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錯那箭竹
  種中文名:錯那箭竹
  種拉丁名:fargesia grossa yi
  種別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箭竹屬
  屬拉丁名:fargesia
  國內分佈:産西藏南部。海拔2600米,野生於東嚮山坡土層較厚的砂壤土上。模式標本采自錯那縣勒布區。
  海拔:2600
  命名來源:[journ.bamb.res 2(2): 35. 1983]
  中國植物志:9(1):452
  係中文名:短三角鞘係
  係拉丁名:ser.yunnanenses
  組中文名:箭竹組
  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亞族中文名:筱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竿柄長達10釐米,粗達3釐米。竿高達8(12)米,粗2—3.5釐米;節間長15—45釐米,圓筒形,無毛,無白粉,具縱嚮細肋,有中空,竿壁厚3-5毫米;籜環隆起,常有籜鞘基部殘留物;竿環平坦或微隆起;節內長6—8毫米。竿芽卵形至闊卵形,邊緣生灰白色纖毛。竿每節分多枝,枝與竿作25—30度夾角開展,直徑1-4毫米。筍新鮮時紫紅色;籜鞘革質,長三角形,上部漸變狹窄,初時背部之上半部密被黃棕色刺毛,下部僅在基部有刺毛,縱嚮脈紋在上半部顯著,邊緣生黃褐色刺毛;下部的竿籜無籜耳,鞘口縋毛少數,上部竿籜則籜耳微小,橢圓形,邊緣具屈麯黃褐色略粗糙的繼毛,其長為5—16毫米;籜舌下凹或截形,高1-2毫米,邊緣密生勁直或彎麯呈黃褐色的流蘇狀纖毛,其長為1—5毫米;籜片綫狀披針形,微皺折,外翻,無毛,邊緣有小鋸齒,常內捲。小枝具葉3-5葉;葉鞘長2—3釐米,邊緣生纖毛;葉耳無,鞘口兩肩各具長為3—5毫米勁直的縋毛數條,其色黃或灰黃;葉舌截形,高約1毫米,外葉舌具灰白色柔毛;葉柄長2—3毫米,上表面具微毛,下表面密被灰白色至灰黃色長柔毛;葉片綫狀披針形,長(2)4.5-8(11)釐米,寬5-8毫米,質地較薄,基部楔形,下表面的基部有灰白色或灰黃色柔毛(近葉柄處尤密),次脈(2)3(4)對,小橫脈不甚明顯,葉緣具小鋸齒而機糙。花枝未見。筍期6月。
  用途:竿劈篾可編織各種竹器,用途廣泛。
  産地分佈:産西藏南部。海拔2600米,野生於東嚮山坡土層較厚的砂壤土上。模式標本采自錯那縣勒布區。
  參考文獻:fargesiagrossayiinjourn.bamb.res.2(2):35.p.7.1983etinibid.7(2):13.1988,inclav.sinice.;西藏隨物志5:26頁.圖11.1988.
  錯那縣
  其中,有國傢保護樹種,一、二類商品木材數十種,還生長着素有“錯那箭竹”之稱的大量成片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