜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傢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三峽工程簡介:
  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壩,泄水閘,一座堤後式水電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升船三峽大壩機。三峽工程建築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高185米,水電站左岸設14臺,左岸12臺,共表機26臺,前排容量為70萬千瓦的小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820千瓦時,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築物位於左岸,永久通航建築物為雙綫五包連續級船閘及早綫一級垂直升船機。 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修築混凝土縱嚮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並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爬機及左岸部分石壩段的施工。 目前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後完成,長江水位從現在68米提高到88米。己建成的導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為2萬立方米/秒,長江水運、航運不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可以保證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間不斷航。 二期工程6年(1988-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並完成永久特級船閘,升船機的施工,2003年6月.大壩蓄水至35米高,圍水至長江萬縣市境內。張飛廟被淹沒,長江三峽的激流險灘再也見不到,水面平緩,三峽內江段將無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啓用,同年左岸第一機組發電。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約600公裏,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裏,水面平靜的峽𠔌型水庫。水庫平均水深將比現在增加10一100米。最終正常鼕季蓄水水位為海拔175米,夏季考慮防洪,海拔可以在145米左右,每年將有近30米的升降變化,水庫蓄水後,壩前水位提高近100米,其中有些風景和名勝古跡會受一些影響。二期工程結束,雲陽張飛廟將被淹沒: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秭歸屈原祠的山門將被淹沒;2009年大壩竣工,再經過三年時間,即到2012年,最終壩上水位海拔高度將達175米,水位實際提升110米,回水將上溯650公裏,直至重慶境內,現有的旅遊景點基本可保存到2003年二期工程結束。2009年整個工程完成後,區內人文和自然景觀將有39處被全部或部分淹沒,約占庫區旅遊景點的30%,應該說有影響,但影響不大。巫峽與瞿塘峽二區由於相對海拔較高,水位衹提升80多米,兩岸的群峰陡壁海拔均在幾百米乃至千米以上,除部分古棧道和溶洞將沒於水中外,其它均無大大變化。衹有西陵峽區兩段的兵書寶劍峽和牛肝馬肺峽被淹沒。而東段處於兩壩之間的黃牛峽和燈影峽則依然存在,因此,舉世聞名的三峽區段中?quot;神女"依秀,"夔門"仍雄,雖然少量峽景山色將消失,但由於回水上升,同時也會營造近百處新的景觀。白帝城和石寶寨分別成為白帝島、石寶島。許多長江支流形成各種旅遊資源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三峽大壩截流,三峽景觀依舊。今後行駛在三峽綫上的遊船可建造得更大,遊船的平穩舒適性增強,長江旅遊業重心會有所變化,綫路、旅程將含多種多樣,現有的格局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可能人們不會再為上水下水的優缺點煩惱,遊船公司也不含製定上下水的遊船差價。以三峽大壩為中心的黃金旅遊區將變成長江旅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1994年6月,由美國發展理事會(WDC)主持,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羅那召開的全球超級工程會議上,她被列為全球超級工程之一。放眼世界,從大海深處到茫茫太空,人類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壯舉中有許多規模宏大技術高超的工程傑作。三峽工程在工程規模、科學技術和綜合利用效益等許多方面都堪為世界級工程的前列。她不僅將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將為世界水利水電技術和有關科技的發展作出有益的貢獻。 也正因為三峽是一個巨大的水資源寶庫,她的開發對國傢的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所以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和江澤民,凡是涉及長江治理開發和我國經濟建設問題時,都對三峽工程表現了濃厚的興趣,給予積極支持。為了興建三峽工程,從20世紀20年代至今的70餘年裏,我國幾代科技人員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傾註了大量心血。當終於迎來了開工時,由於三峽工程涉及面廣,規模浩大,又有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因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註。在全國上下一片支持聲中,也有表示反對的;有的則對大壩的安全問題、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等還有種種疑慮。對於這一關係到國傢民族和子孫後代的重大工程建設,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見,這對三峽工程研究的深入和優化,無疑是有益的。而現在,三峽這世界超級水壩的誕生,我們是無比自豪!
