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總面積:3089.9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49.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01萬人。通行閩西客方言長汀話。
縣人民政府駐汀州鎮.
郵編:366300。
行政區劃代碼:350821。
區號:0597。
長汀縣地處福建西部、閩贛邊界。為福建省第五大縣。這裏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源遠的客傢文化、豐富的革命文化等“三位一體”的文化特色,1994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國傢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為丘陵地貌,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溫度18.3℃,年均降雨量1731.9毫米,無霜期平均260天,適宜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生長。
長汀資源豐富,主要礦産資源有稀土、鎢、鐵、錫、金、銀、石灰石、白雲岩、大理岩、高嶺土、葉臘石、鉀長石等,其中稀土儲量居全省之首。林地面積17.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林木蓄積量1000多萬立方米。境內河流衆多,水資源豐富,全縣可開發資源9萬多千瓦,現已開發近3萬千瓦,水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境內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河田溫泉屬國內罕見,溫度高達78℃,日流量達4000噸以上。旅遊資源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1994年以來海內外客屬鄉親每年組團回汀舉行公祭、尋根謁祖,考察觀光,投資興業。
長汀名優特産品豐富。名列“世界五大名雞”第二位的河田雞、“中國四大名菇”之一的汀菇、“閩西八大幹”之首的汀州豆腐幹譽滿境內外;紅火於北京市場的汀州米粉、以粒大質好香濃著稱的長汀板慄、具有潤肺清痰功效的長汀圓金桔、享譽東南亞的汀州驚風丸和暢銷國內外的汀州玉扣紙、竹涼席、皮革製品等,都是長汀著名的傳統名、優、特産品。
長汀工業已形成紡織、化工、建材、森工、食品、稀土等主要工業體係。
長汀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319國道和省道洋萬綫在城區交匯,直達贛、湘、鄂、川和福建各地;特別是長汀距京九鐵路140公裏,擬建的竜贛鐵路將與大京九鐵路相接;竜贛高速公路也將與福、廈、漳、泉相通。這使長汀成為閩南、粵北與內陸省份商品流動和經濟走嚮的“黃金通道”。
長汀人民在改革開放浪潮的推動下,發揮優勢,奮力拼搏,經濟和社會事業煥發出勃勃生機。果、竹、雞、煙、輕紡針織、稀土開發、農副産品加工暨汀州美食等是我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産業,同時旅遊業也將蓬勃發展。勤勞善良、淳樸熱情的長汀人民將把家乡裝扮得更加妖嬈動人。 |
|
郵編:366300 代碼:350821 區號:0597
拼音:Cháng Tīng Xiàn 英譯:Changting County
長汀縣位於福建省西部,北緯25°18′-26°02′,東經116°00′-116°40′。總面積3089.9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2006年)。通行閩西客方言長汀話。
全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館前鎮、童坊鎮、河田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塗坊鎮、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三洲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縣政府駐汀州鎮。
地處閩西武夷山區,多丘陵地,地勢北高南低,汀江縱貫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8.1℃,年降水量1797.2毫米。洋萬公路、319國道縱貫全境。特産“河田雞”、“溫泉魚”及竹編、木雕。長汀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老根據地,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舊居。有瞿秋白烈士紀念碑、“辛亥光復汀郡諸烈士瑩墓”。 |
|
長汀縣位於北緯25°18′40″~26°02′05″之間,東經116°00′45″~116°39′20″,地處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是閩、粵、贛三省的邊陲要衝,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千山競秀,群巒疊嶂,為武夷山脈南段,是福建的邊遠山區,著名的革命老區和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山清水秀,與湖南鳳凰一起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長汀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源遠的客傢文夜景化、豐富的革命文化等“三位一體”的文化特色。
長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發祥地之一,全縣有200多處新石器遺址。漢代置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明清兩代汀州府管轄長汀、寧化、清流、歸化、連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個縣。
長汀是客傢首府,繞城而過的汀江被喻為客傢人的母親河。 |
|
汀州古城墻據《讀史方輿紀要》,唐置長汀縣。“天下之水皆東,惟汀水獨嚮南,南,丁位也。”縣名得自長汀村,因縣治遷此,故名。長汀村以境內有長汀溪為名。
唐開元二十四年(736),福建經略使開福、撫二州山洞置汀州,於九竜水源長汀村置長汀縣,屬汀州。天寶元年(742),改汀州為臨汀郡,乾元元年(758),復名汀州,時縣治已附於州郭,後隨州治遷至東方口(宋名縣基嶺)縣治仍附州郭。大歷四年(769)。又隨州治遷白石村,即今縣治所在。
景福二年(893),王潮剋福州,稱留後,長汀縣屬王潮。後梁開平三年(909),潮弟審之為閩王,後唐長興四年(933),閩王王延鈎稱帝,改元竜啓,長汀縣仍屬閩。閩永隆五年(943),閩富沙王王延政於建州稱帝,國號殷,改元天德,天德二年(944),長汀縣屬殷,三年(945),殷亡,長汀縣屬南唐。
