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長嘴百靈
目錄
No. 1
  中文學名:長嘴百靈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百靈科
  中文屬名:百靈屬
  中文俗名:無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melanocorypha maxima
  英文名:tibetan lark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67
  物種信息:體長約21.5釐米。似二斑百靈但體型較大,尾部甚多白色,胸部的黑色點斑不顯著。三級飛羽及次級飛羽羽端的白色明顯,外側尾羽白。幼鳥沾黃色,亞種holdereri下體較指名亞種色淡,上體色彩較華麗而少縱紋。虹膜褐色;嘴黃白色,嘴端黑色;腳深褐。甚細弱的不連貫鳴聲,間雜以模仿其他鳥如鷸類的叫聲。受驚時發出響亮悅耳的哨音。分佈於中亞至中國西部及中部。於繁殖區域內常見。指名亞種為留鳥於西藏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亞種holdereri為留鳥於新疆西部的昆侖山、西藏東北部昌都地區、青海及四川西北部。棲於海拔4000~4600米的湖泊周圍的生草叢植被。飛行看似隨意但有意義。在激烈的炫耀表演時,雄鳥兩翼下懸,尾上舉以顯露白色"v"形,同時左右搖擺。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長嘴百靈
  長嘴百靈【拉丁學名】Melanocorypha maxima
  【命名時間】Blyth,1867
  【英文名稱】Tibetan Lark
  【科屬分類】鳥綱、雀形目、百靈科、百靈屬
外形特徵
  長嘴百靈長嘴百靈是一種小型鳴禽。體長約21.5釐米。似二斑百靈但體型較大,尾部甚多白色,胸部的黑色點斑不顯著。三級飛羽及次級飛羽羽端的白色明顯,外側尾羽白。幼鳥沾黃色,亞種holdereri下體較指名亞種色淡,上體色彩較華麗而少縱紋。虹膜褐色;嘴黃白色,嘴端黑色;腳深褐。後爪長而稍彎麯。雌鳥似雄鳥,但顔色暗淡。它們的嘴較尖細而呈圓錐狀,嘴尖處略有彎麯。鼻孔上有懸羽掩蓋。翅膀稍尖長,尾較翅為短,跗蹠後緣較鈍,具有盾狀鱗,後爪長而直。
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綫以北的非洲地區、長嘴百靈分佈圖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裏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國有分佈,指名亞種為留鳥於西藏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亞種holdereri為留鳥於新疆西部的昆侖山、西藏東北部昌都地區、青海及四川西北部。
生活習性
  長嘴百靈棲於海拔4000~4600米的湖泊周圍的草叢植被。多在較濕潤的草甸草原地區或沼澤地方,在湖泊周圍,河灣,河灘地最易見到。飛行看似隨意但有意義。在激烈的炫耀表演時,雄鳥兩翼下懸,尾上舉以顯露白色"V"形,常於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狀飛行。於地面,或於飛行時,或在空中振翼同時緩慢垂直下降時鳴唱。高飛時直衝入雲,在地面亦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因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甚細弱的不連貫鳴聲,間雜以模仿其他鳥如鷸類的叫聲。受驚時發出響亮悅耳的哨音。平時在地上尋食昆蟲和種子。主要以草籽、嫩芽等為食,也捕食昆蟲,如蚱蜢、蝗蟲等。
生長繁殖
  雄鳥求偶時在空中鳴唱或在高空拍動翅膀。營巢在土坎、長嘴百靈草叢根部地上,巢呈淺杯形,用雜草構成,置於地面稍凹處或草叢間,其上有垂草掩蔽。5~6月間産卵。卵白色或近黃,表面光滑而具褐色細斑,大小約為23×18毫米。兩性輪流孵化11–12天雛鳥破殼而出。剛出殼的雛鳥赤身裸體,衹在一些部位長有絨羽,7天後纔睜開雙眼。這期間由雙親共同哺育,主要是喂食昆蟲的幼蟲。幼鳥在8天以後離巢,並且在14或15天以後飛行。
三個亞種
  Melanocorypha maxima maxima
  Melanocorypha maxima holdereri
  Melanocorypha maxima. flavesc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