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印刷 : 美容 > 銅版
目錄
No. 1
  用銅鑄成或用銅板刻成的漁。中國後晉天福年間(公元936-943年)曾用銅版印刷《九經》﹔十一世紀初﹐北宋更以銅版印紙幣和仿單。
No. 2
  古代用銅活字排印書籍﹐叫"銅版印刷"。
tóng bǎn tóng bǎn
  主要用於印刷攝影圖片和精緻印刷物的銅製印刷板,有照相,電鍍和雕刻三種製作方法
No. 4
  用銅鑄成或用銅板刻成的印版。 中國 後晉 天福 年間(公元936-943年)曾用銅版印刷《九經》;十一世紀初, 北宋 更以銅版印紙幣和仿單。《宋史·陳良佑傳》:“慨然發內府白金數萬兩收換會子,收銅版勿造,軍民翕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飯魚》:“到做了 楚大夫 銅版羞,怎免得 賈大傅 承塵疚。”
照相﹑雕刻﹑電鑄等銅版的總稱 Photo ﹑ ﹑ electroforming and other copperplate engraving of the general
  照相、雕刻、電鑄等銅版的總稱。主要用於印刷照相、圖片和精緻的印刷物。 魯迅 《書信集·緻吳渤》:“如製銅版,必須銷路多,否則,不如玻璃版。” 茅盾 《我走過的道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能製照相銅版、鋅版、銅模和澆鑄鉛字。”
No. 6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錢幣銅版日前首次在豐順縣湯坑鎮被發現。該銅版分兩塊,為正面和背面。銅版長11.8釐米,寬6釐米,正面和背面分別刻有“金鼎昌公司毫票”和“商民合作銀業毫票”、“通取用小洋壹毫正”以及“民國十九年九月一日”等反面字樣。
  該銅版最初為當時任湯坑商會會長的丁某掌管,幾經周折流傳下來。據他的後人和當地老人介紹,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湯坑的商貿已經很發達,當時政府發行的銀票面額較大,市場上小額零鈔很少,給買賣雙方造成很多不便,於是湯坑商會委托汕頭某鑄造廠製造了該小額錢版,印製了小額紙幣,方便了本地商貿流通。原先紙幣衹在縣內流通,後來發展到潮梅汕等地區都可以流通。豐順縣文物部門有關人士指出,該錢幣銅版的發現,對研究上世紀初潮梅汕地區商貿發展和貨幣流通情況具有很高的價值。
No. 7
  tóng bǎn
  copper plate
  又稱“網目銅版”。一種照相凸版印版。專用於復製照片和帶有濃淡色調的圖畫。拍攝底片時,在感光片前加網屏,使底片形成網點,藉以表現出原稿的濃淡層次。多數用紫銅製作。主要用於印刷攝影圖片和精緻印刷物的銅製印刷板,有照相,電鍍和雕刻三種製作方法。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錢幣銅版日前首次在豐順縣湯坑鎮被發現。該銅版分兩塊,為正面和背面。銅版長11.8釐米,寬6釐米,正面和背面分別刻有“金鼎昌公司毫票”和“商民合作銀業毫票”、“通取用小洋壹毫正”以及“民國十九年九月一日”等反面字樣。
  該銅版最初為當時任湯坑商會會長的丁某掌管,幾經周折流傳下來。據他的後人和當地老人介紹,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湯坑的商貿已經很發達,當時政府發行的銀票面額較大,市場上小額零鈔很少,給買賣雙方造成很多不便,於是湯坑商會委托汕頭某鑄造廠製造了該小額錢版,印製了小額紙幣,方便了本地商貿流通。原先紙幣衹在縣內流通,後來發展到潮梅汕等地區都可以流通。豐順縣文物部門有關人士指出,該錢幣銅版的發現,對研究上世紀初潮梅汕地區商貿發展和貨幣流通情況具有很高的價值。
英文解釋
  1. n.:  copperplate
法文解釋
  1. n.  plaque de cuivre, gravure sur cuivre
相關詞
版畫美術四川美術學院畫傢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