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應用數學 : 物理學類 : 法學 : 軟件 : 互聯網 : 通信工程 : 冶金 > 錯誤
目錄
《錯誤 commit》
詩人: 鄭愁予 Zheng Chouyu

  《錯誤
  
  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顔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嚮晚
  
  跫音不項,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 commit》
詩人: 鄭愁予 Zheng Chouyu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顔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嚮晚
  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No. 4
  ①不正確;與實際不合錯誤的看法。②指不正確的觀點、行為等犯錯誤錯誤非常嚴重。
cuò wù cuò wù
  閃失
No. 6
  在推理過程中的錯誤
No. 7
  不正確,與客觀實際不符合
No. 8
  錯誤的司法觀念
No. 9
  亦作“ 錯悮 ”。
  1.不正確;與客觀實際不符。《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不能覺,謂之信然” 裴鬆之 註引《魏末傳》:“太傅語言錯誤,口不攝杯,指南為北。”《舊唐書·褚遂良傳》:“陛下失言。伏願審思,無令錯誤也。” 宋 曹士冕 《法帖譜係·烏鎮本》:“此刻字畫甚差,肥而極有筆意,頗勝諸帖,惜其間錯悮數字為可恨耳。” 沉從文 《<沉從文散文選>題記》:“糾正過去把集中在 鳳凰 、 乾城 、 永綏 三縣的 苗 族同胞當成被徵服者的錯誤看法。”
No. 10
  不正確的認識、行為、動作等。 唐 李白 《古風》之五十:“流俗多錯誤,豈知玉與珉。”《元史·耶律希亮傳》:“令既出矣,必明其錯誤,以安民心。”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檢驗》:“驗針灸處,是否穴道,有無錯悮致死。” 毛澤東 《做一個完全的革命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No. 11
  錯過;耽誤。 宋 王禹稱 《稠桑坡車覆》詩:“已被文章相錯誤,謫官猶載一車書。” 清 盛楓 《盆花》詩:“遭逢既錯誤,培覆從其類。” 郭沫若 《集外·嘆逝》:“他衹恨錯誤了的青春,永遠歸了過去!”
民法中的錯誤含義
  錯誤是指表意人為表意時,因認識不正確或缺乏認識,以致內心的真實意思與外部的表現不一致.
  錯誤的構成要件是:(1)錯誤是由表意人自己的原因造成;(2)表意人的內心真意與表示不一致;(3)表意人不知其內心真意與表示不一致;(4)錯誤必須具有嚴重性,足以影響表意人决定為意思表示;(5)錯誤是否存在,以意思表示成立之時為决定標準.
  關於錯誤意思表示的效力,表示主義認為錯誤不影響意思表示的效力,意思主義認為錯誤的意思的表示無效.通說認為,意思表示的內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思表示,表意人可將其意思表示撤消.
詩歌《錯誤》
  《錯誤》,詩歌名,作者為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這首小詩輕巧清雋,是一首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全詩以江南的小城為中心意象,寫思婦盼歸人的情思,意境優美深婉,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絶唱”。
  〖全文〗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顔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嚮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簡單翻譯〗
  《錯誤》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變化過程。時光悠悠,蓮花開了又落了,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閉、沉悶、沒有生氣。而在這裏蓮花的開落其實是女子因以為心上人歸來而愉悅,但又因為知道衹是一個過客從門前經過而失望;這兩種心情的變化也是女子的表情的變化如“蓮花的開落”。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嚮晚的街上已無人跡,她在失望中將心的門扉緊掩。這時,街上傳來達達的馬蹄聲,這聲音給極度失望的她又帶來新的希望。但是這希望不過是一個“美麗的錯誤”,那並不是她盼望的歸人,而衹是一個過客。
詩歌《錯誤》的作者簡介
诗歌《错误》的作者简介
  鄭愁予,1933年出生於山東濟南,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不過,他說自己完全沒有襲取古典詩的遺産,大傢認為他的詩有古典的神髓,衹是因為他有古典詩人的情操,但詩的語言主要是白話,表現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體驗。
  他在1949年與傢人遷往臺灣,在中興大學畢業後,在臺灣出版第一本詩集《夢土上》,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8年,35歲的鄭愁予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係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係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鄭愁予為現代詩社主要成員,其詩歌以婉約見長,他的愛情詩更是清新婉約。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麽《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臺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
