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馬廷鸞 Ma Tingluan
照水棲山自一奇,絳冠雪羽豈人犧。 明明在上今□望,是汝簟瓢捽茹時。 |
|
詩人: 文同 Wen Tong
高原濯濯弄春暉,金碧冠纓彩繪衣。 石溜瀉煙晴自照,岩枝橫月夜相依。 有時勃窣盤跚舞,忽地鈎輈格磔飛。 寄語人間用矰繳,瑤臺鸞鳳好同歸。 |
|
鳥,形狀和雉相似,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緑色,雜有紫色,尾巴很長,雌的羽毛暗褐色。多飼養來供玩賞。 |
|
形狀像雉,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緑色,雜有紫色,尾巴很長,雌的羽毛暗褐色。可供觀賞 |
|
亦作“ 錦鷄 ”。一種鳥。形狀與雉相似,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緑色,雜有紫色,尾巴很長,雌的羽毛暗褐色。多飼養來供玩賞。 前蜀 韋莊 《望遠行》詞:“ 謝 家庭樹錦雞鳴,殘月落邊城。” 清 孫枝蔚 《旅興》詩:“東隣畜錦鷄,西隣養鸚鵡。” |
|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
分類地位: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鳥綱 aves → 今鳥亞綱 neornithes → 突胸總目 carinatae → 雞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 錦雞屬 chrysolophus
下屬分類:
| 白腹錦雞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 紅腹錦雞 chrysolophus pictus |
|
中文正名:白腹錦雞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 命名:leadbeater,1829
分類地位: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鳥綱 aves → 今鳥亞綱 neornithes → 突胸總目 carinatae → 雞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 錦雞屬 chrysolophus → 白腹錦雞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中文俗名:銅雞
地理分佈:僅見於我國四川西部到貴州、雲南,緬甸北部。易危種。
保護等級:國傢重點保護Ⅱ級
形態特徵:
雄鳥全長約140釐米,雌鳥約60釐米。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緑色;羽冠紫紅色;後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朱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雲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虹膜-褐色;嘴-藍灰;腳-藍灰。
叫聲:
繁殖期雄鳥發出響亮、粗獷而悠遠的ga-ga-ga叫聲,或粗聲的gua音;群叫聲為柔軟的shu-shu-shu-sss。告警叫聲為刺耳的shi-ya。雌鳥召喚雛鳥的叫聲為guo-guo-guo。雄鳥受威脅時叫聲為ja-ja-ja-ja。
生活習性:
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動於多岩的荒蕪山地、灌叢及矮竹間。以農作物、草籽、竹筍等為食,兼食昆蟲。4月下旬開始繁殖,築巢於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縫隙裏,以枯葉或殘羽為材,非常隱蔽。每窩産卵5-9枚,淺黃褐色或乳白色,光滑無斑。孵卵期為21天。
分佈範圍:
緬甸東北部至中國西南部。引種至歐洲。
分佈狀況: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海拔1800~3600米山林的非常見鳥,分佈於西藏東南部、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至廣西西部紅腹錦雞分佈的西界。
瀕危等級:
cites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緻危因素:
● 棲息地破壞: 參考文獻 雲南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及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是白腹錦雞的主要分佈區。這些地區人口密集,農耕地的開墾日益擴大,森林面積日趨減少,嚴重破壞着白腹錦雞的棲息環境。
● 過度捕獵: 參考文獻 亂捕濫獵,也使白腹錦雞的野生資源數量逐年減少。
●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 參考文獻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白腹錦雞.除去羽毛及內臟、取肉用,有止血解毒的功能。 因此被利用。
主要分佈省份:
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
金佛山石林(雲南)哀牢山蒼山洱海珠江源頭大圍山白馬雪山(雲南)高黎貢山銅壁關瓦屋山 |
|
中文正名:紅腹錦雞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 pictus 命名:linnaeus,1758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鳥綱 aves → 今鳥亞綱 neornithes → 突胸總目 carinatae → 雞形目 galliformes → 雉科 phasianidae → 錦雞屬 chrysolophus → 紅腹錦雞 chrysolophus pictus
