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大陸鸚鵡族 > 長尾鸚鵡
目錄
No. 1
  【物種名稱】 長尾鸚鵡
  【又 名】
  【拉丁學名】 psittacula longicauda
  【英文名稱】 long-tailed parakee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環頸鸚鵡族
  【整體概述】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42到48公分不等(16.5吋-19吋)
  亞種:目前共有5種亞種,分別為
  1.long-tailed parakeet(psittacula l. longicauda)
  2.natuna long-tailed parakeet(psittacula l. defontainei )
  3.red-collared long-tailed parakeet(psittacula l. modesta )
  4.andaman long-tailed parakeet(psittacula l. tytleri )
  5.nicobar long-tailed parakeet(psittacula l. nicobarica )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緑色,喉嚨、胸部和腹部為黃緑色;眼睛和鳥喙之間藍黑色;頭頂深緑色,頭部兩側和頸部為玫瑰紅色,下巴和臉頰下方有一圈黑色的環狀羽毛;背部上方為黃色,並帶有點藍灰色,背部下方淺藍色;翅膀內側覆羽黃色;尾巴上方和內側覆羽、大腿的羽毛均為淺緑色;中間尾羽為藍色,尖端顔色較淺;上鳥喙紅色,下鳥喙黑棕色;虹膜黃白色。母鳥頸部為緑色,臉頰下方的環狀羽毛為緑色,臉頰上方為深橘紅色,尾羽較短,上下鳥喙均為黑棕色。幼鳥頭部大部分為緑色,僅點綴的散布些橘紅色;年幼的公鳥背部下方會出現少許藍色;尾羽較短;上下鳥喙均為棕色,有些年幼的公鳥上喙會出現一點紅色;幼鳥需要30個月才能長到和成鳥相同的羽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長尾鸚鵡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區、紅樹林區、沼澤區、雨林邊緣、次要林區、部分被開墾的地區、棕櫚園區;偶爾也會前往市郊,在公園或者花園的高大樹木上休憩。他們平時至多組成20衹左右的群體,以前數量多的時候曾經有聚集過800衹的記錄;可能有著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來决定;有時候他們會和當地另外一種藍臀鸚鵡(blue-rumped parrot)一起在樹頂覓食。平時不會一直停留在原處,會不停的移動覓食,會先快速地爬到樹枝上,然後再飛往隔壁的樹上;他們的叫聲相當吵雜,因此老遠就可以聽見;他們在清晨日出後立刻就會出發覓食,大多在樹木的高處活動,下午他們仍舊會繼續覓食,直到天色昏暗他們纔會飛回棲息的樹木上過夜。
  食物:長尾鸚鵡主要以水果(露兜樹和木瓜樹的果實)、種子、花朵、植物嫩芽、樹木嫩葉等為食。有時候會前往油棕櫚園覓食,造成作物相當程度的損害。
  【地理分佈】
  棲息地:馬來西亞南部、新加坡、婆羅洲、蘇門達臘、印尼的奈氏島、曼𠔌、中國四川等地
  【繁殖】
  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2月到7月,大多會將巢築在空心樹幹或是枯死樹洞內;人工豢養的長尾鸚鵡非常罕見,因為他們配對不易加上死亡率高;長尾鸚鵡一次會産下4到5枚卵,孵化期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7周,幼鳥在離巢後14天可以獨立。長尾鸚鵡的母鳥非常強勢,時常發生將公鳥咬傷甚至咬死的情況,因此需要循序漸近的配對,如果發現母鳥攻擊公鳥的情況則需要立即將公鳥取出,以免發生憾事。
英文解釋
  1. n.:  parakeet,  any of various types of small long-tailed parrot
  2. lat.:  Psittacula longicauda
包含詞
長尾鸚鵡屬天堂長尾鸚鵡黃耳長尾鸚鵡
澳洲長尾鸚鵡佛氏黃額長尾鸚鵡卡羅萊納長尾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