詩歌《錯誤》的相關解讀
  〖詩歌的中國性〗
  初看這首詩時,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國性。這是一首絶對的中國詩,是一首屬於中國人的詩,講着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故事。因此,這首詩的外殼雖標榜着學習西方技巧的現代派,但它所傳達出的更深一層的中國傳統意識是不可置疑的。
  鄭詩大都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被稱為“浪子詩人”。“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裏,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的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仁俠精神與浪子情懷的結合)他的詩歌在臺灣傳唱的程度,恐怕不亞於李後主、李商隱。他的詩歌,一種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酷似李白;一種則是麯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宛若李商隱。兩種氣質充分顯示了詩人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正是這種修養使他避免了臺灣現代派詩歌的缺點,把中國的傳統意識和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結合得渾然一體,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 “中國的中國詩人”。
  〖詩歌的主題〗
  《錯誤》一詩,承受的可說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傳統。詩中主人公“我”騎着馬周遊江南,留下了獨守空閨的女子,日以繼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歸來。然而女子癡癡的深情卻換來了漫長又百般無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消息,沒有滿天飛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去看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麯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長深遠。
  終於“我”回來了,達達的馬蹄聲對她而言是美麗的,因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歸來了,但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因為“我”衹不過是過路罷了,而不是“歸人”。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樣。
  或許,有些人會把詩中的“我”理解為浪子無傢可歸的悲哀,而這種理解是未嘗不可的。處在那個動蕩時代的臺灣人的心態是一種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夠有個定位,他們在臺灣島上僅是一個過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鄉,與親人團聚。然而,由於政治緣故,他們的願望不能實現,因而産生出失落惆悵之感。不過,如果嘗試把鄭愁予的其他詩作與《錯誤》相對比的話,不難找出有力的旁證。如鄭愁予《情婦》中“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傢大那種人”兩行,皆表現出女子深守閨中,等待主人公歸來的主題。另一首詩《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紗樣的黑夜纏繞。於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長歲月中,空等着男子歸來的凄涼心境。
  〖詩歌的特色〗
  總結起來,詩歌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澀,委婉地抒發了離愁別緒。(2)詩歌的意象都是很傳統的、中國的。“東風”、“柳絮”、“青石街道”、“窗扉”、“春帷”等意象,營造出別具感情色彩的意境,盡力渲染濃重的愁緒,把親人久別的抑鬱和不得相聚的惆悵,麯折地表現了出來。(3)這首詩深受我國古典詩詞的影響,繼承的是中國古代宮怨和閨怨一類詩歌的傳統,衹是將這一主題用現代語言表現出來了。(4)短小別緻,輕巧清雋,美麗凄哀,“堪與宋詞小令相提並論”。(5)比喻新奇鮮活,柔弱的女子,日復一日,春去秋來,空房獨守,容顔憔悴,詩人以“蓮花朵的開落”喻指女子紅顔的消退;以“小小的寂寞的城”、“窗扉緊掩”描摹女子幽閉的內心世界,
