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銀山塔林風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銀山塔林風景區聯繫方式地址 Tallinn, scenic Yinshan Contact Address
  銀山塔林風景區聯繫方式地址:昌平區北部
  電話:8972642689726425
  銀山塔林風景區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銀山塔林風景區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山塔林風景區門票價格15元銀山塔林風景區開放時間7:00-17:30銀山塔林風景區特別提醒如果是選擇觀光的那條路,即走十三陵那條路,就要註意無論平時還是周末你都會和大量的十三陵旅遊車錯過,錯車時要當心,它們可都是大傢夥。在山區行車一定要註意小心駕駛,司機切不可貪看四周風光而疏忽。山路雖然平整,但寬度不大,彎道錯車要註意減速避讓。另外還是要叮囑您剎車離合等安全設施一定要完好,車況良好才能保證您遊遍天下。
  銀山塔林風景區住宿瑤臺山莊(60721541),西城區幹部培訓中心(61707450),天野溫泉度假村(61784887)
  銀山塔林風景區交通1、開車從立水橋至小湯山往北可達,或從昌平秦城以東興壽村沿公路北上,過下莊、湖門村即可到達。
  2、如果想欣賞山區風光,有一條稍遠但風景很美的路綫可以選擇,即從馬甸橋上京昌高速,前行至昌平西關出口出,前行200米過李自成雕塑的環島,繼續前行約800米,往十三陵方向的路口右轉。一路前行至長陵門口右轉(嚮前是長陵停車場、嚮右是去銀山塔林方向,有路標),順路進山過九渡河在懷柔與昌平交界處右轉即到。進山後你會看到一座座大山,一道道峽𠔌在你面前徐徐展開,就像是水墨丹青的國畫一般。
  從三環路馬甸橋上京昌高速路,將公裏表回零,在清河收費站領取通行卡。
  ●30.8公裏後到達昌平出口,交費15元駛出高速路。走不遠便是昌平西關環島,從環島右轉是昌平縣城,兩邊有很多飯館,像北京“都一處”燒麥昌平分店,天津“狗不理”包子昌平分店,都在環島的右側入口。
  ●經過昌平西關環島,直行駛入110國道。
  ●61.4公裏有一個t形路口(後文簡稱“路口a”),左轉去黃花城(右轉是銀山塔林)。
  3、去銀山塔林,從城裏走立湯路,經小湯山鎮環島一直嚮北進就能到達。也可走京昌高速,至小湯山出口再嚮東至小湯山鎮環島。
  當然,對於暫時沒車的朋友也能去,乘314、357、376、345、345支、912、919路至昌平下車,再坐出租;或在牡丹園有949路直達銀山塔林風景區
  銀山塔林為遼金時代名寺——法華寺高僧的墓塔。據考證,北京昌平區天壽山東北,海子村西南的銀山南麓,是我國遼金時代的寺院雲集之處,當時有大小寺院庵堂72所,法華寺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法華寺創建於金天會三年(1125年),寺內的高僧圓寂後,即被葬在寺旁墓地,並建墓塔。隨着時間的推移,葬在這裏的高僧越來越多,所建的墓塔在當時已形成塔林。由於年代久遠,現僅存墓塔七座,其中金代五座,元代二座,今日統稱銀山塔林。
  金代所建五塔形製相同,皆為密檐式磚塔,高20—30米,外形高大挺拔,塔身細部均有精細雕飾,很像佛塔。元代二塔則比較小巧,一個是密檐式塔,另一個為密檐閣式與覆鉢式相結合。
  銀山塔林位於昌平區城北30公裏處,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的重點文物景點。
  銀山,因秋去鼕來,瑞雪紛飛,山岩銀裝素裹,冰雪層積而得名,又因山岩陡峭,岩壁色黑如鐵,稱為“鐵壁”,合稱“銀山鐵壁”。為明清時期“燕京八景”之一。
  山巒的分佈,有前、中、後三座主峰。其中中峰“獨出雲霄”在三峰中最高,海拔達726.81米。
  唐朝時,銀山已建有華嚴寺等寺院,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名僧鄧隱峰曾在此山修行。遼壽昌年間(1095-1101年),滿公禪師又在此山創建了寶岩寺,其後通理、通圓、寂照三位禪師又先後在此說法修行,金天會年間(1123-1135年),雲門宗名僧佛覺大禪師海慧(?-1145年)來到此山,於天慧三年重建廟宇,名大延聖寺,寺有殿宇三重。此後,殿宇丹墀之間先後建有埋葬金代名僧捨利的密檐式磚塔五座。其中,中為?國佛覺大禪師塔,左前為晦海?國佛覺大禪師塔,右前為懿行禪師塔,左後為虛靜禪師實公靈塔,右後為圓通大禪師善公靈塔。初步形成了一個與寺院建築融為一體,佈局相對集中的塔林區域.
