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 中國高等院校 : 西安市區 : 西安公交站 [顯示全部] > 長安大學
目錄
No. 1
  長安大學聯繫方式 地址:西安市南二環中段。
  電話:+86-029-82338114 長安大學投訴電話 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長安大學直屬國傢教育部,是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三所部屬院校於2000年4月18日合併組建而成。學校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兼有經濟、管理、人文多種學科,以培養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建築工程等專業人才為辦學特色。
  
   學校坐落於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周圍高校、科研、文化單位衆多,治學氛圍厚重。占地2980畝,設校本部、雁塔、小寨、渭水和太白山等五個主要校區。
   三校合併後,學校及時調整了學科結構,完成了綜合性學科佈局。現設有15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體育部),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5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專業設置覆蓋了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建築工程的絶大部分領域。學校教學設施完善,科研設備先進。現有2個國傢級重點學科、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其中2個教育部重點試驗室);有具備國傢甲級資質的工程設計研究院和交通基本建設監理公司;有全國高校唯一的汽車高速試驗環道和綜合測試場;有具有先進水平的公路勘測實習基地和築機、汽運、建築學科實驗、實習基地;有國內高校一流的體育館和運動場。圖書館藏書240萬册,編輯出版《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長安大學學報》等9種全國性學術期刊。
  
   長安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批包括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在內的學術水平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專傢、教授。有在籍本、專科學生40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餘人,德國、韓國、坦桑尼亞、澳大利亞等國留學生80餘人。
   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精心構建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體係,在穩定本科教育規模、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同時,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確立了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並重的辦學思路。目前,已形成了以培養高質量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為主,兼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的多層次辦學體係。
  
   學校在公路、汽車、地質、土木等學科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科研綜合實力取得了快速的增長。近年來,纍计承擔科研項目1500餘項,其中國傢級重點項目50餘項,省部級重點項目12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奬勵近100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400餘部,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00餘篇。年科研經費突破2億元。學校堅持産學研相結合,為國傢經濟建設,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近年來,畢業生供需比平均值達1:8左右。畢業生就業地區廣泛,遍布全國各地,主要在公路交通、國土資源及建設係統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設計、教學和管理等工作。
   長安大學的建校時間可追溯到1951年,至今已走過55個春秋。建校55年來,已纍计為國傢培養了各類人才10萬餘名,祖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長大人奮鬥求索的身影和足跡。勇敢、智慧的長大學子,為祖國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母校樹起了一座座亮麗的豐碑。
  
   學校發展戰略研討會和首次黨代會的相繼召開,提出並確立了“特色強校”和“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實現了三校實質性融合到快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審時度勢,製定了長安大學發展戰略、學科建設與隊伍建設以及校園建設三個規劃,精心描繪了創建國內一流大學的宏偉藍圖。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任重而道遠的長大人,正以昂揚的鬥志,齊心協力、奮發嚮上,為早日把長安大學建設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人文社會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開放式、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No. 2
  【英文名稱】chang'an university
  【學校簡介】長安大學直屬國傢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部共建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由始建於二十世紀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組建而成。學校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現有5個主要教學區,占地面積2980畝。半個多世紀以來,長安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兼有經濟、管理、人文多種學科,以培養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建築工程等專業人才為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學府,為國傢培養各類畢業生近12萬人。
  學校設有20個教學院(部),有5個國傢級重點學科,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8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6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11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15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專業,1個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專業,是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備警官選拔培訓基地。現有全日製學生277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30餘人,碩士研究生3600餘人,外國留學生100餘人。
