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欽州學院投訴電話欽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777-3688759
廣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71-5529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欽州學院位於欽州市區,分東、西兩個校區,現有校園面積465.76畝。西校區為校本部,位於欽州市南珠西大街,占地面積361.76畝;東校區位於欽州市育才路,占地面積104畝。此外,市政府規劃部門已下文把校本部周邊300多畝土地預留給學校作發展用地。
學校現設置有政治與經濟係、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係、物理與電子技術工程係、環境與經濟學係、中文係、英語係、藝術係、化學與生物係、體育係、初等教育係和社會科學教育部、公共教學部等12個係、部;開設專科專業26個,其中師範類專業14個,非師範類專業12個;另有“3+2”製本科專業1個。全日製在校學生4160人。
學校現設黨政領導班子成員5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職稱4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研究生學歷3人。班子成員團结,年富力強,具有豐富的領導和管理經驗。學校中層機構領導都是經過競聘上崗的年青幹部,富有朝氣和幹勁。
學校現有教職工478人,專任教師293人,外聘兼職教授21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12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9人,高職比為31.1%;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專任教師72人(其中博士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4.6%,還有在讀研究生46人(其中博士生2人);有外籍教師2人。先後有5人享受國務院、自治區人民政府特殊津貼;8人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奬;32人次獲得省級以上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7人先後獲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6人先後獲得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
學校現有校捨建築面積130800平方米(不含在建項目)。其中,教學實驗行政用房60700平方米,生均教學、實驗、行政用房14.59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2130萬元,生均4650元;有基礎課程教學實驗室和技能訓練實驗室14個,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12.8臺、語言實驗室座位8.7個、多媒體教室座位19個;物理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和語言實驗室於2002年通過了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普通高校基礎課程教學實驗室合格評估。根據教育教學需要,學校在沿海三市各縣區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38個。東、西校區均建立了校園網。學校現有圖書館2個,館藏紙質圖書46.73萬册,電子圖書14.5萬册,中外文期刊900多種;設置電子閱覽室2個,建立了計算機自動檢索係統,實現了計算機聯網管理。校內運動場地41916平方米,其中室內運動場館1個,400米跑道標準田徑場2個。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科研工作,成立了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社會科學聯合會;組建有教育科學研究所、城市與環境研究中心等11個教育教學研究機構;辦有《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學校把環北部灣地區,特別是廣西沿海地區作為研究基地,對社會、資源、環境、旅遊、生態、海岸、邊貿、方言、文化、民俗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提升了學校在該地區的學術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1年以來,出版著作32部(含合著),獨編教材7部,參編教材55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600多篇;獲省級部門以上組織評定的教學、科研成果奬58項,獲地市級組織評定的教學、科研成果奬70項。1995年以來獲自治區級以上立項科研項目49項,已經完成並通過了鑒定35項,有14項正在順利進行中。其中,鄺福光教授在國內較早從事環境倫理學研究,他著的《環境倫理學教程》是我國環境倫理教育領域的一部重要著作;黃安甲教授在電磁學方面的研究在廣西有一定的影響,出版了專著《電磁學專題研究》;徐書業教授潛心研究中國教育發展,主持、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出版了專著和教材《變革的趨嚮—轉型期的學校文化生態研究》、《中國教育思想史》、《中國教育管理史》、《教育經濟學》等多部,先後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奬和上海市高校教材一等奬;論文《論教育在西部開發中的獨特作用》2003年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簡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政策的調適》獲廣西第二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何波副教授、莫華善副研究員、劉傢紹老師等合作的研究成果——“三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教學法”,被評為廣西區師範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成果一等奬和廣西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三等奬;郭李聘苯淌凇⒘漢麽涓苯淌詰群獻韉難芯砍曬敖饢黽負蝐ai”榮獲廣西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三等奬;黃宇鴻副教授主持的“新世紀高師漢字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和梁好翠副教授主持的“新理念下高師數學教育類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成果均獲廣西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三等奬;盧明德副研究員的專著《中小學教育研方法與論文寫作》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廣西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廣西高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奬,該書曾4次印刷,發行逾3萬册,被廣西一些高師院校選為教育科研方法課程教材;甘雄副教授參與了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和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傢重點實驗室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緻密能源重大基礎研究)的研究,並以第一作者撰寫項目研究論文《馬來睛二硫綸鄰菲咯啉鎳(Ⅱ)配合物的電子光譜和理論研究》,在國傢一級刊物《化學學報》上發表,被sci收錄。