  元朝及其以後,銀山一帶的寺院建築又不斷又增加和改建情況。明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司設太監監吳亮出資重修大延聖寺。正統二年,(1437年)二月告成。同年,明英宗朱祁鎮欽賜寺額“法華禪寺”。當時的法華禪寺,有殿五座,山門、禪堂、方丈齋廚大小建築完整齊配,大為銀山一帶主寺,其所領還有周圍許多小寺,時稱七十二庵。此後,加遭兵燹,且年深歲久,風雨摧殘,寺院建築殘壞嚴重.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月至五月間,神宮監太監餘文同募緣僧人福清、福瑞、如山等人再次組織修繕,不僅中軸綫上的店堂全部修葺堅固,且左伽藍堂,右祖師堂,以及廊廡、僧房等也全部修飾一新。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法華寺曾再度修繕。銀山所存其他寺廟建築,按光緒《昌平州志》記載,還有鐵壁寺、彌勒院、碧峰庵、遜峰庵、鬆棚庵等數區。
  金、元、明、清四代銀山相繼建成衆多僧人墓塔,形製大多為覆鉢式喇嘛塔。這些形體各異、大小不一的僧人墓塔有的分佈在法華寺院內,有的分佈在銀山山麓其他地方,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塔林區,世有“銀山寶塔樹不清”之說。
  除上述寺院、古塔外,銀山在明清時期還保存着許多其他古跡和景觀。前面山峰的山腰處,有鄧隱峰的說法臺(又作“誦經臺”);嶺邊一鬆“麯如?枷”,為鄧隱峰的“衣挂樹”;寺院內外有許多碑刻。此外,還有古佛岩、太虎石、天清石、重石洞、華崖洞、思義洞、朝陽洞、白銀洞、?泉,以及三峰擁翠、東山晚照、寒泉浸月等人文及自然景觀。
  1979年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銀山寶塔”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佈“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為第一批國傢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銀山為其中景區之一,面積為17平方公裏。1988年1月13日,“銀山塔林”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9月,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為保護文物,開發旅遊資源,組織了銀山塔林修繕、法華禪寺遺址保護竣工,此後又相繼對景區內的鄧隱峰說法臺、古佛岩、朝陽洞、白銀洞、中峰頂等處古跡及環境進行整治和清理,修建成通往中峰頂的遊覽步道、景區湖泊工程、景觀平臺工程,修築了景區內的石磴道,進行了景區內的美化和緑化。
  經修繕,現景區內可供參觀的古塔有18座。塔的形製、風格各異。
  其中,密檐式磚塔共計有7座。其整體形象分別由“須彌座”式的塔基,雕刻有門窗、佛像的塔身,層層密檐和塔剎等部分組成。外輪廓綫條挺拔秀麗,磚雕精美細膩,是研究古代建築美學及佛教文化的絶好資料。
  銀山的自然景觀優美雄奇,蒼鬆翠柏,濃郁茂盛,其清淨幽雅的自然環境更為人們休閑旅遊提供了一個絶好去處。
  景區有前、中、後三座主峰,中峰“獨出雲霄”最高,海拔達700多米。景區特點是山美、樹美、塔多。山美源於漫山遍野的鬆、柏、橡樹,顔色也隨着樹種的變化而呈現深緑、淺緑等不同色彩。
  鐵壁銀山不但風景宜人,還以衆多古塔著稱。銀山的遼代塔群是我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風景區。塔群自金元以來,經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群在六百年中經年纍造,民間素有“銀山寶塔數不盡”之說。大片塔群高者數丈,小者徑尺,高低錯落,佈局規整,結構一致,均為八角形平面,造型精美,塔身有許多浮雕,綫條優美,歷經滄桑,年代久遠,卻保存完好,據說因為這裏山高路遠,人跡罕至,所以在動亂年代纔得以幸免於難。
  沿塔邊山路拾級而上,蒼鬆翠柏,群山環繞,再趕上落日紅霞,銀山素裹,豈止是“分外妖嬈”了得!銀山的高度雖然說不上高聳入雲,但也是險峻無比,山路基本是臺階路,或盤旋,或如樓梯般直上直下。銀山頂峰風光無限,會徹底消散你全部的疲勞,帶給你“會當凌絶頂,一攬衆山小”的無限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