  學校有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交通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和陝西省重點實驗室,3個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批準立項建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擁有全國高校唯一的汽車高速實驗場。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56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0餘人,副教授530餘人,博士生導師100餘人,碩士生導師500餘人;有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4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傢3位,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位,入選教育部、交通部、陝西省各類人才計劃的教師70餘人,設有“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學校堅持産學研相結合,近年來,共承擔了包括國傢“973”、“863”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科研課題在內的科研項目2000餘項,榮獲包括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在內的省部級以上奬勵150餘項;承擔了包括國傢教科“十五”規劃課題在內的各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00餘項,獲得國傢級教學成果奬3項,陝西省教學成果奬16項,年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
  學校編輯出版《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等8種全國性學術期刊,其中2種為國傢重點建設期刊,3ei數據庫收錄期刊,4種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公路學報》連續入選第三屆、第四屆“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交通運輸工程學報》被ei核心庫收錄。
  學校1956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先後培養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坦桑尼亞和日本等20多個國傢的留學生1000餘人。學校還是我國最早承擔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臺學生的高校之一。近年來,學校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力度,先後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傢和地區的110所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了交流與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與俄羅斯國立羅斯托夫建築大學等成立國際大學聯合體;設有國傢外專局長安外語培訓中心。近年來,學校主辦、承辦了“第五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西部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高校領導與戰略高級國際研討會”、“2006西安國際大地測量高端論壇”、“關學 南冥學與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
  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學校形成了“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在新的歷史階段,學校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依法治校、人才強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着力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大學。
  ——————————————————————————————————————————————————————
  我校在國傢重點學科評審中取得重大進展
  2007年8月31日
  接教育部教研函[2007]4號文件,在本次國傢重點學科評估中,我校的交通運輸工程(0823)一級學科(含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共四個二級學科)和地質工程(081803)二級學科被評為國傢重點學科。至此,我校的國傢重點學科已增至5個。這是我校學科建設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學校對積極參與該項工作的各有關單位及教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教育部要求各重點學科高校應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學術動態,瞄準國傢及區域重大需求,製訂各重點學科(2007—2010)的建設與發展規劃,切實做好國傢重點學科的建設與管理,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建設成效。
  我校新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7年9月3日
  近日,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聯合下發文件,批準我校新增設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4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至此,我校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增至6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由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按照規定條件,評審出一些學術水平較高、科研和後勤條件較好的高等學校或科研機構,批準其在某些學科內招收優秀年輕博士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數量,是一所大學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工作的重要體現,也是評價一所大學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今年的評審競爭激烈,我校能獲批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既是對我校發展實力的一種充分肯定,也必將對我校今後的長遠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99年起我校開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現已纍计招收25人,其中出站8人,目前在站17人。這些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期間,利用原有學術背景,開展跨學科研究,成為我校完成重大科研項目的一支生力軍。
  在本次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申報中,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相關部門和學院齊心協力,認真實施,保證了申報工作的順利進行。
  喜訊:2007年我校又有四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傢科學技術奬勵二等奬
  2008年1月8日
  2008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2007年度國傢科技奬勵大會上再傳喜訊,我校又有四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傢科學技術奬勵二等奬。
  繼2006年度我校獲得一項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2007年度學校的科學技術奬勵工作再創佳績,又有四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傢科學技術奬勵二等奬。其中長安大學主持、馬建教授負責完成的項目“汽車綜合性能檢測關鍵技術研究、係列産品開發及其産業化” 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湯中立院士負責參加完成的“中國成礦體係與區域成礦評價”以及折學森教授負責參加完成的“沙漠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研究”分別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馬江洪教授負責參加完成的“基於認知與非歐氏框架的數據建模基礎理論研究”獲得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