中文俗名:錦雞、金雞
保護等級:國傢重點保護Ⅱ級
形態特徵:
雄鳥全長約100釐米,雌鳥約70釐米。雄鳥頭頂具金黃色絲狀羽冠;後頸披肩橙棕色。上體除上背為深緑色外,大都為金黃色,腰羽深紅色。飛羽、尾羽黑褐色,布滿桂黃色點斑。下體通紅,羽緣散離。嘴角和腳黃色。雌鳥上體棕褐,尾淡棕色,下體棕黃,均雜以黑色橫斑。
虹膜-黃色;嘴-緑黃;腳-角質黃色。
聲音:雌鳥春季發出cha-cha的叫聲。其他雌鳥應叫。
生活習性:
棲息於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動於竹灌叢地帶。以蕨類、麥葉、鬍頽子、草籽、大豆等為食。3月下旬進入繁殖期,築巢於喬木樹下或雜草叢生的低窪處,每窩産卵5-9枚,淡黃褐色,無斑,孵卵期22天。
瀕危等級:
cites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緻危因素:
● 因為貿易被捕獵: 參考文獻 因其羽色豔麗,雄鳥皮張可外銷供裝飾用,活鳥供觀賞展出用,每年從各産地捕殺數量驚人,例如湖南湘西60年代畜産部門收購紅腹錦雞皮張即達6000-8000張(吳至康,1991)。
●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 參考文獻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紅腹錦雞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溫中補虛 ,益肝和血, 因此被利用。
分佈範圍:
中國中部特有種。
分佈狀況: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常見於海拔800~1600 米,偶上至2800 米。留鳥,分佈在青海東南部、甘肅南部、四川、陝西南部、湖北西部、貴州、廣西北部及湖南西部。
地理分佈:僅見於我國青海、甘肅、陝西、貴州、廣西。易危種。以陝西寶雞附近秦嶺山脈多見。
主要分佈省份:
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
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欏麻陽河麻陽河雷公山習水佛頂山(石阡)梵淨山寶天曼(內鄉)神農架神農架後河桃源洞壺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八面山六盤山(寧夏)太白山攀枝花蘇鐵臥竜金佛山大圍山天目山(浙江)張傢界朱傢山安溪雲山小溪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
都龐嶺秦嶺祁連山伏牛山 |
|
土傢族民間敘事長詩。流行於湖南保靖土傢族地區。1958年,出版了由土傢族民間歌手田二娃等口述、由農民羅輯整理的單行本。全詩除開篇起興盤歌外,由賣身、斬蛇、贖身、滅火、重逢、鬧婚六部分組成。故事大意是:竜溪坪有個名叫春哥的孤兒,兩歲未滿,父母雙亡,被鄰居好心的婆婆收養。10歲時,婆婆病死,春哥為買棺木而賣身給土司傢,受盡饑寒。春哥一次上山砍柴時,斬妖蛇救出一隻錦雞,錦雞變作姑娘來報恩,送給春哥一顆月明珠、一隻如意鈴和一根羽毛。春哥以這些珍寶為所有的長工贖身,並在山嶺開荒種田,建起新村。在春哥與錦雞姑娘成婚的日子,土司妄想利用“初夜權”霸占新娘。在新婚之夜錦雞姑娘施以魔法,使土司變成了床前的腳踏。長詩通過春哥和錦雞姑娘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土司制度的罪惡和土傢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願望。它反映了土傢族昔日的社會生活和土傢族的一些古老習俗。長詩在表現形式上,受漢族民歌影響,采用四句一節的七言體,語言生動簡潔,樸實感人。 |
|
學名 :白腹錦雞、紅腹錦雞
雉科 Phasianidae
分佈 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
國傢二級保護動物
白腹錦雞:
學名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英文名 Chinese copper pheasant
雄鳥全長約140釐米,雌鳥約60釐米。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緑色;羽冠紫紅色;後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朱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雲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動於多岩的荒蕪山地、灌叢及矮竹間。以農作物、草籽、竹筍等為食,兼食昆蟲。4月下旬開始繁殖,築巢於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縫隙裏,以枯葉或殘羽為材,非常隱蔽。每窩産卵5-9枚,淺黃褐色或乳白色,光滑無斑。孵卵期為21天。
紅腹錦雞:
學名 Chrysolophus pictus
英文名 goledn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佈 青海、甘肅、陝西、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國傢二級保護動物。
雄鳥全長約100釐米,雌鳥約70釐米。雄鳥頭頂具金黃色絲狀羽冠;後頸披肩橙棕色。上體除上背為深緑色外,大都為金黃色,腰羽深紅色。飛羽、尾羽黑褐色,布滿桂黃色點斑。下體通紅,羽緣散離。嘴角和腳黃色。雌鳥上體棕褐,尾淡棕色,下體棕黃,均雜以黑色橫斑。棲息於海拔600-1800米的多岩山坡,活動於竹灌叢地帶。以蕨類、麥葉、鬍頽子、草籽、大豆等為食。3月下旬進入繁殖期,築巢於喬木樹下或雜草叢生的低窪處,每窩産卵5-9枚,淡黃褐色,無斑,孵卵期22天。 |
|
- n.: golden pheas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