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銀鐘花屬 > 銀鐘花
目錄
No. 1
  拉丁名 halesia macgregorii chun
  中文名 銀鐘花
  拉丁科名 styracaceae
  中文科名 安息香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 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現狀 稀有種。銀鐘花在我國東南部呈間斷星散分佈,由於過度砍伐林木,修築山區公路,使分佈區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生境日漸惡化,其種子發芽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很差,植株越來越少,大樹更為罕見。
  海拔下限(米) 700
  海拔上限(米) 1800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7-20米;小枝紫紅色而漸變為暗灰色;鼕芽單生或有時數個聚生,長圓狀卵圓形,具芽鱗。葉薄紙質,橢圓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6一15釐米,寬2.5一5.5釐米,先端漸尖至驟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葉柄長7一15毫米。花白色,與葉同時開放,2-6朵排成短縮的總狀花序,生於去年生小枝葉腋;粵筒倒圓錐形,貼生於子房上,具4小齒;花冠寬鐘狀,裂片4,倒卵狀橢圓形,長約9毫米;雄蕊8,花絲4長4短,長短相間,基部合生,伸出花冠之外;子房下位,4室,每室有4胚珠。核果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5叫釐米,直徑2.5釐米,具4寬翅,頂端有宿存花柱,熟時淺紅色。
  特性 分佈區多屬中亞熱帶中山地帶,一般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熱,鼕無嚴寒。年平均溫13一17℃,l月平均溫3一6℃,極端最低溫一7.3一9.5℃(北界可至一12℃),7月平均溫22一27℃,極端最高溫32一38℃ ;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2—84%。土壤為黃棕壤、黃壤至赤紅壤,酸性,ph值4.5—5.5,含有機質較豐富。群落外貌為常緑闊葉林和:常緑一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伴生植物為栲屬castenopsisspp.、潤楠屬machilusspp.、木荷屬schima spp.、柯屬lithocarpus spp.、青岡屬cyclobalanopsis spp.、水青岡屬fagusspp.,柃屬euryaspp.、槭屬acer spp.、山茶屬camelliaspp.和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spp.等類。為中性偏陽樹種,幼樹能在蔽蔭下生長,成年樹喜光。根係發達,具抗風、耐旱等特性。喜濕潤而光照較充足的生境,在瘠薄陡坡處,常從根基部抽生多枝呈灌木狀。鼕芽於3月上旬開始萌動,3月底至4月初展葉;花於3--4月與葉同時開放,9--10月果實成熟。種子有休眠期,需隔年發芽。
  保護價值 銀鐘花屬為我國與北美間斷分佈的屬,本種為我國特有,對研究美洲和亞洲大陸的變遷、植物區係、植物地理均有一定意義。木材灰白色、紋理細、材質輕軟,有工藝價值。花白色,具清香,樹葉在入秋後變為紅色,可作園林觀賞樹。
  保護措施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井岡山,浙江遂昌九竜山、竜泉風陽山等自然保護區內有天然生長的林木,應列為保護對象,加強管護;對生長較為集中的其它分佈點,有關部門亦應采取保護措施,開展人工繁殖。杭州等植物園已引種栽培。
  栽培要點 種子有休眠期,不易繁殖,選擇健壯成年母樹,在10月間采收已成熟的種子,在濕沙中層積過鼕,春季播種,第二年春可萌發出土,但發芽率很低。據國外報導,種子采收後,先在21℃下層積3—4月後,再在1---4~下層積3--4個月,對發芽有利。
花木百科
  銀鐘花介紹
  銀鐘花 (Halesia macgregorii chun)
  科屬:
  安息香科
  別名: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7-20米;小枝紫紅色而漸變為暗灰色;鼕芽單生或有時數個聚生,長圓狀卵圓形,具芽鱗。葉薄紙質,橢圓狀長圓形至橢圓形,長6-15釐米,寬2.5-5.5釐米,先端漸至驟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葉柄長7-15毫米,花白色,與葉同時開放,2-6朵排成短縮的總狀花序,生於去年與小枝葉腋;萼筒倒圓錐形,貼生於子房上,具4小齒;花冠寬鐘狀,裂片4,倒卵狀橢圓,長約9毫米;雄蕊8,花絲4長4短,長間,基部相間,基部全唾,伸出花邊;外子房下位,4室,每室有4胚珠.核果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5-4釐米,具4寬翅,頂端有宿存花柱,熟時紅色。
  分佈與習性:
  分佈於浙江南部遂昌、鬆陽、竜泉、慶元、泰順、文成、永嘉、縉雲,天台、福建北部浦城、安、邵武、建陽、建、南平,上杭,江西東德興,玉山,鉛山,西部宜豐,萍鄉,蓮花、井崗山、遂川及南部竜南、全南,廣東北部樂昌,乳源,連縣,陽山、英德、麯江、湖南湖南部宜章、江華、道縣及西南部新寧、城步、通道、陽、廣西東北部竜勝、興安、靈川、臨桂、大苗山、山、賀縣等地。零散生於700-1800米山𠔌,山坡的闊葉林中。
  分佈區多屬中亞熱帶中山地帶,一般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熱,鼕無嚴寒,年平均溫13-17℃,1月平均溫3-6,極低以低溫-7.3-9.5(北界可至-12)7月平均溫22-27,極端最高32-38,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2-84%,土壤為黃棕壤、黃壤至赤紅壤,酸性,PH值4.5-5.5,含有機質較豐富,群落外貌為常緑落葉闊葉混交林,主要伴生植物。為中性偏陽樹種,幼樹能在蔭林生長,成年樹喜光。根係發達,具抗風、耐等特性。喜濕潤而光照較充足的生境,在薄陡坡處,常從根基部抽生多枝呈灌木狀,鼕芽於3月上旬開始中萌動,3月底至4月初展葉;花於3-4月與葉同時開放,9-10月果實成熟。種子有休眠期,需隔年發芽。
  繁殖與栽培:
  種子有休眠期,不易繁殖,實幹成樹,在10月間采收已成熟的種子,在濕沙中層積過鼕,春季播種,第二年春可萌發出土,但發芽率很低,據國外報導,種子采取後,21下層積3-4月後再在1-4下層積3-4月,對發芽有利。
  應用:
  銀鐘花屬為我國與北美間斷分佈的屬、本種為我國特有,對研究美洲和亞洲大陸變遷、植物區係、植物地理均有一定意義。木材灰白色、紋理細、材質輕軟,有工藝價值。花白色、具清香、樹葉在入秋後變為紅色,可作要觀賞樹。
英文解釋
  1. lat.:  halesia macgregorii chun
包含詞
銀鐘花屬四翅銀鐘花黃葉二翅銀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