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數理化 > 銀行不良資産
目錄
No. 1
  銀行不良資産
  銀行不良資産主要是指不良貸款,俗稱呆壞賬。也就是說,銀行發放的貸款不能按預先約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不良資産主要是指不良貸款, 包括逾期貸款(貸款到期限未還的貸款)、 呆滯貸款(逾期兩年以上的貸款)和呆賬貸款(需要核銷的收不回的貸款)三種情況。其他還包括房地産等不動産組合。
銀行不良資産的概念
  1、銀行不能按時(按照不良資産的嚴重程度,可以選擇銀行破産清算或照事先約定的期限)、足額(按照事先約定的利率)進地行資産重組。
  2、銀行投放貸款後形成的銀行信貸資産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原則處於逾期、呆滯、呆賬狀態而面臨風險的部分貸款。
  3、銀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貸款。
  4、指處於非良好經營狀態的、不能及時給銀行帶來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難以收回本金的銀行資産,主要指不良貸款,包括次級、可疑和損失貸款及其利息。
  5、銀行不能按時足額得到利息收入和收回本金的資産。
  6、非良好經營狀態的銀行資産,主要是不良貸款資産,即銀行不能及時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貸款。包括:逾期未能收回的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
銀行不良資産的危害
  巨額不良資産給國有商業銀行帶來以下危害:
  1.影響銀行的資金周轉。特別是在銀根緊縮或出現存款滑坡的情況下,銀行無法通過貸款回收來增加頭寸,往往出現支付睏難,影響銀行聲譽。
  2.造成銀行的資産損失。即使有抵押物可以變現,但也存在一定的資金損失。資産存量製約着資金周轉,使銀行資金無法運用到收益更大的項目上,這對銀行資金來源也是一種損失。
  3.導致銀行財務狀況惡化。不良資産對銀行財務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較多的貸款利息無法收回,銀行卻要如實支付這部分資金的利息及其它相關費用。另一方面,國傢財務制度規定,一定時間內無論利息是否實收,都要計入營業收入。由此而論,企業所欠利息越多,銀行虛盈實虧現象就越嚴重。
  4.製約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資金是生産要素的竜頭,資金沉澱配置效益便無法發揮,這又直接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效益的實現。
治理銀行不良資産的措施
  1.剝離體製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貸資産。國傢對銀行和企業的體製性欠賬應拿出一塊體製性資源作補償,把貸款改為投資,就是把企業無法歸還銀行的貸款轉為對企業的投資,主要是指一些關係國計民生及社會穩定的大型企業拖欠的貸款。2.專業銀行實行公司化。專業銀行公司化,旨在建立産權明晰,責權分明 ,不受政府行政幹預,“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求平衡,自我約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經營機製。堅持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則,建立從體製到功能都符合商業原則的國有商業銀行。
  3.構建國有企業集團,推進企業進行資産重組。企業集團是適應現代生産力規模經濟要求而産生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生産成規模,成本最低,效益最好,它不僅通過聯合聚集起龐大的生産力,産生單個企業難以實現的組合效應,迅速滿足現代規模經濟的要求,同時它的組織方式又充分體現出商品經濟靈活經營的要求。具備快速的高級發展形態,企業集團比其他任何組織形式發展都快,在經濟生活中發揮的作用都要大。
  形成規模經濟效益、集約化生産的企業集團公司,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單個企業實施規模擴張,一是企業重組,通過兼併和收購等形式。組成有實力的集團公司,而後者已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組建集團公司的主流。
  政府對企業的資産重組工作要進行強有力的領導和策劃,通過合資、合作、嫁接等方式來重組和配置資源,達到資源的重新啓動,重組的同時必須落實好銀行的債權,以期達到盤活信貸資産的目的。
  4.強化銀行信貸管理。信貸資産風險的防範和管理在於每一筆貸款的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強化信貸管理必須實行貸款管理責任製。一是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建立行長負責制度、審貸分離制度、分級審批制度、離職審計制度,以此來減少經營風險。二是糾正重貸輕管現象,實現經營方式從粗放型嚮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特別是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防止和減少新的不良信貸資産發生。
  5.依法治貸。首先,從法律上保障商業銀行的經營自主權和合法權益,杜絶政府對銀行的行政幹預;其次,要支持銀行依法催收貸款本息,在必要時運用法律手段,對藉企業改製之機逃避債務或有錢不還、暗地拍賣抵押物品等侵蝕銀行資産的行為進行起訴,以維護銀行的正當權益。
英文解釋
  1. :  Bank problem as_set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