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然 概 況
長春市地處於環日本海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距蒙、俄、朝等國傢都比較近,是開發圖們江金三角琿春至長春間經濟走廊的內端,是周邊地區自然資源、勞動力、技術等生産要素實行科學配置的最佳區域。在東北平原中部已形成了一條東北——西南走嚮的城市帶,其中明顯形成了以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為中心的四周城市集團,共聚集了百餘個城鎮。長春市位於瀋陽、哈爾濱的中間,在東北地區處於中心位置,成為南北物流、人流的集散地,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和核心優勢。長春市經濟實力雄厚,在全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50強中上遊。
經 濟 展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比同類沿海開發區晚起步八、九年的情況下,奮起直追,後來居上,經過13年的開發建設,建成區已達26平方公裏,昔日財政收入衹有21萬元、社會總産值衹有2個億的曠野鄉村已被一個現代化的工業新區所取代。截止2005年底,纍计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06億元,財政收入12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66億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到275億元。已有29個國傢和地區的客商來開發區投資興業,纍计審批企業4036戶,其中外資企業495戶,內資企業3541戶,成為拉動長春市乃至吉林省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城 市 建 設
這裏曾是一片曠野,今天卻奇跡般地崛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區。經過十三年的開發建設,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纍计籌措資金83.4億元人民幣用於各項基礎設施建設,30平方公裏範圍內實現了“九通一平”。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優美的園林緑化景觀,完善的供水、排水、電力、熱力、燃氣係統支撐着現代化工業區龐大的體係。區內寫字樓、海關、學校、醫院、長春國際會展中心、體育場、網球館及花園式居民小區等生産、生活服務設施齊全,完全可以滿足中外客商的投資需求,為實施二次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2年開發區順利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係認證,獲得了華夏認證中心頒發的EMS證書和英國皇傢認可委員會頒發的國際UKAS證書,這標志着開發區的環境管理已經與國際接軌,營造了符合國際運行規則的投資環境。一個富有生機活力的綜合産業區和現代化新城區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社 會 事 業
開發區在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發展經濟的同時,非常重視發展社會事業和不斷提高區內百姓的生活質量。截至2005年底共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14834人,農轉非15780人,區內第二産業安置就業人數1328人,第三産業安置就業人數7430人,區內農民人均收入由1994年的1782元提高到2005年的4244元。建區以來教育投入3億元,其中1.5億元用於校捨建設,新建和改建7所中小學校,開發區還建造了1.57萬平方米教師住宅。區屬17所學校有11所被評為長春市花園式學校,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近20所大中專院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落戶該區,使區內教育結構進一步完善。開發區的文化、體育、衛生、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等各項事業也迅猛發展。徜徉於區內的大街小巷,一座繁榮的現代化新城映入人們的眼簾。
遠 景 規
“十一五”規劃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牢固樹立經營開發區的理念,積極探索新的開發方式和管理模式;堅持城市建設和管理並舉,加快城市化進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把經開區建設成富有生機活力的綜合産業區和現代化新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