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中藥名方 > 鐵箍散
目錄
No. 1
  【別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黃竜藤、蛇毒藥、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
  【簡介】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鐵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sinensis oliv.和黃竜藤s.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intermedia a. c. smith,以根及葉入藥。秋季挖根,洗淨曬幹;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幹研粉。
  【性味與歸經】甘、辛,平。
  【功能與主治】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根:風濕麻木,跌打損傷,胃痛,月經不調,血栓閉塞性麥管炎;葉: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3~6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幹葉研粉撒患處。
  【別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黃竜藤、蛇毒藥、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
  【來源】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鐵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sinensis oliv.和黃竜藤s.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intermedia a. c. smith,以根及葉入藥。秋季挖根,洗淨曬幹;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幹研粉。
  【性味歸經】甘、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根:風濕麻木,跌打損傷,胃痛,月經不調,血栓閉塞性麥管炎;葉: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3~6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幹葉研粉撒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No. 2
  鐵箍散
  (《陝西中草藥》)
  【異名】攔路虎、鐵板道、牛舌頭草。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大琉璃草的根皮及葉。
  【植物形態】大琉璃草
  二年生草本。主根粗壯,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分枝。葉互生,全緣,狹長橢圓形或寬披針形,長10~15釐米,寬2~7釐米,兩面均貼生粗毛;基生葉具長柄,莖生葉無柄或有短柄。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萼深5裂,結果時擴大;花藍色,有時白色;花冠漏鬥狀或高腳碟狀,喉部有明顯鱗片;雄蕊5,內藏;子房深4裂。小堅果4,卵圓形,長3~4毫米,密生短鈎刺。
  生於山坡、灘地或草地上。分佈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陝西等地。
  【採集】春、夏採集。
  【性味】苦,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提膿生肌,調經。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骨折,月經不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4錢。外用:搗敷。
No. 3
  鐵箍散1
  【來源】《保嬰撮要》捲十一。
  【組成】芙蓉葉 黃柏 大黃 五倍子 白及
  【用法】上藥為末。用水調搽患處四圍。
  【主治】瘡癤癰疽。
No. 4
  鐵箍散2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生川烏30 生草烏30 生半夏30 白及30 赤小豆30 芙蓉葉30 五倍子30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過羅。用醋調敷患處周圍。
  【功用】消腫毒,化堅硬。
  【主治】無名腫毒,初起堅硬無頭,久不消潰。
No. 5
  【別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黃竜藤、蛇毒藥、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
  【簡介】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鐵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sinensis Oliv.和黃竜藤S.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intermedia A. C. Smith,以根及葉入藥。秋季挖根,洗淨曬幹;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幹研粉。
  【性味與歸經】甘、辛,平。
  【功能與主治】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根:風濕麻木,跌打損傷,胃痛,月經不調,血栓閉塞性麥管炎;葉: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3~6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幹葉研粉撒患處。
  【別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黃竜藤、蛇毒藥、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
  【來源】木蘭科北五味子屬植物鐵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sinensis Oliv.和黃竜藤S. propinqua (Wall.) Hook. f. et Thoms var intermedia A. C. Smith,以根及葉入藥。秋季挖根,洗淨曬幹;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幹研粉。
  【性味歸經】甘、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根:風濕麻木,跌打損傷,胃痛,月經不調,血栓閉塞性麥管炎;葉: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3~6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幹葉研粉撒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産品名稱】鐵箍散鐵箍散
  【主要成份】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等。
  【性 狀】本品為灰黃色的粉末;味辛而麻舌。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軟堅止痛。用於疔癤癰瘍,紅腫疼痛,堅硬未潰。
  【適用範圍】良性腫瘤:乳腺增生、乳小葉纖維瘤、乳房腫塊、皮下脂肪瘤、皮下纖維瘤、肝腎囊腫、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惡性腫瘤:肺癌、肝癌、胃癌等。腫塊、包塊、腫塊堅硬、巨大型腫塊、腫瘤劇痛。
  【用法用量】醋或蜂蜜調敷患處。
  【註意事項】外用藥,本品有毒,切勿入口。已破壞者勿用。
  【規 格】12g/袋x1袋/盒x144盒/箱。
  【包 裝】藥用復合膜包裝。
  【貯 藏】密封。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61020800
  【療程設計】每療程1個月(每次使用5天,停2天再使用新藥,每月使用4-6次新藥),每3個療程為1個階段,每3個階段為1個治療周期。
  【月使用量】12-18盒
  【渠道建議】OTC專櫃、腫瘤專科、乳腺專科、女子醫院、腫瘤醫院、抗癌協
  會、腫瘤康復組織(俱樂部)。
中藥部頒標準
  鐵箍散
  拼音名:TieguSan
  英文名:
  書頁號:Z1-131標準編號:WS3-B-0123-89
  【處方】 生川烏  30g生草烏30g生半夏30g
  赤小豆30g芙蓉葉30g五倍子30g
  白及30g
    【製法】 以上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 本品為灰黃色的粉末;味辛而麻舌。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4頁)。
    【功能與主治】 解毒消腫,軟堅止痛。用於疔癤癰瘍,紅腫疼痛,堅硬未潰。
    【用法與用量】 醋或蜂蜜調敷患處。
    【註意】 外用藥,本品有毒,切勿入口。已破者勿用。,
    【規格】 每袋裝12g
    【貯藏】 密封。
包含詞
十味鐵箍散敷藥鐵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