宋開寶八年(975),南唐亡。縣人宋版圖。雍熙二年(985),長汀縣屬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汀州為汀州路,長汀縣屬福建行中書省。十八年(1281),為囊加真公主賜地。十九年(1282),福建、江西二行中書省合併,置福建宣慰使司,長汀縣屬福建宣慰使司。
明洪武元年(1398),改汀州路為汀州府,二年(1399),置福建行中書省,長汀縣屬福建行中書省。九年(1407),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長汀縣屬福建承宣佈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長汀縣始終為汀州、郡、路、府屬縣。
民國二年(1913),廢府建置,長汀縣屬汀漳道,隸福建省。八年(1919),閩軍與護法軍協議,長汀縣屬護法區。十四年(1925),復錄福建省。
1929年3月,紅軍入長汀,建長汀縣革命委員會,為閩西、贛南第一個紅色縣組政權,蘇维埃政府於塗坊,屬閩西蘇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蘇维埃政府於城關。12月,以南陽、纔溪、通賢、畲以、塗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區建新汀縣,縣治設於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長汀附城、汀東、童坊、張地等地為長汀縣,縣治設於河田。市、縣均屬西蘇维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蘇维埃政府於汀州市;與此同時,撤銷新汀縣。纔溪、通賢劃歸上杭縣,南陽劃歸新泉縣,其餘各區並長汀縣。10月,分長汀縣東北部分地建立汀東縣於館前;1933年9月,分長汀縣近汀州市部分地區建立兆徵縣,縣治設省蘇维埃政府內,均屬福建省蘇维埃政府。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紅軍作戰略轉移,撤離中央蘇區。長汀復由國民政府統轄,改用民國紀年,仍合稱長汀縣,隸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駐汀。翌年改隸省第七區解放軍接管長汀縣。18日,成立長汀縣人民政府,隸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隸竜岩地區專員公署。1997年5月至今,隸屬地級竜岩市。
1997年,長汀縣面積3100平方千米,人口46.5萬,轄10個鎮、8個鄉:汀州鎮、河田鎮、濯田鎮、古城鎮、四都鎮、南山鎮、大同鎮、新橋鎮、館前鎮、童坊鎮、鐵長鄉、庵傑鄉、策武鄉、三洲鄉、紅山鄉、塗坊鄉、宣成鄉、羊牯鄉。縣政府駐汀州鎮。
根據1997年12月8日省民政廳閩民行426號文批復和1997年12月29日竜岩市人民政府竜政綜264號文通知,撤銷塗坊鄉,設立塗坊鎮,以原塗坊鄉的行政區域為塗坊鎮的行政區域。設鎮後,政府駐地不變,實行鎮管村體製。
1998年,汀州鎮新設商業城居委會;大同鎮新設黃麻畲行政村;河田鎮新設黃坑行政村。年底,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9個居委會、290行政村。
2000年,策武鄉政府駐地從策田村遷移到德聯村。2000年底,長汀縣轄11鎮7鄉:汀州鎮、館前鎮、河田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童坊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塗坊鎮、三州鄉、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03121人,其中:汀州鎮55780人、大同鎮47178人、古城鎮14215人、新橋鎮23444人、館前鎮14009人、童坊鎮22719人、河田鎮50926人、南山鎮 31903人、濯田鎮39803人、四都鎮13865人、塗坊鎮20694人、策武鄉21608人、鐵長鄉4708人、庵傑鄉7203人、三洲鄉 10646人、宣成鄉9070人、紅山鄉7841人、羊牯鄉7509人。
2003年,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館前鎮、河田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童坊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塗坊鎮、三洲鄉、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年末全縣戶籍人口49.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01萬人。
2005年,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館前鎮、河田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童坊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塗坊鎮、三洲鄉、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1998年,汀州鎮新設商業城居委會;大同鎮新設黃麻畲村委會;河田鎮新設黃坑村委會。年底,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9個居委會、290村委會。
汀州鎮 駐水東街,轄9個居委會(西門街、南門街、五通街、水東街、營背街、西內街、中心壩、東門街、商業城)。
館前鎮 駐汀東,轄14個村(汀東、復興、赤坑、馬坪、嚴坊、陳蓮、東莊、義傢、南材、珊坑、黃湖、雲豐、小洋、坪埔)。
河田鎮 駐中街,轄31個村(上街、中街、下街、南塘、窯下、朱溪、遊坊、蘆竹、車寮、劉源、逕背、南冇、蔡坊、上修坊、根溪、中坊、馬坑、伯湖、羅地、露湖、下修坊、明光、鬆林、晨光、寒坊、紅中、半坑、南山下、餘地、潘屋、黃坑)。
大同鎮 駐東關營,轄30個村(師福、高坑、黃屋、榮豐、翠峰、東埔、東街、計升、李嶺、紅衛、草坪、紅湖、印黃、天鄰、東關、南裏、南寨、新莊、羅坊、紅星、新民、七裏、利星、光明、建明、新峰、鄭坊、七古、鎮平、黃麻畲)
古城鎮 駐古城,轄17個村(中都、古城、井頭、元坑、苦竹、長塅、下增、溜下、黃泥坪、青山、梁坑、馬頭山、南岩、楊梅溪、元口、黃陂、丁黃)。
新橋鎮 駐新橋,轄20個村(三坑口、潭復、石人、江坊、餘陂、葉屋、鴛鴦、新橋、茜陂、崗頭、任屋、牛崗、湖口、石槽、廖傢、羅坑、樟樹下、新店、李傢、劉坊)。
童坊鎮 駐後竜山,轄24個村(賴屋、青潭、童坊、鬍嶺、長壩、新畲、林田、橫坑、別哩、舉林、舉河、雙橋、下坑、肖嶺、馬羅、大埔、彭坊、紅明、竜坊、葛坪、長春、黃坊、禾生、劉陳)。
南山鎮 駐南山,轄21個村(大坪、南田逕、南山、嚴婆田、大田、大坑、謝屋、洋背、朱坊、廖坊、連屋崗、鄧坊、橋下、黃傢莊、蔡屋、中復、長窠頭、官坊、五抗、塘背、楊謝)。
濯田鎮 駐街上,轄40個村(街上、壩尾、中坊、上廟、下洋、巷頭、山田、竜田、橫田、安仁、李湖、長高、豐口、左拔、升平、水頭、羊赤、寨頭、蓮湖、陳屋、路潭、南安、永巫、梅逕、長蘭、美西、園當、塍背、湖頭、段上、河東、長巫、劉坊、劉坑頭、美溪、水口、同睦、東山、上塘、劉坑)
四都鎮 駐同仁,轄18個村(樓子壩、榮坑、溪口、上蕉、漁溪、新華、紅都、同仁、圭田、坪埔、羊牯嶺、湯屋、紅寮、上湖、小金、琉璃、下坪、謝坊)。