   防洪: 洪澇災害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在長江防洪體係中,三峽工程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極為重要。 “萬裏長江,險在荊江”。荊江流經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裏,是糧庫、棉山、油海、魚米之鄉,是長江流域最為富饒的地區之一,屬國傢重要商品糧棉和水産品基地。荊江防洪問題,是當前長江中下遊防洪中最嚴重和最突出的問題。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175m,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m。對荊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對長江中下遊地區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具體表現在: ① 千年一遇或類似1870年特大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後,枝城站相應流量不超過71000~77000立方米/秒,配合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運用,可控製荊州市水位不超過45米,為避免荊江兩岸1500萬人口和154萬平方公裏耕地發生毀滅性災害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② 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對類似於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後,可控製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過56700立方米/秒;不啓用分洪工程,荊州市水位不超過44.5m。不啓用分洪工程,可減少淹沒耕地約6.4萬平方公裏。城陵磯地區,依照三峽水庫不同的洪水調度方式,不同年份可減少淹沒耕地3萬~10.1萬平方公裏。 ③ 保障武漢地區防洪安全。由於上遊洪水得到到效控製,可避免遇特大洪水時因荊江大堤潰决而威脅武漢地區的安全;同時由於三峽水庫攔蓄洪水,相應減少了城陵磯附近地區的分洪量,提高了城陵磯以上洪水控製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庫和武漢附近地區分蓄洪區運用,從而提高武漢防洪調度的靈活性,對武漢防洪起到保障作用。同樣,三峽水庫對武漢以下地區防洪也是有利的。 ④ 減輕洞庭湖區的洪水威脅。洞庭湖地區由於泥沙淤積,排洪出路不暢,現有湖區堤防雖不斷加高,但圩垸防洪能力仍然較低。由於防洪戰綫長,高水位歷時久,在長江上遊和洞庭湖水係各河洪水來源不能得到有效控製前,湖區防洪標準很難提高,也無根本改善辦法。三峽水庫建成後,能有效地控製上遊來水,減輕洞庭湖區的湖水威脅,延緩洞庭湖的泥沙淤積;可對澧水洪水進行錯峰補償調節,減輕其尾閭的洪水災害,並為鬆滋等四口建閘控製和洞庭湖的根治創造條件。 ⑤ 由於三峽水庫有巨大的防洪庫容,將極大地增強長江中下遊防洪調度的可靠性和靈活性,便於應付各種意外情況。長江幹流到今還沒有一個控製性的防洪水庫,使中下遊防洪的機動性和可靠性極差。
  有了三峽工程,一般洪水可由三峽水庫攔蓄;若遇特大洪水需要運用分蓄洪措施時,也因有三峽水庫攔蓄洪水而為分蓄洪區人員的轉移、避免人員傷亡贏得時間,作用將是十分顯著的。 當然,長江防洪係統工程是一個係統工程,為了穩定長江河勢,發揮防洪和航運效益,除了興建三峽工程,營造長江中下遊防護林工程,在金沙江河段及嘉陵江、烏江等支流修建水利樞紐外,還應堅持上下遊、左右岸統一規劃,並貫徹“蓄泄兼籌”的原則,加強堤防、分蓄洪和水庫工程建設,走綜合治理之路,才能最終實現長江流域的“標本兼治”。
   發電: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將産生巨大的電力效益。 1)三峽水電站的供電地區 三峽水電站發出的電力,主要供電地區為華中電網(湖北、河南、湖南)、華東電網(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重慶。三峽水電站將引出15條50萬伏超高壓綫路,分別嚮北、東、南三個方向接入華中、華東電網,至廣東建直流輸電工程。 三峽水電站將和華中、華東地區已建、在建和擬建的電站群相結合,使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相結合,將有力地解决華中、華東地區的缺電問題,極大地提高電網的經濟性和可靠性。 2)三峽水電站對華中、華東地區供電的特殊意義 華中、華東地區工農業生産發達,但能源不足製約着經濟的發展。這兩個地區的煤炭資源分別衹占全國的3.6%和3.2%,從北方調進相當數量的煤炭,受煤炭生産特別是運輸的製約。華東地區水能資源本來就不多,條件較優越的多已開發,今後主要開發中小水電站和修建抽水蓄能電站。華中地區可開發而尚未開發的剩餘水能資源70%集中在三峽河段。據兩地電力發展規劃,到2015年,需新增裝機容量1.7億千瓦,增加電量8600億千瓦時。興建三峽工程和其他水電站,如五強溪、隔河岩、水布埡、高壩洲等水電站,並盡可能建設核電站後,仍需增建火電站1.3億千瓦,這要從華北能源基地每年運進原煤2億多噸。