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短柄烏頭係 > 鐵棒錘
目錄
No. 1
  【拉丁名】①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原植物鐵棒錘)②aconitum flavum hand.mazz.(伏毛鐵捧錘)
  【別名】八百棒、鐵牛七、雪上一枝蒿
  【來源】毛茛科烏頭屬植物鐵棒錘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和伏毛鐵棒錘a. flavum hand.-mazz.,以塊根入藥。秋季採集,去須根,洗淨曬幹。
  【相關藥材】鐵棒錘莖葉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止血,消腫拔毒。用於風濕關節痛,腰腿痛,跌打損傷;外用治淋巴結結核(未破),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2~5釐,研粉涼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粉敷或磨汁塗或煎水洗患處。
  【註意】孕婦忌服。服藥後忌熱飲食、酒、煙2小時。
  【備註】(1)若中毒,可用桃兒七水煎涼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No. 2
  鐵棒錘
  (《廣西中草藥》)
  【異名】鐵牛七(《陝西中草藥》),一枝箭、三轉半(《藥學學報》12(10):690,1965)。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鐵棒錘和伏毛鐵棒錘的塊根。
  【植物形態】①鐵棒錘
  多年生草本,高30~100釐米。塊根倒圓錐形,褐色。莖直立,不分枝,上部被短柔毛。葉互生,寬卵形,長3~5.5釐米,掌狀3全裂,裂片再作2~3深裂;小裂片綫形,寬1~2.2毫米,被稀疏毛絨;葉柄長4~5毫米,上部葉近無柄。總狀花序頂生,長8~20釐米,總花梗密被伸展的黃色短柔毛;小苞片條形,萼片5,淡黃色,稀紫色,外面生短毛,上萼船狀鐮刀形;花瓣2,無毛,距短,彎麯呈鈎狀;雄蕊多數;心皮5,離生,柱頭單一。蓇葖果5枚,有毛,成熟後嚮內開裂,宿存花柱呈芒尖狀;種子多數。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地草叢或林緣。分佈陝西、青海、甘肅、四川、河南、雲南等地。
  ②伏毛鐵棒錘
  與上種相似,但花序上生緊貼的微柔毛,花藍紫色,上面萼片近盔形。
  生於山地草叢中。分佈四川、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地。
  上述植物的莖葉(鐵棒錘莖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7~8月間採集。除去莖苗,洗淨曬幹。
  【藥材】乾燥根呈圓柱狀或近紡錘形,長約4釐米,直徑約1釐米,亦有較大者。表面灰棕色或黑褐色,稍粗糙,有縱皺或細密紋理,先端有芽痕或莖基殘痕。基部略尖,通體有粗細不等似"釘角"的支根。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氣微,味澀略苦,且有持久的麻舌感。
  産陝西、四川。
  同屬植物多裂烏頭的塊根,在四川與上述植物同等使用。兩者外形相近,惟多裂烏頭的花呈紫藍色。分佈於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炮製】用清水浸漂7日,每日換水2次,待中心軟透後切片,置蒸籠中蒸2~3小時,取出曬幹,再用熟豬油拌炒後入藥,或用濕紙包裹煨透,去紙,浸入童便中一晝夜,取出漂淨曬幹。
  【性味】《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册》:"苦辛,熱,有大毒。"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驅風除濕,止痛消腫。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牙痛,食積腹痛,婦女痛經,癰腫,凍瘡。
  ①《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册》:"活血祛瘀,止痛。治風濕關節痛,月經痛。"
  ②《陝西中草藥》:"活血祛瘀,祛風濕,止痛,消腫敗毒,去腐生肌,止血,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勞傷,惡瘡癰腫,無名腫毒,凍瘡,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磨汁塗,煎水洗或研末放於膏藥內敷貼,內服:煎湯,2~3釐;或研末。
  【宜忌】①《陝西中草藥》:"服藥後忌熱飲食、煙、酒二小時。"
  ②《陝甘寧青中草藥選》:"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風濕性關節痛:㈠鐵棒錘二至三錢。研粉,加白酒一兩,用火點着,蘸洗患部,每日一次。(《陝西中草藥》)㈡鐵棒錘三釐。水煎服或研末衝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牙痛:鐵棒錘研末,用牙簽棉花,在水中浸濕後蘸藥末五釐,塗患處,勿咽下。(《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册》)
  ③治痞塊,食積腹痛:鐵棒錘三分,天南星二分。研末撒在膏藥上,貼臍部。(《陝西草藥》)
  ④治瘰癧(未破者):鐵棒錘以醋磨汁,塗患處。
  ⑤治凍瘡:鐵棒錘以水磨汁,塗患處。
  ⑥治刀傷:鐵棒錘、芋兒七各三錢,冰片五分,麝香一分。共為細末,外敷傷處。(④方以下出《陝西中草藥》)
No. 3
  【拉 丁 名】①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原植物鐵棒錘)②Aconitum flavum Hand.Mazz.(伏毛鐵捧錘)
  多裂烏頭 伏毛鐵棒錘