塗坊鎮 駐塗坊,轄15個村(逕口、馬屋、賴坊、塗坊、紅坊、溪源、河甫、慈坑、邱坑、洋坑、羅屋崗、元坑、中華、吳坑、扁嶺)。
三洲鄉 駐三洲,轄8個村(小潭、曾坊、丘坊、蘭坊、三洲、小溪頭、桐壩、戴坊)。
策武鄉 駐策田,轄14個村(策田、策星、林田、當坑、高田、紅江、德聯、陳坊、河梁、李城、李田、南坑、南溪、黃館)。
鐵長鄉 駐鐵長,轄4個村(鐵長、蘆地、張地、洋坊)。
庵傑鄉 駐庵傑,轄5個村(庵傑、涵前、上赤、黃坑、長科)。
宣成鄉 駐寨背,轄8個村(長橋、畲心、寨背、下畲、蘭田、泮溪、溪源、中畲)。
紅山鄉 駐臘口,轄11個村(臘溪、中坪、蘇竹、元嶺、童上、紅冇、蘇陂、山陽、山車、赤土、上坪)
羊牯鄉 駐羊牯,轄10個村(羊牯、對畔、吉坑、羅坑頭、白頭、官坑、余家地、周傢地、百坪、百丈)。
2000年,策武鄉政府駐地從策田村遷移到德連村。2000年底,長汀縣轄11鎮7鄉:汀州鎮、館前鎮、河田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童坊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塗坊鎮、三州鄉、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03121人,其中: 汀州鎮 55780 大同鎮 47178 古城鎮 14215 新橋鎮 23444 館前鎮 14009 童坊鎮 22719 河田鎮 50926 南山鎮 31903 濯田鎮 39803 四都鎮 13865 塗坊鎮 20694 策武鄉 21608 鐵長鄉 4708 庵傑鄉 7203 三洲鄉 10646 宣成鄉 9070 紅山鄉 7841人、羊牯鄉 7509人
2003年,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館前鎮、河田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童坊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塗坊鎮、三洲鄉、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49.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01萬人。
2005年,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館前鎮、河田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童坊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塗坊鎮、三洲鄉、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 |
|
長汀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活動,至新石器時代,古閩族人在此繁衍生息。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為新羅縣境,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置長汀縣,屬汀州。歷史上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閩客傢首府,“闤闠繁阜,不減江、浙中州”,曾是閩西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傢文化的發源地。現屬竜岩市,全縣人口48.8萬,設11鎮7鄉299個行政村(居)委會,擁有30餘萬畝耕地。汀州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長汀文物古跡遍布全縣,包括地下、地面的遺存,寺廟建築、古墓葬、古城墻、古城門、古器物、古街區民居、古碑刻、古驛站等,都極為豐富。西門的蛇王宮,蛇王塑像至今保存完好;新石器時代遺址、商周遺址、秦漢遺址,成為古閩族人聚居的實物見證;唐代古井“八卦竜泉”和宋代古井“府學陰塔”,是我國極為獨特罕見的古井;具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城墻、古城門矗立城中;文廟、媽祖廟以規模宏大,名冠古汀州八邑;風格獨特的雲驤閣、唐寺、宋廟、明清古街區等建築,以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舊址數不勝數;商周時期的石器、彩陶、青銅器、瓷器、戰國貨幣等文物,奇珍薈萃。
長汀自古教育繁榮,書院林立,人才輩出,人文薈萃,文化昌盛,在1200多年中形成以客傢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從宋至清歷代科舉(缺元代),汀籍進士70名(含武進士4名),舉人265名(含武舉人87名),特奏42名,薦闢16名。明、清兩朝“五貢”528名。歷代無論是士人的文藝創作,還是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都有可觀的成就,飲譽中外,光彩奪目。作為古汀州所在地,歷代文人墨客留連吟誦,唐代的張九齡,宋代的陸遊、宋慈、陳軒、王捷,明代的馬馴、郝鳳升、宋應星,清代的上官周、黃慎、楊瀾、紀曉嵐、黎士弘、康泳、江瀚等,當代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傢毛澤東、陳毅等,都以如椽巨筆為長汀的山川風物寫下不朽的詩篇、著作,流傳於世。 |
革命老區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
長汀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軍故鄉、紅色土地、紅旗不倒的地方。長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長汀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蘇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傢在長汀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何叔衡在長汀就義。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長汀2萬多名優秀兒女參加了紅軍,涌現出了老將軍13名,是紅軍長徵出發地之一。1932年,第一個福建省蘇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軍區等機構在長汀成立,長汀成為福建革命運動的政治、軍事中心。全縣有全國重點保護的革命遺址7處,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與省級革命建築物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
|