如果不建三峽工程,則需要建更多的火電站,這將進一步加劇煤炭生産和運輸的睏難,並帶來環境污染。 3)三峽水電站巨大的發電效益 三峽水電站規模巨大,地理位置適中,將成為我國迄今為止發電效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巨大的發電效益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支持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的發展 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平均年發電量相當於建設13座140萬千瓦級的大型火力發電廠,發電效益十分可觀。興建三峽工程對解决21世紀初期一段時間內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用電增長的需要,對促進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2)有利於全國電力聯網 三峽水電站地處我國中西結合部,它所供電的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供電距離都在400~1000公裏的經濟輸電範圍以內。 三峽水電站全部投入後,可以把華中、華東、西南電網聯成跨區域的大型電力係統,可取得地區之間的錯峰效益、水電站群的補償調節效益和水火電廠容量交換效益。僅華中、華東兩大電網聯網,就可取得300萬~400萬千瓦的錯峰效益,從而具備了北聯華北、西北,南聯華南,西電東送,南北互供,組成全國聯合電力係統的條件。 (3)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峽水電站若電價暫按0.18~0.21元/千瓦時計算,每年售電收入可達181億~219億元,除可償還貸款本息外,還可以嚮國傢繳納大量稅金。 (4)具有顯著的增值效應 按華中、華東地區1990年每千瓦時的電力創造工農業産值6元計算,三峽水電站每年可以國傢增加工農業産值6218億元提供電力保證。 (5)具有重大的環境效益 清潔、價廉、可再生的水電替代火電後,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1.3億噸,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約300萬噸和一氧化碳1.5萬噸,以及氮氧化合物等。可見,三峽工程也是一項改善長江生態環境的工程。
   航運:長江幹流流經六省二市,歷來就是溝通我國西南腹地和東南沿海的交通運輸大動脈,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峽工程位於長江上遊與中遊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上可以渠化三鬥坪至重慶河段,對下可以增加葛洲壩水利樞紐以下長江中遊航道枯水季節流量,能夠較為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遊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三峽工程與葛洲壩工程聯合運行,對長江上中遊顯著的航運效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萬噸級船隊可以直達重慶,年通航能力能夠從現在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航運成本降低35%~37%,年保證率為50%以上。重慶至宜昌650公裏範圍內,原有急流淮、險灘、淺灘共139處,絞灘站25處,單行航行航段46處。葛洲壩水庫雖淹沒了30餘處險灘,僅改善了灘多流急的三峽河段約110公裏的航道,尚有約540公裏航道處於天然狀態,目前衹能行駛1500噸級船隊,嚴重阻礙了長江上遊航運事業的發展。三峽工程建成後,可以淹沒上述所有險灘,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時間庫區航道成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40%,寬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減緩50%,可滿足萬噸級船隊對航道尺度的要求。經三峽水庫調節,每年枯水季節平均下泄流量5860立方米/秒,比建庫前天然情況下約增加2300~3000立方米/秒,使中遊航道水深平均增加0.5~0.7米,有效解决了“中遊水淺,上遊灘險”的問題,擴大了重慶至武漢間航道通過能力,可滿足長江上中遊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對促進西南地區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② 三峽工程建成後,由於長江上中遊航道和水域條件的改善,將促進船型、船隊嚮標準化、大型化方向發展;單位功率拖載量可由目前的0.904~1.207噸/千瓦(0.7~0.9t/hp)增加到2.682~9.387噸/千瓦(2~7t/hp);船舶運輸耗油量可從目前的26/噸·公裏,降低到7.66剋/噸·公裏)。運輸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於充分發揮長江水運優勢。 ③ 在天然氣情況下,重慶至宜昌間航道在一年內洪、枯水位最大變幅達60米以上(巫山斷面),給港口、航道建設和航標管理帶來很大睏難。三峽工程建成後,年水位變幅在30米以內,水深增加、水域擴大、可撤銷所有絞灘站,險灘的整治、疏瀎、維護費用大大減少,並為係統地進行庫區港口、航道建設和航標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 三峽工程可與重慶市境內長江幹流及支流烏江、嘉陵江的水利樞紐工程相銜接,使長江幹流及幾大支流的航運事業進一步發展;還可使香溪、神農溪、大寧河、竜河、黎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約500公裏。 從另一角度看,如果不建三峽工程,而采用大力整治,航道的辦法,可達到最大年下行航運通過能力為2000萬噸。與三峽工程建成後年下行航運通過能力5000萬噸相比,尚差3000萬噸。要承遠這3000萬噸貨物,需修建雙綫鐵路,其投資、占地、移民、能源消耗都相當大。相比之下,足見修建三峽工程對提高通過能力最為有利。
  長江特産
  揚子鰐生活在淡水裏,主要分佈在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絶的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曾稱霸於中生代,那時,地球是它們的天下。後來因為環境變化,恐竜等許多爬行動物不能適應而絶滅了;而揚子鰐等爬行動物卻一直延續到今天。在揚子鰐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竜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鰐為"活化石"。揚子鰐生活在水邊的蘆葦或竹林地帶,以魚、蛙、田蠃和河蚌等作為食物。但有時會襲擊傢禽和壓壞莊稼,加上它長相"醜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有害動物而被捕殺,所以數量稀少。揚子鰐長約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膚上覆蓋着大的角質鱗片。每年10月就鑽進洞穴中鼕眠,到第二年四五月纔出來活動。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産卵,幼鰐9月出殼。揚子鰐為我國特産動物。現在,人們研究恐竜時,除了根據恐竜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揚子鰐等爬行動物去推斷恐竜的生活習性。因此,揚子鰐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我國已經把揚子鰐列為國傢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我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鰐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
  遊牧民族--中華鱘 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 中華鱘稱為王鮪魚。它的吻尖突,口小無牙,身體呈橢圓筒形。口前有四 條觸須,用來搜尋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小魚和其他食物。 中華鱘魚是大型洄遊性魚類。它們像遊牧民族,生在江河裏,長在海 洋中,在那裏成長、發育,成熟期約需9-12年。完全成熟後,再遷移到我 國淺海地區進入河口,在那裏肥育、棲息。秋季,順長江逆流而上,直至 長江上遊的金沙江一帶産卵繁殖。幼魚孵出後,便跟隨着親魚遠征,嚮河 口、海洋遊去 。中華鱘魚的壽命很長,可活一二百年。魚體可長達2米以 上,雌魚體重約二三百千克。 中華鱘魚肉質肥美,卵可製魚子醬,是珍貴食品;鰾和脊索可製魚膠, 所以過去一直遭到過度捕撈。許多水利工程由於忽視生態平衡,也使這種 魚類自然資源遭受嚴重影響。 現在,中華鱘魚有瀕於滅絶的危險,因此要求嚴加保護。
《長江之歌》 "Song of the Yangtze River"
  鬍宏偉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嚮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輓起高山大海。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着塵埃;
  你嚮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啊,長江