  〖詩歌的藝術技巧〗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從結構上看,隱含着縱橫兩條綫索。明顯可見的縱綫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開頭兩句先以廣阔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絶”的大景,最後落墨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推嚮高潮。從橫綫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顔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後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裏詩人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
  這首詩另一動人之處是其語言之美,特別是“美麗的錯誤”數字。這句話原本就是矛盾的,“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並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前後情景的逆轉,産生了高度的戲劇性,更形成了清勁跌宕之勢。若與此詩的中國性聯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所表現的意境。
  同時,鄭愁予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特別是“東風”這一意象取李商隱《無題》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意,再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楊牧在《鄭愁予傳奇》的長篇文章說:“自從現代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學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絶對地現代的”,強調了鄭愁予詩歌語言的中國化,從而體現了中國的思想與情感。
  文字純淨是這首詩的另一個優點。鄭愁予在談論寫詩技巧時,說:“寫詩要忠誠,對自己誠,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寫的東西連自己都不確定,那就是不忠實。”因而鄭愁予的《錯誤》強調純淨利落,清新輕靈,不在文字上玩弄遊戲,或堆砌詞藻,竭力以最忠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這是一首真實、真情的詩。《錯誤》至今仍能打動無數讀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以詞藻取勝,而是以它內在的情感感動人。這種情感不偽裝、不雕飾,在詩中使情景和諧一致,産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
錯誤的哲學含義
  指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的認識。與謬誤同義。錯誤的産生有主觀和客觀原因。錯誤與真理構成認識過程中的一對矛盾。它們的對立既是絶對的又是相對的,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人們認識的任務在於把握真理,但人們對真理的把握有時是在一係列相對的錯誤中實現的。衹要正確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錯誤就往往是走嚮真理的先導。
  鄭愁予《錯誤》賞析
  鄭愁予簡介:鄭愁予(1933—)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於山東濟南。童年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飽覽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山水風光。1949年隨傢人去臺灣後,一面學習,一面寫作,其作品受到紀弦賞識,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
  鄭愁予出版的實際雖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詩在臺灣傳唱的程度,恐怕並不亞於李後主、李商隱。他的詩中貫穿着兩種互補的氣質神韻。一種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另一種則是麯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這兩種氣質充分顯示了詩人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正是這種修養使他避免了臺灣現代詩派的缺點,把中國的傳統意識和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結合得渾然一體,使他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的中國詩人”。正如楊牧所說:“自從現代了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學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於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協作,形象準確,身來華美,而且絶對地現代的。”這個評價應當說是十分中肯的,出版詩集有《夢土上》、《衣鉢》、《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蒔華剎那》等。
  《錯誤》賞析(人教必修自讀課導讀)
  (一)這個九行小詩共分三節。