長汀區位優勢明顯,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竜贛鐵路、竜長高速公路、319國道和省道洋萬綫在城區交匯,直達贛、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啓東的交通樞紐作用日益突出。長汀至廈門港350公裏,距連城機場81公裏,長汀至廣州、深圳當天可達,特別是長汀至京九鐵路140公裏,竜贛鐵路與京九鐵路相接,已開通“鐵海聯運”,2006開通了竜岩直達北京的“海西號”,長汀至北京衹要23個小時。竜長高速公路與福、廈、漳、泉相通,這使長汀成為閩南、粵北與內陸省份商品流通和經濟走嚮的“黃金通道”。 |
|
作為汀州附郭的長汀,是客傢人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居地之一。汀州對客傢民係的形成與發展所産生的影響是至深的,因此被衆多客家乡賢譽為“客傢的發祥地”、“客傢首府”。據學者考證,從東漢末年開始,成千上萬中原漢人為躲避戰亂、災荒,紛紛南遷,幾經跋涉來到閩西汀州地域,客居於崇山峻嶺之中,在這“世外桃源”的境地裏繁衍生息,開拓創業,漸漸造就了中國漢民族中一支獨特的民係——客傢。
“沒有客傢先民,就沒有汀州”。正是客傢先民如潮水般涌入汀州,帶來中原一帶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科學文化,加之人口的增長,汀州得以發展。汀州至宋代已成為客傢聚居的最大城市。隨着歷史的推移,客傢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斷嚮外遷徙。宋元之間遷往廣東一帶的居多,明清間又有大批的客傢人漂洋過海,開拓賴以生存的空間。
源於長汀的汀江水滾滾南流,出福建,匯韓江,入南海。正是汀江兩岸的沃土哺育了一代代客傢兒女,奮發圖強,事業有成。於是,客傢人把汀江稱為“客傢母親河”。已故全國政協委員姚美良先生,生前一次次來到長汀,發起了隆重又而影響深遠的世界客屬公祭客傢母親河大典活動。如今,一年一度的公祭大典,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客傢後裔長途跋涉、不辭辛勞回到汀州——長汀尋根謁祖,旅遊觀光,投資興業。
據統計,臺灣至少有六十多個常見姓氏的三百多萬人口源於汀州,香港有兩百多萬客傢人傳自汀州,明末輔佐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重要將領劉國軒是汀州人,清代畫壇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孫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愛國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寫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今天,客傢人已達一億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過生存與奮鬥的足跡。 |
|
長汀的傳統文化由於中原文化的播衍輸入,歷代外來文化的滲透以及與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長汀客傢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
[民間文學]
長汀民間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詼諧有趣,語言流暢,性格明朗。神話傳說故事主要有《河竜布雨》、《牛的傳說》、《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晉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鬍瞎哩的傳說》、《九鬥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樓》、《錢財與人意》、《太平軍在汀州》等;寓言笑話主要有《人為財死》、《三個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員的故事》、《老夥夫》、《商人不是敵探》、《槍的故事》等。
長汀民間歌謠品種繁多,內容豐富,朗朗上口,具有鮮明的長汀客傢語言色彩和風格。主要有長篇敘事歌《趙玉林與梁四珍》、《孟薑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燈籠送郎歸》、《十二月長工》、《苦情歌》、《怨娘歌》、《長工苦》、《講了要戀就要戀》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謠。
長汀民間諺語大致可分為外來諺語和本地諺語兩類。外來諺語大多與各地通用。本地諺語是長汀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産、生活中經世代流傳下來的,具有典型的長汀地方文化特點。
[民間藝術]
長汀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主要有舞竜燈、踩船燈、高蹺、擡閣、打花鼓、花燈、角子燈、十番、長鑼鼓、公嫲吹、南詞北調、客傢山歌、漢劇、楚劇、採茶劇、木偶戲、民間剪紙、根雕、竹編、鐵畫等。這些民間藝術秉承中原漢族遺風,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風格,深受客傢人的喜愛。
客傢山歌是長汀最廣泛流行的民間音樂,是汀州客傢文化藝術的結晶。它既融和了粵東、贛南等地山歌的特點,又富於閩西特有的風格,歌詞明白曉暢,樸實無華,大多采用比興手法。客傢山歌,用客傢方言對唱,在山野田園間一唱一和、一問一答,或抒情、悠揚、纏綿,回味無窮,或敘事、高吭、激越,一泄無遺。愛情是客傢山歌永恆的主題,但情歌不是客傢山歌的全部,勞動、歷史、傳說、兒歌、童謠等等都是山歌表達的對象。
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長汀民間器樂麯。它是以演奏樂器中其中二件樂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樂器形似嗩吶,但比嗩吶長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渾厚,音域寬廣;“嫲吹”音色柔和,圓潤,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間的關係是純五度的復調關係。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為主要樂器,配以二鬍、揚琴、三弦、中鬍、大堂鼓、大堂鑼、小鑼、鬧鈸等樂器。
“公嫲吹”麯調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時而旋律舒展優揚,似一對老夫妻在回憶過去的美好歲月;時而交替吹奏,互問互答,象這對老夫妻在傾訴各自的心聲;時而緩慢低沉,緩緩吹來,象這對老夫妻在撫摸自己的白發,嘆息歲月的無情;突然樂器齊鳴,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幾十年的親人突然去世後悲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聲;轉而嗚咽聲聲……
