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學名:銀環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眼鏡蛇科
中文屬名:環蛇屬
中文俗名:白帶蛇、白節蛇、吹簫蛇、寸白蛇、洞簫蛇、金錢白花蛇、雨傘蛇、竹節蛇
拉丁文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英文名:narrow-banded krait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60
物種信息:中國銀環蛇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幹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佈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臺灣,以及緬甸、老撾;銀環蛇雲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幹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産於中國雲南西南部。全長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紋。腹面全為白色。背鱗通身1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全為單行。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捕食泥鰍、鱔魚和蛙類,也吃各種魚類、鼠類、蜥蜴和其他蛇類。卵生。5~8月産卵,每産5~15枚,孵化期1個半月左右。幼蛇3年後性成熟。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後,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藥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幹製入藥,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癥。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 | | 中國銀環蛇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幹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佈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臺灣,以及緬甸、老撾;銀環蛇雲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幹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産於中國雲南西南部。全長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紋。腹面全為白色。背鱗通身1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全為單行。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捕食泥鰍、鱔魚和蛙類,也吃各種魚類、鼠類、蜥蜴和其他蛇類。卵生。5~8月産卵,每産5~15枚,孵化期1個半月左右。幼蛇3年後性成熟。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後,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藥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幹製入藥,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癥。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 | | 銀環蛇喜歡陰暗潮濕,飼養的時候一定要註意通風、水的清潔和提供衛生的食物,否則會得口腔潰瘍和皮膚疾病。銀環蛇晚上非常活躍,在箱中往往會用頂箱應該用吻端,所以很多用箱養的銀環蛇會出現吻端破損的情況,應該註意。建議用較大的飼養箱,箱的長度最好與它體長同等或以上,較穩定的個體可以用其體長三分之二的飼養箱。
配合其喜愛陰暗潮濕的酸性低材環境,可以在飼養箱中放置沉木或石塊供起躲藏,或者鋪少許落葉苔蘚保持潮濕,並提供其遊泳的水容器。酸性底材對銀環蛇極其重要,也是引誘它開食的關鍵之一,當然,也有人鋪報紙照樣開食,但銀環蛇討厭報紙的油墨味,可能不久會出現突然拒食,所以不建議單一用報紙做底,應該在報紙上面加上幹落葉,再添加一個保濕盒的方式讓它在不同天氣情況下自己選擇幹或濕。 | | 銀環蛇夜晚活動,白晝則隱匿於石下或洞中。4月出蟄,11月進入鼕眠。銀環蛇適合溫度23——30度,有鼕眠習性,此時提供半切花盆或挂盆作為隱蔽的地方供其鼕眠,窩內鋪上厚的落葉,水盆也是必須的,天氣溫暖時候可能會出來喝水,也可以保持窩內有一定的濕度。 | | 喂食時間應選擇在晚上,一星期喂1—2次,排便後一天喂最好。新到的蛇應該讓它有兩到三天的適應期。食物方面,乳鼠是首選,其次是泥鰍,銀環蛇非常神經質,吃飽後2天內不能騷擾,否則嘔吐的機率非常高。開食後可以提供不同的食物,例如黃鱔、小蛇、蛙(不建議喂蛙,太多寄生蟲) | | 銀環蛇雖為毒蛇,但性情溫和,除非遭受攻擊,否則不會主動攻擊。繁殖期在每年的8-9月,春末到夏天産卵,每次産卵數約為3-20枚,孵化期約1.5個月。 | |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 Chordata
綱:爬蟲綱 Reptilia
目:有鱗目 Squamata
科:眼鏡蛇科 Elapidae
屬:環蛇屬 Bungarus
種:銀環蛇 B. multicinctus | | 銀環蛇是我國毒性最強的毒蛇,危險性極高,而且平時看似很溫順,使人放鬆警惕,但銀環蛇咬人時從不警告。
1.無論它們顯得多溫順,都不建議直接用手去抓弄它們。
2.盡量避免它的頭部正對你的手,它可能會突然一口。
3.工具:一把蛇鈎, 一隻蛇夾, 一副厚厚的皮手套, 及一個牢固的飼養箱,如果有條件應該備有抗蛇毒血清。使用蛇鈎時, 手務必在蛇攻擊範圍之外。 | | yinhuanshe
銀環蛇
Bun□arus multicinctus
蛇目眼鏡蛇科環蛇屬的 1種。中國銀環蛇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幹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佈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臺灣,以及緬甸、老撾;銀環蛇雲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幹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産於中國雲南西南部。全長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紋(見圖銀環蛇外形)。腹面全為白色。背鱗通身15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全為單行。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捕食泥鰍、鱔魚和蛙類,也吃各種魚類、鼠類、蜥蜴和其他蛇類。卵生。5~8 月産卵,每産5~15枚,孵化期 1個半月左右。幼蛇3年後性成熟。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後,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藥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幹製入藥,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癥。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
(江耀明) | | - n.: coral snake
| | 銀環蛇毒 | 銀環蛇毒素 | 銀環蛇黴素 | 石錐銀環蛇 | 銀環蛇寵物 | 銀環蛇寵物蛋 | 銀環蛇毒蛋白 | 抗銀環蛇毒血清 | 石錐銀環蛇寵物 | 石錐銀環蛇寵物蛋 | 銀環蛇Bungarusmulticinctus | 精製抗銀環蛇毒血清 | 凍幹抗銀環蛇毒血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