  第一節的兩句詩寫“我”騎馬在江南趕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還在這裏苦等的“佳人”。“蓮花的開落”是個變化着的意象,它在詩中有兩層意思:一是暗示“我”與她分別的時間之長,一是說她的容顔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節五行詩全寫“我”對她的想象:時節雖是陽春,但由於“我”仍未歸來,所以她絲毫也未感覺到柳絮飄飛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猶如小城的傍晚,惆悵猶如緊掩的窗扉。這幾行詩不禁讓我們想起宋代柳永的《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 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由此也可見出鄭詩的古典韻味。
  第三節寫“我”從想象中回到現實,我從她的身邊路過,她也許能隱約聽到這“達達的馬蹄聲”但“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美麗的錯誤”是全詩最讓人激賞的字眼,與她越來越近確實是美麗的,但不能相見無疑是一個錯誤,詩人把兩個相互矛盾的詞組合在一起,真可謂妙筆生花。全詩情意纏綿,格調凄婉,含蓄藴籍,韻味悠長。
  這首詩在臺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絶唱”,“風”之所以能長盛不衰,與這首詩有很大的關係。
  (二)《錯誤》的四重解讀
  臺灣詩人鄭愁予的代表作《錯誤》先後選入新舊高中課本,有些老師反映這樣的新詩不好教,儘管沒有生僻難懂的字詞句,可就是不知道詩說的是什麽意思。《錯誤》一詩真的這麽難懂嗎?我想主要是因為有些老師對詩本身鑽研得不夠,如果讀得多了,悟得透了,怎麽會讀不懂詩作呢?《錯誤》一詩可以淺讀,可以深讀,可以從各個不同側面發現詩作的不同意藴。本文嘗試告別過去的單一角度、單一層次的賞析,而多角度多層次地開拓《錯誤》的意義空間,給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啓示。
  語言解讀
   《錯誤》語言樸素而華美,勻齊而有變,字裏行間流動着一種憂傷、惋惜的情調,具有古詩傳統和新詩傳統的遺韻。
  第一節,首句短促,次句“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顔如蓮花的開落”悠長緩慢,憂傷情調主要落在次句上;第二節,述說美人堅守自閉,杜絶紅塵,語調低壓,充滿嘆惋、憐惜之情;第三節,詩人自述“錯誤”的感受,用“美麗”裝點“錯誤”,表失落、憂傷之情。
  全詩基本上是長短句錯落,第一二句一長一短,錯落明顯;第三句拆成兩短句,與第四五句的整句形成反差;第六七句也是長短錯落,而且與三四句字數相同,句式相似;最後八九句又是長短句,不過較前例置換了一下,長句在前,短句在後。本來第二節是兩個對稱句,中間的“恰若青石的街道嚮晚”一句楔入,改變了對稱句的順暢節奏,使得對稱性減弱,變化性增多,這種變化在短詩中非常必要,如果順暢地讀下來,匆匆而過,就會句不留意,語不留味。句式有長有短,錯落有緻,仿佛音樂節奏快慢互見,聲調高低相成,造成一種優美的旋律。
  聲調之美還表現在抑揚和回環上。所謂抑揚,古已有之,亦即平仄。試讀“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顔如蓮花的開落”,開頭數字仄聲,中間“容顔如蓮花”平聲,最後“開落”歸落於仄聲,如此仄—平—仄,是不是有抑揚之美?再讀第二節,第三四句以平聲作結,第五六七句以仄聲作結,仄聲短促、壓抑,用於表達低沉、憂鬱的情調;詩的最後以“過客”結尾,效果也是這樣的,而且“過客”與“歸人”又形成平仄交錯;倒數第二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中間“馬蹄”平聲揚起,此前此後是仄聲或短促的入聲,也顯出抑揚之調。
  所謂回環,就是葉韻,從葉韻中傳達不同意味、不同情調。本詩第一節“過”與“落”一韻,第二節“晚”與“掩”一韻,第三節“客”與第一節“過”與“落”一韻。葉韻本來就有回環之美,首尾一韻,是為回環;中間換韻,復又回應前韻,韻腳是A—B—A式的,也顯出聲韻和情調的回環。好像是憂傷、惋惜的情感以不同的聲調唱出。
  另外,詩中四個“不”(“不來”“不飛”“不響”“不揭”)字所表達的否定語氣,也給全詩帶來壓抑、滯悶的氛圍。這或許是第二節詩情調更顯低沉的原因之一。
  這首詩的用語基本上是以平易為主,變異為次,而變異時又抹去生硬的斧鑿痕跡。詩歌變異乃詩性本質,詩學人士或謂語言暴力,即詩人粗暴地扭麯、篡改語言規則和語言材料,使詩語嚴重地變異、陌生化,這在詩的王國裏是允許並得到鼓勵的,但依詩人個性不同各顯創新面目。本詩的變異偶或有之,明顯者如“恰若青石的街道嚮晚”,按日常用語規則是“嚮晚的街道”,說“街道嚮晚”,一則押韻,二則語言求變;不明顯者如“蓮花的開落”,按句內語序應是“開落的蓮花”,改而換之,體現鄭氏作詩的次輕量級的“語言暴力”。
  也許詩人寫作時不是刻意追求這些意味、妙趣,他衹是藉助情感潛流的推動一路撿拾詞句,而功夫之妙正在無意而工,天然渾成。
  意象解讀
   這首詩中有幾個核心意象。“你的心”是核心意象之一。心者,虛無難狀,深不可測,但詩人能狀其形、寫其神、美其名。你看,“你的心”神異化了,化為寂寞的城、嚮晚的青石街道和緊掩的小窗,心的寂寞、心的孤獨、心的封閉仿佛是有形的、立體的,看得見了,觸得着了。詩人用具象描寫抽象,審美感覺沛然而生。
  “容顔”又是一個核心意象,與前一個意象不同,這一意象藉“蓮花”以為形容和映襯,是以具象寫具象。人們常以花狀寫容顔之青春美麗,在本詩中容顔之美卻顯得特別,它如深鎖庭院的花兒無人呵護,自由開落,如果發揮合理想像,似可見到一幅美人圖,圖捲的背景是煙雨江南,蓮花開落,歲月如水流逝……圖捲的中心應是“容顔”。
  “達達的馬蹄”也是一個核心意象,用來表示“我”到來、“我”的叩問,這是藉代修辭方法的妙用。這裏的“馬蹄”可能是實指,也可能是虛指,“我”是騎馬而來,或是乘馬車而來?還是詩人把橐橐腳步比作達達馬蹄?隨讀者想吧。“達達”是擬聲,響亮而迅疾,突如其來,驚碎了小城街道的沉寂,也隱隱透露來訪者的急切心情。但是“美麗的錯誤”又消磨了達達馬蹄聲的尖銳度,宣告馬蹄之來的鹵莽,以及“我”的失落和荒誕的感受。“馬蹄”是“錯誤”?犯有邏輯錯誤,語法學家會嗤之以鼻,但在詩歌創作中是奇思妙想。用“美麗”來裝點“錯誤”,內中富有豐厚的意藴,好像“錯誤”也快成為一個意象了,這不是奇思妙想嗎?