“公嫲吹”的作者和創作年代無從查考,由民間藝人歷代相傳保留下來。“公嫲吹”的麯調內涵及吹奏水平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1985年由長汀民間藝人赴省演奏,被評為優秀節目。福建省民間音樂研究機構及專傢高度評價了“公嫲吹”的藝術價值。這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文化中的一顆閃亮明珠。現在衹有長汀還保留演奏,成為八閩絶響。 |
|
長汀資源豐富。主要礦産資源:金屬礦有稀土、鎢、鐵、錫、金、銀等,其中稀土儲備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輝緑石、玄武石、高嶺土、葉蠟石,鉀長石、硅質石、黃鐵石、磷礦、煤、礦泉水、溫泉等,其中高嶺土、花崗岩、輝緑石、玄武石、鎢礦等資源較為豐富,有較好的開採和利用價值。林地面積17.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林木蓄積量1000多萬立方米。全縣可開發水資源10萬千瓦,現已開發4.2萬千瓦,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境內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河田溫泉屬國內罕見,溫度高達80℃,日流量達4000噸以上。
長汀物産資源豐富,世界五大名雞之一的河田雞肥嫩鮮美,善鬥稱雄,唐代曾選送長安,列為鬥雞之一;“汀州八幹”之首的豆腐幹,加工精細,代代相傳;圓金柑甘甜可口,被列為優質水果;玉扣紙聞名遐邇,遠銷海內外;具有500多年歷史,被譽為“濟世聖品”的“驚風化痰丸”遠銷東南亞;紅娘酒、毛邊紙、紅菇、香菇、筍幹、板慄、鹹梅、柿餅、蚊香等特産,更是名不虛傳。 |
|
長汀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唐代名宦陳劍,宋代羅彧、羅烈、宋慈,元代羅良,明代馬馴、郝鳳升,清代黎士弘、劉國軒、上官周、黃儀臣、楊瀾、劉傢駒、康泳等,都是汀人熟知的歷史名人。在這塊紅色土地上涌現了張赤男、羅化成、陳丕顯、楊成武、傅連暲、童小鵬等許多無産階級革命的忠誠戰士。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何叔衡英勇犧牲在長汀。無産階級革命傢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葉劍英、陳毅等在長汀開展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革命業績彪炳千秋。 |
宗教文化 Religious and cultural |
長汀客傢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種,而大多數客傢人信仰佛教。
佛教傳入長汀有千餘年歷史。第一座佛寺開元寺創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五代時(907-960)為長汀佛教鼎盛時期,北宋時先後有兩名高僧伏虎和定光來汀傳教。定光、伏虎圓寂後,僧衆尊崇為神佛,與觀音合稱“三太祖師”,信徒遍布汀州各縣,後傳至臺灣,今彰化有定光圖佛廟,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創建。長汀近百年來每年農歷正月十三,九月十四日為迎送定光、伏虎的會期,頗為隆重。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創建八寶山峻峰寺,剃度40餘名僧尼,接收500餘名在傢弟子,閩西各縣僧尼多屬本湛徒嗣。目前,全縣有寺廟100多座。
道教傳入始於唐代,在唐宋兩代頗為盛行,清初頓衰,到清末縣內已無正式出傢道士。現僅有少數民間道士活動。
天主教兩次傳入長汀。首次為明末崇禎年間,活動10年後停頓。第二次於清光緒年間傳入,延續至今。現存教堂1座。
基督教於清光緒年間傳入,至今已有90多年歷史。1941-1945年教會最盛。現存教堂1座。
此外,長汀還有許多民間信仰,大約可分為四類: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傢族神。汀城東門外的汀州天後宮,初建何時未詳,清道光五年(1825)重建,殿宇巍峨規模宏大,在海外頗有影響。 |
|
長汀的客傢美食,種類繁多,製作技藝精湛,獨具地方特色:鹹鮮辛辣,原汁原味;主題新穎,構思嚴謹;造型脫俗,色調和諧;雕工精細,圖案清晰。長期以來,長汀人把傳統方法與現代科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輔相成,烹調出風味獨特的“地方菜”、“客傢菜”,並自成一種係列。“食在長汀”的贊語已被越來越多前來觀光旅遊的海內外來賓所公認。
一、獨特名菜
三角豆腐餃
三角豆腐餃,是明清以來長汀筵席中的佳餚。此菜製作頗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鼕筍、蔥白等做餡,精工製作而成。汀州廚師製成的三角豆腐餃,皮白肉香,鮮嫩甜美,在豆腐菜餚中獨具一格,別有風味。
(特色)白色棱形,皮嫩餡香,湯鮮味美,營養豐富。
白斬河田雞
長汀民間烹雞的方法多式多樣,以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脫骨而深受贊譽,為汀州自古以來之名特優佳餚,嚮來被列為閩西客傢菜之首。其雞頭、雞爪、雞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個雞頭七杯酒,一對雞爪喝一壺”之說。1986年省閩菜評比中,“白斬河田雞”榮獲地方特殊風味菜點稱號。
(特色)幹蒸精製,金黃油亮,肉香撲鼻,十分誘人。原汁原味,鮮香脆爽,滑嫩不膩。
麒麟脫胎
“麒麟脫胎”又名“麒麟鑽象肚”,為長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傳很早以前長汀司前街有個鄭姓富戶,其傢婦女為求多子,常在豬肚內逐層填入小狗和烏雞媛、白鴿、麻雀、野山參等清蒸服用。此後做為一種飲食療法,一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1985年麒麟脫胎在福建省閩菜評比中獲得“優質菜點”稱號,《福建日報》於1986年5月2日曾予報道。
(特色)狗頭外露者為麒麟脫胎狀,全包者為小象臥産狀。味香肉嫩,另有風味;壯陽補腎,祛風濕,健脾胃。
皺紗肉
皺紗肉,俗稱“燒大塊”,是長汀傳統菜餚,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譜。皺紗肉皮似皺紗,綜紅晶亮,色香味俱佳。
皺紗肉的製作工藝如下:
(特色)皮似皺紗,肉香撲鼻,爽口不膩。
荔枝肉
荔枝肉是盤菜,據說它來源於“糖醋炸鬆丸”和“楊梅肉”。早在清朝時,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鬆丸”的盤菜,至民國初,幾乎每席必備。後來,經過廚師不斷改進刀工等烹調技巧,入盤菜型宛如嶺南荔枝,即造型美觀,香脆酸甜,風味獨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古詩名句。
(特色)色澤金黃,香嫩酸甜。
鳳凰醉酒
據《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據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選送到長安,每每取勝,列為鬥雞之雄。