青年教師王遠幹參與了國傢自然科學資金重點資助的“水輪機主軸機械係統特性研究”科研項目,所撰寫的論文《水輪機動態性能監控係統研究》在國傢級核心刊物《儀器儀表學報》上發表;青年副教授吳小玲主持了正在進行的廣西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環欽州灣社會歷史文化研究及課程建設”。
1999年以來,學校組織參加全國大學生專科組數學建模競賽獲全國二等奬2項,獲廣西賽區一等奬3項、二等奬4項、三等奬5項;在全區大學生英語寫作競賽中獲二、三等奬各2項;在全國師範院校學生英語教師技能競賽中獲二等奬5人次、三等奬21人次。大學英語三級、計算機一級和普通話二級乙等考試通過率一直位居廣西同類院校前列。
1977年以來,學校為廣西沿海等地市培養了15000多名專科畢業生,培訓了853名中學校長、主任。據調查,廣西沿海三市134所中學領導班子,其成員有60%以上是欽州師專的畢業生。學校大部分畢業生成為基礎教育的骨幹,也有不少畢業生成為了其他行業的領導或業務骨幹,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適應市場的需要,學校不斷加大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力度,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廣泛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強化技能訓練,取得了較好效果。從1999年以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排在全區同類院校的前列。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廣西緑化先進單位”、“廣西高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廣西高校實驗室評估工作先進單位”、“廣西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和“欽州市文明單位”等稱號。 |
|
中文全稱:欽州學院
英文名稱:Qinzhou College |
|
全日製綜合性公立普通本科院校 |
|
11607 |
|
創辦北部灣大學 |
|
※ 1973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欽州地區師範學校。
※ 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普通大專班。
※ 1982年,學校改名為欽州地區教師進修學院。
※ 1985年,學校增設“廣西師範學院欽州分院”。
※ 1991年,原國傢教委主任、黨組書記何東昌一行對建立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 1991年5月28日,經國傢教委批準,建立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填補了廣西沿海三市沒有普通高校的歷史空白。
※ 2001年9月,經廣西教育廳批準,學校和廣西民族學院、玉林師範學院聯合培養“3+2”製全日製本科生。
※ 2004年6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原欽州民族師範學校(含廣西電大欽州分校)並入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組建成新的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2005年11月18日,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傢組對我校“專升本”進行實地考察。
※ 2006年2月,經國傢教育部批準,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欽州學院,學院代碼為11607。
※ 2006年12月,以全國人大蔣正華副委員長為團長的中央考察團到廣西沿海三市考察後,從戰略的高度上提出了在欽州學院基礎上籌建北部灣大學的建議,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
※ 2007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批復,同意欽州學院成立北部灣大學籌建辦公室,為欽州學院實現新一輪騰飛指明了方向。
※ 2008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同意增列欽州學院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同意增列欽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專業。
※ 2009年,經自治區教育廳和國傢教育部批準,新曾航海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教育學、體育教育、美術學等5個本科專業和應用越南語、會計電算化、傢政服務等3個高職高專專業,從而結束了廣西高等教育沒有航海技術專業的歷史,我校本科專業也實現了經濟學專業“零的突破”,從5大學科門類增加到7大學科門類,涵蓋了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和教育學。至此,學校由專科嚮本科轉型、以本科專業為主的辦學格局初步形成,服務北部灣、服務東盟的能力日益增強。 |
|
欽州學院坐落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欽州市,位於迅速發展的北部灣核心工業區,處於廣西沿海的中心地帶,是廣西北部灣沿海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學院現有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800多畝。總投資2.6億元人民幣的學院擴建工程(含欽州學院海洋學院徵地1500畝,學院本部擴徵330畝等項目)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推進三號教學樓項目。學院使用意大利發展項目已獲國傢發改委和財政部批準,項目基金約為1000萬歐元。學院設置15個係、部、二級學院,有學生1萬多人(含留學生)。辦學36年來,學院在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特別是為欽州、北海、防城港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學院現開設普通本科專業24個(42個專業方向),專科專業38個(48個專業方向)。所開專業涵蓋了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和教育學。
