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蘇 >淮安 >淮安市區 > 鉢池山公園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鉢池山公園投訴電話淮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17-3605355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鉢池山公園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旅遊,尤以春暖花開或秋風送爽之際為佳。鉢池山公園美食淮安,作為人文薈萃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敬愛的周總理故鄉,人傑地靈、風光秀美、物産豐富,千百年來,這裏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是名揚中外的淮揚菜係的發源地之一.淮安菜是淮揚菜係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青蓮崗文化”,至遲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當地先民已用陶器烹飪,經過數千年的變遷,至明清時期成為體係完整、風格獨特、享譽南北的獨立流派,和揚州等地一道,為淮揚菜係的最終形成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淮安菜講究選料和前期加工;講究刀工的合理運用;講究火候的恰到好處;講究調味的和合多變;講究菜式的豐富多彩。其中的“軟兜長魚”、“平橋豆腐”、“雞腿扒烏參”、“開洋扒蒲菜”、“朱橋甲魚”、“生熏白魚”、“風白魚”、“清炒黃瓜魚”、“白煮淮鮎”、“拆骨掌翅”、“燉傢野”、“叉烤長魚方”、“欽工肉圓”、“文樓湯飽”、“淮安茶饊”、“淮餃”等,早已成為淮揚菜的經典代表。《清稗類鈔》錄有全國五大名筵,淮安就獨占其二,一為全鱔席,一為全羊席,與燒烤席、燕窩席、豚蹄席齊名天下。
  
  鉢池山公園將是展示着緑水城市風範,承載“吳韻楚風”的標志性園藝博覽風景園。園內景點衆多,有置於葉形地面上,成為廣場視綫焦點的e時代雕塑,有寓意13個參賽城市的景觀長廊,有讓人感覺更親近自然的親水平臺等等,整個公園景色秀美,湖水清淺,四季植物奼紫嫣紅,人們將在觀賞、行走間得到樂趣,體會着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和諧一致。山體及其外圍和入口處的群組建築、赤紅的天然石與人工塑石的巧妙組合、垂直的瀑布墻給人以氣勢恢弘、典雅及浪漫之感。別緻的建築與雄偉的山體交融,成為公園中的視覺焦點。山子湖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和似楊帆之舟的濱水溫室,再加上蝴蝶翩舞的金蝶園一起構成一幅空間層次最為豐富的湖島景觀圖。還有兒童樂園、桃花澗,北入口處的古典編鐘,“十三城市景區”——南京的知魚樂棧、徐州的兩漢古韻、連雲港的煙雨雲港、淮安的蒲風柳月、南通的夕石唱晚……各景點的佈局裝飾獨具匠心,各具特色,散布於公園各處,將整個鉢池山公園裝點得詩情畫意。整個園林的植物配置上,充分考慮四季植物特點,尊重自然環境,不同季相、花期、高矮、色相的植物、地被的選擇配置,構思獨特,巧奪天工。經過精心佈局的公園四季都會有其特點。
  
  鉢池山共分為a、b、c、d、e、f、g、h八個景點,整個環繞山子湖。山水相連,人文並重,圖文並茂,生動的展示淮安的亮麗。園博會在這裏舉行必會掀起軒然大波,重新刷新園藝盛會歷史。
  a區包括景點:生命廣場、人行觀景長廊、“e”時代雕塑和十三城市之——碧波逐竜(常州)和清風楊柳(無錫)。
  b區包括景點:月季臺、月季廣場、濱水溫室、觀景木平臺、月季廣場、和十三城市之╠╠知魚樂棧(南京)和廣陵觀瓊(揚州)。
  c區都是十三城市的範圍,它包括翠林雅築(蘇州)、叢林疊翠(鎮江)和鏡潭映月(淮安)還有和西入口連接的鳳儀橋、
  d區包括景點:碧海銀沙、歡樂泳場、碧涵軒、蓬萊三島、南入口、園藝展覽館、雲臺石刻、聽風橋和十三城市之╠╠夕石唱晚(南通)、梅蘭情懷(泰州)、竹徑通幽(宿遷)、兩漢古韻(徐州)、和煙雨雲港(連雲港)。
  e區包括景點:北入口廣場-餘脈景石、磬之橋、磬之道、楊堤風荷、山韻水緑╠╠三色丹臺、自然之路、淨蔭臺和愛蓮亭。
  f區包括遊樂區、釣魚小屋和十三城市之╠╠緑茵青韻(????城)。
  g區包括商業水街、桃花石溪、桃花仙島、桃花扇橋、東入口、水之舞和踏香尋梅等。
  h區是鉢池山景觀區,是道教文化場所。包括的景點:丹雲飛瀑、展覽館、洞天福地、觀音送子洞、同心石、招隱臺、鉢池山典故浮雕墻、靈寶洞天、元天洞、斷碑林、道教故事天地、天之臺。
  沿山路分幾條遊覽路綫上山,路綫結合景點:
  北綫從北麓桃紅疊瀑,經道教故事天地迂回到達天之臺,沿路桃花掩映,當年“桃開耀晴錦,櫻熟摘紅珠”的情景再現眼前。