長汀米酒娘,素以民間精工釀製,純天然原料,含有20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酒娘、雞是長汀食文化園地的兩朵奇葩。融雞酒於一體烹製菜餚,深為來賓青睞。[特色]雞似醉臥缸中,雞皮金黃油亮,酒香撲鼻,令人讒涎欲滴。
燒肝花
燒肝花盤菜是長汀傳統菜餚。因其味道香脆,為下酒妙品,故流傳久遠。
(特色)色澤金黃,外酥內軟,食而不膩。
生燜草魚
長汀城鄉池溏、水庫大多放養鯇(草魚)、鱅(大頭鰱)、鰱、鯉等,每日都有鮮魚上市。而人們最愛吃草魚,因其湯鮮肉嫩,老少皆宜。
《長汀縣志·物産志》記載:鯇,即草魚,似鱒而大,形長身圓,肉厚而鬆,其種來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飼之,故俗稱草魚。
生燜草魚自清末以來為婚喜賀慶、華廈落成等宴席的主菜。
(特色)湯呈乳白色,清甜可口,肉嫩而鮮。
溫水魚
河田溫水魚以肥、鮮、嫩著名。相傳溫水魚起自明代,裏人發現溫泉下遊有一種魚,圓扁無鱗,肥大色美。釣上岸來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顯出絲絲血痕,在鍋中稍煮即熟,鮮嫩無比。於是人們便在溫泉下遊挖池,試放魚苗養殖。細心觀察,多數幼苗適應環境,發育正常,半年中竟長成肥美大魚。後又養殖鯇(草魚)、鯉、鰱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二、風味小吃
長汀豆腐幹
長汀豆腐幹是閩西“八大幹”之首,始於唐開元年間,采用傳統工藝科學方法加工製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餘種中草藥材,鹵製而成。是一種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的緑色食品。它有3個品種:五香豆腐幹、醬油豆腐幹、黃色豆腐幹。
(特色)甜、香、鹹、鮮四味俱全,回味無窮。
糍粑
相傳宋朝長汀滿嵐嶺寶珠峰有座竜廟,天旱求雨時,城鄉群衆多以糍粑供奉。後來廟內住持也製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韌甜美、價廉耐飽,來往旅客至此多爭相品嚐,致使滿嵐嶺的糍粑子無人不曉。糍粑現已成為宴席上的點心首菜,也是人們饋贈親友的食品,市場上常有出售。
(特色)形圓質白,柔韌甜美。
燈盞糕
燈盞糕,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經油炸而成,形扁圓,中空而隆起,形似兩個舊式燈盞吻合一起,故稱“燈盞糕”。民國初年,基督教英籍傳教士詹嘉德牧師來汀傳教,在教徒周某傢中吃“燈盞糕”時,反復幼稚地詢問:“面底兩塊是怎樣粘合的?”成為一時笑談。長汀農村每逢年節,傢傢都要炸燈盞糕食用或送人,城裏則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內加精肉、香菇、鼕筍或蔥蒜等餡心。有一首兒歌:“燈盞糕,膨膨起,沒銅錢,}J得死。”道出了人們對這種傳統食品的喜愛。
(特色)鬆嫩香酥,色澤金黃,兼有豆香。
籠床糈
籠床糈,又名“簸箕糈”,為長汀城鄉傳統食品。籠床餳蒸好後,切成片條曬幹,加佐料煮食者稱“米粉條”,蒸好後整張包入炒熟的瘦豬肉絲、韭菜段、豆芽等捲成筒狀,淋上花生油、醬油者稱“籠床捲”。
(特色)質地細嫩,色澤潔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膩。
捲餅(春餅)
捲餅在長汀歷史悠久,是客傢人保持中原風俗的名點。每逢元宵佳節,傢傢戶戶都炰製。
(特色)捲筒狀,色澤金黃,皮酥餡香。
燒麥
自明代以來,燒麥即為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燒麥狀似石榴,以皮薄餡爽,芳香撲鼻,令人垂涎而得名為:“三特石榴果”、“三裏香”。後人因燒麥皮為面粉製成,吃時又要“趕燒”(趁熱吃),便叫“燒麥”。“燒麥”有葷素兩種。
(特色)清香可口,皮薄餡香。
板慄糕
明《永樂大典》在記述汀州府的貢品中曾有“慄”的記載。汀江兩岸沙灘多種慄樹。板慄、毛慄為長汀特産。清代暢銷沿海商埠,民國初年産品已遠銷海外,深受歡迎。板慄糕為秋令食品,因係全部采用熟果鮮製(外地風幹板慄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為筵席中的時令美點。
(特色)色黃似桂花,味香、甜、鬆。
兜湯哩
“兜湯哩”是長汀的熱湯類傳統小吃,有豬肉兜湯、魚肉兜湯、雞肉兜湯等。長汀方言“兜湯哩”是“端肉湯”的意思。
(特色)湯熱肉嫩,清香可口。
扁食(餛飩)
餛飩,有史記載在2000年前就已成為中國通食,長汀通稱為“扁食”。長汀的“扁食”是以極薄的面皮包餡製成,餡如小指頭大,薄皮圍邊,餡心多種多樣,可用豬、牛、雞、魚各種肉類或蝦仁等分別製茸成餡,但以精豬肉為多。
(特色)滑溜適口,湯味清鮮。
炸雪薯(炰薯包)
藥薯,《本草備要》名“薯蕷”,又稱山藥、淮山。相傳宋英宗趙曙,為了避諱,把薯蕷改名為“山藥”,今又稱雪薯。閩、贛邊區少數縣份有種植,長汀較多。
炸雪薯,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國際友人路易·艾黎來長汀時,工業合作社百餘人,曾在霹靂岩公園“中南旅運社”舉行盛大歡迎酒會。席間,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贊美。1984年,幼年離傢的美籍汀人陳鼓應教授返回家乡,吃了炰薯包,也覺得酥香味美,贊不絶口。
(特色)形圓外黃內白、皮酥肉嫩。 |
|
唐代古城墻
古城墻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於唐大歷四年。現在保留下來的城墻將古城門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至今保存完好。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閣
廣儲門又名三元閣,建於唐代。城墻基礎由花崗石所砌築,青磚鬥拱,三重遞進,總長8.55米,拱門高3.4米。現遺有唐代八角復盆式礎柱。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驤閣
雙陰塔是唐代古井“八卦竜泉”和宋代古井“學府陰塔”的合稱。與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於地底,故稱“陰塔”。這是我國罕見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報》兩次發出新華社記者專稿,報道長汀文物工作者發現“雙陰塔”。1989年公佈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驤閣建於唐大歷年間,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築。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梁、樓閣於一體,具有我國園林建築的鮮明特徵,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雲驤風月”。1929年3月,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央蘇區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這裏。1988年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竜山風景區臥竜山位於城區,座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與群峰相屬,如竜盤屈而臥,中分九支,故名臥竜”。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竜山白雲”。臥竜山巔的北極樓、金沙寺建於宋代,樓內還保存“雄鎮閩西”四字大匾額。1989年公佈北極樓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