  《長江之歌》是電視係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王世光作麯,鬍宏偉作詞。“長江之歌”題意是關於我們中國的第一大河——長江的歌,唱長江的歌,贊長江的歌。這首詩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麗,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 。全詩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寫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第2節):寫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這兩部分運用前後兩次出現的“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貫通起來,以對長江“贊美”、“依戀”的真摯感情作主綫,把長江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力量無窮、貢獻巨大融為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進而升騰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本文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用高度的藝術概括,采用形象、凝練的語言,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贊頌之情。.這首詩第一節主要從地理特點的角度描寫長江,歌頌長江一瀉千裏,滋潤兩岸的氣概,該節側重寫實;第二節主要從時空的角度描寫長江,賦予長江一種象徵意義,永遠充滿青春活力,永遠嚮前發展,該節長於抒情。並且此文已被收入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册和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册和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上册的語文教科書中,都是書中長江單元的第一課。
描寫長江的詩句 The poem describes the Yangtze River
  【新灘】 宋-蘇軾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從高來,一一投澗坑。大魚不能上,暴鬣一作腮灘下橫。小魚散復合,瀺灂如遭烹。鸕鶿不敢下,飛過兩翅輕。白鷺誇瘦捷,插腳還欹傾。區區舟上人,薄技安敢呈。衹應灘頭廟,賴此牛酒盈。
  【卜算子】 北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衹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量意。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水調歌頭·遊泳】現當代-毛澤東
  (1956年6月) 纔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裏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晴江秋望】 唐 崔季卿
  八月長江萬裏晴,千帆一道帶風輕
  盡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嶽陽城
  【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關於長江的電視紀錄片 TV documentary on the Yangtze River
  1.《話說長江》(陳鐸、虹雲解說)
   1983年,中國和日本合拍的一部描寫長江長江兩岸人民生活的一部記錄片。該片於1983年8月7日在中央電視臺開始面嚮中國觀衆播放,一共25集,引起了中國觀衆的強烈反響。由鬍宏偉填詞的主題麯《長江之歌》也因為該片的播放而廣泛傳唱。該片在1983年度全國電視專欄節目評選中獲特別奬。
  《話說長江》在中國引起的反響是空前的,新華社在報道該片片引起的“長江熱”時,曾經以《中國的〈話說長江〉熱》為題,嚮國外播發了英文電訊稿,說“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數百萬中國人便坐到電視機前,收看由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係列片《話說長江》”。該片的播出引起巨大反響的另一個側面是先後收到觀衆來信一萬多封評論、批評建議的信,還有人寄來自己專門創作的以長江為題的繪畫、書法和歌麯。當時有人盛贊該片是中國“激動人心的愛國畫捲”、“知識的百科全書”。
  2.《再說長江
  《再說長江》是中央電視臺33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的圖書版。本書以簡練深厚的文字、豐富多彩的照片嚮讀者展示了:一條億萬年生生不息的大江;一條孕育了偉大民族的大江;一條藴涵着豐厚歷史的大江;一條充滿了時代活力的大江。
  從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再說長江》完整地記錄了這條中華民族生命之河的歷史——億萬年滄海桑田;五千年文明變遷;二十年波瀾畫捲。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長江,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徵,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的載體。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Chang Jiang