  長安大學主持、馬建教授負責完成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關鍵技術研究、係列産品開發及其産業化”成果是應用於汽車製造、檢測及維修行業的大型成套技術與裝備。該項目通過自主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决行業共性難題。通過16年的係統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項目成果申報國傢專利41項,已授權40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外觀專利10項。獲得國傢軟件著作權16項。出版汽車綜合性能檢測與診斷技術方面的編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62篇。項目關鍵技術及係列産品在我國汽車製造、檢測與維修行業廣泛應用,形成了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非常顯著。
  此次獲奬實現了我校單年度獲得國傢級奬勵數量的新突破,是我校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和推進科技創新管理體製和運行體製下的新成果。希望全校科技工作者繼續發揚團结協作、勇於創新的拼搏精神,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我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實現長安大學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長安大學主頁 http://www.chd.edu.cn
學校簡介
  長安大學 Chang'an University
  長安大學直屬國傢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共建的國傢 “211 工程” 重點建設大學, 2000 年由始建於二十世紀 50 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組建而成。為國傢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列入全國76所自主選拔招生高校,列入全國53所藝術特長生招生高校,列入國傢級高水平運動員建設高校。學校座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西安,現有 2 個主要教學區、 1 個實習基地,占地面積 2980 畝。半個多世紀以來,長安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兼有經濟、管理、人文多種學科,以培養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建築工程等專業人才為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學府。
  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學校形成了“自強不息、求真務實、團结奮進、追求卓越”的精神,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在新的歷史階段,學校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依法治校、人才強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着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
學校概況
  長安大學現設有 20 個教學院(部),有 5 個國傢級重點學科, 26 個部省級重點學科, 6 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5 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41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11 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85 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83 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 11 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 15 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專業, 1 個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專業,是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備警官選拔培訓基地。現有全日製學生 29000 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 6000 餘人。
  學校有 3 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0 個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陝西省重點實驗室, 5 個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批準立項建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 個,擁有全國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試驗場。教育部、交通部共建長安大學簽字儀式
  學校現有教師1600餘人,其中,專職及聘任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7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教授260人,副教授589人,博士生導師100餘人,碩士生導師500餘人;有國傢級、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傢7位,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位,入選教育部、交通運輸部、陝西省各類人才計劃的教師70餘人。
  長安大學專職及聘任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簡介:
  1.湯中立(院士)教授
  湯中立教授,男,漢族,1934年10月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我國著名礦床學家、地質礦産勘查專傢、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2.李佩成(院士)教授
  李佩成教授,男,1935年元月生於陝西省乾縣。1956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農田水利係並留校任教。曾留學前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係,攻讀副博士學位。現任長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3.陳毓川(院士)教授 (聘)
  陳毓川教授,男, 1934年12月7日出生於浙江省平湖縣。礦床地質專傢。1959年畢業於蘇聯烏剋蘭頓涅茨理工大學。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4.沙慶林(院士)教授 (聘)
  沙慶林教授,男,1930年5月生,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長安大學公路學院博士生導師。
  5.鄭綿平(院士)教授 (聘)
  鄭綿平教授,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34年11月出生於福建漳州,195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係,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湖中心主任,礦床地質所研究員,長安大學博士生導師。
  6.王夢恕(院士)教授 (聘)
  王夢恕教授,男,1938年12月生,河南省溫縣人。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
  7.楊元喜(院士)教授 (聘)