汀州府文廟建於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擡梁穿鬥,明間為竜鳳藻井,次間為井口天花,屋頂為桔黃琉璃瓦封蓋,地面鋪方形青磚。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汀州天後宮
汀州天後宮始建於宋代,供奉護海女神媽祖神像。前後殿檐兩側為石雕竜柱。前殿明間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5580平方米。後殿明間正廳為方形藻井,使用雙層如意鬥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飾。1989年公佈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鬥岩風景區位於縣城南郊,與臥竜山遙遙相對。山上大雄寶殿內塑有罕見的反坐面壁菩薩,兩邊對聯為:“問菩薩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頭”。朝鬥岩草木蔥籠,清泉飛瀑,奇石異洞,景色迷人,是長汀著名的古跡名勝,也是汀州八景之一“朝鬥煙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寶殿召開第四次反“圍剿”緊急會議。1961年該址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蘇维埃政府舊址汀州試院汀州試院始建於宋代,庭院式結構,占地面積萬餘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後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署址,明、清兩代闢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纔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於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現為博物館,設有《汀州客傢歷史陳列》、《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裏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一係列重要决議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维埃政府”,張鼎丞任主席,政府機關設於此。省蘇的成立,標志着福建蘇區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徵後,國民黨部隊36師師部駐紮這裏。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卓越的無産階級革命傢、理論傢和宣傳傢瞿秋白不幸被捕後,於1935年5月9日囚禁於此,6月18日,在羅漢嶺英勇就義。
蘇舊址莊嚴宏偉、緑草如茵、花團錦簇、景色宜人,是福建西部旅遊觀光勝景,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福建省蘇维埃政府舊址
1988年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周恩來舊居)1932年春,中共閩粵贛省委(福建省委)機關設在這裏,內設組織、宣傳、婦女等部。羅明、劉曉、陳潭秋、劉少奇等先後任省委書記。周恩來同志來到長汀後居住在這裏。4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這裏召開攻打漳州軍事會議。該址原為中華基督教會,由禮拜堂、後樓房組成,磚木結構,座西嚮東,建築面積644平方米。1988年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音醫院
中央紅色醫院前身——福音醫院舊址福音醫院原為英國教會醫院。由門房、禮拜堂、病房、醫療室、手術室等六幢平房組成,土木結構,占地面積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義後,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暲為南昌起義軍和紅軍醫治傷病員。毛澤東、陳賡、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權、賀子珍等曾在福音醫院休養所治病療養。1933年醫院遷往瑞金,正式命名為中央紅色醫院。1988年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耕別墅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毛澤東、朱德舊居)1929年3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裏。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裏。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戰略計劃。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築,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占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張傢祠(劉少奇舊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福建省總工會在此設立。劉少奇同志到長汀視察工作時住在這裏,陳雲同志在此召開過工人大會。該址由前廳、後廳及後樓組成,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37平方米。1988年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位於縣城羅漢嶺。1935年春,秋白同志在轉移中經長汀水口小逕村遭敵包圍不幸被捕,被囚於汀州試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同志在中山公園涼亭(秋白亭)裏飲酒後,從容走嚮刑場,英勇就義於羅漢嶺。1953年在羅漢嶺立瞿秋白紀念碑。1985年修碑時,陸定一同志為紀念碑題字:“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立碑文。碑為混凝土結構,高30.59米,寬4.24米。1985年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佈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長汀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勤勞勇敢,樸實聰慧,在歷史文化的沃壤中崛起的文化、經濟建設如衆星閃爍,歷歷在目。歷盡滄桑的汀州古城,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煥發出現代文明的勃勃生機。 |