2009年面嚮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四川、雲南、海南、貴州、重慶、山東、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吉林、江蘇、浙江、新疆、甘肅、安徽、寧夏等23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學院辦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較雄厚。661名在崗教職員工中,有專任教師45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128人,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168人;外聘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21人,兼職教授25人。 學校結合廣西北部灣地區和東盟各國經濟五號綜合教學大樓與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需求特點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現有專業中,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港口物流、海産品儲運與加工填補了廣西高校中沒有航海技術專業和海洋類專業的歷史空白;面嚮國內23個省區招生,面嚮越南、泰國、印尼等國傢招收留學生。2009年年初,我院第一批外國留學生順利畢業,現第二批留學生已到校學習。
2007年,在廣西教育廳的高校服務區域劃分中,欽州學院與廣西大學等五所院校被列為為北部灣經濟區服務的大學。學院始終堅持立足“北部灣、面嚮東盟、服務大西南”的辦學方向,緊緊圍繞 “強化三種意識、實現兩個轉變、打造五大品牌”的“325”辦學思路,弘揚艱苦創業、勇於開拓、團结奮鬥的優良傳統,齊心協力搞建設,同心同德謀發展。強化三種意識,即強化競爭意識、發展意識和市場意識;實現兩個轉變,即實現盡快從專科嚮本科、從師範類院校嚮綜合性本科院校的轉變;打造五大品牌,即努力打造“臨海工業”、“石油化工”、“海洋經濟”、“東盟”、“北部灣經濟”等五大品牌。圖書館為建設一所優勢明顯、特色鮮明、最具活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探索辦學經驗,逐步奠定堅實基礎。隨着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迅速加快,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北部灣沿海三市,三市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欽州學院的建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平臺。未來幾年,北部灣經濟區對石油、化工、電子、造船、外語、旅遊、港口經濟、海洋經濟、東南亞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等方面人才的需求,將大幅度增加。北部灣經濟區的迅猛發展,北部灣城市群的迅速崛起,為我院畢業生就業創業帶來了美好的前景。 到2010年,學校學生規模將達20500人,其中,全日製本科生將達到8000人,專科生4000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0人,留學生300人,成人教育學生8000人。學科專業設置進一步優化,本科專業達30個以上,係部設置中,按學科門類的發展,逐步組建成二級學院。
現在欽州學院正值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建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東盟有關國傢的廣泛認同。鬍錦濤總書記、溫傢寶總理先後作重要指示,要努力把廣西沿海地區建設成為經濟新高地和發展新一極,特別是要發揮好作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前沿地帶和“橋頭堡”作用。努力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成中國與東盟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學生公寓2006年12月,以全國人大蔣正華副委員長為團長的中央考察團到廣西沿海三市考察後,從戰略的高度上提出了在欽州學院基礎上籌建北部灣大學的建議,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2007年3月,自治區教育廳批復,同意欽州學院成立北部灣大學籌建辦公室,為欽州學院實現新一輪騰飛指明了方向。
我們堅信:衹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在黨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不太遠的將來,一所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北部灣大學一定會屹立於風聲水起的北部灣畔。 |
|
△ 2008年1月16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準實施,這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區位優勢傢戰略的重要標志,是國傢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完善區域經濟佈局,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和開放合作的重大舉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有望開啓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里程,逐步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中國沿海發展新一極。
