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名稱】銀胸絲冠鳥
【又名】海南寬嘴
【拉丁學名】 serilophus luna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gould, 1834
【英文名稱】sliver-breasted broadbill
【科屬分類】 鳥綱、雀形目、闊嘴鳥科
【整體概述】
銀胸絲冠鳥體長16—18釐米,體重30剋左右。嘴型寬扁,圓形鼻孔外露。上體銹褐色或棕褐色,下體銀灰白色,翅膀上還有亮藍色的翼斑,嘴也為亮藍色,黑色的尾羽端部卻為白色。通體的羽色光亮。 銀胸絲冠鳥在全世界共分化為9個亞種, 我國有2個亞種, 分佈於海南的是海南亞種,為我國特産亞種;分佈於其他地區的是滇南亞種,雄鳥眼先羽基部銹色,羽端黑褐色;頰至耳羽淡銹色而沾灰;肩羽暗煙灰褐色;上背灰褐色而多染棕色與海南亞種明顯區別。此外,頭頂部多銹色而少灰色;內側次級飛羽表面、下背和腰部至尾上覆羽的棕色和慄色也較為淺淡而鮮亮。餘部與海南亞種相似。雌鳥的羽色與雄鳥相似,唯頸側延至上胸具銀白色環帶,呈項圈狀。
銀胸絲冠鳥雄鳥體長15—18釐米,體重23—39剋。它的形態和羽色與八色鶇類有所不同。虹膜為暗褐色;嘴扁闊,呈亮藍色,嘴峰、下嘴脊部和嘴緣較淺淡;嘴基部及眼周*皮膚橙色或緑*;跗蹠藍緑色、爪藍色。前額為淡藍灰色,額基部近白色;頭頂至頸及臉部為灰棕色;眼先為絲絨黑色,並且與寬闊的黑色眉紋相連,伸達後枕兩側;上背及肩羽為煙灰色,稍沾藍色和銹色;下背為灰棕紅色,腰部及尾上覆羽轉為深棕慄紅色。兩翅的翼緣白色,翼角羽緣綴淺灰藍色,覆羽和羽端均為亮黑色,翅膀表面具有顯著的亮藍色和白色翼鏡。尾羽黑色,中央兩對純黑,第三對內 近端部多少沾一些白色,其餘尾羽均具寬闊的白色端斑,呈凸尾型。下體為淡銀灰白色,腹部中央較淺淡,有的微染葡萄紅色;尾下覆羽純白。雌鳥通體羽色與雄鳥相似,唯有頸側至上胸部各羽具亮銀白色端斑,形成項圈狀。
銀胸絲冠鳥屬熱帶森林鳥類之一,在雲南棲息於海拔90—1400米熱帶、亞熱帶地區平壩和丘陵各種類型的樹林中,林緣溪流邊的灌叢和小樹上,田壩區的榕樹和村寨邊的小樹上,亦見於竹林等。大多結成數衹至十數衹的小群靜靜地棲息,主要在樹冠下活動,邊叫邊跳,甚為活躍。鳴聲似“唧-唧-唧……”,低柔而富於音韻。它是雜食性的鳥類,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果實、漿果、種子、其他植物性食物和一些小動物,其中有甲蟲、蝽蟓, 蜘蛛, 小蠃、蝗蟲、蟓甲、金龜甲、葉甲和天牛等。
銀胸絲冠鳥主要以昆蟲為食,棲息於熱帶森林、溪邊灌叢或村寨附近的樹叢中。常結為10餘衹的小群,在樹上活動覓食,或靜棲枝上,如彩圖所示,成對相偎相依。繁殖期多在水面上方矮樹及灌叢營巢。生性緩慢,不甚畏人,反應遲鈍,飛行滯緩。
習性:稀有留鳥。雌、雄鳥外形稍有差別,雌鳥胸部有一條銀白色細環。常結小群在熱帶森林的林冠層活動。個體間相互聯繫時發出“滴、滴”的柔和叫聲。有很強的團隊精神,一鳥被網捕獲,其餘的鳥會在附近徘徊盤旋,企圖搭救同伴,結果往往是整群鳥都被捕捉。
【地理分佈】
銀胸絲冠鳥在國外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印度東北部及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加裏曼丹、蘇門答臘等地區,在我國分佈於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繁殖】
銀胸絲冠鳥營巢於矮樹或灌叢間,巢由雜草、嫩枝、細莖等組成,內墊更細的雜草、竹葉及樹葉等。每窩産卵4—5枚,卵近白色,疏雜以紅褐色斑點,鈍端尤多。
【保護級別】
中國ii級重點保護種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