|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4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産業14.43億元,第二産業15.21億元,第三産業13.5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8.3億元,增長3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億元,增長14.9%。財政收入完成2.4億元,增長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9元,增長10.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286.5元,增長16%。
工業經濟。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37.5億元,增長31%。規模工業企業達92傢,完成産值27.48億元,占工業總産值73.3%,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紡織服裝、機械電子、農副産品加工、稀土精深加工等“2+2”主導産業實現規模産值26.84億元,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産值的97.7%。品牌帶動成效明顯,繼上年“卡利奴”休閑服和實爽牌紙製品獲得福建名牌産品稱號後,“卡鑫隆”休閑褲、“閩興”挂車、“盼盼”法式面包又獲得福建名牌産品稱號,截至年底,全縣共有5個産品榮獲福建名牌産品稱號。
招商引資。全年共簽訂外引內聯合同項目136項,總投資50.4億元,利用縣外資金47.7億元,實際到資13.5億元,增長54%。新辦外商投資企業22傢,合同利用外資3503萬美元,實際到資3020萬美元。外貿出口總值完成4900萬美元。
農業經濟。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完成26億元,增長25%。共獲10個緑標、11個無公害標志使用權,成為全省擁有緑標和無公害食品使用標志最多的縣。長汀河田雞獲原産地標志産品稱號。“遠山”牌生豬被評為福建省名牌農産品,遠山公司被確定為國傢重點扶貧竜頭企業,省級農牧産業化竜頭企業。擁有國傢權威機構認證的4個緑色食品生産基地,面積達3200公頃,擁有11個標準化無公害生豬規模養殖場。全縣共出籠無公害河田雞310萬羽,出欄無公害生豬45.8萬頭。積極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以東魁楊梅、油柰、板慄和銀杏為主的果業産業健康發展,現存果園面積1.47萬公頃,投産面積1.09萬公頃;糧食種植面積3.5萬公頃,糧食總産19.02萬噸;種植煙葉4721.13公頃,收購煙葉18.06萬擔,實現煙稅2292萬元,煙農收入接近1.08億元。積極探索以村企聯盟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全縣共有62個村與36個竜頭企業結對子,解决就業人員1600多人,人均年收入近萬元。
社會事業。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9萬人,參合率達94.2%。全縣10079戶、23830名城鄉貧睏人口列入低保範疇,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母嬰平安120項目”順利實施,有1359名農村孕産婦得到救助。完成2幢130套政府廉租房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59公頃。竜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改建省道205綫館前至城關二級公路31.1千米;完成90個行政村385.2千米的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實現100%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目標。220千伏策武變電站和110千伏電站已開工建設,完成7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建規模電站3座,省重點項目汀州電站投産發電。完成中低産田改造0.14萬公頃,新增耕地114.93公頃,連續8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實施汀南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新增灌區面積0.47萬公頃。全年免費培訓農業富餘勞動力8507人,纍计轉移農業富餘勞動力15.48萬人。 |
|
- n.: Changting County
|
|
長汀 |
|
地名 | 福建省 | 竜岩市 | 春節 | 習俗 | 民俗 | 傳統 | 福建 | 地理 | 鄉鎮 | 行政區劃 | 教育 | 幼兒園 | 學前教育 | 文化 | 博物館 | 社會 | 圖書館 | |
|
|
長汀縣志 | 長汀縣越劇團 | 長汀縣博物館 | 長汀縣圖書館 | 長汀縣文化館 | 長汀縣檔案館 | 長汀縣中醫院 | 長汀縣安平弄 | 長汀縣竜山中學 | 長汀縣第三中學 | 長汀縣第一中學 | 長汀縣南山中學 | 長汀縣中區小學 | 長汀縣汀洲醫院 | 長汀縣城關醫院 | 長汀縣工藝美術廠 | 長汀縣婦幼保健站 | 長汀縣外貿大酒店 | 長汀縣東華化工廠 | 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 | 長汀縣城關中心幼兒園 | 長汀縣革命委員會舊址 | 長汀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福建省長汀縣衛生防疫站 | 長汀縣衛生院防疫站 | 長汀縣皮膚病防治院 | 長汀縣鞋業有限公司 | 長汀縣五通服裝勞保廠 | 福建省長汀縣棉紡織廠 | 福建省長汀縣林業賓館 | 福建省長汀縣盛達蚊香廠 | 福建省長汀縣大羽皮革製品有限公司 | 福建省長汀縣五通服裝勞保廠 | 福建省長汀縣第一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 |
|
|
古城鎮 | 大同鎮 | 四都鎮 | 新橋鎮 | 三洲鄉 | 河田鎮 | 塗坊鎮 | 濯田鎮 | 南山鎮 | 庵傑鄉 | 策武鄉 | 館前鎮 | 鐵長鄉 | 汀州鎮 | 童坊鎮 | 宣成鄉 | 羊牯鄉 | 紅山鄉 | 東關村 | 東街村 | 東華山 | 朝鬥岩 | 北極樓 | 肖屋唐 | 河田農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