  楊元喜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大地測量和衛星導航專傢,長期潛心從事大地測量理論與應用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相關觀測抗差估計理論,為抗差估計理論的發展及其在測量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並建立了全新的自適應導航定位理論體係及衛星自適應定軌理論,新理論在航空、航天、陸地及海洋動態導航定位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楊院士承擔了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軍隊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任務,主持的研究項目獲軍隊科技進步、中科院自然科學、國傢自然科學奬多項。楊元喜院士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為我國測繪技術發展和軍隊高科技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堅持産學研相結合,近年來,共承擔了包括國傢“973”、“863”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重點科研課題在內的科研項目3000餘項,榮獲包括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在內的省部級以上奬勵近200項;承擔了包括國傢教科“十五”規劃課題在內的各類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00餘項,獲得國傢級教學成果奬3項,陝西省教學成果奬16項,年科研經費已逾3億元。
  學校編輯出版《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等8種全國性學術期刊,其中2種為國傢重點建設期刊,3Ei數據庫收錄期刊,4種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公路學報》連續入選第三屆、第四屆“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交通運輸工程學報》被Ei核心庫收錄。
  學校1956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先後培養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坦桑尼亞和日本等20多個國傢的留學生1000餘人。學校還是我國最早承擔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臺學生的高校之一。近年來,學校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力度,先後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傢和地區的110所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了交流與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與俄羅斯國立羅斯托夫建築大學等成立國際大學聯合體;設有國傢外專局長安外語培訓中心。近年來,學校主辦、承辦了“第五屆交通運輸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西部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高校領導與戰略高級國際研討會”、“2006西安國際大地測量高端論壇”、“關學·南冥學與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
  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學校形成了“自強不息、求真務實、團结奮進、追求卓越”的精神,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在新的歷史階段,學校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依法治校、人才強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着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
長大校訓
  求實 篤學 務實 創新
長大色彩
  藍色———實幹
  紅色———激情
歷史沿襲
  長安大學的建校時間可追溯到1951年,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三所部屬院校於2000年4月18日合併組建而成。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前身是1951年4月在蘭州成立的西北交通學校,1952年東遷西安,更名為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1956年國傢籌建北京公路學院,1958年北京公路學院籌委會與西安汽車機械學校合併組建西安公路學院,隸屬交通部,並逐步發展成為亞洲地區公路交通專業配套最齊全的高校。1995年更名為西安公路交通大學,1997年進入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西安工程學院 前身是始建於1953年的地質部西安地質學校,1978年更名為西安地質學院,隸屬地質礦産部。1996年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1998年隸屬國土資源部。
  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前身是始建於1953年的建築工程部西安建築工程學校,1978年更名為西北建築工程學院,隸屬國傢基本建設委員會,1982年隸屬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1988年隸屬建設部,為建設部老七所之一。
現任領導
  校 長:馬 建
  黨委書記 :雷 達
  黨委副書記:杜嚮民、董小林、白 華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振華
  副校長:劉伯權、趙均海、沙愛民、謝軍占、劉建朝
校區環境
  校本部
  校本部由北院教學區、東院教學區、西院教學區組成。本部景色
  位於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南郊,周圍高校衆多,文化氛圍厚重。北院教學區位於南二環中段,學生主要為高年級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東院教學區與舉世聞名的大雁塔毗鄰,學生主要為研究生。西院教學區位於西安最繁華的小寨,學生為部分研究生。
  渭水校區
  渭水景色長安大學渭水校區位於西安市北郊北三環路北側,坐落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生態産業園的交匯處。校區占地面積1703畝。渭水校區自2002年10月開工建設以來,已完成36萬平方米的建築任務,主要建築物有:修遠、明遠兩座教學樓約10萬平方米,以及相應的修遠湖和明遠湖。逸夫圖文信息中心約45000平方米,15幢標準化大學生公寓約150000平方米,滋蘭苑、樹蕙園兩個學生食堂約18000平方米,大學生活動中心約12000平方米,教師公寓約21000平方米,辦公樓約17000平方米,校區醫院約73000平方米,兩個運動場及其他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一個佈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優美、適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現代化大學校園格局。校區2003年啓用,目前有3個年級的本科生15000餘名(含留學生)在這裏學習生活。隨着後期建設與校區的拓展,渭水校區將變得更加靚麗。主要教學區之一。
  太白山校區
  長安大學重要的教育實習基地。
長安大學汽車試驗場
  長安大學汽車綜合試驗場是目前全國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性能試驗基地,占地423畝,總投資近6000萬元,是國傢“211工程”重點投資建設項目。擁有全長2.4km的汽車高速環形跑道、1.1km直綫試車道、五種可靠性強化典型試驗道路、13000m2的操縱穩定性試驗廣場、三種低附着係數組合路面。汽車綜合試驗場
重點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
  國傢級重點學科(5個):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地質工程
  省部級重點學科(28個):橋梁與隧道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 、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礦産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環境工程