  東綫通過重塑嵯峨古道經斷碑林到達半山的景惠亭,再到元天洞,再輾轉到天之臺觀景。穿出以八仙為主題元天洞的山麓有一平臺,在此可俯視整個透空庭院,走過迂回山路,可到達靈寶洞天。此路綫在於重現“古寺嵯峨古道通,經樓高矗半天中”的歷史遺址,用造型輕巧的景惠亭取代經樓更配合實地的環境景觀。
  東南綫重視鉢池山歷史為主,有以斷墻浮雕形式展現歷史的典故浮雕和根據明代所建的招隱寺作淵源現作成平臺石刻的招隱臺,經過招隱臺後到達靈寶洞天,與東綫重合。
  南綫由石徑經過同心石再到觀音送子涵洞。
  西南綫從南麓經過招隱臺到景惠亭再上天之臺,根據明代所建招隱寺作淵源,現作成平臺石刻,以遺跡的處理手法簡潔地再現歷史,增加遊山的知識。
No. 2
  鉢池山公園位於淮安市中心區東南,東連火車南站,西傍翔宇大道,南臨經濟開發區,北靠古黃河風光帶。
  鉢池山公園因山而得名,因水而生靈。鉢池山 “盤紓凹麯,形若鉢盂”,所以,人們稱其為鉢池山。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記》最早記載鉢池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傳說周公子喬曾在此煉丹。
  周公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賦性閑靜,喜好吹笙,常被鳳凰和鳴之樂聲環繞。他才智過人,15歲就把晉平公使者叔謄問得瞠目結舌,無言以對。後因政見與他的父親不同出走,浪跡於伊、洛二水之間,拜浮邱公為師,在嵩山學道三十餘年。道成擇地煉丹,到淮水下遊,發現了這個“幽遠閑曠”的鉢池山。公子喬便築起煉丹臺,在臺下挖了丹井,井水清冽甘甜。金丹煉成後,飼雞犬,雞犬化成鳳和麟,公子喬便駕鳳攜麟升天而去。
  李白《淮陰書懷》詩曰:“飛鳧從西來,適與佳興並。眷言王喬舄,婉孌故人情”,說的就是公子喬在鉢池山煉丹飛升的故事。
  大傢腳下是鉢池山千年古寺景惠寺,位於山的北麓,建於宋太祖洪德年間,原稱洪福寺,毀於兵燹。到了明代正統年間重修,規模宏大,氣勢巍峨。大雄寶殿、大王殿兩側各有24楹回廊,鐘樓、鼓樓分列兩端。這是毗盧閣,塑有千尊佛像,並有“峨然獨聳”的藏經樓,有詩曰:“古寺嵯峨古道通,經樓高矗半天中”。景惠寺曾經很為煊赫,明英宗曾親筆御賜“敕封景惠寺”5個大字。
  鉢池山北側的招隱寺建於明隆慶初,係自號“五遊子”的蘇州人郭第所建。郭第,字次甫,曾因反對權相嚴嵩幾乎遭到暗害,於是遁跡鉢池山修煉。當時淮安知府陳文燭有一幅米芾畫的佛像並所書“如來髓、釋迦骨、人不識、彌勒佛。米芾書”墨跡。郭促其尋人勒石,這尊“米元章畫佛石刻”就安放在招隱寺中。
  登山遠望,映入眼簾的是山子湖,湖水清淺,蓮葉飄飄,紅蕖裊裊,白鷗時高時下,漁帆乍隱乍現。湖畔蘆荻蕭蕭,垂楊曳曳,有板橋可通漁村人傢,好似一派典型的水鄉風光。湖心有愛蓮亭,始建於康熙五十三年。亭內供奉着傳說僧人從雲臺山背來的觀音像。亭周圍廣植蓮花,菱蓮爭香,相映成趣。乾隆初,黃達《遊愛蓮亭記》說:“距淮陰城北十五裏,水流瀠洄,樹木相蔚,有亭翼然,參差掩映,厥名愛蓮,蓋取周茂敘詩意而顔之也。”
  後來發生了一場巨大的變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黃河大水從淮陰老壩口衝刷而下,山子湖因而淤平,水中的愛蓮亭、山上的景惠寺全被衝毀。大水過後,人們看到的是:崗阜依然,丹臺和丹井的遺址俱在,但已是“枯井塵沙掩,荒臺瓦礫餘”,衹有閱年老鬆和蔓蔓荒草守護着丹竈遺跡。
  景惠寺的千尊佛像衹剩下一尊“趺坐黃土中”。一個老僧尋到了這尊佛像,並且辛苦經營成三間“丈室樓”,將佛供奉樓上。光緒年間,重修景惠寺,但規模已大不如往昔了。
  原在愛蓮亭中的那尊觀音像也被一個釋名悟之的和尚找到。因他的請求,大水過後第三年,就在這附近又建一座觀音庵。
  那以後近兩百年間,水患不斷,兵事頻繁,鉢池山勝跡蕩然殆盡。衹有山上的赤砂是建築房屋的好材料,因為久經開採,山漸夷為平地。
  然而,大水在北山腳下衝刷而成的那個大水塘(山子湖),如今卻似一面閃光的明鏡,鑲嵌在清河區東郊大地上。
  人們已久盼望以大口子為中心,修建一處大體可以恢復舊觀的鉢池山公園。現在,鉢池山公園的總體規劃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並且已在實施之中。
  鉢池山公園面積112公頃,其中山子湖湖面面積554畝,另有小口子及諸多魚塘水面輔助。其用地範圍以翔宇大道、珠海路、南昌路、和平路為界,並在北部留有100米寬的緑化走廊與古黃河風光帶相連接。區內河網水係發達,周圍還有裏運河、大寨河和古黃河環繞。
  正在建造的鉢池山公園,依托鉢池山歷史傳說和鉢池(山子湖)水面自然條件,以“一山一水”、“一古一今”、“一靜一動”為基本主題;風格上,名山以道教建築為基調,水上以現代設施為基調。待建景觀和娛樂設施有:荷池、鉢池山道教建築群、小瀛洲鉢塔、民俗一條街、鉢池山購物娛樂綜合中心、人造森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