  【別名】八百棒、鐵牛七、雪上一枝蒿
  【來源】毛茛科烏頭屬植物鐵棒錘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和伏毛鐵棒錘A. flavum Hand.-Mazz.,以塊根入藥。秋季採集,去須根,洗淨曬幹。
  【原植物】1.伏毛鐵棒錘為多年生草本,高35cm~100cm。塊根鬍蘿蔔形。莖中部或上部被反麯而緊貼的短柔毛,通常不分枝。葉互生,莖下部葉在花期枯萎,葉片寬卵形,長3.8cm~5.5cm,三全裂,全裂片細裂,末回裂片綫形,邊緣幹時稍反捲,疏被短柔毛;中部葉柄長3mm~4mm。頂生總狀花序狹長,有花12朵~25朵,序軸及花梗密被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葉部以上苞片綫形;花梗長4mm~8mm;小苞片生花梗頂部,綫形;萼片5,黃緑色或暗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狀船形,具短爪,外緣斜,側萼片圓倒卵形,下萼片斜長圓卵形;花瓣2,疏被短毛,有短距;雄蕊多數;心皮5。蓇葖果長1.1cm~1.7cm;種子倒卵狀三棱形,具狹翅。
  生於海拔2000m~3 700m山地草坡或疏林下。分佈於四川、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自治區)。
  2.多裂烏頭(圖142)為多年生草本,高50cm~100cm。塊根近紡錘形。莖疏被反麯而緊貼的短柔毛,密生葉,分枝。葉片卵形,長約6.5cm,三全裂,中央全裂片最大,卵形,基部突變狹成長柄,近羽狀細裂,末回裂片綫形,寬1mm~0.5mm,邊緣幹時稍反捲,側全裂片稍短或短1倍,不等2深裂;葉柄長約5mm。頂生總狀花序狹長,有花12朵~30朵,序軸和花梗密被反麯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或3裂,上部的綫形;下部花梗長達3cm,上部長0.5cm~1.5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以上,綫形或鑽形;萼片5,紫藍色,外面密被短柔毛,上萼片盔狀船形,具爪,自基部至喙長約1.6cm,側萼片倒卵圓形,下萼片狹橢圓形;花瓣2.距短,反麯;花絲被短柔毛;心皮3,子房被毛。蓇葖果長達1.9cm,被短柔毛;種子倒卵狀三棱形,沿棱具狹翅。生於海拔2650m~3600m間山坡草地。分佈於四川省。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洗淨,曬幹,或按烏頭炮製方法炮製後用,見《中藥大辭典》上,456項下。
  【相關藥材】鐵棒錘莖葉
  【藥材性狀】(1)鐵棒錘乾燥根呈圓柱狀或近倒圓錐形,長2cm~5cm,直徑約1cm。表面灰棕色或黑棕色,多數平滑或稍有縱皺紋,頂端有芽痕或莖基殘痕,有側根痕。(2)多裂烏頭乾燥根呈紡錘狀圓柱形,有分枝,長約3cm,直徑約1cm或稍大。表面棕色至棕黑色,有細縱皺紋及少數側根莖,頂端有芽痕和莖基殘痕。(3)伏毛鐵棒錘乾燥根呈鬍蘿蔔形,長約4.5cm,粗約8mm,其餘形態與鐵棒錘根同。以上3種均質硬脆,斷面平坦,灰白色,粉性,可見類圓形或多角形形成層環紋。氣微,味麻苦。以根粗壯、堅實者為佳。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止血,消腫拔毒。用於風濕關節痛,腰腿痛,跌打損傷;外用治淋巴結結核(未破),癰瘡腫毒。歸心、肺、肝經。活血祛瘀,驅風除濕,止痛消腫。用於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腰痛,牙痛,食積腹脹,痛經,癰腫,凍瘡,瘰癧,痞塊。常用量0.0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磨汁擦。服本品後忌熱飲食、酒、煙2h;孕婦忌用。
  【用法用量】 2~5釐,研粉涼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粉敷或磨汁塗或煎水洗患處。
  【註意】孕婦忌服。服藥後忌熱飲食、酒、煙2小時。
  【備註】(1)若中毒,可用桃兒七水煎涼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草業百科
  雜草名鐵棒錘
  雜草學名Aconitum pendulum Busch.
  雜草別名鐵牛七(陝西) 、雪上一支蒿(甘肅)
  雜草圖片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塊根圓柱狀或微圓錐狀,褐色,長2-4釐米。莖單一,直立,高26-100釐米,圓柱形,粗壯,無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落,莖葉稠密,外廓寬卵形,長3.4-5.5釐米,3全裂,各裂片復羽狀深裂,小裂片綫形,兩面均無毛;葉柄長4-5毫米或近無柄。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和花梗密被黃色開展柔毛;花梗長5-10毫米,苞片3-5裂,小苞片綫形,着生於花梗的頂部;花萼黃緑色而帶紫暈,上萼片船狀鐮刀形或鐮刀形,具爪,側萼片圓倒卵形,下萼片長圓形,外面均密被黃色伸展短柔毛;花瓣無毛,弧麯,距短小,反麯;雄蕊花絲全緣,無毛或被短毛;心皮5,密被長毛或無毛。蓇葖果無毛,長1.1-1.5釐米。種子倒卵狀三棱形,光滑,沿棱具明顯的狹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佈範圍分佈於青海(門源)、甘肅(南部)、陝西(秦嶺)、河南(西部)及四川(西部)。
  防治方法-
  其它功用塊根有劇毒,人藥,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腰痛,凍瘡,麻風,梅毒瘡,蛇咬傷等癥。莖、葉煎水洗皰癰腫,葉可敷刀傷,有生肌止痛的效能。
包含詞
鐵棒錘苗伏毛鐵棒錘鐵棒錘莖葉
鐵棒錘幼苗鐵棒錘止痛鐵棒錘止痛膏
奇正鐵棒錘止痛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