重點實驗室 工程研究中心 教學示範中心
  ●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道路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高速公路築養裝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公路大型結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部礦産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部)
  ●舊橋檢測與加固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部)
  ●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部)
  ●岩土工程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幹旱、半幹旱地區水資源與國土環境開放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陝西省公路橋梁與隧道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交通新能源開發、應用與汽車節能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機械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
  ●陝西省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
  ●陝西省力學教學實驗中心
  ●陝西省機械實驗教學中心
  ●陝西省地學實驗教學中心
長大圖書館
  長安大學圖書館
  長安大學圖書館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圖書館、西安工程學院圖書館、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圖書館三所部屬院校於2000年4月合併組建而成。現為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單位,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陝西省高校圖工委副主任委員單位,陝西省圖書館學會理事單位,CALIS會員單位,全國交通“科技興交”高校圖書館文獻建設協作組組員單位,全國建築院校情報網副網長單位。
  長安大學圖書館現由校本部、雁塔校區、小寨校區、渭水校區四個圖書館組成,下設辦公室、信息部暨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技術部、采訪部、編目部、流通部、期刊部、閱覽部、電子視聽閱覽部等部門。總建築面積46668㎡,閱覽座位4356個,年平均接待讀者120萬人次。現有職工146人,其中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4人,本科學歷52人,副高以上職稱18人,中級職稱63人,具有較好的人才梯隊。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豐富、載體多樣,專業特色明顯。現有藏書248.6萬册,期刊合訂本94591册,中外文現刊3170種,超星、北大方正等22.2萬種電子圖書。萬方數據資源、中國期刊網(清華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資訊行、Ei(工程索引)、 UMI(美國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數據庫)、CSA(劍橋科學文摘)等二十種國內外著名的中外文數據庫係統。建立了以公路橋梁、工程機械、汽車工程、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建築工程、環境工程、經濟與管理等多學科文獻資源保障體係,尤其是在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及土木工程等學科領域具有鮮明專業特色和專傢技術咨詢保障體係。
  近年來,圖書館現代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已具備了13T的數據貯存容量,自動化集成管理係統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計算機網絡及辦公管理設備不斷更新,形成了多學科的網絡化文獻信息服務體係,各校區圖書館之間具備了同步藉閱、異地藉閱與信息查詢等多項功能,並且通過與Dialog聯機,圖書館具備了文獻信息的國際聯機檢索功能。
  圖書館通過完善服務方式和手段,提高了服務水平和服務層次,在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書目查詢、文獻藉閱等傳統服務項目的同時,重視特色服務建設,積極開發文獻信息資源,開展了數據光盤檢索、專業數據庫網上檢索、網上信息資源導航,文獻傳遞、信息檢索培訓等信息服務項目。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科技成果查新、立項查新、新産品開發查新和科研課題檢索、文獻查收查引等多項服務。
  長安大學圖書館在學校跨越式發展和內涵發展的宏偉藍圖下,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緊緊圍繞學校“十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及圖書館“十五”發展計劃,努力構建與我校發展相適應的“一個整體化、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現代文獻信息保障體係”,為教學與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獻信息保障,使我館成為高質量的文獻信息服務中心、高水平的信息咨詢中心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基地。
院係設置
  ★公路學院
  ★汽車學院
  ★工程機械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電子與控製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建築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
  ★體育部(體育係)
  ★應用技術學院(06級為最後一屆)
  ★繼續教育學院
  ★興華學院(獨立院校)現代工程訓練中心
綜合排名
  長安大學在中國校友會評出的2009中國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在2009中國高校國傢重大自然科學奬排行榜中並列第29位,在2009中國高校科學貢獻力排行榜中並列第76位
校園網址
  長安大學主頁:http://www.xahu.edu.cn/
相關詞
中國大學渭水211渭水校區經濟管理畫傢
教授現代人高校公路土木學院西安交通
信息信息工程圖書館高校圖書館計算機工程機械機械電子計算機協會
機械研究生會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職責分工更多結果...
包含詞
長安大學社區長安大學導師
長安大學理學院長安大學圖書館
長安大學文學社西安市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附屬小學長安大學電控學院
長安大學材料學院長安大學汽車學院
長安大學渭水校區長安大學附屬中學
長安大學建築學院長安大學公路學院
長安大學興華學院長安大學汽車試驗場
長安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長安大學外國語學院
長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長安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長安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汽車服務工程長安大學渭水校區東門
長安大學寧夏函授站長安立交音樂學院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文藝路南口長安大學青年志願者服務總隊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長安大學電子與控製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長安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陝西好傢商務酒店(長安大學城外院西門店)
長安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陝西分院長安大學直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