  除了核心意象外,詩中還有許多輔助意象,不詳述了。把所有的意象總歸起來,可以分出幾個類型,有現實意象和虛擬意象,有本體意象和喻體意象。容顔、你的心、寂寞的城、街道、窗扉、馬蹄、過客等是現實意象,它們都是真實的存在;東風、柳絮、跫音、春帷、歸人等是虛擬意象,它們沒有在現實場景中出現,但在詩篇中以虛擬意象出現,裝飾着詩畫鏡框;容顔、心、馬蹄等是本體意象,等待詩人幻化成其他意象;蓮花、寂寞的城、街道、窗扉等是喻體意象,它們是詩人依托於現實意象、本體意象而存在,並由詩人的聯想或想像而産生的。
  總之,這些意象或顯憂傷之美,或顯安謐之狀,或傳突兀之聲,這些特點合到一起就構成這首詩由靜趨動又由動趨靜的詩化境界。
  意藴解讀
   詩中的“你”是誰?“我”是誰?“你”“我”之間是什麽關係?其中有許多謎團,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有許多未定點和空白點,給一些鑒賞力低下的師生造成閱讀的睏難。本來詩遺空白、詩意未定不是壞事,如此纔有吟味的餘地,引發讀者根據各人的聯想和想像、感受和領悟來猜讀各種不同的意藴。這首詩恰好可以從不同方面猜讀。
  首先我們猜讀詩中確定性的意義:“我”是小城過客,“你”是小城居住者;“我”對你充滿憐惜之情,“你”則自願封閉,心如古井。人物迥然有別,他們的存在造成了兩個互不相通的世界,一個是“我”的世界,是動的、鮮活的;一個是“你”的,是靜的、寂寞封閉的;再有,“你”生活的世界又可一分為二,一個是外部沉寂而偶有異動的世界,一個是內在如同死水的心的世界。這些意義都是確定的。
  那不確定意義呢?其一,詩作描寫一個怨婦。她表面沉靜,心裏卻盼望夫君歸來。她以為夫君歸來,啓窗排闥,卻非我良人,旋即閉戶,枉起一陣“美麗的錯誤”的心潮。其二,詩作描寫一個癡情的男子,造訪他心儀的良傢女子,可她拒一場不會有結果的愛情於門外,心海安瀾,不起一絲漣漪,男子感嘆遇到了一場“美麗的錯誤”。其三,詩作描寫一對特別的戀人,女子為情守身,堅壁緊戶,不惹門外微塵;男子來了,方纔駐足,又將啓程,衹是過客,不是歸人,所謂的愛情衹是短暫的美麗,錯誤卻是長久的,這同樣是“美麗的錯誤”。三種說法各有道理,就像一道條件未給充分的數學題,存有多解的答案。江南的江楓漁火,姑蘇夜涼不屬匆匆的於遊子
  為什麽這首詩會變得多解而難解呢?前面說了,是未定點、空白點所致,具體說來,是對詩中怨婦或好女描寫不充分所致。此女年幾何?妍否媸否?經歷如何?傢世如何?一概不知,因此無從對其人內心作準確的推斷,也無從對詩意作出趨同的評議。假設有人問,詩人將女子的身份寫得清楚一些,不是更好嗎?這麽一來,所有的猜測、懸想都沒有了,這首詩也就淡乎寡味了,品格應在三流以下。
  文化解讀
   一首詩除了有審美意味外,還有文化意藴,那就頗有深度和厚度了。鄭愁予是浸潤中國文化傳統、中國文學傳統和詩歌傳統的詩人,縱觀鄭愁予的詩歌創作,都具有古雅風流氣質,當然這不是鄭愁予一人獨具的優點,也是其他離別大陸羈旅臺灣的詩人的共同優點。
  《錯誤》這首詩傳統的氣息很濃厚。就道德意義來說,它描寫了位很傳統、守婦道的貞靜女性,寫出了傳統道德與人的本性之間的不相協調,最後人性、人的本性退位而傳統道德依然強勢;就題材來說,它寫閨怨,是自古以來離愁別恨詩歌在新的創作環境和語言環境下的翻版;就詩歌情調氣韻來說,含蓄藴藉,溫文爾雅,盡顯中和之美,讓情感變為既深且遠的潛流;還有,就遣詞造句來說,沒有怪異的用語和句式,而有諸多很傳統的詞語,如“江南”“蓮花”“東風”“三月”“柳絮”“青石”“嚮晚”“跫音”“春帷”“窗扉”“歸人”“過客”等,似曾相識,在古典詩詞中常常讀到,它們都是“言苗”,長自深厚的傳統文學的土壤。