  長江
  chang Jiang
    中國第1大河,世界著名大河之一。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鼕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幹流流經青、藏、 川、滇、 鄂、湘、贛、皖、蘇、滬10省、市、自治區,註入東海。全長約6300公裏(若以當麯為源頭,長江全長應為6403公裏),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裏(不包括淮河流域),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年均入海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
    幹流概況 長江幹流各段名稱不一:源頭至當麯口(藏語稱河為“麯”)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長358公裏;當麯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境的巴塘河口,稱通天河,長813公裏;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長2308公裏;宜賓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約2800余公裏,通稱長江,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間稱“川江”(奉節至宜昌間的三峽河段又有“峽江”之稱),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磯間稱荊江,江蘇省揚州、鎮江以下又稱揚子江。長江各段長度和流域面積見表長江上、中、下遊情況。
    流域內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裏的有48條;5萬平方公裏以上的有雅礱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 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等9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超過10萬平方公裏,以嘉陵江流域面積最大,約16萬平方公裏。
    中國大部分的淡水湖分佈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面積較大的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①上遊。沱沱河由南而北出唐古拉山,至切蘇美麯口,長48公裏,平均比降大於10.8‰。北流穿過祖爾肯烏拉山,接納江塔麯,折嚮東,至囊極巴隴附近,右岸匯入當麯,進入通天河段。沱沱河與通天河上段(登艾竜麯口以上)河道寬展,多沙洲,水流散亂呈辮狀,河流兩岸山丘平緩,高原面保存完整,自切蘇美麯口至登艾竜麯口,長805公裏,平均比降1.27‰。其間較大支流有當麯、莫麯、楚瑪爾河等。
    通天河自登艾竜麯口以下,河道較順直,河槽漸趨穩定、水流比降增大,兩岸山勢增高。𠔌底海拔由通天河上段的4000餘米,下降到3000餘米。玉樹巴塘河口以下稱金沙江,流嚮轉南,成為川、藏間的界河。金沙江進入橫斷山脈區,為典型的高山深𠔌地貌。金沙江南流至雲南省石鼓突折嚮東北,進入虎跳峽,峽長16公裏,落差達200米,平均比降12‰以上,最窄處河寬僅30米,右岸玉竜雪山,左岸哈巴雪山,峰頂海拔均超出5000米,𠔌深達3000米以上,為世界罕見。金沙江至三江口又折嚮南,至雲南省金江街以下又折轉東流,此段介於川、滇間的河𠔌雖較寬,但仍為嶺𠔌之間高差達千米左右的深𠔌。自通天河登艾竜麯口至四川盆地邊緣的新市鎮,長2522公裏,平均比降1.47‰。金沙江段的主要支流有:雅礱江、竜川江、普渡河、牛欄江、橫江等。左岸雅礱江水係龐大,右岸支流較短小,極不對稱。
    從宜賓至奉節,長江蜿蜒於四川盆地南緣,穿越一係列褶皺山嶺,河𠔌寬窄相間,沿江階地發育。長江北岸有岷江、沱江、嘉陵江等大支流;南岸除烏江、赤水河外。支流均較短小。形成川江的不對稱水係。自新市鎮至奉節927公裏的丘陵河段,平均比降為0.24‰。
    自奉節白帝城至宜昌南津關,長江流經三峽,江水橫穿背斜山地,形成了白帝城與黛溪間的瞿塘峽;巫山與巴東官渡口間的巫峽;香溪與南津關間的西陵峽,故稱三峽。這一河段灘峽相間,迂回麯折。最大割切深度可達1500米,三峽江面最窄處僅寬百餘米,暗礁、險灘密佈,水流湍急,航行障礙重重。宜昌站年徑流量達4510億立
英文解釋
  1. n.:  yangtz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2. pref.:  the Yangtse R-
法文解釋
  1. n.  Yangzi, le Fleuve Bleu
近義詞
長江
長江社區
長江居委會
長江
長江
長江街道
相關詞
中國地理平原四大平原百科大全江蘇揚州城市
鎮江武漢長江大橋交通橋梁建築大橋動物
魚類鱘魚物種水源黃河特種郵票湄公河軍事
解放戰爭戰役中國歷史三峽旅遊流域水利工程峽𠔌
更多結果...
包含詞
長江鄉
分類詳情
張開葛洲壩長江中下遊長江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