△ 2008年5月29日,國務院正式下發文件,批準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據《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的批復》稱,欽州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保稅港區四至範圍:北至金光工業園啓動區,西至欽州港10萬噸進港航道,東至大環作業區後方陸域,南至大欖坪南作業區為界。欽州保稅港區是繼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海南洋浦保稅港區和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之後,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第六個保稅港區,也是西南地區第一個保稅港區。保稅港區是目前我國對外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欽州保稅港區的獲批對經濟區現代化億噸大港的建設,提高北部灣港口在世界港口航運發展中的功能和地位,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推動進出口貿易的持續、快速增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欽州市白海豚廣場 △ 欽州市處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域的中心, 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物流中心區域, 處在泛北部灣經濟區和泛珠三角經濟區的交匯處,地位優勢突出,交通十分便利,氣候宜人。廣西北部灣海岸綫長1595公裏,其中欽州市海岸綫長520.8公裏;欽州港擁有68.8公裏長的深水岸綫,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深水良港,背靠大西南,面嚮東南亞,是西南大通道最便捷的出海口,早在8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已經在《建國方略》中把欽州港規劃為中國南方第二大港,如今欽州港已經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傢重要港口,在中國——東盟自貿區中起到“橋頭堡”的重要作用。這座得名1400多年歷史的古城,人文資源豐富,是著名民族英雄劉永福、馮子材的故裏;這裏也是著名的亞熱帶水果之鄉和海産品基地,三娘灣濱海景區欽州三娘灣、劉永福、馮子材故居、八寨溝景區已成為國傢4A級旅遊景區。 經濟區內還有著名的北海銀灘、東興中越邊境景區。區內經濟的迅速發展為欽州學院的建設提供了迅速發展的平臺。2006年9月,廣西沿海港口被納入國傢規劃建設的五大區域港口群之一 。其中,防城港被列為全國24個主要樞紐港口之一,欽州港、北海港被列入全國25個地區性重要港口。欽州市實施“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戰略,臨海工業快速發展,將逐步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工業區,一大批大型工業項目落戶欽州,如國傢重點項目、廣西最大的工業項目、年産1000萬噸的中石油大型煉油項目已開工建設,由印尼金光集團投資350億、亞洲最大的林漿紙一體化工程項目落戶欽州並大面積破土動工,三娘灣白海豚裝機容量320萬KW的大型燃煤電廠第一期已投産。在北海市、防城港市,也有一批重大項目在實施,如北海市的大型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信息産業基地項目,防城港市的1000萬噸鋼鐵項目、600萬KW核電站項目等等。這些項目投産後,産值達3000億元以上,將會拉動整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經濟發展,並需要一大批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
北部灣經濟區的迅猛發展,北部灣城市群的迅速崛起,為欽州學院的發展帶來了燦爛的前景,為創辦北部灣大學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為欽州學院的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欽州學院全力做好就業教育、指導和推薦工作,畢業生就業率高,多年來均居廣西同類、同層次院校前列。 |
|
※ 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嚴格貫徹執行黨和國傢的教育方針,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培養有用人才。
※ 二、全面履行職責。狠抓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嚴格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師德修養;努力改善辦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為學生創造設備較為齊全、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安全舒適的校園學習生活環境;積極采取措施,謹防事故發生,切實保障師生員工人身和財産安全,維護校園穩定。
※ 三、嚴格執行“三項制度”。嚴格執行首問負責製、限時辦結製和責任追究製等“三項制度”,優化工作程序,精簡辦事環節,提高工作效率。
※ 四、完善規章制度。堅持依法辦學,從嚴治校。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培育優良校風,樹立良好形象。以學生為本, 關心愛護學生,保障合法權益。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
※ 五、強化服務意識。確立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的“三服務”理念,增強工作主動性,積極為教學係部和師生員工排憂解難。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工作,保證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達85%以上。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並嚴肅追究當事人及相關領導的責任,給師生員工滿意的答復。
※ 六、努力辦好實事。積極幫助本校聯繫的支教點辦好教育,支持當地教育發展;加快推進教師公寓樓建設,努力改善教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加強奬學金管理,采取多種措施資助睏難大學生,確保順利完成學業。
※ 七、推進校務公開。充分發揚民主,大力推進校務公開,對學校的重大决策、舉措、辦事制度及有關事項等通過會議、公示等適當方式及時進行公開,增加透明度,主動接受群衆監督。
※ 八、堅持廉潔辦學。認真執行黨和國傢關於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清正廉潔,不以權謀私。實行“陽光招生”,杜絶虛假宣傳,規範教育收費,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核準的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組織收費,並公示有關收費內容。 |
|
☆ 黨委:
書記--------------銀建軍
黨委副書記------賴 每
☆ 行政:
院長------------- 李尚平
副院長-----------徐書業
副院長-----------曾 彥
副院長-----------王國紅 |
|
學院院本部:廣西欽州市南珠西大街
學院東校區:廣西欽州市育才路
郵編:535000
欽州學院網站:http://www.qzu.net.cn |