  不過這首詩畢竟是描寫現代人、現代生活的。傳統可以在心中神往,而歷史故事不能真實地重演。古之宮怨詩、閨怨詩,産生於農耕時代,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到了今天,宮怨、閨怨的生活景象早已不再鮮活,衹成為書本裏發黃的東西或文字記錄的遠古記憶了。古人的怨詩多麽有活力,宮中、閨中之人個個都是活着的人,“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衛風?伯兮》)“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歐陽修《訴衷情》)俱往矣,時間流逝,風光不再。對比之下,古代的思婦怨婦都有悲哀,今人可觀其流淚,聞其嘆息,那是活人的悲哀;而《錯誤》中的女子呢?形影、聲息、器物、足跡、心跡全無,雖說活着卻像死人一樣的岑寂,在岑寂中漸漸枯萎凋零。她的故事、她的內心令詩人令讀者揣測,卻難於勾起情感的共鳴。這也許是《錯誤》一詩未臻完美之處吧。
英文解釋
  1. :  failure,  commit,  Bug,  false,  vice
  2. n.:  mistaken,  slip-up,  mistake that lessens the effectiveness or validity of sth,  thing done wrongly,  stumble into,  be out,  as full(of errors) as an egg is of meat,  off (the) beam,  wrinkle,  stumble,  slip,  mistake,  misstep,  misprision,  error,  balk,  baulk,  blob,  clam,  errancy,  erratum,  erroneousness,  miscarriage,  failing,  falsehood,  fault,  illiteracy
法文解釋
  1. n.  erreur, faute
近義詞
誤差, 謬誤, 不正確, 不準確
不恰當
錯誤, 差錯, 毛病, 過錯, 缺點, 不足之處, 瑕疵, 缺陷, 不正確的, 不精確的, 錯誤, 不準確的說法, 不嚴謹的, 不準確的, 判斷上錯誤, 不確切的, 不具體的, 不確實的
幹與, 幹預, 幹擾, 故障, 偶然事件, 事故, 橫禍, 不幸, 不測, 意外, 厄運, 逆境, 毀滅, 劫數, 死亡, 缺乏, 失靈, 不足, 性格, 丘疹, 身體上的某類殘疾, 不胜任, 不充分, 弱點, 暴力事件, 騷亂, 不成比例, 不相稱, 介入, 干涉, 不利, , 需要, 必須, 貧窮, 理由, 原因, 貧乏, 動機, 有賴於, 暴亂, 滅亡, 毀壞, 某物, 用舊, 耗盡, 筋疲力盡, 阻止或搞垮, 使某人, 紛亂, 激動, 污點, 晦暗, 徹底毀壞, 習性, 特殊習慣, 混亂, 動蕩, 不滿意, 不安, 欲望, 用光, 歸西, 上西天, 完蛋, 緣故
失誤, 出錯, 未成功的嘗試, 疏忽
失策, 失足, 不可取, 不明智, 墮落, 過失, 不可能, 滑倒, 滑動, 罪過
相關詞
計算機ftp網絡貴州地名錦屏黔東南謬誤
讀音詞語霧之守護者佛教百科法律法院抗訴
刑事概率統計學檢驗應用數學bug數碼寶貝數碼暴竜
合體軟件問題信息技術更多結果...
包含詞
犯錯誤錯誤地錯誤的小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